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股明臣-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军要了去便是了,还用求什么和。”
这场和谈双方都在言语上激烈的较着劲,终是没有办法谈下来。
而就在明使在金国之内活动的时候,陈渊终止了在山海关的短暂停留,启程去往宁远了。
当时的宁锦防线的三段,南段的山海关有吴三桂把持,北段锦州有祖大寿驻守,而在中段的宁远,则有刘良佐,祖大弼等将屯驻,防守严密,兵马强盛,可以说是是十分之强了。
宁远靠近前线,处地十分之危险,所以陈渊并不打算将盛梦昔母子家眷继续带着,而是将家就直接按在了山海关,拜托吴三桂帮忙照料着,自己则带着榆林军孤身一人前往宁远城了。
宁远城,是联系前线与内地的中转站,地理位置十分之重要,城内屯集了大量的粮草,共一万六千的马步军驻守,人数来讲十分多了,可到底战力如何陈渊却是不得而知,所以他一到城后就让刘良佐,祖大弼等人着手准备全军的操练,他要亲自检验检验辽军现在的军事素养。
一向在军中滑头的花马刘刘良佐得知陈渊要检验全军的消息,便知这是个在督师面前表现自己的好机会,便十分用心的下去准备,力图在陈渊面前留下好的印象。
七月底,连同陈岩亲自指挥着的榆林军,全军在校场摆开了架势,出操演练阵法,陈渊等数名官员在高台上观看,只见面前数万人在校场上开合分杀,喊叫声不决,气势如虹。
“嗯,如此熟练的运用各个阵法,辽军军的军备也不曾废驰啊!”
陈渊点了点头,还算是满意,说实际的,相比于内地的那些连站都站不稳的卫所军队来说,辽军也实在算是精锐了。
可操练阵法,不等同于实际战力,辽军在野战中到底还不是金军的对手,关靠着这支部队,他想要收复辽东,恐怕还是不行。
“大人,那里是我的部队正在演练,还请您指正一番。”
正在陈渊思绪万千之时,刘良佐赶紧上来毛遂自荐。
陈渊顺着他所指的方向,一眼便见到了刘良佐所指的军队,只见是车营联和,步骑协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阵法。
“这是?”
刘良佐见到陈渊疑惑,便马上上前来解答:“这是当年戚少保所创的车营阵。”
“戚继光?”陈渊眼前一亮,这个万历朝的大将名声实在太大,这个时候猛然听到他的名字一下子陈渊激动了起来。
“此阵有何玄妙之法?”陈渊急不可耐的问。
刘良佐可是准备了好久,此时陈渊发问,便耐心的解答道:“此阵是当年戚少保任职辽东时为对付蒙古骑兵所创,以车阵为核心,马兵军协同。每二十人配战车一辆,十人使车炮,另十人为杀手,使藤牌,镋钯和长柄战刀,保护车炮手。以一车为一个战斗单位,车车相连,组成一条阵线。
在野战中斥候发现敌军部队,让阵后骑兵出,不断袭扰敌军,以拖延时间,车营乘此布阵,将偏厢车相连一体,布好阵后收回骑兵,引敌军入阵,以远程之火力杀伤敌军。
在敌骑兵冲锋进到阵前时,再出杀手组,与敌近战,藤牌手匍匐斩斫敌人的马蹄,长枪手则迎面挑刺敌军骑手使之落马。
待敌军攻势受挫,阵形散漫之时,再让骑兵回转,配合杀手组袭击敌军的左右两翼,几轮攻击下来,定可瓦解了敌人。”
陈渊听着,确实是配合得当的战法,如果按照戚继光的战法,步军克骑兵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让陈渊犹豫不决的是,在他的进一步询问下才得知,这战法在历史上还未曾经历实战检验过,因为在当时,蒙古的俺答听闻了戚继光镇守边关,惧于他的威名,不到三年就已经放弃了骚扰的政策,立誓不再进犯,所以这战法到底有没有效,到底还是没有人清楚。
而陈渊也不敢轻易拿没有经历过实战检验的战法去对付金国,如果要是没有效,在战场上遭遇了大败,对明朝来说可能并不致命,但对他个人来讲却是永远都翻不了身了。
“这种混成兵种的战术需要有骑兵至少三千,步军四千人,重战车一百二十八两,轻战车二百一十六两……”一旁刘良佐还在继续为陈渊讲解着,希望他能采用这套战法,这样他作为进建着也是可以立下大功的。
但却不知陈渊已经变的谨慎了起来,出言道:“这战法到底几何,还得好好研究研究才是。”
陈渊这么讲,刘良佐便明白了他的意思,这精心准备的东西就这么化为了泡影,他有些不太甘心,于是便想继续劝说,但此时天空突然狂风大作,一场大雨猛然下了下来。
“大人,雨大了,我们还是回屋去避雨去吧!”
