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17部分

天下珍玩-第17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着急,这才哪儿跟哪儿啊,几百个地摊呢!”毛逐不待唐易回答,便接口道。

    唐易笑了笑,正要说话,毛逐却突然小声说道:“说着说着,就来了。”突然一指前面两三米处一个摊位上的一只花纹繁复的瓷碗。

第29章 怪异漆器

    三人走上前去。毛逐率先蹲了下来。

    这只碗比平时吃饭的碗稍大,碗内外都有纹饰。内口有两圈青花圈线,碗心有一丛菊花纹,碗的外壁有六组菊花纹饰,其间点缀勾连纹和贯套纹。碗的纹饰基本是青花打底,再填之以色彩。

    见毛逐拿起了这只碗,摊主的精神头儿起来了,“好眼力啊老板,这可是官窑!”

    毛逐抬头看了一眼摊主,没有搭腔,而是翻过来看了看碗底,上面有六个青花篆字:大清道光年制。

    “撇口,弧壁,圈足,斗彩菊纹碗。”毛逐放下碗,这才开腔道。

    “老板是行家啊!”摊主递上来一支烟。毛逐笑着推开了,自顾自掏出一支烟点上,喷了一口烟雾才问道,“什么价儿?”

    林娉婷看着毛逐这幅架势,不由在一旁对唐易说道,“强将手下无弱兵,你这个伙计也不简单啊!”

    唐易忍住笑,心想,常见的饭碗,哪个不是撇口,弧壁,圈足?要是收口,直壁,方足,那就成了带棱的瓶子了!至于斗彩菊纹,那也都是明面上的东西。唐易已经集中精神看了一下,这只碗,要是真品,怎么也得三四十万,但是却一点儿宝光也没有,心中早已断定是仿品。

    “看摊主怎么说吧。”唐易笑着回了林娉婷一句。

    “斗彩啊,老板。你肯定知道,成化斗彩鸡缸杯,那么小一个酒杯,拍了两亿八!这碗虽说不是明朝的,是清朝道光的,但也是官窑,你看,色泽淡雅,釉面温润,老实跟你说,这可是我家祖传的,要不是最近手头紧,肯定不会拿出来卖!你要诚心要,你开个价!”摊主的的唾沫星子都快喷到这只碗上了。

    斗彩,又称逗彩,确实是瓷器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种,创烧于明代成化年间,是预先在高温烧成的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窑,经过低温烘烤而成。

    所谓的“斗”,也暗含色彩相映成趣的意思。至于成化斗彩鸡缸杯,名气大破天,稍微有点儿古玩常识的人都知道。早在明代文献中就有记载,“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本朝本代就是如此高价,何况到了今天。

    见摊主让自己出价,毛逐抬头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林娉婷。这可不能乱出,要是林娉婷不要,难道自己掏钱买下来?

    唐易看了看毛逐,笑着对摊主说道,“我们一起的,您开价吧。”

    “感情这才是老板。”摊主心里扑棱了一下,想了想,伸出三个手指,终于对唐易说道,“一口价三万!”

    不要惊奇,别看一个小小的地摊,不要说三五万,十几万的价儿照样开的出来。不过,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你就是还价几十块钱,他也不会生气。这就是古玩圈里的买卖,生意有时候做得不像生意,但仍有人乐此不疲。

    “走吧。”唐易扭头对林娉婷说道。摊主一愣,“哎,好歹您还一口价儿啊?”

    唐易太过干脆,摊主有些着急,身子半起,脚往前蹭了一下,把脚边一个物件踢倒了。

    听到声响,唐易不由得看了一眼踢倒的物件。这物件是一个红色的杯子,高约20厘米,但是上宽下窄,口部的宽度得有20厘米,底部却只有5厘米左右,貌似一个漏斗,只不过底部是封住的。

    如此怪异的杯子,让唐易忍不住集中精神看了一番。

    这一看不要紧,这杯子之上居然浮起了一片淡黑色的宝光!

    宝光的黑色倒不是很深,但是厚度却十分可观,粗略估计,比巨阙古剑的厚度只多不少!

