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经络养生的秘 >

第6部分

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经络养生的秘-第6部分

小说: 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经络养生的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针刺进行了大约一个月后,患者再未来诊,他的母亲特意过来说他的症状基本痊愈,已经赶回学校继续读书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当你左右为难、情绪激动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火旺盛、肝阳上亢,这就是肝的疏泄功能过度亢奋的表现。“肝火”顺着联络着肝的经脉一路蔓延:头晕、失眠、口干、耳鸣、眼睛干涩、头痛,甚至肝炎及更严重的病变就一一出现了。

  所以中医所谓保肝养肝,从根本上讲,就是改善身体内环境,使肝这个“将军之官”能够保持正常的疏通调节功能,以增强肌体对抗疾病的能力。“减轻肝脏负担”这一中心思想,是现代中医学和西医学共同认可的保肝养肝原理,要做好这一点,中医比之西医,更为擅长。

  TIPS:特定穴

  前面介绍的针灸处方中所用穴位,多为特定穴,它们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来归类,包括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上的交会穴,一共有十类之多。

  特定穴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临床应用也因为使用频繁、作用广泛而备受重视。对一个穴位养生爱好者来说,熟练掌握几十个重要特定穴的取法和功用主治,就足以处理许多常见症状了。

   
  第一,保证情绪平稳

  “怒则伤肝”,情绪起伏过大,很容易影响到肝。

  五行理论中,肝属木,木喜调达。实际上,我们确实可以把肝想象成一棵树,树木喜欢自由、无拘无束,因此,养肝首重情绪调节、心情愉快;平稳的情绪和生活,开朗的个性,不太重的得失心,都是保肝养肝的重要手段。

  第二,睡眠不可少

  肝主藏血,《素问》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脏的保养需要足够的睡眠为基础。如果睡眠不足,特别是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这段血液流经肝胆的时间,身体不能得到完全的休息(处于睡着的状态),不仅影响肝的健康,人的体力也会受到影响无法恢复,第二天甚至会觉得头脑都不灵活了。

  我们的身体其实是很敏感的,“累了就要休息”不仅适用于肝脏保健,对于身体其他部分的保养也很重要。

  第三,保护肝脏,切忌嗜酒

  酒为百药之长,很多人都习惯小酌一杯以祛疲劳,养生保健。但过节期间及较特殊的日子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往往对饮酒量不加控制,这是非常不好的。

  这种时候人的情绪本来就无法稳定、放松,身体和心灵极易劳累,过量饮酒更可引起食欲减退,造成蛋白质及维生素B缺乏,甚至发生酒精中毒,导致酒精肝、肝硬化,急性中毒还可引起死亡。

  第四,民以食为天

  有了足够的睡眠、放松的心情,你的“火气”还如以往那么大吗?在考虑服药之前,不妨先用一些简单的食物来降降火吧!

  绿豆、薏仁、芦笋、西瓜可以清热;红豆、冬瓜,可除湿热。这些都是对肝乃至整个身体有益的食物,食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精髓,不妨多试试吧!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具体到脏腑也是如此。

  肝脏本身必需的蛋白质和糖类需要从饮食中获得,因此,适当摄入糖类和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蛋、奶制品、动物肝脏、豆制品等,都对肝脏的保健有好处;肝脏对于维生素K、A、C的需要量比较大,因此天然新鲜的绿色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取是必要的,这些食物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又富含抗氧化物,对肝细胞的修补有很大帮助。

   
  辛辣、刺激的食物是引起肝火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可过量食用,比如烧烤食品、油炸食品、含咖啡因的食品等,饮茶也要适量。

  除了注意“吃什么”外,还有一方面也很重要,就是拥有良好的肠胃功能。只有肠胃功能强,食物中的营养才能充分被吸收,对肝有利的各种元素才能被摄取,饮食清淡可以减少肠胃的负担,因此人们应该注意自己平时的饮食,若是今天吃得油腻了(比如出外应酬或者过节时),明天就有意识地吃些清淡的食物,或者多吃点水果,平衡一下身体,达到“均衡”饮食。

  第五,易怒抑郁;就开四关

  还记得前面的病例吗?主穴是四关穴。其实,症状轻者不用针刺,自己按揉就有效果。

  记得2007年遇到了这样一个病例:

