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问题就是句哲学上讲的:“由量变到质变”。有时尽管都
很理解,可是具体在临床当中、在论治当中,有的时候、有的
人就忽略r这个问题。简单来说,有些人学了中医但从不看
病,没有真的学好,他也开方子。中药书上都讲了,用量都是
3~%,有人干脆把药都开10g,看不出君臣佐使,也没看出
目的是什么,他也不能加以解释。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些理论,
因为只有按照这样的步骤,他才能提高。特别是在当前,关于
方药的研究现在意见分歧,内外行并进,中成药已发展到
7000多种,其中有些东西,不仅从理论上,从实际上,还是
实践中都没有能提高疗效和安全性。所以从这千方面,来提到
这么一些问题。
(一)方剂的组成配伍原则
现在再讲讲组成配伍的原则。也就是讲君臣佐使。君臣佐
使,大家非常熟悉,过去也曾经想办法改过,因为有人说这个
名字有封建色彩,所以准备把它作为“四旧”绐破了.改为主
辅佐使。但后来仔细一研究.这里边有一个问题没有很好地理
解,而且不能够联系起来分析原来的术语名词。所以这次在编
写《方剂学》五版教材的时候,我极力主张恢复原来的说法。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讲的时候,要通过说明这个问题来
第
t
旁
耐
冠
盯|
置
捌r
之
方
剂
掌
瓣
穗
上篇总 论一
说明我们组方配伍的原则。这是借用封建政体的名词,再说一
个更原始一些的说明。君,不是指皇帝;第二个,更主要的是
如果M封建意识来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有了二君,第二
个就是要造反,就要篡位,是不允许的。可是我们方剂组成里
面讲了君二臣三、君二臣四。在古代lE个时候,写出这样具有
理论性的东西来,只是取其意而已。所以这个君和那个君是两
回事,这里是一个方中主体的东西。《内经》上讲得很清楚,
“主病之谓君”。但是《内经》上讲这个问题,它有两处是含糊
的,“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它这儿没有
“佐”字。可是到后来提到“佐”的时候,又没提到“使”。下
边一段文字不就是这样吗,“君一臣三佐九,君二臣三佐五”,
没有“使”。前面一句话讲丁“应臣之谓使”,所以君臣佐使这
四个字还是后来加以总结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在《伤寒明理
论》里面已经提到了,后来呢t也就是更多地、县体地沧述了
这样一些问题。我想在速里补充一句话,就说明了它这个意
思。在宋代沈括的《梦樱笔谈》里说过一句话:“用药有一君
二臣三佐五使之说”。这里就提到了君臣佐使的问题,一君二
臣,三佐五使。他下面的话说得更明白,“药虽众,主病者专
在一物”。主要的药专在一个东西,当然这就意味着主药是方
子当中最要紧的东西,因为它那里讲的君一臣二佐三使五,
“余者节级相为用,太略统制”,这就是说,按不同的等级来加
以使用。药没有等级,也敉有贵贱之分,但对证就能治好病。
在这个闻题上,药是最重最贵的。所以它很清楚地说明了方子
的主药这个问题,就是因为要把好多荮结合在一起,有主、有
次、有从,是互相f6lf约而叉互补其不足,应作为一个整体应
用。再强调一遍原话,“用药有一君二臣三佐五使之说,其义
以谓药虽众,主病者专在一物”。这个说法就是说,用药有一
君二臣三佐五使之说,就是在遣药组方时,药虽众,主病者专
在一物,这个…不可看死,还有“君二”吗。主治病证的
L上篇总 论
专在一殊药上,君药上,即“君一”。再说这个“制”,是制约
的制,不是治病的抬,它还有互相制约的意思,但是有主有
从。所以这些道理都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后来有些人尽营有些
解释,有所补充,但仅仅是在个别含义上有所不同,教材就引
用了李东垣等人的说法,也没有繁引原文。
其他的还有一些。如张元素等,特别是《珍珠囊药性赋》、
《脏腑标本用药式》,都讲的是同样的问厨。
那幺现在我们就根据历代各种解释.结合自身临床来说明
