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经理人创业的13大障碍(想创业必看) >

第12部分

经理人创业的13大障碍(想创业必看)-第12部分

小说: 经理人创业的13大障碍(想创业必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花一世界,从每个角度都能看到整个职场,但所有的角度综合起来才能看到立体的职场,这种综合的角度对职场人基层的锻炼、高层的修炼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仅从被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没有从其他4元角度看,是不可能列出职场的方程,也就根本不需要求解,所以只能是普通下去,如果能从组织的角度去看问题,求解了组织行为的一元,就会认同组织,同时也会被组织认同,就能成为组织的核心骨干,就能为组织做出贡献。同理,求解了管理者角度就有可能成长为管理者;求解了老板的角度,就有可能蜕变为老板,不然你风风火火地创业当老板,其实你并不是老板;求解了第三方一元,就能够进退有度,潇洒走职场。

你是这样求解方程的吗?

很多职场人,尤其是年轻人太渴望成功了,一毕业就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认为自己才华横溢,能量无限,其实不知道职场有三期,即职场的学习期,大概五年左右,职场的成长期,也大概五年左右,然后才是职场的发挥期,如果前两期准备不足,没有积累,真到了发挥期的年龄,反而没有任何能量可发挥了,只能是把自己从职场中“挥发”掉。白等闲,荒废了职场前十年,空悲切!

作为职场的基层人士,应该认识到最基本的一点,机会都是给“老实人”准备的,陷井都是给“聪明人”预设好的。聪明人认为自己够聪明,最终却都跳进了职场陷井。而悲哀的是很多陷进都是自己挖掘开发的,在自己没有跳进去前还充满着期待…他人在陷进里面挣扎的无奈,而只有当自己跳进去的时候,才开始自嘲自己挖掘前的匠心独运,挖掘过程中的执着与勤奋。 更悲切的是已经跳进了陷井,还不知道身陷井底。

职场当中太多的人,尤其经理人习惯于标榜自己忠心可鉴、正确无比,却不知道自己已违犯了简单的职场规则。天天发牢骚、谈问题、提建议,口口声声为老板好,为企业着想,殊不知,发现问题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而提出问题只是勇者,如果能贡献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执行的办法才是能力,是有智慧的英雄。做忠臣容易,仅有善良的主观愿望就够了;做良臣难,做良辰需要超人的智慧,需要的是道与魔的非常较量,是与病毒同流而不合污。

一些高级经理人总说老板插手自己的事务,究竟是老板插你的手,还是你插老板的手?更有直放狂言者:“老板请我来,老板就应该听我的,不然老板花钱请我来干吗呢”?这些看似十分正确的话,是经不起推敲的,老板花钱请你来,又什么都听你的,把老板当3岁的孩童看待,当三孙子似的训斥。老板花钱请个爷,天地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请记住,老板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老板。老板不是圣人,圣人都做了古。

无论是基层的职场人,还是高层的经理人,都希望了解更多的职场潜规则,希望通过潜规则来求取职场成功,却忘记了职场基本法则。人间正道是沧桑,付出才有收获,不要试图寻找旁门左道,如果有这种想法,或者靠着这种做法有了一些收获,那我可以告诉你,你只能从偏门走下去,很难进入正厅。

 

    如果有人说,“李嘉诚”这三个字与财富无关,这个人一定是李嘉诚自己。

  对其他人来说,“李嘉诚”不仅是财富的代名词,还是创造财富的代名词。

  李嘉诚让人羡慕、叹服、着迷,因为在时代的轮盘赌上,无数人输掉了生意、输掉了人生,李嘉诚却总能避过风险,把握机会。他演绎了一个贫寒少年白手起家而成功的经典神话。他为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实现了梦想。

  无论是诚实腼腆的街头推销少年、勤奋守信的加工塑胶花企业主、“人弃我收”的地产大亨,还是弄潮新经济的资产交易者、乐善好施的华人首富、难得半日清闲的高龄老人,李嘉诚的经历和信念不是寻常人所能探视和把握的。

  学习李嘉诚是一种诱惑:普通人、创业者、有成者……无人能抵挡住这种诱惑。学习李嘉诚是一种挑战:崇拜、模仿、领悟……无法超越的境界挑战着每一个学习者。

  崇拜——听其言,观其行

  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学习李嘉诚,却只出了一个李嘉诚呢?

  这个世界上,日夜做梦想成为富翁的人不计其数。在香港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每星期工作7天的人大概也有10万人,为什么他们勤奋工作了数十年还没有出人头地呢?

  李嘉诚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当别人不明白的时候,他明白他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的时候,他理解他在做什么;当别人明白了,他富有了;当别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李嘉诚的远见、洞察力、技巧、 捕捉机会的能力……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商业哲学——甚至不是能学得来的。

  一项调查显示,在香港年轻人心目中,李嘉诚是超级偶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无法与其比肩。

  偶像是用来崇拜的。

  选择崇拜,是选择了学习李嘉诚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崇拜型学习者的特点是,对他的发家史、奋斗史了如指掌,将他的警句名言紧记在胸,对他的行为方式顶礼膜拜。

  崇拜型学习者明白,知道李嘉诚怎么做容易,真正学到李嘉诚怎么做,能理解李嘉诚为什么这样做,那是难上加难。

  模仿——知易行难

  不可复制的李嘉诚,是可以模仿的。

  起码,在刚刚进入塑胶行业时,他自己就是一个模仿者。很明显,他是一个成功的模仿者,年轻和善于思考使得他敢于尝试新事物,发现并生产塑胶花很快就让他在行业中树立了领袖地位,并为他积累了相当的财富。

