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名媛望族-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已过了小年,百无禁忌,宜嫁娶,近来京中的喜事是一桩挨着一件,因到除夕日日都是吉日,并不需特意择日子,故而这年关说亲议亲的也特别多。
昨日江宁侯夫人和平乐郡主说了给李冠言议亲的事儿,平乐郡主便兴冲冲地安排起来,旁晚就送廖府送了要去拜访的信儿,今儿一早更是天不亮就起了,原是要到廖家去探探廖老太君和锦瑟口风的,如今出了这种事倒不好再提了。她原还想着能和锦瑟做妯娌,着实高兴了一日,如今瞧着事情是不成了,一时失望,又暗骂李冠言没眼光。
见江宁侯夫人平息下来,平乐郡主便道:“二叔这会子只怕已出门了,母亲若不放心将冰慈再唤过来审审便是,媳妇昨儿旁晚便往廖府送了拜帖,今儿虽说那事儿是提不成了,可却还是要去一趟的,桥哥儿就劳烦母亲多去看看了。”
江宁侯夫人闻言便道:“你快去吧,莫叫人家久等,桥哥儿有我这祖母在呢。哎……微微这孩子母亲是当真喜欢,看来我李家是没这个福气了……”
平乐又劝了两句这才从吉泽院出来,她出府欲上马车时,却见李冠言换了一身宝蓝色的圆领暗花儒袍,腰间系着一条玄色缎坟腰带,脚上蹬着一双青布云纹的方口鞋从府中出来。阳光照在他身上,英气勃发,身姿卓然。
说起来李冠言和他大哥虽长得相像,背影也极肖似,可两人的气质却全然不同,李冠易更似儒雅书生,浑身都透着股书卷味儿,倒不像是武将门第的江宁侯府所养,而李冠言较之其大哥少了丝温雅,而多了些英武。
今日李冠言一身儒袍迎面而来,倒叫平乐郡主瞧的微怔,目光闪动了几下,接着便黯然了下去,唇角也不自觉溢出一抹自嘲和苦涩的笑来。她那神情和那笑叫李冠言瞧了个正着,李冠言眸中色彩也随之变幻了一下,脚步更是一顿,心中一片艰涩。
他岂能不知平乐郡主瞧见他是何种感觉,可明明他和她结识更早,就因为他年纪小,她便忘记了他,只记得大哥,就因为他年纪小,便只能眼睁睁瞧着她做了自己的大嫂。眼瞧着她和大哥鹣鲽情深,他恐自己无法忍受这一切做出无法挽回之事来,便早早地离开了家,这些年连年节都不曾回来。
他和大哥感情自小亲厚,大哥每每寄信过去,读着大哥的信瞧着大哥一日日幸福,他心中虽也矛盾,可也是高兴的,只念着自己最爱的两个人能在一起幸福地生活,这也是上苍对他的一种恩厚。
可没想到,大哥竟会英年早逝,他从未想过要取而代之,更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瞧着喜爱的女子一日日黯然伤神,却又忍不住心中滋生些疯狂的念头来。只是这些念头也不过在夜深人静时翻涌罢了,他很清楚,若他当真不顾一切,平乐郡主便要失去现在的一切,父亲母亲会如何想她,可还会将她当成李家的儿媳?世人又该如何看她,她已失去了丈夫,他又岂能,岂敢将她推到风口浪尖上去遭受世人的谩骂和唾弃。
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爱慕是罪过,这才隐忍着从来都不敢露出一丝一毫来,他更知道平乐郡主心中只有大哥,故而他一直卑微地躲在角落,只想远远地望着她,敬着她。他不求能得到回报,只想能尽可能地守住自己这份心,这样的他也没法子娶妻生子,可是他没想到远远的瞧着也是一种奢望,没想到只叫她看到他便是一种痛苦,一种时刻提醒她大哥已经离她而去的苦涩,这叫他情何以堪?