组成一1、方剂时,从配伍药物对这四个字作一些解释。首先~
个问题是君药,君药可以叫作主药,我们讲了“主病之谓君”,
《内经》上有,一直到现在这个含义也没有变。就是当你明确
了证,病机。在立法之后如何来实现这十立法,如何来达到治
疗目的。休必须要考虑一个很称职的药,它的作用是符台体治
法要求的一个药.因此它必然是对这一个癍、这一个证或者是
对它的病因起主要作用。所以我们说是对主病、主证或主因起
主要作用,那么这样的药物味数是不可能多的。昧数一多,究
竟那个是主呢?病虽复杂,但体通过辩证.有个总的归纳,于
是在当前的治疗中,总有你制定的部署。不能说是照顾面越全
越好,涉及的范围越大越好。如果你这么想,就说明你心中无
数,没有目标,投有针对性。所吼一个真正的医生,他必然是
有目标的。由此之后,他所选的主药是不可能多的。所趴主药
的味数一般总是一二味,很少是三味的。因为你在治疗中总是
有主有从,从要服从主,你总要服从你治疗的某一十主要方
面,但是它的用量必然是大的。所以说君药是针对着主病、主
证或者主困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味味数少,用量太。但是这
个用量大,要注意一点,并不是拿来处方一看,方中用量最大
的就是君药。一十药的质地有轻重,我们的药有植物,有动
物t有矿物,本身就有个轻重。同样的植物,有茎,有根,有
果宴,有花.有叶,它也有轻重,所以由于它的质地不同,和
第
童
旁
荆
蕙
mj
王
辅
之
;}
甜
攀
瓣
稿
上篇总 论一
有长期积幂的习惯用量,就是常规用量,所以不等于说一个方
子当中用量最大的就是君药。所以第一句话,最能体现治疗要
求而其用量大的就是君药;第二句话,并不是方中药量最大的
就是君药。周为药物本身有轻重缓急之别,只是休在作为君药
来用的时候,必须是在这一个药的常用量的范围内,量是比较
大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麻黄汤的麻黄和阳和汤的麻黄
绝不能用同样的量。当然这个所讲的不同,不是说麻黄汤用三
两麻黄,我们现在临床上用廓黄汤一类的方子和用阳和汤这个
方子来说…麻黄的用量就有了区别。这就很耩楚,并不等于说
方子里药量最大的就是君药。
这是君药的问题。前面的内容好理解,因为这句话一背。
大家都能记住t就是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对什么起主要作用7
对病、对证起主要作用,或者对病因的主要方面。就是刚才讲
的主病、主证或者主因起主要治疗作用。它始终离不开个
“主”字,它是祜疗的重点,也是我们遣药组方的重点。所以
昧数不能多,多了叭后就无所谓重点。既是重点,用量相对来
说,就这个药的量是大的。那么作为臣药来说呢,它首先是辅
助君药对主病主证起主要的治疗作用。辅助就是说加强,这是
它的第一个方面;或者是对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这是它的第
二个方面e前边一个是为主的,后面一个是用的频率不多。臣
药主要是加强君药的作用,是君药主要的助手。所以说它是辅
助君药。到了下面的佐药呢,就比较复杂一些。佐药总的来讲
有三个概念,第一个概念为佐助,对于君药或者臣药在治疗当
中有所不足时发挥佐助的作用。因为一个主治证除了主要的以
外,还有次要的。所以一个君药,一个臣药,君药首先考虑主
要的病证,臣药是帮助君药加强这方赋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些
照颐面不够的地方,需用佐药来帮助它,加强臣药的作用。来
治疗一些兼证、兼病,这是佐助,是佐药的第个意义。那/厶
佐药的第二个意义是佐制,它使得主药即君药的毒性或者峻烈
L上篇总 论
之性得到消除或者削弱,但不是抵消,这个要洼意,而是起着
一种相反相成的作用。从去毒来说是如此,从减轻它的猛烈之
性来说也是如此,不是单纯从这一个目的来的,所以佐制当中
还包括了佐助的意思。再一个就是谈到反佐的问题,这个问题
一直没有写得太清楚,所以讲解的时候,要稍微多说一些。
反佐,讲义上讲的比较粗糙,我们讲的和讲义上不完全一
样.所阻往往在下面分析具体方剂时,跟原来的意思不完全相
