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淘宝大唐 >

第168部分

淘宝大唐-第168部分

小说: 淘宝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和李泰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因此李治是不会防备着李泰的。

    李愔心里明白了,这件事一定是李泰从中捣的鬼。

    杜荷说道:“愔哥,不用说了,肯定是李泰着家伙搞的鬼。”

    李治疑惑的说道:“不会吧?大哥来长安的事情,四哥说出去,有什么好处呢?”

    李愔说道:“二弟,九弟,这件事,有什么了不起的?不管他了,咱们接着玩儿。”

    杜荷说道:“这样吧,你们先玩儿,我去方便一下。”说着下了马车。

    杜荷见到杨康,跟他说道:“李公子的那个信使,你们先招待着。等我写好了回信,再让他带回去。”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魏征单独求见李世民。

    魏征说道:“皇上,臣听了坊间的传闻,说废太子李承乾曾经前来长安,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李世民听了以后十分郁闷,他感到麻烦来了,以魏征的脾气,他肯定是要弹劾这件事情的。

    他不好直接回答回答魏征的问话,他反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魏征说道:“臣听说,废太子李承乾城来长安,是太子殿下安排的,是这样的吗?”

    李世民问道:“如果是这样的,你有什么打算呀?”他心中极度不爽,快要发飙了。

    魏征说道:“臣对这件事情是有看法。”

    李世民听他这样一说,心里有些犯愁,知道魏征这家伙要找麻烦了。他冷淡地“哼”了一声,硬着头皮听下去。

    魏征接着说道:“皇上,废太子李承乾前来长安,母子见面是人之常情,这无可厚非。”

    李世民听到魏征如此的通情达理,心就放下来了。不过他还是有点儿不放心地问道:“那你还有什么问题?”

    魏征说道:“臣的问题是,这么一件事情,为什么会闹得沸沸扬扬、满城人都知道呢?

    臣在想,传播这个消息的人,他到底要干什么?在这件事情中谁是受害者呢?

    臣建议不要忽视这件事情,对这件事情,要展开调查,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应该不多,查起来难度不会很大吧。”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玄成,你考虑的对,这种事情我也在正在调查。”

    对于长城里传的沸沸扬扬的消息,长孙皇后不可能听不见。其实在这件事情里头,最郁闷的,心情最难过的是长孙皇后。

    母子情深,长孙皇后和李承乾见面,本来是一件很温馨的事情,却被人捅了出去,利用此事大做文章。

    长孙皇后也在调查泄密的渠道,她觉得不可能是太子,因为这件事情对太子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甚至有可能他会被连累,包括云州的那些帮助李成乾的人。

    而且她相信李愔的为人,认为不可能是他做的。虽然传言是东宫的人不小心泄露出去的,长孙皇后认为可能性不大。

    这些年来,太子做事情都是让人放心的,他不会那么不小心的。

    接下来,长孙皇后就想到是否是自己身边的人泄露的。她想到,那天去见李承乾,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后来又秘密地派人通知了李治。

    现在想来,最有可能走漏消息的是李治。以长孙皇后对李治的了解,至少他是不会故意泄密的。她思前想后,还是认为这件事情,消息是从李治那里走漏的可能性比较大。

    她想了解清楚,可惜现在李治已经出门了,这件事情,只有等将来再说了。

    不久,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谈起过这件事情,长孙皇后说等李治回来后问问他。李世民点点头。这个件事情那就放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安城里不断有新的话题,大家逐渐把太子李承乾的事情都给忘了,这点事就渐渐的平息了。

    可是谁也想不到,这件事正在悄悄地发酵,终于要爆发了,并且引发了一场风暴。

第三百三十五章 风暴() 
早朝,太极殿。

    早朝刚开始的时候,一如往常那么平静。就在早朝快要散朝的时候,御史赵万年突然站了出来。

    他大声说道:“皇上,臣有本奏。”

    今天上午,李世民已经安排好,要接见河南道监察使。他心不在焉地说道:“你有什么事儿说吧?”

