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25-本草求真 >

第30部分

025-本草求真-第30部分

小说: 025-本草求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性急。虚人戒之。)此与蓖麻子等药同为一类。用时须当细审。取雄(或云用火烧地赤。 
置 
蝼于上。任其跳死。覆者雄。仰者雌也。)去翅足炒用。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内容:痰之见病甚多。痰之立治不少。如痰之在于经者宜散宜升。痰之在于上者宜涌宜吐。 
痰之 
在中在膈。不能以散不能以吐者。宜降宜下。此降之法所由起也。第降有在于肺以为治者。 
如栝蒌贝母生白果杏仁土贝母诃子之属是也。有在胸膈以为治者。如硼砂礞石儿茶之属是也 
。有在心肝以为治者。如牛黄之属是也。有在肝胆以为治者。如全蝎鹤虱之属是也。有在皮 
里膜外以为治者。如竹沥之属是也。有在脾以为治者。如密陀僧白矾之属是也。有在肾以为 
治者。如沉香海石之属是也。但贝母则合心肝以为治。射干则合心脾以为理。皆属清火清热 
。降气下行。惟白矾则收逐热涎。或从上涌。或自下泄。各随其便。至于痰非热成。宜温宜 
燥。宜收宜引。则又在人随症活泼。毋自拘也。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内容:(蔓草) 
栝蒌仁(专入肺。兼入脾胃)。气味甘寒。(成无己乃谓味苦。其说甚非。)功专降火 
下气坠痰 
。缘肺受火逼。则水必停而痰生。痰生则肺失养而气壅。故有喘急胸满。咳嗽咽闭口渴之病 
矣。栝蒌性寒。味甘寒。能除上焦伤寒。胸膈郁结痰气。使之入肠胃而下降。(震亨曰。栝 
蒌实治胸痹者。以其味甘性润。甘能补肺。润能降气。胸中有痰者。乃肺受火逼。失其降下 
之令。今得甘缓润下之助。则痰自降。宜其为治嗽之要药也。且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 
为治消渴之神药。)故仲景小陷胸汤。用此以治邪结在胸。又以小柴胡汤。用此易半夏以治 
少阳症见口渴等症。然大要取其有清降之力。故能使之下行也。若谓此能补气。正未必然。 
虚寒泻利者忌。(热利最宜。取其以寒降火。)实圆长如熟柿。子扁多脂。去油用。枸杞为使 
。畏牛膝干漆。恶干姜。反乌头。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内容:(蔓草)入肺除痰消火止渴 
天花粉(专入肺)。即栝蒌根也。味酸而甘微苦。微寒。亦同栝蒌能降膈上热痰。兼因 
味酸。 
又能生津止渴。故凡口燥唇干。肿毒痈乳痔漏。时热狂燥便数等症。服之立能解除。(时珍 
曰。栝蒌味甘微苦酸。其茎叶味酸。酸能生津。感召之理。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 
伤胃。昔人言其苦寒。似未深察。)但此较之栝蒌。其性稍平。不似蒌性急迫。而有推墙倒 
壁之功也。至经有言安中绝续。似非正说。不过云其热除自安之意。痰色清稀者忌服。澄粉 
食。大宜水衰有热人。畏恶反同栝蒌。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内容:(山草)清肺心痰热 
贝母(专入肺。兼入心)。辛苦微寒。世多用为治痰之药。殊不知痰有因燥因湿之不同。 
( 
痰有风痰寒痰湿痰火痰燥痰虚痰热痰之别。须在临症细分。)如果肺因火刑。水饮不化。郁 
而为痰。此痰因于燥者也。脾胃虚寒。水饮停积。窒而不通。此痰因于湿者也。因以燥者。 
非用苦以泻火。辛以散郁。寒以折热莫治。因以湿者。非用辛以散寒。湿以燥湿莫投。贝母 
味苦而辛。其性微寒。止于心肺燥郁。痰食壅盛。及虚劳烦热。肺痿肺痈。喉痹咯血吐血。 
(火刑于肺。)目眩淋沥。(火移小肠。)瘿瘤乳闭。难产恶疮不敛等症服之。卒能有效。(承 
曰。贝母能散心胸郁之气。故诗云言采其商是也。作诗者本以不得志而言。今用治心中不快 
。多愁郁者殊有功。)若使因于脾虚而见咳嗽不宁。混以贝母妄代。其失远矣!盖一宜半夏 
。一宜贝母。况半夏兼治脾肺。贝母独清肺金。半夏用其辛。贝母用其苦。半夏用其温。贝 
母 
用其凉。半夏性速。贝母性缓。半夏散寒。贝母清热。气味阴阳。大有不同。(汪昂云。故 
