转化神手-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论纷纷。
早上金老师玉器那边鉴定出一件非常难得的玉罗汉尊,堪称经典。
持宝人拿着这尊玉罗汉上台来,金老师眼睛一亮。玉雕佛像中很少有罗汉造型,因为500个罗汉太多了,每个罗汉造型表情均不相同,如果全系由玉石制作五百个,费工费力费金钱,那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中国汉地供奉五百罗汉是从五代开始,由吴越王在天台山制造,一直到南宋这五百罗汉才一一起名造姓,江城归元寺中就供奉着五百罗汉,上有宝光,下有西园,北有碧云,中有归元,中国这四个寺院的罗汉深得佛教雕像的精华,归元寺的罗汉更是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金老师看见玉罗汉有些激动,是因为玉罗汉的存在,是江城归元寺的一个并不为大众所知的隐秘的近代历史,金老师很早就听说过这个传说,一直心中所系但是从来没有找到过任何线索。
清朝顺治十五年归元寺建立,后来历经战火,屡败屡兴,归元寺罗汉堂于1902年建立,黄陂王代父子用了九年时间塑成五百罗汉,感动了上天,在塑成后的第二年,突发大洪水,退水后唯有罗汉堂完好无损,震惊当时整个江州府。
罗汉地位不高,次于佛和菩萨,释迦牟尼佛经常骂他们是“焦芽败种”,自私自利,提醒他们一定要向菩萨学习。而菩萨为了入世救世,常常牺牲自己,不计个人得失,所以在佛教传世品上绝大多数都是佛与菩萨,极少有罗汉的。
玉罗汉的传说就是在归元寺的罗汉堂免于水灾后产生的。据说虔诚的追随者中有一名大商人,相应佛祖号召,准备出资制作一批罗汉玉雕交给归元寺供奉,但是在制造完三个罗汉之后,在1903年之后不久,商人家中逐渐败落,无力为继,这三件玉罗汉雕像后来就没有供奉在归元寺,而是流落在民间。
这个传说故事只在有心人的口中传了百年,金老师家族就是知情者之一,百年过去了,突然见到传说中的玉罗汉,金老师当时就失态了。
这是一尊摩柯迦叶的玉雕,为三迦叶中的大迦叶,全称为优楼频螺尊者,在佛的十大弟子中,他和阿难被称为二贤者,常常被安置在释迦佛像的两侧。因为他供奉佛祖最为虔诚,所以这制作出来的三尊玉罗汉的第一尊就是他。
这尊摩柯迦叶法相玉雕为静坐姿势,双手抱在胸前,抚摸一头灵猫,头顶隆起,满脸皱纹,神情凄苦,这与他严格遵守的头陀行非常相符,也就是中国的苦行僧。
虽然这尊雕像雕工并非大师所为,但是身处当时1903年这种时代,能有这样的作品已经非常难得。更何况它与江城名寺归元寺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完全符合这次“寻宝大江城”的中心思想。
金老师激动的问道:“请问这位持宝人,您手中的这尊法相是否就只有这一尊?”持宝人是位老者,听到这话,有点遗憾的说道:“这位老师,罗汉有五百尊,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其他人有像我这样类似的罗汉。我家里的这个罗汉雕像也不知是从哪里得来的,家中过世的先祖没有交代过。”
金老师遗憾的叹了口气,示意导演停下来。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金老师招呼几人过来低头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其余三人也是一惊,张明动作最快,左手直接伸了过去,感应到罗汉雕像上传来的灵气确实就在百年左右。
侯大师不懂,蔡馆长倒也涉猎过一些,仔细研究一番后,几人确定这尊罗汉玉雕确实为民国真品,同时蔡馆长提出如果传说是真的,那么归元寺或者江州府志上也许会有蛛丝马迹留下来,一旦考证为真,这尊罗汉玉雕的文物价值可就直线上升了,成为不可多得的佛教珍品!
专家们的奇怪表现引起了导演和持宝人的注意,最后紧急喊来电视台领导,要求迅速组织人手查找资料,看看能不能找到相关线索,持宝人激动的返回隔壁会议室,整个古玩城迅速传播开来,复赛中出了一件佛教珍品!
