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150部分

天下珍玩-第150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站,津门。

    在高铁上的时候,唐易就给陈澄之打了电话,约好下午见面,陈澄之给了一个地址。

    从山州到津门,乘坐高铁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出了津门站,距离中午还早。唐易提出,先找个酒店住下,下午找陈澄之看了东西之后,晚上住一晚,第二天逛逛津门的古玩市场,然后再去燕京。

    津门毗邻燕京,从明永乐年间开始跃升为繁华大市,如今临海临都,交通十分发达,民俗文化尤为丰厚。

    俗话说,先有津门沈阳道,后有燕京潘家园。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绝大部分的国人不知古物价值几何的时候,津门沈阳道便有人搞起了旧物市场,那年头儿,国内那有什么开放的古玩市场?沈阳道由此算是拔了头筹。

    如今,沈阳道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华夏最大的文玩古董集散地之一。所以,到了津门,不逛逛沈阳道古物市场,确实是一种遗憾。

    林娉婷和贺志祥都没有什么意见,贺志祥也不用订房间,下午看完之后,他是准备连夜赶回山州的。毕竟,身上带着这么个宝贝,在外面不好滞留太久。

    在酒店前台,看唐易规规矩矩开了两间房,贺志祥的眉毛不自觉地挑了挑,眼神里似有笑意。唐易忙着签字,没留意,林娉婷却留意到了,脸上飞起了两朵淡淡的红云。

第302章 超级吃货

    出了酒店,眼看就要到饭点了,“津门这么多小吃,咱们去尝尝吧?”

    “抓紧走!”林娉婷很自然的挽住了唐易的胳膊。

    贺志祥苦笑了一声,“这样吧,我和你们年轻人口味不一定一样,各吃各的,下午咱们酒店大堂见。”

    当灯泡的滋味不好受,尤其还是一个老灯泡。唐易想了想,“贺叔,你说咋办就咋办。”

    当下他们分开行动,唐易和林娉婷点开手机上的美食地图,先攻略了一番。

    津门的小吃数不胜数,最为出名的还是三绝: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唐易和林娉婷商量了一下,先到老店买了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然后拎在手里直扑滨江道的小吃一条街,边看边吃,最后去狗不理包子店吃包子。

    到了小吃街上,已是中午,街面上热闹起来,男女老幼,人声鼎沸,本地人外地人都有。

    “嗯!好吃!”林娉婷嘴里嚼着炸糕,又把一块塞到了唐易的嘴里。这耳朵眼炸糕,本来因为店铺靠近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距今已有百年,入口外焦里嫩,香醇绵甜,的确是好吃。

    炸糕偏软,麻花则是偏脆。他们买的是什锦夹馅麻花,外表金黄色,里面则有冰糖,外面还撒着瓜条,酥脆可口。

    “这麻花据说放上一个月照样很脆,回来的时候再来吃一圈,买些回去。”林娉婷以前很少吃小吃,尤其是甜食,女孩子都怕胖。但是唐易却经常能发现一些好吃的特色美食,所以她也逐渐跟着吃上了。这一次到津门,有些从来没吃过的一一入口,确实吃得很爽。

    “吃货!”唐易刮了一下林娉婷的鼻子。

    “你是大吃货,不,超级吃货!”林娉婷还没说完,却突然一指前面一个摊点,师傅正从热油锅里捞起一个个饼圈状的食品,“好香,去看看!”

