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极品国医 >

第379部分

极品国医-第379部分

小说: 极品国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骆老却提出,骆志远可以再去印国,但不能以外交官的身份出去了,因为这多有不便,不如以医疗身份比如说医学领域的访问学者,顺便为拉吉夫治疗。

谢老也点头同意。

得到了骆老和谢老的指示、首肯,有关部门就给骆志远临时安排了一个全新的公开的身份保健局医疗专家组成员、京城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学科带头人。

而旋即,印国三所历史最悠久的综合大学蒙麦大学下属的医学院就正式向京城中医药大学发出公函,邀请京城医科大学副教授和学科带头人骆志远作为访问学者,访印讲学。

下午三点多抵达京城机场。骆志远刚上了谢婉婷来接他的车,就听谢婉婷说了这事,忍不住啼笑皆非,自己的人还没回来,国内竟然就已经定下了他10月下旬作为访问学者访印的行程,根本就没有征求他的意见。

见骆志远的情绪不高,谢婉婷温柔地靠在他的肩膀上,轻轻道:“志远,爷爷说,我们是文明大国,不能失礼,既然对方发出邀请,还是想让你辛苦一趟了。这一次,你是作为访问学者出去,做什么事都方便一些。而且,我听说康桥集团也在印国首都设立了办事处,正在注册分公司,想要进军印国市场。”

骆志远愕然:“有这事?”

“是的,晓岚姐打电话给我,说她不久前跑了印国一趟,感觉这个国家与我们国家一样是一个人口大国,潜在的市场巨大,康桥集团在南亚进行市场布局的主阵地,她就想要放在印国。”谢婉婷笑着解释。

骆志远沉吟了一下,笑了起来:“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她肯定是要在打开印国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吧?”

谢婉婷嗯了一声,“差不多就是这样。”

骆志远笑了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因为他知道谢婉婷对商业运作和资本运营基本上不感兴趣,说也也是白说。

国内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组建成立起来,国内的市场在不断开拓的同时,其实竞争也在加剧。

事实上,如今全国电动车生产厂商已超过100家,相关的零配件生产商近千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研制、开发、生产电动车的省份更是达15个之多。一年前全国电动车产量仅有上万辆,但一年后市场保有量已达500多万辆,电动车市场上有几十个品牌、数百个型号的电动自行车在激烈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利润下滑。康桥电动车的平均毛利率已经比一年前大幅降低。

竞争如此激烈,利润日渐微薄,电动车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国门,必须拓展海外市场。唐晓岚是一个眼光超前的女强人,她能在电动自行车蓬勃发展、行业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前提下就做出进军国外市场的重大决策,足以证明她的英明睿智。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康桥电动车能够有效的突破瓶颈,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国际市场,前途将一片光明。

康桥电动车也做出口业务,但主要是行销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

对与华夏国情相似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如印国、巴西、秘鲁、墨西哥、埃及等,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以印国为例,该国人口总量仅次于华夏,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经济大国,自1991年拉奥政府正式开始经济改革至今,其年均gdp增长率达6。5%。是美国专家预测的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虽然印国经济这几年快速发展,但由于其人口众多,交通不发达,自行车和摩托车是其主要交通工具。印度自行车产量仅次于华夏,这些潜在的市场份额很容易转化为电动车的用户。

随着印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政府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市场必然会产生对电动车的巨大需求,经济、便捷、环保的电动车自行车必然会取代自行车、摩托车成为印度人民的首选交通工具。

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理想规划,未必能成为现实。而根据骆志远的前世记忆,印国的电动车工业发展较慢,起步很晚,2001年7月才推出首辆电动自行车,到2006年全印国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超过4万辆,远远不能满足其市场的需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康桥电动车要想成功开拓印国市场并在那里站住脚,其实又不是不容易的。

骆志远马上就意识到,如果唐晓岚真的想提前这么多年拿下印国市场,单纯的出口战略恐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不过,唐晓岚既然想进军印国市场,想必已经对印国市场和政治环境有了充足的了解,也有自己相应的对策。骆志远相信唐晓岚,这是一个很有眼光和魄力的女人,别人不敢去攻克的市场她敢去,而这种超乎常人的魄力必将为康桥集团带来丰厚的回报。

