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25-本草求真 >

第44部分

025-本草求真-第44部分

小说: 025-本草求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无己曰。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气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桃仁之甘以缓肝。以 
散血。故张仲景抵当汤用之以治伤寒八九日。内有蓄血。发热如狂。小腹满痛。小便自利者 
。又有当汗失汗。热毒深入吐血。及血结胸烦燥谵语者。亦以此汤主之。与虻虫水蛭大黄同 
用 
。)且桃为五木之精。能镇辟不祥。故主辟邪。味苦而辛。故能杀小虫。虽云苦能去滞。甘 
能生辛。但苦重甘微。气薄味浓。沉而下降。故泻多补少。散而不收。用之不当。及过用多 
用。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不可不慎。(张璐曰。大抵气血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 
温则消而去之。此轩岐密旨。但世之名于医者。一见血症。每以寒凉济阴为务。其始非不应 
手而取效于一时。屡发屡折。而既病之虚阳愈衰。必致呕逆喘乏。夺食泄泻。尚以药力未逮 
。猛进苦寒。有阴不济阳而上溢者。尚为戈戟。况阳不统阴而亡脱者。尤为砒鸩。盖因阳药 
性暴。稍有不顺。下咽立见其害。不若阴柔之性。至死不知其误而免旁人之讥谤也。噫!医 
之弊。仅可为知己道。难为俗人言耳!)行血连皮尖生用。润燥去皮尖炒用。俱研碎。或烧 
存性用。双仁者有毒不可食。香附为使。(诜曰。能发丹石毒。生者尤损人。瑞曰。桃与鳖 
同食。患心腹痛。服术人忌之。)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水藕)入心脾血分消瘀清热 
莲藕(专入心脾)。出瘀泥而不染。其根通达诸窍。联绵诸络。允为交构黄宫。通调津 
液之上 
品。味甘性寒。入心脾血分。冷而不泄。涩而不滞。故凡产后血积烦闷。酒后烦渴。(藕汁 
蜜和服。)盛怒血淋。(以灰发二钱。藕汁调服。)痛胀霍乱。虚渴失血血痢。并金疮折伤。 
酒毒蟹毒。(捣烂。热酒调服。)一切属热属瘀。服之立为解除。(若非热非瘀。服之增病。) 
以其有破血止热之力也。煮熟甘温。益胃补心实肠。久服令人心欢。并捣涂拆裂冻疮。(热 
捣涂患处。)孟诜曰。产后忌生冷。独藕不忌。谓其能散瘀血也!(散字作通字看。不作表散 
言。)噤口痢服能止。结粪自下。胃气自开者。亦以热除血解而言。(冷痢噤口者忌服。)熟 
服止泻实肠者。以其有温补之力也。益脾补心者。以其味甘入胃。多孔象心之谓也。(时珍 
曰。藕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生于嫩弱 
。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故其所 
主者。皆心脾血分之疾。与莲之功稍不同云。弘景曰。宋时太官作血 。音勘。庖人削藕皮 
误落血中。其血涣散不凝。故医家用以破血。多效。 者血羹也。)但世捣澄藕粉。多以豆 
麦菱粉伪充。真者绝少。藕节味涩。同生地汁童便。善止一切吐衄血症。忌铁。(相感志云 
。藕以盐水俱食则不损口。同油炸面米果食则无渣。煮忌铁器。)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金)散血瘀接骨止痛 
自然铜(专入骨)。因何用能接骨。盖缘骨被折伤。则血瘀而作痛。得此辛以散瘀破气。 
则 
痛止而伤自和也。而骨安有不接乎?且性秉坚刚。于骨颇类。故能入骨而接。是以有合乳香 
没 
药虫五铢古钱麻皮灰血竭胎骨作丸。煎当归地黄续断牛膝丹皮红花浓汤送下。以治跌扑 
损伤最效。但中病即已。不可过服。以致真气走泄耳。(震亨曰。自然铜世以为接骨之药。 
然此等方尽多。大抵宜补气补血补胃。俗工惟在速效。迎合病患之意。而铜非 不可用。) 
若产后血虚者忌服。产铜坑中。火 醋淬七次。细研。(新出火者。其火毒金毒相煽。挟香 
药热毒。虽有接骨之功。燥散之祸。甚于刀剑。)甘草水飞用。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金)破瘀开结散滞 
古文钱(专入肝肾)。气味辛凉。虽曰属铜有毒。然历久气化。其毒无多。(时珍曰。古 
文钱 
但得五百年之外者即可用。)考其主治。有曰能治目赤翳障。妇人生产横逆者。是能开其血 
气壅塞之路也。(宗 曰。予少时常患赤目肿痛。数日不能开。客有教以生姜一块。洗净去 
皮。以古青铜钱刮汁点之。初甚苦热泪蔑面。然终无损。后有患者。教之往往疑惑。信士点 