  一天下午快下班时,一位接近40岁的中年女性走进诊室,只见她面有青色,两颊痤疮明显,一副气鼓鼓的样子,自述近期烦躁、失眠、易怒、口苦,两胁胀气。仔细询问后得知她是一名调解员,专门负责专利纠纷的法庭调解,每天下午两点是她固定的调解时间,听完甲方吵又听乙方吵,每次怎么也要两三个小时。自从接受了这项工作后,经量逐渐减少,颜色变暗,血块也越来越多,情绪愈发不稳定,每到下午一两点时,就会莫名烦躁起来,甚至会与当事人、同事、家人吵起架来,难以控制。

  我号了号脉,其脉象弦细而略快,又看了看舌苔,舌两侧明显泛着青紫色,苔也偏黄。于是告诉她现在的症状主要由情志不舒引起,属于肝郁气滞,郁滞日久导致肝火过旺,一遇小事就过激地表现出来,并给她开了一组针灸处方,建议她连续两周隔日一次治疗。

  但由于每天上班时间固定,她无法按时就诊治疗。于是我就把开四关的按摩方法教给了她:用拇指指尖用力点在合谷、太冲穴上,此时食指放在手或足内侧的对应位置上,相对用力,以加强点按力道,使穴区出现明显的酸胀感,甚至向四周放散。每穴点半分钟,然后改为揉法一分钟,揉时力道稍减轻,但也要保持一定向下点压的力量。四穴交替操作至情绪缓和为止。

  我还叮嘱她:点揉太冲穴不方便时,仅点揉合谷穴亦可缓解症状。不是每天下午两点开庭调解吗?那你就提前十五分钟到庭,然后放松心情,点揉合谷穴,左手点完点右手,两手交替,甲方乙方来了也不要停,在他们开吵的时候你继续就可以了,坚持一周后来复诊,同时忌食辛辣。另外又留了一项功课,就是周末不工作时找一天带孩子去植物园散步游玩去。

  一周后,她没有来。

  两周左右,不仅她来了,还带来了他的先生。原来她坚持这样自我治疗,结果大有成效,脸上痤疮逐渐平复,情绪也逐渐稳定,笑容又重新回到了脸上,惹得她先生一再追问,听说这是肝的问题,就一起来咨询脂肪肝的养生方法了。

  图2…1

  别小看了这小小穴位,按对了可以解决大问题啊。

   
  别小看这只有六个穴位的处方,仅仅经过祖父的三次针灸后,患者的咳嗽就不再发作了。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还是觉得很难理解,这么奇怪的咳嗽,是如何治疗的呢?

  人们常常认为咳嗽是由于肺病引发的,其实不然。中医理论中,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虽然在呼吸这项功能上,中医说的肺与西医所认识的肺颇为近似。但中医还认为,肺统管人身的“宗气”,有所谓“肺开窍于鼻,其华在毛,上连于喉”,也就是说中医的肺除了口、鼻、气管、肺等呼吸道之外,还包括了皮肤和毛发。

  肺有宣发和肃降的作用:所谓“宣发”,就是向上向外,通过肺气而宣达散布气血津液以滋养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至肌肉皮毛,故中医形容肺的作用“若雾露之溉”;“肃降”,就是清肃下降的意思,说明肺气宣清宜降,如肺气不能肃降时,则可能发生咳嗽、气喘等症候。因此,当外界因素影响了肺气的宣发肃降时,咳嗽、气喘就会发生了。

  当然,也正因为“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所以实际上,五脏六腑、各条经脉的问题都会影响到肺,使肺气的宣发肃降受到影响,由此发生咳嗽喘息的症状。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古怪咳嗽一样,其实这个咳嗽并非由肺引发,其病应在脾。

  凌晨两点,用传统计时方法为丑时,从时辰与五脏的配属关系来看,丑时应肝,加上舌边尖红,而患者易怒,胁肋隐隐作痛,脉象弦,考虑为肝胆火旺、肝失疏泄而导致脾热咳喘,病根儿在肝、脾,所以处方上就要选择能够直接调节肝、脾功能的穴位。