“婉婷,其实我不想出去,我本来想在京里挂职一段时间,也熟悉和适应一下高层机关的环境,但没想到,我一天的班都没上,就摇身一变变成了友好使者,到处给人针灸治病了。”骆志远苦笑起来。

谢婉婷陪着笑:“爷爷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你现在中医针灸大师的名头已经起了,不要说印国的这位副总理邀请你出去治病了,就连爷爷的一些老战友、老部下和老朋友,都主动找上门来,想让你帮着针灸……妈妈那天还跟我开玩笑,说让你干脆辞去公职,在京城开一家中医诊所,专司救死扶伤算了。”

骆志远长出了一口气:“我本无意学医,却被外公逼着学了一身医术;我本无意行医,但现在却几乎成了专职的医生。”

谢婉婷依偎过去:“志远,其实我觉得你挺适合当医生的,实事求是地讲,你有这身医术,如果不行医,真的是很浪费的。”

骆志远无语凝噎,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就主动岔开了话题。

“婉婷,爷爷的身体还好吗?”

“很好,他每天早上散步一小时,然后回来下棋,中午午休一小时,午后练字作画一小时。下午还要读书看报,参加一些活动,生活很有规律,也很充实,身子骨越来越精神。”谢婉婷笑着:“不仅是他,骆爷爷也是如此,不过,骆爷爷现在正在着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比爷爷更忙一些。”

骆志远哦了一声:“挺好的,我抽空给两位老人再针灸调理调理,开一个食疗的方子,毕竟到了他们的这个年纪,必须要注重保养和健身。”

骆志远没有先回自己的家,而是在谢婉婷的陪同下直接去了骆家别墅,向骆老和谢老汇报此次y国医疗访问之旅。对他这趟行程,两位老人非常满意,再三嘱咐他,等过了国庆节,就准备启程动身去印国,要顾全大局,小心谨慎地把这个访问学者和友好使者的角色扮演好,不能出任何差错。

听说又要安排骆志远出国去印国,骆志远的母亲穆青多少有点抵触情绪。她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说是这个国家非常落后且不稳定、不安全。她很担心儿子在那样一个地方,不仅要吃苦,连生命安全都难以保证。

听着母亲絮絮叨叨的抱怨,骆志远只能苦笑不语。

第585章 不谋而合

第585章 不谋而合

骆志远虽然对印国了解不多,但同样作为拥有数千年绚烂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印国的底蕴其实一点也不比国内差,只是两国间的相互友好往来目前来看还是少了些。加上两国曾有十几年的交恶期,很多国人对印国的印象暂时还没有调整过来。

1988年印国甘地总理打开僵局。12月他访问华夏。这是自印国政府首脑1954年访华以来的首次印国总理访华。从此,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1991年华夏总理访印,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副总理拉吉夫相继访华,这些访问都积极推动了两国关系走上稳定健康的轨道。

如果用一对恋人来比喻两国的关系,那么,目前的华夏与印国其实正处在难舍难分的热恋阶段。

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拉吉夫通过外交渠道提出邀请而马上得到华夏方高度重视的关键因素。

吃过晚饭后,穆青这才向儿子说了另外一件事,就是安娜回国了。

骆志远离开安北回京挂职后,安娜就关闭了在安北的中医诊所,带着党燕燕返回京城,她旋即结束了在京城医科大的学业,办妥有关手续,带着党燕燕返回莫斯科去了。

穆青本来想要安娜再呆一段时间,等骆志远回国再走,但也不知为何,安娜坚持要走,穆青没有办法,也只好依了她。

穆青说完,将安娜留给骆志远的一封信递给了他。

骆志远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纸,纸上用俄语写着一行字,这行字看得他心头汗颜。

rte6rлю6лю,rвhntьte6r,rвmockвen6лaг!

