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琰一记排山倒海把她的脑袋推歪一边:“我有明珠在握,真心一个就够了,再多一丝也是多余。”
————————————————————————————————
根据流言定律,越是当事人知道得越晚,越是与当事人关系近知道得越晚,郑琰这算是知道比较早的了。因为安康大长公主近年来闲得发慌喜欢八卦!当事人的亲友们知道得还要再晚些,等安康大长公主找上萧正乾的时候,郑家才听到了风声。
杜氏当场就跳了起来:“女婿不在家,可不能让这个话乱传!”
郑靖业沉着脸点点头:“我会想办法的。”是得想个办法,这是暗恋,又没有表白,就算当事人都很难消弥事端。郑靖业略犯愁。最愁人的是,萧志小朋友人还算不错,他爹人更好一点,翻脸又太过了。萧志纯情得连封情书都不敢写,一点痕迹都木有,警告都不好警告。萧正乾也不是善茬好吗?
另一边,安康大长公主添油加醋把事情跟萧正乾说了:“阿郑还不知道这事儿呢,这要让她知道了……”你自行想像吧!
萧正乾一个哆嗦,池脩之对双鹰王做了什么他是知道的,行军打仗没有最狠只有更狠,他当时还很欣赏来的……
“我知道了,谢十九娘提醒。”
“一家人,不要说两家话嘛,狄奴只是年纪小,长大了就好了,给他说个好媳妇,有媳妇管着就老实了。”
萧正乾心说,郑靖业那个妖孽的闺女,哪是随便一个好媳妇就能把人心拢过去的啊?口中应了,客客气气地把人送出门,他袖子一卷,亲自监视起儿子来了。虽然安康大长公主说了,然而作为父亲,还是要亲自确认一下才好。
那一边,郑靖业也不好支使别人,只好劳动自己的老胳膊老腿儿做运动,也悄悄地、把郑琰入宫当天的时间空下来地、亲自监视。反正都在翠微宫的地盘上,方便!
想要监视某个地方,好的监视点总是只有那么几个,通常还离得挺近。于是当两个家长就这么不期而遇了,萧正乾正在为儿子的样子恼火:太猥琐了!喜欢人妻!郑靖业正在为女儿头疼:太呆了!居然没注意到有人打你的主意!
一抬头,郑靖业看到了萧正乾,萧正乾也看到了郑靖业。双方心里都只有一个想法:坑爹啊!
萧正乾:囗!
郑靖业:囗!
两个都不是笨蛋,一打照面就心照不宣地明白了某些事情。萧正乾非常不好意思,“自己儿子猥琐地偷窥人家闺女还被人家爹发现了”这种事情,根本没办法解释说自己的儿子是个五好少年!萧正乾只好不提这件事情,转而与郑靖业闲聊起萧复礼的婚事:“这么拖着也不像话,不如各让一步,徐氏女入宫,但不为后。”
郑靖业没好气地道:“昭仁殿现是皇太后住着的,不让她满意她就不搬,你能奈她何?”
萧正乾:“……”女人们怎么都这么凶残?!
被徐莹给刺激到了的萧正乾,回家就与妻子陆氏商议:“狄奴也大了,很该早些娶妻。如今朝上为圣人立后的事情弄得乱糟糟的,别再生出什么事端来,弄得喜事要被耽误,给他定下来吧!”
陆氏亦知朝中事,痛快地点头:“明白了。我本在南平老家看中了周家女儿,不过现在离得远了,恐不相宜……”其实是周家是当地名门,现在萧家在京,就有些不合适了。
“就她了!”萧正乾拍板。
父母二人直接定了萧志的婚事,庚贴都备好了才通知萧志:你要结婚了。
萧志被这消息砸得头昏眼花:“阿、阿爹,我、我还年轻,不、不急的。”
萧正乾把脸一板:“就当我急!”他知道这个儿子,没有做坏人的本事,抢不来别人的老婆。如果他看上一个未婚小娘子,倒是有可能回家来求上一求,眼下只要给他定了亲事,他也就老实了。
果然,萧志没有办法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抵不住“喜欢的人已经嫁人而且生活幸福”这个事实。萧正乾第二天就放出风去,道是儿子要定亲了,回京之后就放定,到时候请亲朋好友去观礼。
同时,萧正乾不得不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天子无私事,立后,国之大事,岂可决于宫闱?”此言一出,卫王首先响应,世家紧随其后,原本僵持的局面又热闹了起来。谁还去管什么绯闻?更加关注起立后之事来了。
朝上依旧是吵,反对派声称:皇后是皇帝的妻子,母仪天下,非徐氏私产,岂可私相授受!从这一点上来看,足见徐家小家子气,跟“田舍翁”似的,死搂着家产不松手。
不想在僵持期间,徐莹“儿媳妇不合照就不让出昭仁殿”的狠话也传出来了,不少勋贵一想,嘿,有门我和,又帮着徐莹了。他们说:不是徐氏的私产,就更不是世家的了,这么多年了,你们把持着皇后之位,是想做什么?
