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风骚 作者:颜廷瑞-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食中有蝇,吐之乃已。神鬼之事,顾不得了!”
歌伎倩楚摇摇头,又伏下身去,猛力拨起琴弦,筝声又昂然鸣响。
此刻,在司马府邸的卧室里,司马光经过反复的思考,决意拒绝刘攽“辞职求安”的建议。他是忠于皇帝的臣子,他仍保持着古代士大夫屈原、贾谊一类人物的自尊。他对皇上的迷误有着屈原、贾谊那样的不满,但也同样继承了屈原、贾谊那种不愿舍此而去的爱。“辞职”作为一种规劝帝王的方式,他乐于采用,但作为一种退却求安的办法,他不屑一为。他决定走“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道路,以保全自己人格的完美。于是,他坦然一笑,询问刘攽:
“贡父,你知孔门子夏之为人否?”
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门下七十二弟子中的文学家。其人家境贫寒,衣若悬鹑,全身都是补丁,但极有志气,不为官位屈其志。刘攽当然是知道的。司马光此语一出,他便明白自己提出的“辞职求安”之策已被朋友拒绝,伤情失色,着实为司马光的安危担心了。
司马光神情肃穆地说:
“子夏有几句话说得很好:‘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为人总是要有一点骨气的!古人‘食无鱼、出无车’的叹息,非为果腹走马,实为其不可苟且之志。光感谢贡父‘辞职求安’之策,但此时罪名临头,诛罚在即,光不敢因苟安而遵行。请贡父鉴谅。”
刘攽神情沉重地说:
“司马公高风亮节,刘攽拜服。现时,君实处境险恶,亲朋忧心,今后何以自处?刘攽心神乱矣!”
司马光拍案立起,神情怆然;
“屈子有教:‘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人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为了大宋不朽之业,光将再呈奏表,弹劾介甫!”
刘攽大惊。
司马光激情难捺,仰天而诉,声情悲壮:
“我要禀奏圣上,‘均输’官商勾结、‘青苗’驱吏抑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如此治国,何得其安!昔日太宗皇帝平定河东,就以与今之青苗法类似的‘和朵法’行之于河东乡村,遂成河东世世之患,至今民犹恨而不忘!西汉末年,刘欲就用此法以住王莽,至使农商失业,涕泣于道,最终亡了西汉江山!
“我要禀奏圣上,思虑未熟,讲义未精,徒见目前之小利,不顾永久之大害。忧政事之不治,不能辅陛下修祖宗之会典,乃更变乱先王之政刑;患财政之不足,不能劝陛下以慕俭节用,乃更遣聚敛之臣,诛剥齐民。设官则以冗增冗,立法则以苛益苛。使四海危骇,百姓骚然,犹且坚执而行之,不肯自以为非啊!
“我要禀奏圣上,安石以为贤则贤,以为愚则愚,以为是则是,以为非则非;馆附安石者,谓之忠良;攻难安石者,谓之谗慝。如此下去,要亡国啊!
“我要禀奏圣上,如此急功近利,不纳谏言,不计久远,十年之外,富室既尽,常平已坏,帮藏又空,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水旱,饿浮满野,加以四夷侵犯边境,羽书猝至,戎车塞路,攻战不已,转饷不休。当是之时,民之赢者不转死沟壑、壮者不聚为盗贼,也无路可走啊!秦之陈胜、吴广,汉之赤眉、黄巾,唐之黄巢,不都是一群饥饿之民吗?到那个时候,就是有才智之士,也无能为力了!
“我要禀奏圣上,司马光现居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之位,犹是侍从之臣,于事无不可言。谏奏之事,光之份也。愿圣上出光所上奏疏,宣示于中外臣庶,共决是非。若光的言论确实错了,可治光妄言及违慢之罪。光,死而无侮啊!”
情真似火,肝胆照人。这是曲折心音的吐露,这是对十年后国家命运的忧虑,这是一个忠耿臣子发自肺腑的呐喊啊!刘攽望着眼前因激切而近癫狂的司马光,肃然起敬,眼含热泪,喟然叹息;
一用公之心,行公之意!公忠耿如斯,刘攽敬服。但太宗皇帝河东施行‘和朵法’之失,王歆佐王莽行青苗贷款之祸,请公慎匆出口。慎匆出口啊!”