凡风寒湿食诸痰。贝母非所宜也。)彼此误投。为害不浅。大者为土贝母。大苦大寒。(如浙 
江贝母之类。)清解之功居多。小者川贝母。味甘微寒。滋润胜于清解。不可不辨。川产开 
瓣者良。独瓣不堪入药。去心。米拌炒用。浓朴白薇为使。畏秦艽。反乌头。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内容:(苞木)清皮里膜外燥痰 
竹沥(专入经络皮里膜外。)甘寒而滑。治专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凡小儿 
天吊惊 
痫。阴虚发热口噤。胎产血晕。痰在经络四肢皮里膜外者。服之立能见效。盖沥之出于竹。 
由血之出于人也。极能补阴。长于清火。(补阴亦由火清而致。)性滑流利。走窍逐痰。故为 
中风要药。以中风莫不由于阴虚火旺。煎熬津液成痰。壅塞气道。不得升降。服此流利经络 
。使痰热去。气道通。而外症愈矣。故火燥热者宜之。(时珍曰。竹沥性寒而滑。大抵因火 
烁热而有痰者宜之。苦寒湿。胃虚肠滑之人服之。则反伤肠胃。笋性滑利。多食泻人。僧家 
谓之刮肠篦。即此义。朱氏谓大寒。言其功不言其气。殊悖于理。谓大寒为气。何害于功。 
)若脾胃肠滑。寒痰湿痰。食积生痰。不可用也。荆沥性味相近。但气寒多用荆。气虚热多 
用竹。(丹溪止言虚痰用竹。似欠分明。)姜汁为使。但竹类甚多。惟取竹肉薄节用。(机曰 
。将竹截作二尺长。劈开。以砖两片对立。架竹于上。以火炙出其沥。以盘承取。)笋尖发 
痘疮。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内容:(山果)生用涤痰除垢熟则胀闷欲绝 
白果(专入肺)。虽属一物。而生熟攸分。不可不辨。如生食则能降痰解酒。消毒杀虫。 
以浆 
涂鼻面手足。则去渣 油腻。及同汞浣衣。则死虫虱。(其花夜开。人不得见。性阴。 
有小毒。故能消毒杀虫。)何其力锐气胜。而能使痰与垢之悉除也!至其熟用。则竟不相同 
。如稍食则可。再食则令人气壅。多食则即令人胪胀昏闷。昔已有服此过多而竟胀闷欲死 
者。(食千枚者死。)然究其实。则生苦未经火革。而性得肆其才而不窒。熟则经火 制。而 
气因尔不伸。要皆各有至理。并非空为妄谈已也。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内容:(石)除肝膈上热痰 
礞石(专入肝)。禀石中刚猛之性。沉坠下降。味辛而咸。色青气平。功专入肝平木 
下气。为 
治惊利痰要药。(喻嘉言曰。惊风二字。乃古人妄凿空谈。不知小儿初生。以及童幼。肌肉 
筋骨。脏腑血脉。俱未克长。阳则有余。阴则不足。故易于生热。热甚则生风生惊。亦所恒 
有。后人不解。遂以为奇特之病。且谓此病有八候。以其摇头手动也。而立抽掣之名。以其 
卒口噤脚挛急也。而立目斜乱搐搦之名。以其脊强背反也。而立角弓反张之名。相传既久。 
不知妄造。遇此等症。无不以为奇特。而不知小儿腠理不密。易于感冒风寒。病则筋脉牵强 
。因筋脉牵强生出抽掣搐搦。角弓反张。种种不通名色。而用金石等药镇坠外邪。深入脏腑 
。 
千中千死。间有体坚症轻得愈者。又诧为再造奇功。遂致各守专门。虽日杀数儿。而不知其 
罪矣。)盖风木太过。脾土受制。气不运化。积气生痰。壅塞膈上。变生风热。治宜用此重 
坠下泄。则风木气平。而痰积自除。今人以王隐君滚痰丸内用礞石。通治诸般痰怪症。殊为 
未是。(滚痰丸。礞石焰硝各二两。 研水飞净一两。大黄酒蒸八两。黄芩酒洗八两。沉香 
五钱。为末水丸。)不知痰因热盛。风木挟热而脾不运。故尔痰积如胶如漆。用此诚为合剂 
。如其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服此泄利不止。小儿服之。多成慢症。以致束手待毙。可不慎 
欤。硝 水飞研用。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内容:(石)逐热痰下泄上涌 
白矾(专入脾)。气味酸寒。则其清热收热可知。何书又言燥痰。若于寒字相悖。书言 
能治风 
痰。若于收字涩字相殊。不知书之所云能燥痰者。非其气味温热。而可以燥而即化。实 
以收其燥湿初起。使之下坠。不使留滞而不解也。(泄即是收。)且其酸而兼咸。则收涩之中 
。尚有追涎逐降之力。非即不燥之燥乎?所谓能治风痰者。其酸苦涌泄。兼因风邪初客。合 
以皂荚等味研服。则能使之上涌。岂其风热历久。深入不解。而即可以上涌乎?是以风痰泄 