之。无不一点遂愈。更不须再。但作疮者不可用也。)有曰能治心腹痛者。是能散其血气凝 
结之意也。有曰能治月解不来者。是能解其胞脉也。有曰能治五淋者。是能通其冲任热壅也 
。有曰能治跌扑损伤者。(火 醋淬四十九次。)是能入其受伤凝滞之所。而消其血瘀也。故 
治目赤翳障。则须用以生姜汁涂刮青点目。生内障生花不用。治妇人逆产五淋。则须煮汁以 
服。治便毒初起。则与胡桃肉同嚼食二三枚即消。以金伐木者故耳。或煮汤。或刮青。或醋 
服。各依本方制用。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石)通瘀止血 
花蕊石(专入肝)。虽产硫黄山中。号为性温。然究味酸而涩。其气亦平。故有化血之 
功耳。 
是以损伤诸血。胎产恶血血晕。并子死腹中。胞衣不下。服之体即疏通。瘀血化为黄水。金 
疮血流。敷即合口。诚奇方也。(颂曰。近世以合硫黄同 。研末敷金疮。其效如神。人有 
仓卒金刃。不及 治者。但刮末敷之亦效。)但此原属劫药。(时珍曰。花蕊石尝试其味酸 
涩。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东垣所谓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盖赤 
石脂亦能下胞胎。与此义同。)下后止后。须以独参汤救补。则得之矣。若使过服。则于肌 
血有损。不可不谨。以罐固济。顶火 过。出火毒。研细水飞。晒干用。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石)收痰除湿去毒杀虫破血分积垢 
皂矾(专入脾。兼入肝。即绿矾。)等于白矾。味亦酸咸而涩。有收痰除湿。去蛊杀虫 
之功。 
但力差于白矾而稍缓耳。且此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用以破血分之积垢。其效甚速。如金匮 
之治女劳黑瘅硝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积瘀之血。且治喉痹。用此以取酸涌化涎之力。( 
同米醋研食之。咽汁立瘥。)恶疮疥癣。用以收燥湿解毒之功。肠风泻血。用此以收消散湿 
热之后。又有收涩之功也。然而诸治之外。又善消积滞。凡腹中坚积。诸药不能化者。以红 
矾同健脾消食药为丸。投之辄消。(按张三丰仙传云。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木来克土。 
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宜伐木丸。方用苍术二斤。米泔水浸。同黄酒面面四两。炒赤色 
。皂矾一斤。醋拌晒干。火 为末。醋糊丸。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汤下。日三服。时珍常 
以此加平胃散。治贱役中腹满。果验。)但胃弱人不宜多用。服此者终身忌食荞麦。犯之立 
毙。青莹净者良。 赤用。畏醋。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原禽)入肝行血破瘀止痛 
五灵脂(专入心肝)。即北地寒号虫鸟矢也。(时珍曰。曷旦乃候时之鸟也。五台诸山甚 
多。 
其状如小鸡。四足有肉翅。夏月毛采五色。自鸣若曰凤凰不如我。至冬毛落如鸟雏。忍寒而 
号。曰得过且过。其矢恒集一处。气甚臊恶。粒大如豆。采之有如糊者。有粘块如糖者。人 
亦以砂石杂而货之。凡用以糖心润泽者为真。)以其受五行之灵。其矢状如凝脂。故有五灵 
脂之号。其气腥臭难闻。其味苦酸而辛。惟其腥秽难闻。故能入血凝臭秽之处而疗其病。惟 
其味苦酸而辛。故能入心与肝而泄其滞。是以心中血气刺痛。妇人产后少腹儿枕块痛。及痰 
挟血成窠囊。血凝作痛。目翳往来不定等症。皆为血分行气必需之药。(宗 曰。有人病目 
中翳往来不定。此乃血所病也。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也。用五灵脂之药而愈 
。又有人被蛇毒所伤。良久昏愦。僧以酒调药二钱灌之。遂苏。仍以滓敷咬处。少顷。复灌 
二 
钱。其苦皆去。问之。乃五灵脂一两。雄黄半两。同为末耳。又李仲南云。五灵脂治崩中。 
非止治血之药。乃去风之剂。风动物也。冲任经虚。治风伤袭营血。以致崩中暴下。与荆芥 
防风治崩义同。方悟古人识见深远如此。此亦一说。但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按冲为 
血海。任为胞胎。任脉通。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无崩漏之患。且易生子。)若女子血崩 
。经水过多。赤带不止。宜半生半炒,酒调服之。亦治气逆癫痫。及解虫毒药毒。但此气味 