王安石府邸的厅堂里,电闪雷鸣,也上演了一幕兄弟反目的悲剧。
王安国手执洞箫,在王雱引导下走进厅堂,迎接他的,是一排冰冷含怨的目光。他似乎早有准备,根本没有理睬这些常客,慢步走到王安石面前,什么话也没有说,微合双目,只待兄长的训诲。
王安石打量着眼前的弟弟:衣着不整,乱发垂庸,神情颓废,死气沉沉,一副潦倒样子。沸腾在他胸腔里的怒气一下子向心底旋去,化作一团凄楚涌了上来。平市啊,你何必这样自寻烦恼呢?他叹了一声,望着弟弟手中的洞箫,哀声以询:
“停此郑声如何?”
王安国睁开眼睛,直视兄长,默不作声。
王安石略提高嗓音,乞求般地再问:
“停此郑声如何?”
王安国望着手中的洞箫,突然冷声一笑,瞥了吕惠卿、曾布一眼,反问王安石;
“远此佞人如何?”
王安石一下子被这句尖刻的反诘噎住了。这是平生第一次受到弟弟的顶撞。他的头脑“嗡”地一响,说不出话来。
众人呆住了。厅堂内一片死寂。
吕惠卿醉意骤消,怒火中烧,咬紧牙关忍耐着。
曾布却仗着八分酒力挺身而出,口齿不清地向王安国大声喊道:
“你,你不就是执政的弟弟吗?朝廷‘变法’是天下大事,与你何干?”
王安国直逼曾布,发疯似地吼叫:
“执政是我的哥哥,执政的父亲是我的父亲,执政的母亲是我的母亲。执政团听你们的胡言乱语、奸狡诡诈而获罪天下,毁灭的家室也是我的家室,罪及的祖先也是我的祖先,被掘的祖坟,也是我的祖坟,难道与我无关吗?滚开,你们这些巧弄口舌的小人!滚开吧,你们这些推人入火的奸佞……”
曾布被一下镇住了。
吕惠卿不动声色地转怒为笑,十分感兴趣地看着眼前场面。
王安国蓦地转身,跪伏在王安石脚下,悲声疾呼:
“哥,睁开眼睛看看吧,倾过耳朵听听吧!满朝官员中,从心底拥戴你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人不能总依仗着甜言蜜语过活,也需要成盐,也需要酸梅,也需要苦瓜,也需要刺口、刺舌、刺心、刺胃的辣椒啊!
“哥,自省自爱吧,匡正缺失吧!日有蚀,月有缺,圣人不被求全,你的‘变法’就一切完美吗?自己不讲‘缺失’,又不准别人讲出‘缺失’,这是自欺欺人!欺人欺天者灭,你在为自己挖掘坟墓啊!
“哥,亲忠耿之人,远奸佞之徒吧!若再听信甜舌蜜嘴之言,我家将灭门啊”说着,伏地痛哭不起。
曾布神情惶惶,心底有些怯了。
谢景温、李定、舒亶等神情颓然,如遭鞭笞。
章惇在想,毕竟是兄弟情深啊,现在就看王安石的决断了。
吕惠卿仍然是若无其事地微笑着。
刹那之间,一种不祥的感觉在王安石心头浮起。“变法:若败,祸在杀身,他早有准备,一颗脑袋,百十斤皮肉已存在刀斧手处,义无反悔!可政见之争闯进家里来了,兄弟之间也要水火相煎吗?“修身、齐家、平天下”,连一个家庭都不能使其祥和,还能治理天下吗?他焦炙,烦躁,一股无名之火冲腾而起,对着王安国狂暴怒吼:
“你,滚出去!”
