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淘宝大唐 >

第37部分

淘宝大唐-第37部分

小说: 淘宝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大殿上跪倒了一大片,大家又被感动哭了。

    可是,大家感动归感动,却没有人带头认捐。这也怪不得大家,这件事不是别的军国大事,让他们上阵拼命,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这件事不同,这可是从别人的腰包里往外掏钱!谁先带头支持李世民,固然可以得到皇上的赏识,但是却会得罪大部分人。皇上不可能天天照拂着你,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就在这时,户部派人来了。仓曹哭喊着说道:“皇上,陇右道和关内道的边军将领们,因为领不到粮食,正在太仓闹事儿呢!他们说,边防军已经饿死了上百人了,再领不到粮食,他们就把太仓给拆了!”

    右卫大将军侯君集喝道:“还反了他们了,这些兔崽子!皇上,让臣去太仓吧,看我不抽死他们。”他说这话,表面上看来是在斥责闹事官兵,实际上是在保全他们。在太仓闹事,朝廷追究起来,罪过就大了。

    长孙无忌急忙说道:“侯将军,不可。此时不宜将矛盾激化。”

    太子李承乾脑子一热,站了出来。

    蜀王李恪、魏王李泰等人心里一阵高兴,他们都是人精,绝不会和太子李承乾抢这个功劳。他们知道,李承乾能够解决粮食的事情,可是,他会把勋贵大员们得罪光了的。

    李承乾看到父皇难受,心中不忍,要出头刚要说话。就听到殿前值班太监喊道:“梁王殿下到!”

    李世民听到李愔来了,不知怎的,他好像看到了一束阳光,心里立刻亮堂起来。

    他说道:“梁王,朕不是早就派人宣你上朝了吗,怎么现在才来?”

    李愔说道:“父皇,儿臣奉太子哥哥之命,给太仓运粮去了。”

    “什么?”大殿上一阵骚动。

第72章 粮食是换来的() 
李世民问道:“运去了多少?”

    “25万石(担)。另外25 万石也已经有了着落。”李愔说道。

    “什么?”大殿上一片哗然!李世民吃惊地身子前倾,说道:“你哪里来的粮食?到底怎么回事儿,快说来听听?”

    “父皇,您还记得上次朝廷褒奖的那些义商吗?这些粮食是他们为了感谢,朝廷允许他们的子女上工业学校,乘坐从7品以下装饰的四轮马车等恩赐,平价卖给朝廷的,户部已经付清了粮款,粮食已经运往了边关。”李愔说道。

    “哈哈,你小子,真有你的!”李世民十分高兴地说道。他站起来,走下了台阶,来到了李愔身边,摸摸他的脑袋,说道:“说吧,要朕给你什么奖赏?”

    李愔说道:“父皇,这件事都是太子哥哥事先安排好的,儿臣只是奉命行事,要奖励,也该奖励太子哥哥才是。”

    李世民心里清楚,自己那个长子,是没有这个能耐的。他笑道:“好,太子李承乾要奖励,你这个具体办事的也要奖励。”

    “等一下,皇上。臣有疑问。”这时,魏征说道。

    李世民心头微微不快,说道:“你又有什么话说?”

    魏征说道:“臣很好奇,不知道梁王殿下用了什么法子,就让那些追逐利润的商人,不去赚取大笔的利润,而甘心把粮食平价卖给朝廷?”

    随着魏征的质疑,许多人都跟着附和,表面上是说要向梁王学习办事的本事,潜台词是商人们受到了梁王李愔的逼迫,才不得已这样做的。

    李世民生气了,这回是真的怒了。他大声训斥道:“你们这些人,朝廷遇到危机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一个个拿不出个主意,逼得朕要饿着自己、嫔妃和皇子们。

    现在,朕的儿子,替朝廷解决了燃眉之急,你们却又出来说三道四的,居心何在?!

    你们真的认为朕是软弱可欺,不敢治你们的罪吗?马宣良。”

    “臣在。”马宣良闪身出来应道。

    “把魏征和那几个说朕儿子不是的家伙,关到天牢里去!”李世民喝道。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一看,皇上怒了,急忙上前劝解,满大殿上众人跪倒了一片。唯独魏征倔强地站在那里!