  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的特定穴吧,在胸腹、背腰部有募穴和背俞穴。

  募穴,是脏腑之所结聚在胸腹部的特殊穴位,五脏六腑各有一募穴,部位都接近其脏腑所在。例如脾的募穴章门在胁部肋弓的下缘十一肋端处,肝的募穴期门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内(对大多数人来说,乳头应位于第四肋间隙内,而肋间隙即指两肋之间的缝隙,约有一指宽)。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在背腰部的特殊穴位,五脏六腑也各自对应着一个背俞穴,并以相应的脏腑命名,位置亦与脏腑相应。例如肝的背俞穴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旁开两指处,脾的背俞穴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旁开两指处(两指宽指食、中指并拢后的宽度,要用自己手的宽度来量哟)。

   
  《素问R26;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意思是说背俞穴擅长治疗五脏病症,募穴擅长治疗六腑病症。元代医家滑伯仁所著《难经本义》中说“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说明脏腑之气与俞募穴相互贯通,既然如此,如果在脏腑相应的募穴和背俞穴同时治疗,应可加强对脏腑之气的调节作用。所以在临床中,经常把同一脏或腑的背俞穴与募穴组方使用,以加强疗效,这种方法被称为“俞募配穴法”。而又因为募穴在胸腹、背俞穴在背腰,两穴都相近于所应脏腑,如果从人体的两侧看去,两穴一前一后,所以又称为“前后配穴法”。

  本例咳嗽,病之标在肺之宣肃失常,病之本却在肝之疏泄与脾之有热,所以处方中选择了肝、脾两脏的俞募穴:脾俞配章门、肝俞配期门。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皆秉气于脾,所以章门又为八会穴里的脏会,对肝、心、脾、肺、肾这五脏都有调节作用,使肺所朝的“百脉”均得到疏通。

  中医讲究标本同治。由于咳嗽的症状不能完全离开肺脏,所以在治本的同时,还选取肺的俞募穴:位于第三胸椎旁开两指宽的肺俞穴和胸外上方近锁骨下窝的中府穴,以宣肺理气,止咳平喘。

  更有意思的是,中府不仅是肺经由身体内出于体表的第一个穴位,更恰恰是脾经与肺经的交会穴。作为经脉的首穴,往往既可以较为明显地调节所连属的脏腑的生理功能,又可以调节整条经脉的气血运行,而所谓交会穴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交叉处的穴位。既然通于两经,中府穴就既可以调节肺经的气血运行状态,又可以调节脾经的气血运行状态,正所谓一穴通两经的作用。

  但我们可不要简单地理解为两线交叉出现一个交点,如果是那样的话,经脉当中的气血流经于这样的十字路口时,又该往哪个方向行进呢?

  相信大家对地铁换乘并不陌生,两条地铁线分别位于上下两层,乘客通过特定的联络通道在两条线路间换乘,但两条地铁线却并不真正地交叉在一起。经脉也是这样,而交会穴就是中转站,正确刺激交会穴可以打开相近经脉间的气血通道,就像打开了一个特殊的闸门一样,从而起到调节两条经脉的作用。

  本例中肺为病之标脏,而脾为病之本脏,通过中府这个特殊的中转站,可以沟通肺经与脾经经气,调节肺与脾的脏腑功能,起到标本同治的神奇效果。

  而说到肺,不得不说说皮肤的问题。前面也提到了,中医的肺不同于解剖可见的肺脏,而是包括了以呼吸为核心的一系列功能表现。“肺开窍于鼻,其华在毛,上连于喉”,皮肤问题我们往往从肺的功能来考虑。

   
  中医认为肺乃“娇脏”,其位在上,只要外在环境产生变化:或燥、或湿、或热、或寒等,就可能会受到影响,是外邪首先侵袭的脏腑,需要特别呵护。

  再举一个例子吧,这是一个亲身体会。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突然要求每天早上晨练,围着学校跑圈,跑一圈拿一张卡,一个学期下来,拿够卡数的同学体育课可以达标。为了达标,许多同学都“自觉”地早起跑步,我也不例外。当时正值初春,经历了懒散的春节假期,很久没有早起晨练了,还真是不适应,特别是刚刚从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