痢崩带。用此以收即愈。(收)诸血脱肛阴挺。(肝火)崩带风眼。痰饮疮疡。用此以涩即效。 
(涩)喉痹痈疽蛇伤蛊毒。用此酸寒以解即除。(酸)治虽有四。然总取其酸涩寒咸为功。 
以为 
逐热去涎之味。但暂用则可。久服则于精血有损。(宗 曰。损心肺却水故也。水化书纸上 
。干则水不能濡。故知其性却水。李迅痈疽方云。凡人病痈疽发背。不问老少。皆宜服黄矾 
丸。服至一两以上。无不作效。最止疼痛。不动脏腑。活人不可胜数。用明亮白矾一两。生 
研。以好黄蜡七钱。熔化。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渐加至二十丸。熟水送下。如未破则 
内消。已破即便合。如服金石发疮。以白矾末酒服即效。)古言服损心肺伤骨。义根于是。 
岂正本求源之治欤!取洁白光莹者佳。火 用。(以火 地。洒水于上。布地。以盘覆之。 
四面灰拥。一日夜矾飞盘上。扫收之。为矾精。未尽者。更如前法。再以陈苦酒化之。名矾 
华。七日可用。百日更佳。)甘草为使。畏麻黄。恶牡蛎。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内容:(石)治胸膈热痰 
蓬砂(专入肝)。又名鹏砂。辛甘微咸。气温。色白质轻。功专入上除热。故云能除胸 
膈热痰 
也。是以痰嗽喉痹。噎膈积聚。骨鲠结核。眼目翳障。口齿诸病。凡在胸膈以上者。无不可 
以投治。(颂曰。今医家用硼砂治咽喉。最为要功。宗 曰。含化咽津。治喉中肿痛。膈上 
痰热。初觉便治。不能成喉痹。时珍曰。硼砂味甘微咸而气凉。色白而质轻。故能去胸膈上 
焦之热。素问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以甘缓之是也。其性能柔五金而去垢腻。故治噎膈 
积聚。骨鲠结核恶肉阴 用之者。取其柔物也。治痰热眼目瘴翳用之者。取其去垢也。)况 
性能消金。岂有垢腻块积而不可以消导乎?第当审实而治。勿轻投也。出西番者白如明矾。 
出南番者黄如桃胶。甘草汤煮化。微火炒松用。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内容:(畜)清心肝热痰 
牛黄(专入心肝)。味苦性凉。古人用此解心经热邪。及平肝木。通窍利痰定惊。及痰 
涎上壅 
。中风不语等症。(中风须辨真伪。真则外有表症可察。伪则内有虚症可寻。真则表症见而 
神志 
无恙。伪则表症既无而精气全失。真则本气或亏。本血或损。加以外邪内袭而成偏废。伪则 
真阴既槁。真阳既耗。迨其将绝不固而见厥仆。真则新邪复唤旧邪。而致新旧交感。伪则里 
虚既甚。而更增虚益危。真则面赤唇焦。牙关紧闭。上视强直。掉眩烦渴。伪则面青或白 
与黑。痰喘昏乱。眩晕多汗。甚则手足厥逆。脱症全具。真则阳浮而数。阴濡而弱。及或浮 
滑沉滑。微虚微数。伪则两尺沉滑。微细虚散欲绝。及或寸关搏指。弦滑洪数。又中风开口 
则心绝。手撒则脾绝。眼合则肝绝。遗尿则肾绝。气喘面黑鼻煤则肺绝。用药始宜辛热以祛 
外邪。继宜辛润甘润以固血脉。)缘牛有黄。牛之病也。牛黄在于心肝胆之间。凝结成黄。 
故还以治心肝胆之病。取其长于清心化热。故尔用此以除惊痰之根耳。至于中风不语。必其 
邪已入脏。九窍多滞。(唇缓便闭。舌短耳聋。鼻塞目瞀。)方可投服。若使中腑而见四肢 
不着。中经而见口眼 斜。不为开痰顺气。养血活血。便用此药投治。引邪深入。如油入面 
。莫之能出。小儿纯阳。病多胎热痰热。属于心肝二经之病。命在须臾者。用此多有回生之 
力。(儿初生未食乳。用三五厘。合黄连甘草末。蜜调呷之最佳。)惟脾胃虚寒者。其切忌之 
。取磨指甲者真。牛有黄必多吼唤。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喝迫即堕水。名生黄。如鸡子 
黄大。重叠可揭。杀死自角中得者。名角黄。心中得者。名心黄。肝胆中得者。名肝胆黄 
成粒。(须防骆驼黄以乱。)得牡丹菖蒲良。人参为使。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 

上编卷四泻剂
泻热
内容:内经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寒气外凝内郁之理。腠理坚致。玄府闭 
密 
。则气不宣通。湿气内结。中外相薄。寒盛热生。观此则知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