    赵万年脸上阴晴不定,看上去有些祛懦。沉默了片刻后,他终于鼓起勇气说道:“臣弹劾废太子李承乾,擅自离开流放地,触犯了国家法律,应予追究。”

    大臣们都知道这件事是李世民的逆鳞,虽然这些天闹得沸沸扬扬的,但是没有人想到在这件事上做文章。不仅完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会把李世民往死里得罪。

    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赵万年,为什么会发疯?

    果然,李世民板起脸来呵斥道:“你一个堂堂的御史,整天不务正业,弹劾一个庶民干什么?真是吃饱了撑的。”

    赵万年不卑不亢的说道:“废太子李承乾,现在已经是戴罪之人,他无权擅自离开流放地,前来长安城。

    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庶人了,他没有胆量也没有这个能力,来到长安城。

    臣想问问,是谁在背后支持在背后帮助他的?这是知法犯法,明知故犯。臣请求对这件事情进行严查。”

    这下,大臣们都更加吃惊了。原来的赵万年的矛头是直指太子殿下的。大家都已经听说了,是太子殿下安排的这件事。

    对于赵万年的胆大妄为,李世民尽管生气,可是人家赵万年有理,李世民还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愣了一下,说道:“这样吧,你先把奏章留下,朕研究一下再说。先散了吧。”

    李世民打算先搁置它,不予理睬,让此事不了了之。

    谁也没有料到,赵万年只是开了个头,接下来,突然冒出了很多人弹劾这件事。几天之内,弹劾的奏章,竟然多达232份。

    这还不算,教育改革前文学院的那些学子们,也联名上书,要追究此事。

    现在的唐朝,一切都欣欣向荣,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么一股逆流呢?

    原来,世界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以李世民、李愔和魏征等人倡导的社会改革,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欢迎。但是,也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这些守旧势力,就是以门阀氏族为代表的旧的利益集团。

    朝廷发展工商业、加强土地管理、推广基础教育,等等这一切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唐朝的社会的进步发展。

    但是,这一切措施,却直接打击了,以门阀氏族为代表的旧的利益集团。

    朝廷加强土地管理,限制了他们兼并土地。发展工商业,打破了他们原来对商业的垄断。普及基础文化教育,改变了原来的由他们掌控的社会教育模式。就连科举制度都改变了,堵死了他们直接做官的通道,也失去了他们影响朝政的根基。

    他们早就憋着一股劲儿,想恢复他们昔日的辉煌。

    赵万年的的弹劾给他们开了一个头,于是他们就群起相应。

    他们把矛头指向太子,并不是要打倒太子。而是借题发挥,想通过向朝廷施加压力,迫使朝廷对他们让步。

    赵万年为什么要弹劾太子李愔呢?

    原来,赵万年的弟弟赵同年,寒窗苦读12载,连续多年考试名落孙山。他在家境同样不富裕的哥哥赵万年的帮助下,继续苦读,自己觉得由进不了。想着科举考试中夺取个功名。

    不料,在太子李愔的推动下,取消了科举考试,不仅如此,教育制度改革后,自然科学占了较大的比重,而赵同年对于自然科学就是文盲。他所有的美梦都失去了,于是他想不开,就疯了。

    赵万年一肚子不满。他原本是李恪的死党,李恪竞争太子失败,其实是长孙无忌和李泰做的手脚。不过他跟着李恪受到了牵连,被降级使用,罚俸1年。李恪被提升为亲王了,他的处境没有丝毫改变。

    他这次的目标还真不是太子李愔,而是整个李氏王朝。对于李恪、李泰恢复爵位,他觉得不公平:凭什么李氏子孙犯错就没事,他就要受到这样的对待。于是,他就想着发泄一下。

    结果,赵万年的做法引起了共鸣。

    李泰被贬斥的时候,他因为是李世民的儿子,只是被降为了郡公,可是他的手下死党在李礼部左侍郎王珪、阎立本、魏王府长史麻千里等人,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置。