    “呵呵,你这只碗要得确实太贵了,火光这么重,还烫手呢!”唐易压抑住心跳,却和摊主继续谈起了这只碗。

    所谓火光,就是瓷器表面的闪亮的浮光。说白了,新仿瓷器刚出窑不久,这浮光闪亮,自然没有老瓷器那种柔和的光感。现在,很多瓷器作伪,去除火光是一个必要步骤。唐易说的“烫手”,自然是夸张的说法,形容火光太明显。

    “遇上懂行的了。”摊主一笑,呵呵着将这只碗摆回了原位。瓷器这东西,新仿的和老的价格差异太大,唐易既然点明了这只碗是新仿的,那就肯定不会入手,也就没有继续墨迹的必要了。

    此时,唐易却蹲下身来,“老兄,你这个摊儿,东西很杂啊。”

    摊主一愣,心想这是看上别的了?立即接口道,“这碗看不上不要紧,别的东西随便看。”

    “你脚边那个红色的杯子挺喜庆的,漆器?”唐易指着摊主脚边的杯子问道。

    “要不我说你有眼力,这可是正宗的剔红漆器!”摊主说着,把杯子递了上来。

    漆器,顾名思义,就是用漆涂在各种材料的表面上所制成的器具。漆,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颜色,使用历史十分久远。漆器的种类也很多,有木胎,有金属胎,也有麻布胎。摊主所说的剔红,就是在胎上涂上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红漆,然后雕刻的技法。

    这只漆杯上,确实也浅浮雕了一些东西,都是些蝙蝠、寿桃之类的喜庆图案,倒也不算难看。

    这个杯子的口如此之大,底儿如此之小,说是像漏斗吧,底下还封住了。

    而且,唐易是第一次见到黑色宝光,但是他实在看不出这个杯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太奇怪了!”拿起杯子仔细端详,唐易轻轻摇了摇头。

    “不奇怪,工艺品嘛,造型就得奇特一点儿,这件漆器不贵,想要还可以给你便宜点儿!”摊主连忙说道。

    “这杯子您从哪里收来的?”唐易问道。

    “不瞒您说,这东西是我收旧书的时候收来的,当时那户人家说,这漆器是老一辈儿传下来的,家里一直用它当筷子笼。别说,还真挺适合。但不管怎么说,肯定是个老东西······”摊主说起来就刹不住,手也跟着比划起来。

    “筷子笼······里面是筷子······唐易却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不由一阵暗喜,打断了摊主的话,问道,“最低多少能出?”

第30章 搭个小盘

    唐易想起来的,不是这漆器的问题。而是,前几次看到宝光,都有宝光入眼,但是这一次却没有!包括上次在方老家里发现古画,也是这么个情况。

    “里面”是筷子,唐易想到了里面!能看到宝光,却没有入眼,那就是没有直接看到东西,这宝贝,被漆包裹,在漆器的里面!

    “老板您这么懂行,我也不能乱开价不是,这么大个的剔红漆器,又是老东西,我要您两千不为过吧?”摊主笑道。

    唐易倒是记得,老爸曾经卖过一个清末民初的剔红漆器大盘,当时卖了3000多,摊主开这个价儿,虽不能说低,但也确实不算很高。

    不过,这古玩市场里,没有什么价格标准,因为进货价不同,价值上万的东西,几十块收来的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不管摊主开的价格你觉得多合适,也不能一口答应,否则让他觉得叫少了,总会变着法儿再加上去。

    比如,唐易如果说“好,给你两千”,摊主可能就会接口:“老板您开玩笑呢?这么好的东西,我说的那是美金。”然后又得展开一轮讲价。

    唐易笑了笑,“我说,这杯子工太粗了,剔红贵就贵在工艺上,我也就是看你这杯子够大够厚实,这样吧,我也不多砍,两百,怎么样?”

    尼玛,这还叫不多砍?你砍到两块才叫多砍?那我送你得了!摊主似乎有点儿不高兴了,收起了笑容说道:“老板,我倒是开了一个实在价格,你这砍得也太狠了,本儿都不够呢!这样吧,我再让两百块钱,图个吉利,一千八,行就行,不行我不能再降了。”

    说唐易砍得狠,其实这漆杯,是他是一百块钱收上来的,就是卖两百块,都是百分之百的利。不过,谁也不知道他的进价,而且张口就是两千,一般人确实不会砍这么狠。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就是这个道理。