    李愔知道魏征是出于公心,他上前说道:“父皇,魏大人有疑虑是正常的,这件事还是由儿臣来回答吧。”

    李世民也想知道,自己的儿子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他回到龙椅上坐下,说道:“都起来吧。”

    大臣们都站了起来。李世民说道:“梁王,你就说说吧。”

    李愔说道:“父皇,请传儿臣的典军(卫队长)杨康上殿。”

    李世民点点头。

    殿值太监高声宣到:“传梁王府典军杨康上殿。”

    不久,杨康和工部的官员,抬着一个箱子上来了,两个工部的官员还抬着一个大铜壶。

    李愔叫上太子李承乾,从箱子里拿出来一套精美的玻璃茶具,取出了一包茶叶,工部的官员拎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大铜壶,在玻璃茶壶里泡上了茶,然后倒了一杯,由李承乾端上去,献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端起杯茶,就闻到了一股香气,他饮了一口,只觉入口馨香,鲜爽回甘,不禁向杯中望去,只见茶丝细扁,银绿映翠,汤色银绿映翠,以前从未见过。问到:“这是什么茶,我以前怎么从没有见过?”

    李承乾答不上来,就示意李愔来回答。

    李愔就给李世民介绍了这种茶叶。这种茶产自陕西汉中,是汉中仙毫中的一种,以其“外形匀齐显毫,细秀如眉,色泽嫩绿,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茶叶完整”闻名。

    唐朝的制茶工艺还很落后,茶叶都是阴干的,喝茶的时候需要煮茶,茶叶被煮得烂叽叽的,品质极差。

    李愔引进了现代炒茶工艺,选择了青型和翠峰型两个品种。高档炒青和翠峰,采摘细嫩,制工精细。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为杀青,杀青完成后,吹风冷却,以保持叶色明翠。经适度揉捻,转入炒二青,出锅后,仍以吹风冷却。再经锅炒干燥。翠峰型绿茶二青后,则在特制的整形焙灶上,用手工以“揉、搓、扎”等手法,使茶条形成紧直的外形,然后烘干。

    炒青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润而绿;香高味厚,回味甘甜。翠峰则以外形紧直,翠绿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为其特点。

    李愔简略地给李世民介绍完了。李世民第一句话就是:“有这样的好东西,为什么不早献上来?”接着,他看到大臣们一个个眼巴巴地朝这里望着,就吩咐道:“给大家每人倒一杯,都尝尝吧。”

    大臣们喝完了茶,一个个赞不绝口。

    李愔说道:“父皇,各位大人。你们的判断是对的。商人是追逐利润的,粮食是人家自己的,我们没有权利逼迫人家低价出售。

    这种制茶的方法是我师傅研制出来的,我是用合作制茶的方法,和商人们交换来的,他们绝对是自愿的,因为我和他们的合作,可以给他们带来比粮食更高的利润。就这么简单。”

    原来,李愔在来参加朝会前,先去找了长安城最大的粮商霍弋,和他谈好了条件,解决了25万担粮食。

    这下,大臣们都没有异议了。

    魏征上前说道:“梁王殿下,请恕臣孤陋寡闻。您用自己师傅传授的绝学,为大唐换来了粮食,臣还对您质疑,臣深感惭愧。在此,郑重地向您道歉。”说着,对李愔深施一礼。

    李愔说道:“魏大人不必如此,此时只怪我事前没有说清楚。”接着,他大声说道:“剩下的25万担粮食,有愿意平价出售的,可以私下找我联系,我保证不会让大家吃亏的。”

    李愔原本可以直接就从商人那里弄到50万担粮食,他特地留出了25万担的缺口,留给勋贵们,让他们从茶叶经营中得到好处。

    这样,既解决了朝廷的粮食问题,又交好了这些勋贵。

    朝廷的危难,又一次被这个三害儿子给解决了。李世民心情极好,他望着杨康等人面前的箱子,问道:“那里面是什么?”