有人前来建议,但陈渊却是没有同意,而是指了指前面的校场,众将转睛观看,不禁有些呆住了。
只见校场之上,辽东军因为大雨,而四处奔逃回营避雨,但榆林军却仍然在认真的操练着。
榆林军,从他们第一次入军训练时,陈渊便给他们上了一课:没有上级的命令,绝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现在陈渊下达给他们的命令是操练,在没有他结束操练的命令时,他们是不会停下来的。
本章完
第135章 修大凌河城()
陈渊为榆林军感到骄傲,同时也为大明的军队感到悲哀。
“这便是大明精锐中的精锐吗?我看也不过如此嘛!”
众将听了,都羞愧的低下了头。
大家向着陈渊齐齐跪下:“大人,我等治军不严,还请大人责罚。”
陈渊淡然的回道:“处罚就不必了,我只要你们好好记着今天的事,如果只是一场小雨就让全军溃散,那么日后面对生死存亡之际时,你们就更加难以制服全军!”
陈渊的话深深的刻在了他们心里,从此之后必将更加的用心训练全军。
在检验全军之后,陈渊便将训练的任务下达了下去,让辽军以榆林军为模板,展开每天的训练任务,行军唯一,号令严明。
八月,在明朝与后金展开接触,商议和谈之际以后,至今都没有什么进展,不过金国那边自从七月起,的确是停止了对明朝的攻击之态,从锦州前线传来的消息,以后一个多月未见到有金军出没了。
陈渊已影影察觉到了和谈所带来的影响,想着可不可以利用这段这段短暂的和平做一点什么。
他在辽东的军事地图上仔细思索着,看到大凌河畔,一座已被抹去印记的城池映入他的眼帘。
大凌河城,一座极具战略的城池,如果凭借着和谈的影响把它筑建起来,是不是也是一种谈判胜利呢。
可这也绝非容易的事,大凌河城之前三筑三毁,尤其是第三次时的大凌河之战,让明朝死伤惨重,后金利用围点打援,边打边款的战略,彻底摧毁了大凌河城这里简直成了明朝的伤心之地。
可再艰难陈渊也想把他完成,因为它太过于重要了,自古以来便是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
大凌河城位于锦州东三十余里,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这关系到明朝城防战略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现在陈渊已是下定决心要干了。
八月底,陈渊就开始为修筑大凌河城开始进行前期准备了,他先是领着榆林军在拔到了锦州前线,以哪里做为筑城的前线指挥,接着他又广招筑城农夫,准备粮食工具,迅速的集结着物资。
而正在陈渊忙的焦头烂额之时,锦州的驻防总兵祖大寿却是找到了自己。
“大人,还请您受回成命,另亲高名吧!”祖大寿一见到陈渊,当头便跪拜道。
原来,在陈渊选择筑城人选时,考虑到祖大寿有筑城的经验,所以准备还让他领军前去筑城,可这消息刚发出去不到半天,当事人就跑来表示不干了。
陈渊赶紧扶起了他,问:“祖将军是何缘故不愿担任此职?”
祖大人一脸惆怅,八丈的壮汉竟然也露出了为难的神情,磨磨唧唧的,不知如何开口。
“将军,虽然我来锦州之前还未见过你,但可也早就听闻了你的大名了,都说将军战场之上英勇神武,果敢忠毅,可今日怎么如此态度,竟不像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被陈渊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祖大寿这才放下了顾虑,回:“大人,不是大寿我不愿为大人分忧,实在是那大凌河不是现在我们该砰的啊!”
