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靖业揉揉额角:“圣人现在要关心的是下个月刺史、郡守入京,届时可细心考察,求共治之臣。还有,以后用人要谨慎,至少不能用这么鲁莽的人了。世家并不简单,望圣人能静下心来。”
世家从来都不蠢,只是在先帝的刻意打压之下,又先后出了张智、魏静渊、郑靖业这样逆天的衰神,有些年头没摸到中枢的脉了,手生,当然会失误。现在
155、郑相的安排 。。。
对付一个萧令先,还真是三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
如果萧令先乖乖听郑靖业的话,那他基本上不会遇到什么困难,郑靖业是谁呀?他得多老谋深算呐!可萧令先偏偏一如所有的叛逆期少年一样,非想要闹个自立自强。这不自己找抽么?还顺带连累了队友。
世家会内斗,绝对的!历史太长了,保不齐在几百年前哪一家跟哪一家为着什么事儿就有纠纷,然后记上个几百年,没办法,大家都有传承嘛,不但传承了血脉与文化,还会传承恩仇。但是!他们同样有着蛛网一样的关系,还有着共同的利益。
老皇帝治下,世家那也是没办法。
换了萧令先,他那小嫩爪子,HOLD不住呀!
现在摆明了,两代帝王都不待见世家,世家再TM内斗,会全都死翘翘的。什么?你说也有短视的人?拜托!
士庶的分界,比你想像中的更大!
他们或许没有理性的认识到局势,但是,自降生以来浸润到生活各个方面、熏染到骨头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让他们即使在有分歧的时候,面对同样的危险,选择去做同样的事情。
这,就是世家!
或者可以用一句成语来解释这种现象: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他们可能会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接纳某些非世家的人,但是,你别得意,以为自己就如何如何了,他们可不会围着你转!
————————————————————————————————————————
这个皇帝还是不行啊!郑靖业决定,抛开皇帝干自己的,没有了梁横这个混蛋小子,他正好整理出一份“青年俊彦”的名单来递给皇帝。萧令先正等着这个呢,粗粗一看,好有二、三十个,郑靖业给的资料也算齐全,萧令先非常开心:“丞相真社稷臣也!”
郑靖业微微一笑,我是社稷臣,可不是你的臣啊!
当然,如秦越这等帝师,又或者池脩之、柳敏这样的真俊彦也要“为国荐才”,萧令先觉得自己的人手也是够用的嘛。已经开始脑补,三年之后,这些人里会有很多可以提上中层,然后开始慢慢改革了。
对于他的这种乐观主义的态度,大家不作表态。只是众人心里依旧没底,大家到底要何去何从啊?世家有自己支撑的藩王,郑党呢?
郑靖业从来没考虑过徐梁他闺女的事情,徐梁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奔了过来。郑靖业没好气地道:“那个梁横,真不是你做的?”
徐梁一脸苦逼地道:“恩相,我虽粗笨,也没这么傻呀!”
“你呀!起来吧!让你娘子去看看采女!这都什么事儿啊?!”
徐梁心说,我也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事到如今,也只有叩头谢恩了。
涂氏奉命去安慰徐少君,不是亲生母亲的关心,不过是隔靴搔痒而已:“这件事你是受了牵连,并不怪你的,切不可生心怨念。等事情过了,咱们再想办法,只要你阿爹还在朝上,你终会升上去的。”
徐少君对家中十分不满,此时也只好忍了,哽咽着答应了。
涂氏头疼不已:“你不要总是哭!在宫里这是犯忌讳的。”又说了一大通教训的话,听得徐少君心中烦闷。涂氏又与她略说两句,再无话可说了,哀声叹气地回了家。好歹也是她养大的庶女,比亲闺女过得好了吧,她泛酸,庶女过得太差了吧,她也犯堵。
自此徐氏一门纵心中郁闷,也要夹起尾巴做人。
徐少君在宫中勤勉励志,她很快发现了一个情况:其他三个孺人根本不识字!整个宫里,除开皇后,文化水平最高的女人就是她了!萧令先需要一朵解语花!拜魏静渊所赐,犯官之女不入掖庭,有文化有教养的女人都扔到外面了。服役宫女都是普通人家的女孩子,文化水平低。
徐少君暗暗准备着。
另一方面,郑党的小会再次召开了。“培养自己人”被正式提上了日程,萧令先一定不会满足于上次上缴的名单,这一回,郑党要深挖掘出一些人来才好!米源的小儿子米翰、李幼嘉的孙子李獬等人皆榜上有名。其时推荐人,就是推荐熟人啊,不熟的你推荐个毛线?!故而萧令先接到名单一点也不惊讶,问明了情况,又留下了不少。同时,他又提拔自己的一干大舅子,让他们参与御林守卫。
让萧令先想不到的是,叶广学也推荐人才了!