第73章 生产过剩也有风险() 
李愔说道:“请父皇允许儿臣单独向您奏报。”

    李世民说道:“你上来吧。”

    李愔走到他的跟前,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李世民点点头,对着大臣们说道:“好了,今天的朝会就到这儿吧。太子、蜀王、魏王、梁王、李靖、长孙无忌、房玄龄、岑文本高静明、皇甫睿和魏征留下。其他的人散了吧。”

    “退朝。”值殿太监喝道。

    不久以后,太极殿的一个偏殿里。

    李愔站在一块黑板旁边,正在向李世民等人介绍着什么。这是根据李愔的要求,李世民组织了一场工商业听证会。

    李愔要单独奏报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今后大唐的商业运作模式的问题。随着工业城新的工厂的开工,越来越多的商品,将被生产出来,这些产品如何销售,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短期内,工业城的商品因为商品的独特性,绝对是卖方市场,供不应求。但是,大唐的通讯十分落后,没有可靠的广告网络,长安地区的需求很快就会饱和了。

    外地尤其是距离长安较远的地区,却不知道此地有工业城的产品销售,这样就会导致工业城的产品大量积压,工业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交通问题。目前的销售方式,是商家自由购买,外地客商大批涌入长安城,原本就羸弱的道路交通,更加不堪重负。

    李愔给众人描述了工业城即将面临的问题。大家马上产生了不少的疑问。

    长安城通往内的道路,就只有两条,一条是通往潼关的陆路,另一条是终点是扬州的水路,在长安境内就是永通渠。

    这两条交通干线,都是前隋朝留下的,这些年战乱、灾荒不止,都已经年久失修了。

    这几年,相对安定了,长安城人口增加了20多万人,总人口已经超过了百万。交通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大批商贾涌入长安城,交通拥堵可想而知。因此,对于交通的问题,大家都是认可的。

    可是,对于产品积压,这个问题大家就有些不认可了。

    古代社会生产力地下,基本上是物资严重匮乏,什么都缺,那里有产品积压的问题存在?

    李世民问道:“这么大的唐朝,你们的工业城里的东西,还卖不完吗?”

    李愔知道,要是给这些没有听说过经历过经济危机的人,讲生产过剩的事情,实在是太困难了。

    他想了想说道:“其实,在大唐,已经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是小范围的,因此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例如,深山里的果农种出的果实、江河湖海的渔民捕捞到的鱼虾等等,就存在卖不出去,而造成浪费的情况。这么说吧,西市上卖烧饼的商人,他做烧饼也是有一定数量的,多了就卖不出去,会造成损失的。

    在这里,儿臣特别要指出,土豆是高产作物,但是不宜大面积种植。”

    在品尝过了土豆的美味以后,李世民和众位大臣们都指望着大规模推广土豆种植,一举解决粮食紧缺的问题,李愔的话,无异于给他们泼了一瓢冷水。

    户部尚书高静明急切地问道:“为什么呀?”大家也都盯着李愔。

    李愔说道:“土豆产量太大,如果不加以限制,农户们都进行种植,家家都生产出几万斤、甚至几十万斤的土豆。请问,这些土豆卖给谁去?

    土豆储存期也就半年多,到了开春就放不住了,只能烂掉,农户们将会受到巨大的损失,社会也会因此而动荡。”

    太子李承乾吃惊的说道:“是啊,真想不到,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众人也都觉得是个问题。

    李世民好像看到了农户家里、地窖里堆积着大量的土豆,眼睁睁地看到土豆烂掉,农户那一脸的悲伤,他感到很恐怖。他担忧地问道,:“各道不是都派人来了吗?你们向他们说清楚了吗?”

    李愔说道:“这件事已经通知了下去,让各地的官员,告诉农户,一户农户种植不得超过2亩地。除了自己食用,留出少量的部分,供应市场。”

    “很好,你们研究所考虑得很周到。”李世民赞道。

    李愔乘机给这些大唐的顶级决策者,灌输了一些现代商业理论,最后使他们同意了,以长安城部分有实力的商户,经销工业城的产品。

    李愔来自后世,知道工商业的力量有多大。现代社会,农业已经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了。而大唐目前主要的经济支柱就是农业。

    他原本想提出改变商业税收的问题,他经过交谈,发现这些人对于商业,历来不重视,了解甚少。李愔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