陈渊清楚,这祖大寿在大凌河遭遇过大败,所以在面对它时难免有一些阴影,于是笑着调侃道:“如何碰不得?难道它还是老虎的尾巴不成?”
但祖大寿却实在是笑不出来,很认真的回答:“大人,这大凌河城不是老虎的尾巴,却是比老虎的尾巴更加渗人的存在,它的地理位置实在是重要,所以鞑子觉不会容许我朝在哪里扎一颗钉子的。”
看来他对上次的失败还真是留下了太大的阴影了。
但陈渊要点他的将却是不会改变,因为以历史来看,他善守是出了名的,以大凌河那样的城池,如果派一个无能之将或者不善于守城的将领前去,定会分分钟就让金国给解决了,所以陈渊才执意要他前去。
“复宇啊,这后金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你也不必太过于担心了,现在他们正与朝廷和谈之中,正在息兵呢,如此大好时机不加以利用,你说是不是太过于可惜了呢?”
祖大寿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忧虑:“那如果鞑子发现我们的行动,引大兵围城怎么办,要知道他们上次就是使用这招的,长期色围困之下,如果不能再野战中取胜的话,我军是必败无疑啊!”
陈渊回:“如果那样的话,我定会亲自引兵前去救援的,我陈渊再此发誓,如果我不能解救复宇话,定自吻而死,绝不苟活!”
得到陈渊这样的保证,祖大寿也无话可说,陈渊是辽东督师,他隶属于陈渊之下,如果陈渊强制要求他前去筑城,他也不得不听从命令。
解决了祖大寿的问题之后,陈渊便全身心的投入到筑城的准备工作去了。
九月份,东北地方已开始渐渐有了凉意,明朝与后金的谈判依然在进行中,可也没什么进展,而陈渊正要乘着此时修筑大凌河城了。
十三日,总兵祖大寿领亲三千,班军一万,民壮五千,共一万八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着大凌河城方向进发。
大凌河城有原有根基,所以修筑并不困难,也用不了多长的时间,真正难的是要如何防守,正如祖大寿所言的,如果金国发现明朝又重新回到大凌河城,必会带兵来攻,到时要如何应对,这才是关键问题。
为了预防万一大凌河城被长期围困,陈渊让祖大寿带足了粮草,如果在被金国围的水泄不通的情况下,最少也可坚持大半年的时间,甚至陈渊还让他们带过去了一批种子,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在城中开耕种地仍然可以坚持一段时间。
本章完
第136章 第二次大凌河之战一()
按陈渊的设想,重新修筑大凌河城的工程是要在一个月之内就完成的,但事与愿违,在祖大寿的人马进驻大凌河城遗址之后,辽东突然下起了连绵的秋雨,修筑工作一时便被耽搁了下来。
大凌河城之内,众多的壮丁与班军正在紧急的劳动着,大雨袭击着他们的脸庞,不断有人因为淋雨生病而倒了下去。
在城中高楼的一处棚帐之内,祖大寿正满心忧愁的望着天空。
这时有副官过来报告:“大人,昨天又有五十人感染风寒死去了,这么大的雨天,天气又逐渐的转了凉,这么淋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反正现在主体城墙也已经修筑完毕了,不如让兄弟们休息几天吧!”
听到副官的报告,祖大寿也是为难的很,他何尝不知道在这个时节淋雨的危险性,尤其是他们在却少医疗条件的情况之下,一旦受了寒,那离死就不远了。
但他却不能让修筑部队松懈半刻,谁都不知道他们何时会被金国发现,他必须要在短时间之内把城给筑起来,这是保住大军免受全军覆忘的最好办法。
“不行,”祖大寿冷峻的拒绝道“现在时间紧迫,陈大人让我们在一个月之内修筑好大凌河城,马上就要到期限了,不能松懈分毫。”
但他也不得不考虑一下现实的情况,于是道:“让火头军多备一些热姜汤吧!另外组织好各班军与壮丁的休息,不可连续的修筑过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