金老师那边玉器类目的候选者估计就是这个罗汉玉雕了,早上杂项这边也出了几件不错的藏品,但是张明感觉似乎还不够给力,和人家玉罗汉不是一个档次啊,只能寄希望于下午,希望能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宝贝。
下午编号为68的持宝人第一个上场,是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拿着一件书画作品,侯大师笑呵呵的接了过去。
由于篇幅尺寸太大,坐在红桌最边上的张明和另一头的金老师都站起来帮忙展开,双手摸上去,一股充沛的灵气传过来,张明精神一振,下午第一件藏品就这么给力啊!
等完全展开,侯大师发出一声惊呼:“傅抱石?”张明脑海中迅速涌现出傅抱石的资料。傅抱石出生于1904年,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国画大师,“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在画坛上地位相当高!
侯大师用了五分钟时间看这幅画,一句话都没有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作为专家,就必须以一种漠不关心的中立态度看待收藏品,不能带有主观情绪,一定要给出中肯的评价,这样说出来的话才能服众。
张明心里也是震撼不已,这么大的一副真迹,不知道能拍出什么样的天价来。傅抱石的书画根据篇幅不同,作品内容不同,拍卖行的价格从几十万到几千万都有,按这么大的篇幅以及几乎完美的表现来看,这幅画估计就是站在最高峰的那一批。
侯大师看了一眼导演,等摄像机靠近后问道:“这位女士,请问这幅画的来历您知道吗?”这个女子落落大方的介绍道:“这幅画是我一个长辈通过和其他朋友交换得来的。”
侯大师感兴趣的问道:“那您这位长辈是用什么藏品交换的呢?”
女子抿嘴一笑:“这个我也不太清楚,这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了,不过听说是在特殊时期期间用不菲的金条换回来的。”
侯大师感叹一声:“哎,那个时期确实有不少珍贵文物被破坏,也幸亏中国有很多像您长辈这样的有识之士,抢救保存了许许多多珍贵文物。恭喜您,这幅应该就是傅抱石先生的真迹!”
第85章 鉴宝-傅抱石PK汉绣
今天第三更,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
又出了一幅名家真迹!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几位专家都鼓掌祝贺持宝人,年轻女子似乎是早已得知真相,只是面带笑容的向专家说谢谢。
这么大篇幅的山水画,又是国人追捧的大热门傅抱石,谁还不会想方设法的尽快搞清楚真伪?持宝人肯定早已通过多方途径鉴定过。不过今天的专家鉴定电视节目,所有的真迹真品都会出具鉴定证书,并有专家亲笔签名,对藏品的收藏价值会有更大的提升。
侯大师的待遇就不同了,他说是真的就是真的,也不需要像罗汉玉雕那样考证传说,更不像张明这样年轻得让电视台不放心,所以侯大师开始现场点评起来:“今天特别高兴,有幸看到了一幅傅抱石大师的国画真迹,还有一把傅大师收藏的折扇。”
张明微笑着点头示意,谢谢侯大师力挺他。
侯大师继续说道:“傅抱石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他的画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这些年他的作品在拍卖会上价格节节攀升,而且升值潜力仍在不断提高。根据考证,这幅是他34岁时在我们江城创造。1937年爆发抗日战争,郭沫若邀请傅抱石来民国革命委员会工作,在江城短住过一年,而就是在这一年,傅抱石在生活上还是有许多空闲时间的,他才有精力创造出了这部作品。而在1938年10月江城被日军攻占沦陷后,傅抱石随同政治部第三厅撤退到重庆,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江城。”
为了方便拍摄效果,经过持宝人同意后,电视台的两位礼仪小姐帮忙扶着这幅字画横过来。