王安国停止了嚎啕,复又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任泪水默默流淌……
门外,寒风刮得更猛更烈了。
篇十七
集英殿·万灯会·
火树银花不夜天·歌舞、杂技触动了皇帝赵顼忧郁的心·王安石、司马光、苏轼都强烈地感觉到:多变的皇上要作出新的决断了·
元宵节的“万灯会”,原是伴着“农田水利法”、“募役法”的实施决定举行的。其本意也是宣扬皇帝“变法”的决心。一个多月来,司马光两次上呈的弹劾奏表和苏轼上呈的《上皇帝书》,早已动摇了皇帝赵顼的决心。而朝臣和京都的百姓,仍然是匆匆地送走了“腊八”,匆匆地度过了熙宁三年(1070年)元旦,狂热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和这个数年不遇的“万灯会”。
元月十五日午后,京都所有的人似乎都在摆弄着各自门前的花灯:酒楼门前花灯成串,三串五串依门面大小而坠;妓院门前花灯成行,十盏八盏不等,依屋檐长短而挂;富商豪强门前,大都用松柏枝条架起彩棚,其彩棚的大小和所缀花灯的多少,大体上显示着财富的程度和门第的等级;黎庶细民门前,也都挑起一二盏、三五盏聊以应景。黄昏时分,偌大的京都已成花灯世界。人们都拥在各自门前,等候着入夜西时的钟声敲响,以点燃灯火,迎接皇帝的銮驾卤簿可能从本街本巷走过,与他们同乐这筹措已久的元宵万灯会。
皇宫里的集英殿,是今夜“万灯会”最隆重、最辉煌的观灯场所。皇帝、皇后、宰执、宗室、百官和诸国使节都将光临。经过十多天紧张的准备,现已完全就绪。一座本来平常的殿宇,现时已活脱脱变成了人间仙境:
集英殿四周,彩树花坛、回廊曲径、水榭亭阁,尽在灯海之中,迷离神奇;
集英殿山楼上,教坊里的歌伎、舞位毕集,盛妆待命;
山楼下,乐队排列,一层一层十分庞大。第一层有琵琶五十面,弹奏者着紫、绊、绿三色宽衫,系镀金凹面腰带,秀雅动人;第二层有箜篌两座,黑漆镂花,金色饰画,弹奏者着彩衣宽服,发譬高耸,跪而交手以待,雅静多姿;第三层列高架大鼓两面,鼓面彩绘金龙,鼓手背结宽袖,别套黄色窄袖,手握赤金裹头鼓棒,形象伟健;第四层是羯鼓两座,置于桌案之上,鼓手着红装短服,戴红色尖帽,双手执鼓杖而立,颇为精干;第五层是箫、笙、埙、篪、觱、篥、龙笛等管乐,两旁对列杖鼓二百面,吹者、鼓者皆戴长脚幞头,紫绣抹额,身着紫色宽衫,套黄色窄袖,密密匝匝。教坊色长二人,皆着宽紫袍金带义遥В⒂诘钌匣乩壤父杀撸富樱
集英殿回廊正中,是皇帝的御座。御座两边,是宰执、禁从、宗室的座位;次西边,是大辽、西夏、高丽、于阗、回纥、真(月葛)、大理、大食、交趾、三佛齐诸国使者的座位;殿上两翼左右回廊,设朝臣百官座位。座位之前,均置长条几案,上置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并列果子、生葱、蒜、酱、醋各一碟,唯大辽使者面前,加置猪、羊、鸡、鹅、兔、连骨熟肉为看盘,皆以红丝细绳束之,以照顾其饮食之习;
集英殿山楼之后,军校士卒列队,以应所需;
集英殿丹墀两侧,歌使列队,皆服紫、绊、绿党衫,系义遥Ф平鸫啻锶僦凇
宋代宫廷歌伎,乐部之庞大,是超过任何一个王朝的。若遇大庆大典之日,规模还要成倍增加。
此时,夕阳即将落下,距西时钟声敲响大约还有半个时辰,宰执、百官、宗室、诸国使者都陆续进入大内登上集英殿,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王安石、王珪、陈升之、韩绛出现在殿上回廊的正面;司马光、章惇、曾布等出现在左翼回廊;苏轼、吕惠卿、王雱等出现在右翼回廊。在诸国使者惊讶、羡慕,赞叹大宋王朝这花样翻新的极盛景象时,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三人都远远地相互对视着,几乎同时地落坐在几案后的椅子上,发出了相互之间谁也听不见的叹息声……
在年前那场呼啸三天的寒风中兴起的朝政之争,一直沉重地压抑着苏轼、司马光、王安石的心和年轻皇帝赵顼的心。这一个多月来的朝廷政务,像是被严寒冻结了,显得毫无生气。
“农田水利法”在推行着。一批一伙京外的胥吏、商贩、农夫、仆隶、罪废者进入京都“制置三司条例司”,为财利、水利献计献策。确实使朝廷官员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他们提出疏浚漳河、汴水、蔡水以灌溉两岸之田;他们提出可修筑湖泊、堰、渠之处达七千多个,可灌溉民田近两千万亩;他们提出可开垦的荒地、盐碱地、山坡、淤田达一千多万亩。而且多系小型水利,适于州县兴建。这些献计献策,显示了黎庶百姓对大兴水利的兴趣,也显示了“农田水利法”的广阔前途。朝廷以后几年兴修的水利堰、渠,许多是从这次献策中采取的。当然,也有人是为游逛京都而进京的,根本没有可供参考之“计”,也没有可供商议之“策”。据说,一个青州府官吏进京提出“排尽梁山水泊以垦田”之策,曾引起“制置三司条例司”官员的雀跃和欢呼,殷勤接待,连日宴饮,询问其实施之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