理由是萧令先根本无法反驳的。叶广学是丞相,他要开府,以前当丞相时他是有一套班子的,那一套班子都纳入公务员编制了,后来他丁忧,相府解散。这些在编人员是不可能退回来的,人家又没犯错,所以这些人都升的升、调的调,融入到其他部门里了。叶广学回归,他得用人,于是又拉了一相府的班底来。
不用说,世家占了很大的比例!也就是说,叶广学他,是有两套班底的人!
蒋进贤对于自己引入叶广学这一手深感得意,世家再斗内,那也是内部矛盾,总比便宜了别人强!
萧令先忍气吞声地准了叶广学所请,郑靖业也大开方便之门,只不过郑靖业手里有两份名单,那是叶广学的两套班底,他盯着呢。
————————————————————————————————————————
转眼进入了九月,各地秋收完成,刺史、郡守陆续入京了。郑琰的两个哥哥自然也回来了,郑家又是一阵团聚。郑琰这个人,有什么好东西,对自家人是毫不吝啬的,哪怕是不太喜欢的池舅妈,她也不会故意去刻薄了人家。哥哥嫂子们也沾光不少,两个嫂子回来看到她就觉得欢喜。
女眷们拉着手,摸着脸,笑谑着。郑琰就着重问两位嫂子跟着哥哥在任上的见闻,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啦,怎么不动声色地帮忙啦。方氏、关氏也是知无不言,郑靖业已与杜氏说过让女婿离京的事,杜氏也不拦着郑琰,就让她们姑嫂去联络感情。
方氏这次回来,见儿子们都成家立业,侄女兼儿媳妇也比较能够融入家庭了,欣喜万分。心道,只要再生个大胖孙子,就什么都不用愁了呢!关氏所想也是差不多。
女人们一片和睦。
男人这里就有些不太好了,郑琇、郑琇已经蓄起了髭须,修剪得很整齐,久居一方高位,也养成了一股沉毅的气度。
听说妹夫要外出,郑琇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去历练历练,有个资历也是好的,只是时候似不太对呢。”
郑靖业不发话,等他接着说。郑琇也不在亲爹面前摆谱,很诚实地道:“这几年收成可不太好。地方官考评,最大的就是各种租赋是不是收得齐,治下百姓生活如何,再次是刑狱。这些年,各地虽都勉强能完成上计,却是一年不如一年的。以往能余三分力的,此时已经没有余力了,若年景再不好,实在不好说。”
郑琛补充道:“其实流民为乱的那一年开始,年景就不大好了。各地又有兼并之举,儿等所治已算清明。朝中又有阿爹照应,底下还不敢做得过份。这一年一年的,不是这里旱就是那里涝。真不是好时候!勉强支应而已,池郎不如等年景好了再出去。”
池脩之道:“我怕等不得!圣人急功近利,这一次不让我做九卿,还有下一次不定又有什么新想法了,不如早走!虽然艰难了些,正是可以显身手的地方。只要不是天不养人,些许小灾,也不足为患的。再者,朝中恐有变,多知道些下面的情形也是有好处的。岳父居京师近二十年了,两位兄长也做了多年刺史,民情究竟如何,谁也说不好了。得有个人亲自去看看。”
郑琇深沉地道:“阿爹,圣人究竟如何?”
郑靖业很惊讶,这个古板的儿子居然会问这样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
‘
郑琇道:“圣人的荒唐事儿,传得四处都是呢,这个圣人,能做明君吗?他若不是明君,我郑氏何去何从?”
郑靖业沉下脸来:“这不是你现在该问的!你只管把有灾情的事情如实禀报。”
郑琇眼中透着悲凉:“阿爹!”这个皇帝不靠谱,可要好好劝谏才行!