    唐易毕竟出身古玩商之家,深知第一次还价的重要性,不要怕有多低,再低也是谈价,低了可以再加,但是开高了,那就亏了。

    两个人你来我往,最后,唐易终于八百块钱拿下了这件剔红漆杯,其实这已经低于市场价了,何况还看到了宝光,唐易的心里完全能接受。不过,也不要觉得摊主一百块钱进货,一下子就赚了七百块挺爽,他很可能好几天下来就只卖这一件。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虽说是个夸张的说法,但古玩行里,极易压货,这种利也是很正常的。

    摊主找了个盒子和塑料袋,给唐易装了起来。唐易心满意足地拎起袋子,要不是林娉婷的瓷器还没有着落,他都要迫不及待回去破开这件剔红漆杯看看了。

    林娉婷和毛逐都很好奇,这个杯子不伦不类,唐易买这个干什么?但是,当着摊主的面,自然也不好多问,又向前走了十几米远,毛逐这才开口问道:“我说,你买这个红杯,不会真为了喜庆吧?”

    “就是看着顺眼,红色就是喜庆啊,说不定能招来宝贝,林大设计师的瓷器还没着落呢!”唐易一边左右看着,一边笑道。

    “切!”毛逐甩了甩手,正要反驳几句,突然看到前方有个专卖瓷器的摊点,立即说道,“走,去看看!”

    这个摊点不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些瓶瓶罐罐盘盘碗碗,一部分是一些碎瓷片。林娉婷一走到摊前,就被一只青花笔筒给吸引住了。

    这件笔筒保存完整,青花人物,画的是“松下问童子”,画工倒也不错。唐易集中精神看了一下,发现上面出现了一片若有若无的寡淡的红色光影,而后拿起笔筒,翻看了下底足,是四字楷书款:同治年制。

    无论从釉面,画工,底款,唐易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而且宝光虽然寡淡,也毕竟出现了。除去漆杯隐含的未知物件,这算是他们逛了半天碰上的唯一一件老东西。虽然是清末的东西,但是总算是件真品。

    “不对啊,当时在阁宝多,店里也有清末的东西,怎么看不出光影?”此时,唐易突然想到,“难道,是因为不断吸收宝光,对光更敏感了?只要稍具价值,就能看到宝光?”

    唐易还在想着,毛逐却已经把笔筒拿过来了,反复看了一下说道:“民窑的东西。”

    “颜色清丽,挺漂亮的。”林娉婷也上手看了一下。

    看林娉婷表态了,毛逐又拿过笔筒问摊主道:“这笔筒多少钱啊?”

    “老板,看您你也是懂行的人,我给你说,这可是个好东西。虽然是民窑,但同治年间比较特殊,官窑器除了慈禧太后专用的‘体和殿制’,都很一般,民窑中的精品反而要更好。再说了,这个市场里根本也见不到官窑,像这样的民窑精品也不多见了。”摊主是个精明的小伙子,“刚才有人出8000,我没卖,货卖与识家,你想要,7800给你了!”

    “谁说没有官窑,你这堆碎瓷片里肯定有!”唐易冷不伶仃插了一句。

    “您真会开玩笑,残片和完整器能一样吗?不要说残片了,您看,这小盘我看也是清三代的东西,结果圈足残了,就没人要了,您要是买了笔筒,我搭你这个小盘!”摊主说着,从摊上拿起了一只直径只有十几厘米的小盘子。

    毛逐仍旧在看那只笔筒,并没有着急还价。而唐易则接过小盘看了起来。

    小盘为白色,盘内纹饰为两条釉里红的游鱼,十分活灵活现。翻看圈足,果然是残了,圈足上至少有五六处缺口,虽然最大的也只有米粒大小,但毕竟很明显,算是个残器了。

    盘底圈足中,有两个隶书字体,颜色和盘中游鱼一样,为红色:蜗寄。这倒像是对两条游鱼的注解。

    唐易本来也没把这小盘当回事儿,不料,集中精神之时,一层淡红色的宝光赫然出现,而且厚度远远超过了东汉越窑瓷壶上的宝光!

    唐易心里大吃一惊,“这个小盘就算是个完整器,从下面的款也能看出,应该是民窑的东西,而且就像摊主所说,这应该是清三代的东西,一件清朝的民窑小盘,即便是精品,难道市场价值还能超过东汉越窑的瓷壶?”

第31章 相当靠谱

    “难道,这‘蜗寄’二字,不是闲趣章?而是某个窑口的别号?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