争吵升级,直吵到回京,还没住嘴。由于争吵注入了新的元素,这代表着情势有变,八卦党们的热情转向,萧志被八卦党彻底地忘掉了。
待回到京中,萧志与周氏的亲事就定了下来,观礼的人不少,郑琰也使人送了贺礼去,人却是不去了的,并且打定主意以后离这小子远一点再远一点。她再也不想躺枪了!
————————————————————————————————
人就是这样,越想躲,事儿就越会找上你。郑琰终于从一场乱七八糟的被暗恋中脱身,徐莹又找上了她。徐莹这人不会拐弯抹角,很直白地问她:“池郎快回来了,你们夫妻总这样聚少离多的也是辛苦……”
郑琰心道,难道你要把我弄出京去?这什么意思啊?难道是跟楚椿他们联系被你知道了?
只听徐莹续道:“你想不想池郎今年回来之后就留在京中?”
“哈?”这是什么状况?
作者有话要说:萧复礼的婚事再三章搞定~
下集预告:太后的盘算
234、太后家出招
与皇太后母女不同;杞国公对于立后的难度是有了充份的估计的,就算他家是世家;世家之间还有相争呢,何况他还是个土鳖!然而不争一争;实在不甘心!凭什么不争呢?世家也是一步步才走到今天的,而且不少世家也有败衰落了,难道连破落户都要忍吗?杞国公很不平!皇后的作用可大可小,关键还看个人;然而;最少她也有这样一个名份,在政治上能够占据很大的主动。当初他之所以放心地让萧令先去死,就因为徐莹是皇后。
抛开利益的计较;杞国公还有一样担心;他那个女儿说单纯也好说单蠢也行,总之是个没多少心眼儿的人,这要弄个不一心的皇后回来,以后的日子就难过了!萧复礼可不是徐莹亲生的,萧复礼的亲妈还在世!这要再弄一个世家媳妇来,样样都好,徐莹在这宫里就只能当壁花了。徐莹还有个女儿要养,她还不到三十岁,还有几十年要活,这日子要怎么过?你说要怎么过?
于公于私,杞国公都得考虑把后座拿下。只是女儿不是玩手段的料,老婆年轻时还好,越老越有些顽固,杞国公一方面纵容妻女与人争执,另一方面也在暗暗布局,又拉拢不少勋贵故交。他不似他的妻子,以为给郑靖业家送点钱就能拉拢得了一个宰相了,郑靖业是什么样的人?是会随便就被收买的吗?如果他妥协了,一定不是收了钱,而是另有原因,这钱只是幌子!他也不是他那个呆女儿,以为给郑七的女儿一个县君就能安抚人了。
他根本就不抱这样的幻想!这两位不搀和,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不想为了皇后之位跟世家死磕。郑氏根基毕竟浅。杞国公觉得,如果他是郑氏父女,估计也不会让池家大娘搅进这事儿里来。认为自己摸着了脉的杞国公对郑氏父女只有一个最低的要求——别搞破坏就行了!他纵容老婆给郑氏父女送礼,根本目的还是这个!
只要郑氏父女不阻挠,死磕世家,杞国公还是有六分把握的——谁叫她闺女是皇太后呢?
朝上的僵持印证了他的想法,哪怕是一个不干政的皇太后,她的威力也虽以与世家抗衡了——在这个世家权威日渐衰落的年代。妻女只是打前哨,杞国公自己才是后着,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先是,皇太后垂帘之时,杞国公徐家权势大盛,自然有许多人来投靠,内有一人与杞国公也算是自幼相熟。此人命不太好,他的父亲以前也是个伯爵,不幸他爹活得久了一点,赶上魏静渊改革之后才死,轮到他这一辈的时候就是降等袭爵。本朝子爵一点也不超品,品级并不高,他这起点一低,从出仕做官到日后升官就都要被压着。本人水平也不特别出类拔萃,竟然越混越惨,直混到丢了官。
幸而与京中许多人是幼年相识,祖上还留下些家产,这才在权贵圈里勉强度日——也是逐渐被边缘化了。
因与杞国公自幼相识,见徐家势大,便来凑个热闹,提议:“君家富贵已极,唯缺一样。”
杞国公因问是什么。
“名望!徐氏至今未列世家之名,今太后临朝,何不再纂《氏族志》?沈氏叛逆余孽,虽有议剔除姓名,世人尚以其为名门,叶氏,乱臣贼子,世人还仰望其姓氏。君家为何不可?”