侯大师拿着话筒继续介绍道:“这幅画中的龟山和蛇山是江城著名景点,整幅画充满了山水秀美的景致,用笔潇洒,用墨酣畅,将山,江水,墨,色融为一体,尤其是作品中的墨色表现,浓墨处浓黑透亮,淡漠处秀逸朦胧,气势磅礴!在笔法上变化多姿,笔墨飞舞,画山石的皱法是随意纵横,达到了无我忘我的超然境地。画卷中的作者自识‘戊寅四月闻台儿庄大捷喜作于黄鹤楼’,说明此副画是在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后所作,具有非常大的纪念意义。所以经过专家鉴定,这幅画是一副傅抱石先生的真迹中的佳作,价值非常高!”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侯大师放下话筒,给大家鞠躬道谢,走了回去。礼仪小姐小心的将画卷收起,持宝的漂亮姑娘笑的脸上开了花儿,上前和专家们一一握手,最后拿着画卷挥手离开,当然后面还会有持宝人后台采访了。
此时几位专家纷纷赞叹,交头接耳,摄影机也配合的将这些小动作都拍了下来,这些小花絮也能增加不少可信度和娱乐性,专家们都配合的很。
玉器书画都有了重磅作品,杂项和瓷器还没出精品,蔡馆长一点都不急,乐呵呵的说道:“好东西都是压轴的呢!”张明更不急,最好是杂项全军覆没,都拿不出手最好,自己也就不会受到各方关注了。
没想到担心什么来什么,下面这位持宝人,就拿着一个锦盒朝张明走来。张明抬起头,眼睛一亮。
这位持宝人小妹妹年龄大约十七八岁,长的清秀之极,气质相貌俱佳,穿着一身充满浓郁中国气息的刺绣仕女服,一身红装,身上的花卉刺绣活灵活现,仕女人物传神精美,整套衣服裁剪的相当得体,衬托的少女婀娜多姿的身材,看的张明赞叹不已。
这个小妹妹羞涩一笑,将手中的锦盒放在张明面前,后退几步,双手自然搭在小腹处,显得特别有教养。
张明忍住心跳,自己现在是个40岁的大叔,应该对这种小萝莉没兴趣的啊!现在摄影机对着自己,千万不能失态。
平静一下心情,张明打开锦盒一看,还真是应景,这里面正是一副刺绣作品。
向少女示意一下,然后和坐在旁边的蔡馆长一起打开这幅刺绣长卷。中国四大名绣是苏绣,蜀绣,湘绣和粤绣,但是少女提供的刺绣不属于这四种,而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汉绣。
汉绣的基础是楚绣,融合了南北诸家绣法的长处,具备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目中的江城文化遗产。
在张明记忆中的江城志里记载,在清末民国初期,汉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江城三镇均有织绣局和绣花街,产品远销海内外,甚至还拿过一些国际上的金奖。它的衰败则是在日军进攻江城沦陷后,整个绣花街被烧毁,导致汉绣日趋凋零手艺几近失传。
张明仔细摸索着这幅长卷,画卷上绣有一副宽广的荷莲图,名叫。
与一般的荷塘不同,刺绣画卷整个背景特别宽广,荷莲群处于一片宽广的水域中。绣线以红,黄,绿,蓝为主,针法密集,空白处用满绣填充,荷花莲叶色彩斑斓炫目,立体感特别强,用手摸上去,是一种虚虚实实的感觉。整幅绣卷色彩艳丽,花纹瑰丽,精美无比。
虽然左手传来的灵气显示,这仅仅只是一副四五十年历史的作品,但是张明还是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自从1938年日军侵占江城后,大批的绣娘和汉绣艺人纷纷逃离江城,作为楚绣汉绣最大的文化中心就此支离破碎。
现代汉绣的最大一宗分支是在洪湖,洪湖位于鄂湘交界处,洪湖汉绣的代表人物吴文秀从江城逃离后,励志传承汉绣文化,一生致力于恢复汉绣振兴,解放后创立了洪湖绣花厂,汉绣才得以延缓残存,但是随着第四代传人吴寿康吴永芳兄妹的的相继逝去,除了技艺无后人继承超越外,更多的是带走了汉绣的精神,现在整个汉绣领域已经无人能填补他们的空白。
这些资料,张明都涉猎过,此时摸着这幅,他已经猜到了绣卷的真正来历。这是一段非常让人难过的历史经历,眼睁睁看着一种历史文化瑰宝就在眼前慢慢消失,张明心中充满了无奈。
刺绣已经无需更多鉴定,张明叹了一口气,合上绣卷。抬起头看着这个清秀的少女问道:“请问小妹妹是不是姓吴?”
少女惊讶的张开小嘴说道:“您怎么知道?我叫吴秀颜。”
“秀颜,秀颜,绣延啊……”张明低声感叹道,“秀颜,你能不能说一说这幅刺绣的来历呢?”
吴秀颜略带伤感的回忆起来:“这幅刺绣是我爷爷珍藏了一生的作品。据爷爷说,当时刚刚解放没多久,我们家创办了绣厂,准备为汉绣振兴大干一场,当时就创作了这幅作品,一直是爷爷的最爱,可惜直到爷爷去世,绣厂还是没有太大的起色,而现在绣厂已经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爷爷在天之灵要是知道了,那更加……”说道这里,少女眼泪开始掉了下来。
录制现场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