  李嘉诚并不吝惜对外重复阐释自己的方**: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

  听起来简单得近乎空洞的理论,让学习者无所适从。

  但对于那些模仿者,在缺乏更清晰的价值观描述下,无论是他的多元化战略还是低买高卖的手段,都很容易被误解为机会主义的财技游戏。他的程度和模式已经是非一般企业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他可以使用的平台不一样,模仿他的模式并不是有效的方法。

  模仿型学习者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入手:

  学习他对金钱的态度:自30岁起,李嘉诚就跳出了金钱的圈套,再也没有细数过自己的财富。他用钱的守则是:“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

  学习他内心的骄傲:李嘉诚坦承,“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因为我把别人用来看电影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

  学习他对成功的定义:“要清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比竞争对手做好一点。有时候,好一点就行,像奥运赛跑一样,只要快1/10秒就会赢。”

  学习他的时间观念:不论几点睡觉,他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他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一直将这一习惯保留了大半个世纪。

  领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简单的崇拜和模仿之后,领悟李嘉诚是学习李嘉诚的更高境界。

  在李嘉诚的商业王国里,他几乎碰不到天花板,这是让所有人痴迷又费解的,李嘉诚对此轻描淡写的回答是: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真的像他自己说的那么简单吗?领悟李嘉诚,还需要理解他的四个经商的理念。

  一、要有明确的坐标

  李嘉诚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有什么步骤,他心理都一清二楚。

  他在买欧洲3G的时候就曾说过,“我有一个非常清楚的阶段,我很清楚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需要走几步棋。”

  他在1979年收购和黄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在中国人流畅的哲学思维和西方管理科学两大范畴内,找出一些适合公司发展跟管理的坐标,然后再建立一套灵活的架构,确保今日的扩展不会变成明天的包袱。

  二、要居安思危

  李嘉诚说:做生意似划艇,我一定会想:有没有足够气力由A到B?又想:有气力划回来吗?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没有一样事情会无止境地好,同样道理,没有一个行业会一直好下去。”经营塑胶生意时,李嘉诚已投资地产,主要投资到工业大厦。就在70年代香港工业式微前,他结束塑胶生意。

  三、船要快更要顶住风浪

  在李嘉诚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着两个字:“知止”。李嘉诚止学之精要:“知利之止,知欲之止,为知人生之成局!”

  2000年,在已经拿到德国3G牌照的情况下,李嘉诚突然宣布放弃。他的理由是要保持公司业务稳健发展。

  他强调:“我着重的是在进取中不忘稳健,他的原则是“在开拓业务方面,保持现金储备多于负债,要求收入与支出平衡,甚至要有盈利,我讲求的是于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所面对的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四、做到知己知彼

  李嘉诚非常善于把握和判断时机,他不是很轻易下决心的人,一定要“掌握全面的资讯,要做到知己知彼”,李嘉诚做出重大决策时最强调的是事前准备,最看重的是数字。

  李嘉诚对数字达到了热爱的程度。不仅其手机上每天都会收到全球各个市场的业务发展数据,他还热爱广泛阅读年报。而他从20岁起就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除了寻找投资机会,也从中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的方法的优点和漏弊,以及公司资源的分布。

  崇拜、模仿、领悟,是阶段,也是过程,学习李嘉诚甚至不是一个目的,能在学习李嘉诚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目标,也许是更有价值的收获。



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有些事,只能想,不能说。这些事一旦说出口,被摆上台面,就可能应了那句老话,祸从口出。

“长傲”与“多言”是自古君子要严戒的,对今天的职场人来说,同样有借鉴意义。基本上,有两种“多言”会为你惹来麻烦。一是说出了潜规则,二是说出了心里话。

说出了潜规则

     2010年5月,德国总统克勒因“说错话”而辞职。他说的是:“一个像德国这样依赖外贸的国家应该知道,在必要情况下应该用军事手段保证贸易通道的畅通。”克勒说的是实话,不过这实话是经济侵略的潜规则,一直以来,大家都在做,但却不能说。

克勒事件给职场人的教训再明显不过了。职场潜规则无处不在:你的所有功劳都是上司的、老板最需要的不是最有能力的人、老板最在乎的不是公司的利益而是他在他的位置上能坐多久、任人唯亲是一种常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对这些潜规则,用心体会就好,别自做聪明地大发感慨了。

说出了心里话

因为“说错话”而被迫辞职的还有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2008年9月,就任未满一年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宣布辞职。辞职的理由是,在一次采访中,他说:“你说我讲话听起来毫无感情,但我能客观自省,我和各位不同。 ”就是这句“我和各位不同”,被指言辞直接,带有明显个人情绪,引发了全民讨论热潮,并最终导致了福田康夫的辞职。

平心而论,福田康夫有理由认为自己和别人不同,任何一个人都有理由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但把这种心里话摆上台面,就让人不太舒服了,好象是福田康夫本身的地位导致他产生了某种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惹恼了普通人。

职场中也有一些心里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旦被摆上台面,也会有副作用。

心里话一:“我只忠诚于自己的职业理想”

      公司想要的忠诚只有一种,就是无论公司对你怎样,你都要以公司利益为最终利益。想要忠诚的公司却有两种:

      一种公司真心为员工着想,维护员工的尊严,给员工应得的酬劳,提供丰厚的福利……这样的公司以真诚换取忠诚。这样的公司是特例,没有普遍意义。

一种公司一切为了盈利,要员工加班,要员工放弃休假,要员工少得多劳……这样的公司以苛刻索取忠诚,当员工想要一点回报时,公司面露难色,甚至面露怒色。这的公司是普遍情况。

排除少数能进入第一种公司的幸运儿,对大部分员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