杞国公当时不说什么,却记住了这话。待世家以此为借口阻挠徐欢为后,杞国公便又把这句话从记忆的犄角旮旯里翻腾了出来,然后诡异地笑了。
【你不是说徐家不是名门吗?我就把徐氏变成名门!】杞国公笑得很是阴险。
然而让谁来编,它是个大学问!如果让世家来,徐氏肯定没戏,让别人,世家肯定不会答应的。郑靖业个老狐狸在别的事情上还好说,这件事情上,他郑家土得太离谱,完全没有希望,肯定不会为徐氏出头。算来算去,杞国公看中了池脩之。
名门池氏,池脩之上回亲自把家族除名,难道心里就没有一点留恋吗?不可能!要说别的事情,池脩之这个没根基的女婿会听老丈人的,事关家族声誉,池脩之只会卷袖子上阵!上一回就是他掺和的,抬举了许多土鳖,他有前科,并不是不好说话的人。这笔买卖是有做成的可能的,如果池脩之支持把徐氏弄进名门行列,徐氏也支持池家重回世家的圈子。而且,徐氏负责找重订《氏族志》的理由。
当然,头一件事还是要把池脩之给弄回来。池脩之如果人在司州,还订个见了鬼的《氏族志》!
同时,还要有一个引子,不然这上一本《氏族志》刚刚订完十来年,萧令先死后朝局动荡,为安抚上下都没有大动作,现在忽然说要修订,人家没理由同意啊!恰好,这引子来了。
说起来自从萧令先“殉难”之后,也过了有五年了,一些蜇伏的人也有些活跃了。比如所谓名门沈氏,当时是吃了大亏的家族,跌得极惨。但是,世家不但世卿世禄,还世婚!许多同时看着沈氏倒霉的家族这会儿又想起这门亲戚来了,说不定是沈家孩子的舅舅/岳父/表叔/连襟……总之,一看风声过去了,就会想办法帮某些自己的亲戚复出。官职可能不太好——沈氏本枝被打击得没人了,旁枝原本官位就不高,按照门当户对原则,亲戚的官位也不会太高,推荐出来的位置也不会太好——但毕竟是重新出仕了。
这是个好借口!乱臣贼子还要做官吗?沈氏有什么好?名门吗?上一回的微调太便宜他们了,要重新改订才好!
杞国公鼓动人准备一份慷慨激昂的奏折,这才向妻女透露了想法。徐莹还有疑虑:“池司州会答应吗?”
“他亲自除的名,难道对祖宗没有愧疚吗?男人的想法你不懂!他当时是不得不这样做,不然也换不来这许多实惠。他要实惠做什么?为的还不是家族复兴?眼下大好时机,池脩之能经得住这样的诱惑吗?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修纂的事可不是总能碰得到的!”
杞国公这样说也是有把握的,因为池脩之是个现实主义者:“当初他做中书舍人,为老圣人草诏,得了多少骂名,他偏做了,老圣人、先帝对他青眼有加!如今他实惠也拿得差不多了,只剩熬资历了,回了京,他也年过三旬了,有那样一个岳父,又有那样的一个妻子,六部尚书、特进、侍中,他都做得了,要不十年,又是一个宰相。他祖宗丢掉的东西,他只差一个姓氏就全拿回来了,你说,他做不做?”
徐莹眼神迷茫:“他与世家关系不好也不坏,干嘛要为咱们得罪人呢?”郑七帮过她,她还能有五分信,池脩之她就没啥接触,并不信。
杞国公道:“人只要有所求,就会有弱点,有时候就会把理智放一边。就会想赌一把!当初他名声好得很,谁想到他会奉诏拟旨呢?”
杞国公把池脩之的人品贬而又贬,徐莹终于相信,还叹了一句:“郑七那么机灵的一个人,遇上这么个丈夫,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