    唐易被拽着向前,急忙将手上的麻花送进嘴里,到摊点前一看,原来是牛肉香圈。牛肉香圈也是津门的一道特色小吃,用面皮包着新鲜的牛肉馅炸熟,滋味鲜香得紧。

    买了两个香圈,林娉婷边吃边往前走。

    “我说,你以前吃饭可不是这样啊,牛排都切成小块,吃一块抿半天嘴。”唐易看到林娉婷满嘴冒油,连忙掏出了一张纸巾。

    “那还不是因为跟了你!”林娉婷接过纸巾,白了唐易一眼。

    “跟了?”唐易一脸坏笑。

    “你就是个超级吃货,不用辩解了!”林娉婷看着唐易坏笑的样子,这才发现自己猛地冒出的“跟了”这个词儿有点儿太上赶了,连忙岔开了话题。

    “到底谁是超级吃货啊!”唐易苦笑着摇了摇头。

    两人继续往前走,林娉婷又发现了一个煎焖子的小店。焖子也不仅仅是津门的美食,有几个北方城市都有。但是林娉婷却没吃过。

    焖子,就是用绿豆淀粉熬成块状,有点儿像凉粉。制作时先切成小块,再煎熟,然后用麻酱、酱油、醋、蒜泥等佐料一拌,焖子外面煎得焦酥,里面却很滑嫩,吃起来别有风味。

    林娉婷就着牛肉香圈吃了一碗煎焖子,为了保留战斗力,特别“赏”给了唐易半块牛肉香圈和几块焖子。

    出得店来,林娉婷已是八分饱了,所以在小吃的选择上也苛刻了一些,一般的就先不尝了。

    走着走着,两人来到了一处店铺前,门楣上挂着一个大大的招牌:口口香茶汤。左右还有一副说不上工整对联:李鸿章没喝都说好,外地客喝了忘不了。

    “茶汤是什么?”林娉婷问道。

    唐易也没喝过茶汤,但是他上大学时却听班上的来自津门的同学说起过。这同学还特地给他讲了一个关于茶汤的典故,还真是和李鸿章有关。

    “茶汤,又叫面茶,以糜子面、麻仁、麻酱、香油炒制而成,加白糖、芝麻,沸水冲食。喝起来那叫一个香。”唐易说着,嘴里的口水竟也不自觉的多了起来。

    “进去尝尝!”林娉婷下了命令。

    要了两碗茶汤,林娉婷先喝了一口,“又香又甜!”

    “确实好喝!”唐易也喝了一口,“这津门的茶汤,还真有一个小故事呢,有家很出名的杨巴茶汤,还真和李鸿章有关。”

    “嗯,赶紧讲讲!”林娉婷一边喝一边催促。

    说清末津门有这么两个人,都姓杨,一个叫杨七,一个叫杨巴,不是哥俩,但搭在一起做茶汤生意。杨七手艺好,杨巴会说能张罗,这街头小吃渐渐闹出了名堂。因为两人都姓杨,所以一开始叫做杨家茶汤。

    有一次,李鸿章来津门,地方官想起了用这道小吃来孝敬,不料茶汤端上去,李鸿章扫了一眼,居然怒气冲冲地就把汤碗扫到了地上。

    大家都蒙了,这还没喝呢!咋回事?

    杨巴却明白了,这是李鸿章看到茶汤表面浮动的碎芝麻粒,误以为是脏土。但是明白了,难题也就来了。明说?这不是说李鸿章孤陋寡闻么!不说?那就是承认是脏土了!

    这杨巴脑子快,在李鸿章开口之前,就趴在地上来了几个响头,“小的不知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

    “虽然我不爱吃,但不知者不怪,赏!”明白了其中原委的李鸿章顺坡下了,眼见杨巴这小子如此机灵,就手又赏了。

    从此以后,“杨家茶汤”改名为“杨巴茶汤”。

    “嘿,听您的口音是外地人,对我们津门的典故还介么熟悉!杨巴茶汤因为这个典故名气很大,但我们家的茶汤也不差!”唐易正讲着,旁边一个中年汉子出口说道。

    “确实不错,您是老板吧?”唐易转过身来应道。

    “是啊,巧了,我也姓杨。”中年汉子呵呵笑着,“要不要再来一碗?”

    “不用了,杨老板,呆会儿还得去吃别的,这津门的小吃太多了!”唐易婉拒。

    正在和老板闲聊的唐易,没有注意到,店门口有一个身材干瘦的男子,已经看了他一会儿,随后闪身又不见了。

第303章 师父做的

    唐易和林娉婷从茶汤店离开,准备直接去狗不理包子总店去吃包子,走出小吃街,便打上了一辆车。

    干瘦男子钻进了停在路边的一辆黑色普桑,又远远跟了上去。

    在津门,狗不理包子分店很多,不过总店恰好就在他们住的酒店附近,所以就去了总店。

    在华夏,包子特别常见,出名的包子也数不胜数,津门的狗不理,燕京的庆丰,还有蟹黄汤包、胶东大包、羊眼包子、龙眼小汤包······而且,两人之前吃了很多东西,所以吃包子的时候倒也没有太过惊奇,好在狗不理包子确实好吃,肥而不腻,清香适口,两人吃了一笼。