李冠言暗自捏了捏拳头,行至马车前时已经收拾了眼中色彩,行了一礼,道:“大嫂可是要到廖府去?我和贺府的大少爷约了去京外跑马,刚巧顺路,便护送大嫂过去吧。”
平乐闻言笑着点头,回身进了马车,她在马车中落座,外头李冠言也已翻身上马,就不远不近地跟在车旁。平乐郡主想了想,念着江宁侯夫人和过世的夫君便道:“二叔年岁也不小了,如今在军营已闯出了明堂,母亲早盼着二叔能娶亲生子,你大哥也是像二叔这般大时成的亲。你大哥过世时,还惦记着此事,大嫂知道二叔面皮薄,二叔若真是心中有了人,只要门第相当,人品好,不妨告诉大嫂,大嫂去给母亲提,叫人家姑娘总等着也不是法子。”
一百二六章
平乐郡主言罢却迟迟不闻外头李冠言回答,她愣了愣,正准备推开车窗瞧瞧外头动静,便听李冠言沉声道:“谢大嫂关心,只是我心中并没什么中意的姑娘。”
平乐郡主听他声音有些沉闷,犹豫了下,便又道:“我进门没多久,二叔便离家去了军营,然而你大哥却于我说过不少二叔的事,我知道二叔是个有担当的人。二叔若是喜欢的女子出身有些不妥,也应该先说出来,兴许大嫂能帮你和母亲说和说和,二叔这般和母亲拧着劲儿,虽则能一时避开说亲一事,可却也不是长久之策,这次避开了,总归还有下回,二叔年岁已然不小,总不能一直不说亲吧?何况长久这般,也会伤了母子感情……”
平乐郡主还欲再劝,外头李冠言却又道:“大嫂,我心中当真无人,只是觉着那姚姑娘年岁太小,不大合适罢了。”
平乐郡主自然听出李冠言说的皆非实话,只当他是和自己生疏,不愿于她坦白,便忍不住叹了一声,道:“罢了,你不愿意说,大嫂也不强求,只是长嫂如母,如今你大哥已去了,他就你这么一个嫡亲的弟弟,你的事儿大嫂却不能不操着心,哪日你愿意说了自到远清院找我便是。”
她这话简直便是在捅李冠言的心窝子,这两日李冠言知道江宁侯夫人叫平乐郡主到廖府说亲一事,他这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打听到今日平乐郡主要出门,昨夜便演了出戏,今儿一早更是闹到了江宁侯夫人面前。做这一切,一来是觉着锦瑟是个好姑娘,他如今这般实不想耽误人家,再来也是犯起了痴病,想尽可能地全了自己那份心。
他被平乐郡主逼问已是觉着难过压抑,不知费了多少劲儿这才能压制住没咆哮出声,如今再闻喜欢的女子说出这等钻心的话来,哪里还忍得住,当即便冷声道:“大嫂也不过比我年长五岁罢了,我父母双全,亲事自有父亲,母亲为我操心,用不着大嫂如此费心!”
平乐郡主哪能想到自己好好的和李冠言说着话,他就突然恼了。依她对李冠言的了解,李冠言实也不是个性情暴躁易怒的人,她想来想去都没觉出是哪句话错了,又因生来金贵,自小到大便没遭受过这样的冷遇。
愣过思过之后,平乐郡主便也生出一股不悦来,抬手便推开了车窗,怒目盯着李冠言,道:“二叔今儿好大的脾性,可是你大哥不在了,你便也不将我这个大嫂看在眼中了?!”
李冠言不妨平乐郡主会突然推开车窗直勾勾地望来,一时撞上她一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眸,那明亮的双瞳中倒影出他的小小人影来,如同一簇火焰在跳动,瞧着这双眼睛倒是叫他想起一件陈年的旧事来。
那是他第一次见她的情景,他尤记得那是在城西的双昔庙前,当日他陪着母亲到庙中上香,母亲不过在禅房和大和尚讲了一会子禅,他便趁着下人们不留意偷溜了出去跑到庙前看杂耍,当时他一门心思地要要瞧热闹,只一径地欲冲过街去,哪里还注意地到街头情景,险些便被一匹快马给撞上。
那纵马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平乐郡主,李冠言还记得那是一匹通体黝黑的小马驹,他被吓得跌坐在地,那马睁着黑溜溜的眼睛,鼻翼间喷出的热浪直扑向他的脖颈,还有面前响起的娇喝声……一切都恍若昨日。
“喂,你没事吧?!怎能在马道上乱跑!”
听到这声音他转头去瞧,迎上的便是一双跳跃着火光如同星辰的眸子,彼时他还是黄口小儿,而她已及笄,穿着一袭火红的骑装,黑马红衣,靓丽的叫人移不开眼睛,他那时才知道原来女子也是能骑马的,样子还那般好看。
见他怔住不哭不叫,她便慌了,忙跳下马背来将他拉起来,一面于他拍灰,一面问他哪里可曾伤到,见他独自一人还叫身边嬷嬷送他去寻家人,他才吓地甩脱那嬷嬷跑走了。
此后他又遇过她两回,也不知怎么在他尚不知道何谓情时,便已上了心,记得他十二岁时有回和母亲们逗趣儿,说要娶个十六七的美娇娘,母亲们笑的不行,只道哪里有这样老妻少夫迎半个小娘进门当媳妇的。他当时就恼了,急道,哪里有五岁小姑娘便给人当娘的!