    王珪、阎立本分别被降了三级和四级,阎立本被贬斥到了闵州当司马。麻千里因为是魏王亲随长史,被李世民认为他带坏了李泰,被直接贬为庶民。

    废太子李成乾的那些手下,就更惨了,全部被杀头抄家。废太子李成乾现在却过得逍遥滋润,自然会引起不满了。

    于是这些人的家属中仍然在朝廷为官的人,看到有人带头,于是就跟着折腾了起来。

    至于门阀氏族子弟在朝中仍然有很大的实力,他们自然也要推波助澜了。

    还有其他的在改革中没有捞到好处,或者得到实惠较少的人,也跟着起哄。一时间来势汹汹。

    李愔接到李旦的来信后,第一想法就是马上返回长安,后来他想想,认为自己应该相信李世民、魏征、房玄龄和岑文本等人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是人家攻击的目标之一,他在长安反而会帮倒忙的。

    于是李愔决定继续前往扬州。不过,他还是写了一封信让李旦的信使带回去。

    长安城里,事件继续扩大,几天之内,弹劾的奏章的数量继续增多,竟然达到了376份。这其中还有一直支持改革的大臣们。

    这些人为什么也要搀和进来呢?

    原来,李愔等人的科技成果,有一部分是照顾了自己人,比如李孝恭、侯君集甚至还有李世民,他们大发其财,很多人看着眼红了。

    对于突如其来的骚乱,李世民等人始料不及,感到有些头疼。

第三百三十六章 各方反应() 
李愔的那封信不是写给李世民的,而是写给魏征的。

    因为这件事情涉及到废太子李承乾,伤害了李世民的感情,李世民会暴怒是正常的。

    在这种时刻,就需要有头脑冷静的人,来劝解提醒李世民,不要采取过激的行为。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李世民真的愤怒了。这些人实在是往死里逼李成乾,这件事,触动了李世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李世民大帝怒火攻心,要杀人了。

    刚才在早朝上,李世民下令把御史赵万年和礼部侍郎阎立德(阎立本的哥哥)关进了大牢。对于李世民的做法,大家敢怒不敢言,可是心里有些不服气。

    看到李世民发飙了,没有人敢吭气了。

    李世民听到魏征求见,知道他又是来劝谏的。他气愤地说道:“不见,今天我谁也不想见。”

    中书侍郎岑文本,作为李世民的秘书长,他从来不劝谏李世民,而是按照李世民的指示办事。所以,这个谁不包括他在内。

    李世民对他说道:“这些混帐的家伙,一天到晚不干正事儿,就盯着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上做文章,简直是该死。”

    岑文本收说道:“皇上,您做的对。的确有不少人,不真心任事。一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因为自己一点龌龊的私欲,就拼命在那里搬弄是非。

    不过,臣发现了一个问题,臣看了弹劾这件事的人的名单,他们大部分都是门阀氏族或者与他们有关的人。

    臣也是士族大家出身,但是臣不赞成他们的作法。可是,臣了解他们的心态,仅仅靠着高压手段是不能让他们心服的。

    他们后面还站着不少人,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臣建议还是要采取一些措施,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以教育其他不明真相的人。”

    李世民现在也开始冷静了下来,他也认为这件事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他想了想说道:“叫魏征进来吧。”

    魏征为人耿直,却不是不通人情世故,他知道李世民现在正在火头上,因此就不指责李世民的冲动。

    他给李世民分析了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基本上和岑文本差不多。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赵万年和阎立德依旧关押。由李世民下一道诏书,让大臣们谈论朝廷这几年施政的得失,言者无罪,但是不准搞人身攻击。

    唐朝正在走向辉煌,内部出现不同的声音,也是正常的。对朝廷的改革,李愔他认为应该采取宽和的态度,不采用激进的方法。尽可能的缓和唐朝内部的矛盾。

    他在给魏徵信中提到,在这件事情上要进行引导,避免出现人身攻击的情况。朝廷内部有不同的声音,要给他们找个出口,让他们讲出来。摆事实讲道理,尽可能说服他们。

    即使这些人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