符。“反佐”这个始于《内经》:“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
则反佐以取之。”那么反佐怎么解释々就是“寒热温凉,反从
其痈也”,这是从反治的理论发展而来的。我们讲治则里面有
正治、有反治,《内经》里讲,“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微是
指耶,所谓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就是逆;所谓从,寒
病甩寒药,热病用热药,这就是从;‘通因通用、塞困塞用”
也是从。那么实际上呢,从反治所讲的内容来看,以反治来
说,它从表象来看是相反,而从病因病理来看还是正治。举例
来说,“塞困塞用”,中气虚,大便不通,大便秘结;肾气不
足,小便不通,它不都是塞吗,可是我用补的办法,用补中益
气坜,用金匮肾气丸。从本质来说并没有反。因为它是气虚而
致的便秘和囡“胞系了戾”而致“不得溺”。我们治疗痢疾有
句俗话:“痢疾不怕当头泻”,可用矗F法,当然具体怎么用还有
规定,那痢疾不也是通的吗,因为在不断地大便,却可用通的
办法来蓿。还有一些湿热下拄的小便频数,但是淋漓不畅,用
通淋、请利湿热、通利小便的办法利水通淋,不也是通吗々所
以从本质上来说,并不存在者真正的反治。相反来说,所谓反
佐.是从反治发展出来的反佐,但在临床上是真的,是用相反
的药来作为佐药。所以在此要仔细考虑一句话:“微者逆之,
甚者从之”。
关于佐药的用轻用重,我足根据当时情况来决定的。所以
这是反佐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另外,还有一段话讲服法的反
第
t
旁
村
慧
Wj
王
辅
之
旁
村
掌
僻
狲
上篇总 论一
佐,“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热病用寒
药,温服;寒病用热药,凉服。这些用法都是一样的。下面还
有句话,跟这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适时而
用。这也是采用一种反的办法来帮助治疗,而这些问题首先考
虑了“奇之不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同时也说
明了重的一方面,病重了.邪盛了,所以要采取从治的办法。
“徽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而“从多从
少,观其事也”。所咀讲义上的解释光谈为了格拒,这不完全。
它是指在病邪发展列相当严重的时候,你用针对病邪的药来进
行治疗,邪与药争,可以产生格拒不纳,出现服药即吐的现
象。为什么吐呢,你用药太热了。你用大热的药.对不对呢7
对的,寒者热之么。可是它里面寒邪太盛,你用了热药以后,
它不接受,所“吐出来,因此在这里要加一点寒药进去。这个
寒药加在整个用热药治寒病的方子里,它就属于反佐,这是反
佐的一千真正的含义。剐才所说的情况有些混乱,有些情况它
是跟佐制相混起来的。因此,真正的反佐用柏时间不多,但是
在用的时候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还要讲一
下反佐的药,不仅仅是佐,不仅仅是反,还要有相成的一点。
这里简单地提一下,《伤寒论》中四逆扬这一类的方子加猪胆
汁、加人尿,胆汁是苦寒的,人尿也是成寒的。当然在姜附这
些热药里加进来是反佐的,可是那么多的寒药,休为什么考虑
用胆汁、用人屎呢7寒药多得很,苦寒的更多,习惯的常用药
为什么不用?从理论上讲有很多道理,主要是说这两个药不仅
仅可以用寒制,防止它的病和药相抗拒,而且它还可有助于治
疗,因为在用姜、附这样太剂治疗寒病的时候,虽然病机主要
的一面是寒邪特盛,阳气衰微,但反过来再看一看的时候,它
的真阴也是不足,所以产生一种格阳、藏阳的现象。“格”、
“戴”就是阴阳离决的先兆。我们知道。阴阳是相维系的,阴
阳互根么。阴为基,阳为统,阴为体.阳为用。《内经》上也
k上篇总 论
有现成的话,“阳为阴之慢,阴为阳之守”。所以只有阴阳互相
雏系、互相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