他能对皇帝有着不好的评价,郑靖业已经很知足了,曾几何时他的呆儿子也学会怀疑皇帝了,这很好,真的很好!但是,郑靖业心里的盘算不能跟郑琇说,这个儿子骨子里还有耿直因子在的,真不知道像了谁!不过,如果郑靖业对萧令先有什么不满,进而默许了一些事情发生,相信他们父子不会反目了。
池脩之外出的事情也就这么定了。
郑靖业认真观察了这些刺史、郡守们,飞快地判断着,有理有据地黜了六、七个,这个比例不算高。接着,他又把某些郡守、刺史给调了调位置,不令久治一地,形成固定势力。借着这个由头,他给池脩之选了一郡,离京畿不远,快马一日可至,土地也算肥沃,眼下秋收已过。来年春天再赴任也不迟,反正郡内还有副官可权作代理。
现在为难的是,要如何说服萧令先?萧令先一点也不想池脩之外出,梁横退后,他身边也就池脩之和柳敏比较合用,柳敏业务不如池脩之熟练,他不想放人。在郑靖业与萧令先商议的时候,萧令先跟郑靖业摊牌:“池脩之我是要大用的,他出去了,我怎么办?”
郑靖业道:“他还年轻,正是要吃苦的时候,怎么能一直呆在京中安逸享受?必要知道民间疾苦才算好。”
萧令先道:“开春我是要让他去做鸿胪的,你把他弄走了,我去找谁来?”选陈庆成开刀,是柿子拣软的捏,陈氏是废太子一党的,原本就被踩得惨,与各家多少有些恩怨,肯为他出头的人并不多。
郑靖业道:“池脩之是臣女婿,为物议计,也要压他一压。年轻人,太顺遂了可不好。这也是为圣人磨练人材。”
两人争执许久,并没有取得统一意见。萧令先最后道:“这事就这样吧,宰相不必这样谨慎小心的。”郑靖业忽悠人,尤其是在政事上忽悠,从来没有败过阵,这一回居然在萧令先那里被打了回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万般无奈之下,池脩之只得自己出马。
萧令先很不开心:“我说让你做鸿胪的时候,你不是也没有反对吗?现在又过来说什么呢?是太傅让你来请命的吗?”
池脩之看着萧令先的眼睛,诚恳地道:“圣人赏识臣,是臣的荣幸。但是,臣不能以为有圣人的赏识就可以自己不努力了啊!陛下要用臣,臣就得拿出本事来让朝野看一看,让他们无话可说,方能显陛下识人之明。如今臣资历尚浅,如何做得九卿?臣幼时便想位列朝堂之上,治平天下,但是,不是现在啊!九卿,臣是想做的,也不是现在!一个不能服众的九卿,是做不好事的,臣请陛下给臣三年时间,三年后,陛下若还记得臣,介时一纸诏书,臣必返京效力。届时不论让臣居于何处,臣念及自己也曾为亲民官,总有说话的底气的。”
萧令先对“三年”很敏感。他自己也有一个三年计划,听池脩之这一说好像也有道理,但是:“梁横文字差劲,柳敏还是不熟,你这一去,难道要再随便找个什么人来替朕写诏书吗?”
池脩之道:“天下人才多矣!必有贤于臣者,圣人广求而慎察,必得其人。再者,臣又不是现在就要走,柳敏才捷干练,已经很有样子了。臣再帮几个月的手,他必能独当一面的。再不行,让丞相荐人来,不就行了?”
萧令先拿定了主意,答得倒是痛快:“那就依你!不过,你可不能离得远了!”
池脩之笑道:“自是,臣家在京中,也不是很舍得呢。”
“那你还要出去。”
“圣人有大志要完成,必须有扎实功夫,臣这也算是为圣人看看天下黎民是怎么生活的。我们所知的世情,都是别人告诉的,圣人至今,见到过真正的农夫吗?臣只在那一回奉先帝之命出京的时候见过那么一点儿,也未及详察。”
“如此,我与太傅商议,为你择一善地。”其实心中已经许了郑靖业为池脩之择的地方了。
池脩之再拜而谢,心里轻松多了!回去就跟他
155、郑相的安排 。。。
岳父打了小报告:“继任之人,岳父多操心。柳敏不是庸人,等闲人恐受其所制。”
郑靖业捋须道:“此事我自有分寸。倒是你,从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过几日闲了下来,我让他们调鄢郡的文卷给你,你要仔细研读。”
“是,”池脩之起身肃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