俱浓。辛膻不堪。纲目指为甘温。张氏谓非正论。改为性寒。不为无见。故仅可治有余之滞 
。若 
使气血不足。服之大损真气。腥更使人动吐。所当避也。酒飞去砂石。晒干入药。行血宜生 
。止血宜炒。恶人参。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蚌蛤)泻肝经血分积块 
瓦楞子(专入肝)。即今所谓蚶子壳者是也。味咸而甘。性平。故治多主消血化痰除积。 
为妇 
人血块症瘕。男子痰癖积聚要药。(积者阴气也。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 
。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谓之积。聚者阳气也。六腑所成。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 
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积聚之症。非止根于偶尔食积不化之可用以化气消导之剂。 
缘经有言。卒然饱食多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伤于阳络。则血外溢 
。血外溢则衄血。伤于阴络。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伤于肠胃之络。则血溢于肠外。肠 
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且以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 
。出于左乳之下。其动应衣。是即阳明宗气所出之道。凡人饮食不节。渐以留滞。而致痞积 
成于左胁膈膜之外者。即此候也。)是以昔人有云。此与鳖甲虻虫同为一类。皆能消疟除积 
。但虻虫其性最迅。此与鳖甲其性稍缓耳。 红醋淬三次用。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卵生)破恶气恶毒 
斑蝥(专入下部。)最属恶物。闻人捕捉。即于尾射出恶气。令人臭不可闻。近人肌肉 
则溃 
。入胎则堕。其毒概可知矣!(神农本草经云。春食芫花为芫青。夏食葛花为亭长。秋食豆 
花为斑蝥。冬入地中为地胆。按芫青青绿。花尤毒。亭长黑身赤头。斑蝥斑色。地胆黑头赤 
足 
。)其味辛。其气寒。其性下走而不上。(专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 
) 
故书言外用止可以蚀死肌。敷疥癣恶疮。内治止可以破石淋。拔瘰 疔肿。下犬伤恶毒而已 
。取其以毒攻毒也。然惟实者可用。其拔瘰 毒。则以斑蝥法制。使令毒根从便出。如粉片 
血块烂肉之形。(杨登甫曰。瘰 之毒。莫不有根。大抵治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 
令其根从小便出如粉片血块烂肉。)次以木通滑石灯心草辈导之。但下犬毒之初。先于患人 
头上拔去血发二三茎。以斑蝥七枚。去翅足炙黄。用蟾蜍捣汁服之。疮口于无风处嗍去恶血 
。 
小便洗净。发炙敷之。服后小盒饭有瘀毒泄出。三四日当有狗肉三四十枚为尽。如数少。再 
服七枚。若愈后。忌闻钟声。复发则不可治矣。去头足糯米炒熟。生用则吐泻。人亦有用米 
取气不取质者。畏巴豆丹参。恶甘草芫花。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卵生)破血堕胎 
水蛭(专入肝)。即马黄蜞。生于阴湿之处。善食人血。味咸与苦。气平有毒。与虻虫 
功用相 
之存 
性。见水复能化生。啮人脏腑。破瘀之药甚多。何须用此。如犯之者。止用黄泥作丸吞之。 
必入泥而出。以土制水故也。(时珍曰。昔有途行饮水。及食水菜。误吞水蛭入腹生子为害 
。啖咂脏血。肠痛黄瘦者。惟以田泥或擂黄土饮数升。则必尽下出也。盖蛭在人腹得土气而 
下耳!)凡用须预先熬黑。七日。置水中不活者方用。畏锻石食盐。(柯琴曰。水蛭水物。阴 
于食血。虻虫飞物。猛于食血。)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化生)破血堕胎 
虻虫(专入肝)。微苦微咸。气寒有毒。善啮牛马猪血。因其性以为用。故以之治一切 
血结诸 
病。故凡病血蓄而见身黄脉结。腹痛如狂。小便利。并坚瘕积块疟母。九窍闭塞者。服之自 
克有效。以苦泄结。咸走血故也。且色青入肝。服之宜入肝脏血分而散之矣!(河间云。虻 
食血而治血。因其性而为用也。)仲景合水蛭。用此以治太阳蓄血如狂。亦是此意。但性属 
恶毒。以此治病。是犹刑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