    回到酒店的时候,跟着两人的黑色普桑在路对面稍停,随后便开走了。

    中午稍事休息,下午三人汇合,打了一辆车,去往陈澄之留下的地址。此时,那辆黑色普桑又悄悄地跟上了。

    陈澄之常住的地方是一处四合院,他并没有留四合院的地址,而是留下了一处高档住宅小区的地址。

    这套房子三室两厅,有130多平方米,陈澄之并不常来,但也不出租,家具设施一应俱全,还定期找人打扫。所谓狡兔三窟,陈澄之也算个**湖了,又不缺钱,有一两处这样的住房也不奇怪。

    出租车快要开到小区的时候,贺志祥突然对司机说道:“绕过小区的正门,停在后门斜对面那条小街。”

    唐易有些奇怪,但是贺志祥给他使了个眼色,他便也没有多问。

    出租车停下后,三人下了车。“我们三个人走三个方向,最后在小区正门对面那个小超市里汇合。”贺志祥低声说道:“有辆普桑一直跟着我们,怕是中午就盯上你们了。”

    “这可是在津门,什么人会跟着我们?”唐易心里犯起了嘀咕,但是来不及多想,迅速选了一个方向走去。

    十几分钟后,唐易在小超市里见到了林娉婷,但是从超市的玻璃窗向外望去,既没有看到黑色普桑车,也没有见到贺志祥。

    正往外看着,贺志祥来了电话:“进小区吧,我在10号楼下面。”

    10号楼3单元501,是陈澄之留的地址。

    “没抓住那个人,是个黑瘦的汉子,挺警觉,让他跑了。”贺志祥在单元门口简单说了两句,便按响了单元门上的门铃。

    到了501门前,陈澄之开门,见了林娉婷和贺志祥,略略一愣,唐易立即解释道:“这是我女朋友林娉婷,这是贺先生,东西就是他的。”

    “进来吧。”陈澄之让进门里,“坐!”

    沙发前的茶几上,已经摆好了茶水。

    “东西怎么来的?”三人落座后,陈澄之没有急于看东西,而是问唐易道。

    “噢,多年前从西安收来的。”唐易应了一声,贺志祥微微点了点头。

    陈澄之指了指唐易,“你拿着东西进来,我只给你一个人说,你们看行吗?”

    唐易看了一眼贺志祥,贺志祥从身上拿出小木盒,递给了唐易,仍是没有说话。

    “你们二位喝茶稍等。”陈澄之带着唐易进了书房,关上了门。

    唐易进入书房,把小木盒放在了书桌上。陈澄之在书桌边坐下,手放到了木盒上,“他肯定不是货主。”

    “您看出来了?”唐易微露惊讶。

    “这么一件有分量的宝贝,大老远来鉴定真假,却波澜不惊,要是货主,无论如何也做不到。”陈澄之倒也没有追问谁是货主,接着打开了木盒。

    扫了几眼木盒里的国宝金匮直万,陈澄之甚至都没有拿起来,就叹了一口气,“没错,就是这一枚,确实不是真品。”

    唐易大吃一惊,“您见过?”

    陈澄之眼神凝重,在书桌前来回踱了几步,最后仿佛终于下定决心似的说道:“唐易啊,坦白说,我跟你交情并不深,老头子我孤身一人惯了,也不太容易相信人。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总感觉跟你交往了很久了。”

    唐易看着陈澄之,“您这是有什么大事儿打算告诉我?”

    “聪明人就是聪明人。罢了,实话给你说,这枚国宝金匮直万,是我师父当年做的,都是民国时候的事儿了,当年他只做了一枚。不过,后来是卖了还是送人了我不知道,怎么流转的隔了这么多年更不好说了。确实是这一枚,错不了。”陈澄之简要说道。

    “原来如此。”唐易点点头,“老爷子您的手段已经出神入化,令师尊那该是何等水平啊,怪不得连秦伯毓秦老辨不出真假。”

    “少拍马屁!”陈澄之笑了笑,突然又问道:“秦伯毓?这是他收的?”

    陈澄之相当低调,并不在古玩圈抛头露面,所以秦老不知道他,但是秦老在古玩圈的名头极大,陈澄之是知道秦老的。

    “是啊,您这么开诚布公,我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唐易解释道,“不瞒您说,这东西,已经走漏了风声,还有倭国人为了弄到它,不惜设局对付秦老。”

    “倭国人?难道是东京史料馆?”陈澄之皱起了眉头。

    “您这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东京史料馆四处出击,恨不能把全世界的好玩意搬到倭国去。”说起这些,唐易也有些不快。

    “不奇怪,今年年底他们要办五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