如果不是要分别,今后或者再无机会见面,安娜或许永远都不会表露自己的真实心迹。

骆志远捏着这张纸,心头百感交集。

穆青扫了儿子一眼,默默地走向了厨房去收拾卫生,而骆破虏则悄然出门去散步。每天晚上他会散步一小时,雷打不动。

骆志远默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抽了一根烟,然后突然想起一事,就抓起电话打给了远在安北的赵寒,电话直接打到赵寒的家里。

骆志远突然进京挂职,走得这么急,甚至连回来一次都没有,这让赵寒心头郁闷,也有些紧张,他不能确定,骆志远还回不回来。如果骆志远不回来,他的前途又在何方?

赵寒正在家里看电视,听到电话铃声响起,抓起电话淡淡道:“哪位?”

“老赵啊,我是骆志远。”

当电话里传来骆志远那熟悉沉稳中带有磁性的男中音,赵寒心头一震,大喜道:“骆书记,您在哪!”

骆志远笑了笑:“我在京,安北情况咋样?”

赵寒心头微有失望,但他还是恭谨地回答道:“镇里还那样,高书记继续按照您指定的大政方针在推进工作,按部就班,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俄国人的那个医药项目,似乎进展不利。”

“怎么说?”骆志远讶然:“不是已经资金到位,准备开工建设了吗?”

赵寒苦笑:“您走了之后,俄国人的项目代表也开撤了,市里联系了几次,都没有联系上,后来勉强联系上了,对方说根据他们的战略规划,在安北的这个项目要往后放他们没有说不建,只是明显是在拖。”

骆志远眉头紧蹙:“资金到位了,怎么能说撤就撤?这不是乱来嘛。”

赵寒嘴上不说,心道这是你拉的项目,俄国老板是你的朋友,人家一听说你不在这里任职了,投资兴业的热情就降到了冰点。现在还是在拖,但至于日后还建不建,又有谁说得清楚呢。

骆志远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离开安北市的消息,霍尔金娜肯定从安娜嘴里知道了。霍尔金娜当初把项目放在安北,本身就是一种“爱屋及乌”,如今她所在乎的人离开了,她对这个项目的热情肯定不复存在。

项目未必真撤,但效率必然不高。

骆志远沉吟了一下,又转了一个话题:“老赵,高新区的情况如何了?”

“没什么新的变化,不过我听说何主任基本上没有上班,在家养病呢。自打你离开之后,何主任就请了病假,而市里对高新区也没有什么动静。”

骆志远哦了一声,笑了笑:“老赵,我一时半会可能还回不去,不过,你放心,我迟早会回去的,这个时间不会太晚!”

赵寒听到骆志远这个保证,激动地声音都在抖颤:“骆书记,我等着您回来,镇里的同志都在盼着您回来!”

“沉住气,稍安勿躁,安心在镇里配合高书记的工作,等过一段时间,我抽空给高书记说一声,让她向上面推荐进镇政府班子,看看能不能成。”骆志远的语速极快,还没有等赵寒反应过来,就轻描淡写地挂了电话。

赵寒放下电话,满面红光。

骆志远是什么性格的人,他心里最有数。如果骆志远真的一去不回,他肯定不会给自己打这个电话,而他打电话的目的,除了了解安北的情况之外,恐怕更重要的考虑是要给自己吃一颗定心丸。

而如此则说明,他在骆志远心目中还是占据了一定的位置。

那头,骆志远扣了电话后,本想接着给何县临打一个电话问候一声,但想了想,又作罢了。两人现在根本无话可谈,单纯的问候反而显得更虚伪,不如保持沉默。

何县临如今在安北市的状况和处境,骆志远心知肚明。只是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何县临是聪明人,就一定会借此机会韬光隐晦保持低调,而不是闹情绪喋喋不休地抱怨。

什么都不做,任凭市委书记劳力安排。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了。

反正,不论如何,何县临是市委刚任命的高新区一把手,而高新区则是邓宁临一手主抓的政绩工程,只要邓宁临还在省委常委、秘书长的岗位上,劳力基本上不会将刚刚进入筹建状态的高新区推倒重来。

他甚至不会动何县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