他一直觉着五岁的差距并不是问题,她及笄时他还是黄口小儿,可等他弱冠之年,她也正是花信年华,而待他到了而立之年,两人便都是人至中年,再至耄耋,他于她皆是白发苍苍,还有谁能瞧出他是比她年幼的?年龄上的差异会因年岁的增长,越来越不明显,便如同现在,若然她非他的嫂嫂,两人站在一起又有什么不可?
为此,他努力地长大,只可惜好容易他十四,她却终于出阁,成了他的嫂嫂。洞房花烛,大哥挑起她的盖头,她笑靥如花,作为嫂嫂,她瞧他的眼神是极温和的,可也陌生,便因为他比她小,她便未曾将他放在心上,压根就不记得他们曾是见过的,而且不至一回。
李冠言想着这些,眉宇便蹙了起来,看向平乐郡主的神情也有些恍惚。而平乐郡主本怒目瞪视着李冠言,半响都得不到回应,又见李冠言表情奇怪,便又担忧地道:“喂,你没事吧?!”
她这一声唤令得李冠言回过神来,却也和多年前的那声唤重叠在了一起般,令得李冠言身子一僵,面色大变,也不再说话,一甩马鞭竟就快马驰骋而去了。
平乐郡主眼见李冠言落荒而逃,探出头来盯着他的背影瞧了半响这才惊地瞪大眼睛,捂住了嘴巴,她坐回轿中越想越觉不对,到底放心不下唤了一声尤嬷嬷。
待尤嬷嬷靠近轿子,这才忙侧身过去,道:“嬷嬷方才可都听到了?你说二爷他不会是喜欢上什么风月场合的女子,或是……或是好了男风吧?!”
江宁侯府中因为一场亲事闹起风波来,平乐郡主尤其在为小叔是否好南风一事而着急担忧,却没料到此刻她的娘家镇国公府也已天翻地覆。
书房,天光早已大亮,然而油灯却还亮着,镇国公杨建端坐在书案之后,一张脸铁青难看,因一夜不曾合眼,这会子他太阳穴处两根青筋突突直跳。他抬手揉了揉头,却抵不过心中的怒气和失望,扭头去瞧,透过绞纱窗依稀能见外头院中跪立着的挺拔人影,到底是亲生骨血,想着外头天寒地冻,风雪交加,他到底忍不住了,大喝一声。
“人呢!送茶来!”
杨建教子原本便是极为严厉的,这事儿不仅镇国公府的下人们清楚,便连大锦的百姓们也都津津乐道。国公爷虽是对世子严厉,可却是爱子心切,望子成龙,世子爷也懂事知理,最敬重国王爷,在国公府,早年是常常能看到国公爷亲自教导世子的,这些年随着世子年纪渐长,已很少瞧见国公爷责罚世子。
然而便是在昨夜,国公爷本是和世子在书房中议事,也不知怎么的,国公爷便突然怒了起来,偏世子竟不若从前那般谦恭认错,而是梗着脖子和国公爷顶起了嘴。
下人们不得靠近书房,不知具体出了什么事情,只听见几声争执,瞧见书房的窗影上,世子爷似和国公爷争吵着什么,接着国公爷便砸了茶盏,而世子爷更是怒气腾腾地自屋中出来,却也未甩袖而去,竟就在院子中顶着风雪跪了下来。
世子敬重国公爷,从小到大都是极服管教的,如这般情景下人们实在是没有见过,伺候在书院的下人战战兢兢忙去请了管家。管家匆忙跑来,瞧见下这样的大雪,杨松之竟就跪在雪地里,膝下连个锦垫都没有,他当即便知事情严重。
岂知他进了书房还不曾劝说便被镇国公给赶了出来,并且勒令他不能去给镇国公夫人通气儿,管家无法只能私下做主叫下人给杨松之送了个蒲团。谁知杨松之竟犟着脾气不用,管家劝了几句,他才将那垫子压在了膝下,可如今也已跪了三个多时辰了,这天寒地冻的,那垫子纵然再厚实也抵不过地上的寒气。
世子便是武功再好,也不是铁打的人,这若再跪下去只怕真得落下毛病来,偏生管家好劝歹劝,杨松之就是不愿低头认错,先服个软。而镇国公的脾气管家也是清楚的,若是他偷着跑去告诉夫人,说不得国公爷怒气盛,罚了他不少,连世子也要再遭罪。
管家正不知如何是好,如今听到杨建在里头喊着要茶,管家总算松了一口气,忙取了早备好的茶托着端了进去。他小心翼翼地将茶盏放在桌上,便听杨建道:“那逆子还不知错?”
管家心知老爷还是担心了儿子,却又碍着颜面不好开口叫人起来,便忙道:“老奴瞧着世子已知错了,要不然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