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南宋当名将-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撤回来,可是张俊的突然死亡,让兀术连一点机会都没了,而且小李将军战术出奇,直接派出一路人马狂飙直进,竟然将金兵撤往开封的道路给堵死。打又打不过,想回开封也回不去,领兵之将纷纷撤退避过开封向着老家逃了回去。
等半个月之后小李将军到了开封的时候,城内只有不足五万守军,面对两万先行赶到的骑兵紧闭城门连城都不敢出。
“撤退吧。”满头白发的兀术显得身体很单薄,敖齐尔紧紧跟在他的身后,生怕城头风大将王爷吹倒。“是,末将这就去安排路上所用粮草。”说着,敖齐尔看了一眼城下营帐连绵十数里的宋军大营,并是太过强大,强行守城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而且根据传闻,李子玉手中有一种新式的神武大将军,行军打仗随身携带,看似牢固的开封城在他面前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太多的作用。只是有些奇怪,以李子玉好大喜功的性格,怎么没有立即攻城呢,实在是有些想不通。
一将功成万骨枯,站在不一样的位置的,对战局的看法也就不一样了,以前的小李将军确实有些好大喜功,为的就是让岳老大觉得他这个小老弟堪当大任,没有辜负了他的栽培。现在岳老大去世,如此冲动的做出一番成绩,又拿给谁看呢?若是依旧如此,只不过是为这必胜之局白白增添些伤亡罢了。
怎么说也是自己的老丈人,据很早之前就潜入开封的密探来报,此时的兀术早已不比往昔,整个人显得老态龙钟,也许小小看到会心疼不已的,自己这做姑爷的也不能王他老人家身上洒把盐,真的将他给俘虏了吧?也许那时候,这个戎马一生的老头会提剑自刎,绝对不可在自己的万年背上一个俘将的名头,若真是这样,自己又如何面对自家娘子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对于兀术率兵过河北返,小李将军并没有听从王显等人的劝谏毅将剩勇追穷寇,只是紧随着兀术的脚步一路北上,直到把黄河以北的旧境全部收复才算是告一段落,倒不是他不想再追了,而是大宋朝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上次将各地存粮消耗大半,眼看成功之际,因为赵构和秦桧的从中作梗前功尽弃,这次北伐更是将各地存粮一扫而空,而且因为收复的失地扩大将近一倍,而黄河以北的失地比之黄河以南,情况要糟糕的更多。
金朝这么多年的横征暴敛,家家户户都缺粮,每年一到春荒时节就会断粮,人吃人的惨剧一年接着一年重复,几乎就是人间地狱。这样一来派发下去的粮食更是个天文数字,把原本准备一口气收复燕云十六州,将金人赶回黑山白水老家的小李将军脚步硬生生的给拖拽下来。将士们拼得性命打下的天下,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嘛,若是对他们不管不顾一意北上,那可就背离了初衷。
大军停步,只让要整备防务,以防金人反扑。这么些年过去了,原本的几座边疆重镇早已是破败不堪,若是不加以修缮,根本无法驻防。
小李将军一番思考,想出了一条妙计,反正要发放救济粮,正好趁此机会召集人手,以工代赈,这可算是生了大事了。这样的布告一张贴出去,前来出工领粮的人数不胜数,小李将军也大气,先是登记姓名提前发放工资,而后才是上工。
前年的难遇的好事,如此一来所有的人都是热情高涨,干起活来分外卖力,小李将军原本预想三个月的工程,现在一看进度,最多两个月就可以完工了。
心中松了一口气,小李将军留下张亮王显二人统领大军驻扎,带着侍卫起身回返临安,韩世忠来信,小皇帝一听开封收复,立刻就把还都的事情提上了议程。这可是大事,虽然韩世忠是一力赞成,可也不好绕过小李将军把这件事情定下来,毕竟小李将军大权在握,凡事都要考虑一下他的感受,以免搞出矛盾来,那可会要人命的事情。
小李将军一听这件事也是高兴,二千离开扬州已经将近半年,实在是有些想念家人,而且现在没自己什么事了,正好趁此机会回家看看,所以接到信之后立刻安排一番,便动身南下。
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区的人民笑开颜,这时小李将军一路之上不断哼唱的一首歌,也不知道歌词对不对,反正看着大江南北各处都是生机勃勃,让人打心底高兴,也许这就是岳老大整整追求了一辈子的东西,只是苍天无眼,没有让他等到这一天的来临。
青草依依,临安转眼即到,小李将军轻装将行,倒也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没有旁人想象中得胜还朝的那般大场面,只是把守城的杨沂中吓了一跳,一听说小李将军进城,忙不连跌的迎了出来。
“李大人,怎么就你们几个人啊?”杨沂中看着小李将军几十个风尘仆仆的侍卫有些不解道。“呵呵,大军驻扎边境,小弟现在是人马匮乏啊,不若杨大哥接济一二,把你的人马分我一些?”小李将军翻身下马开了玩笑。闻言杨沂中呵呵一笑,抱怨道:“李大人净说些玩笑话,你现在可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下官这些兵将可都归你管埃”
小李将军一愣,不解道:“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是什么玩意?”“李大人还不知道吧,就在开封收复的消息传来,皇上亲口封的,只怕现在你那天下兵马大元帅的金印都刻好了,呵呵。”
一股自豪的感觉的油然而生,小李将军掩饰不住喜色谦虚道:“皇上抬爱了,小弟何德何能当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啊,而且韩大人坐镇朝堂辅佐陛下,这个头衔要给也只能给他埃”
“呵呵,这个名头可是韩大人向皇上提议的,你说他怎么能要,而且韩大人现在贵为首辅,也不需要再兼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了,你们二人一文一武领袖群臣,咱大宋朝中兴之日到了埃”杨沂中有些感慨地说道,这韩大人办起差事来也是武将作风,雷厉风行之下,原本以拖拖拉拉闻名于世的六部和地方官府在他的威严之下,那里还敢旧病复发。正是因为如此,小李将军才能顺顺当当一口气光复旧境,若是换个人执掌中枢,只怕是小李将军刚刚收复开封就因为供应不济停步不前了。
小李将军高兴了半天,心中难免想起了岳老大,若是这个名头给他,那才是最为合适的,自己也会比现在更开心。
第507章()
“皇上有旨,宣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子玉觐见!”小根子一声高唱,殿内群臣纷纷侧目看向了门口。小李将军笑呵呵的走了进来,庄重的跪在地上拜道:“臣李子玉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快快平身。”小皇帝脸上露出意思激动,赶紧伸手说道,小李将军再次谢恩站了起来。小皇帝看了一眼坐在群臣前面的韩世忠,笑道:“来人,为李爱卿赐座。”小李将军一愣,随即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赶紧推辞道:“皇上抬爱了,微臣不敢。”
小李将军明镜一般,这小皇帝虽是好意,却是依旧不明白现在的形势。不客气的自夸一句,现在的自己位高权重,甚至可以说是权倾天下,有道是树大招风,这天下间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着自己,等着自己载个大跟头。这样一来,自己必须小心谨慎,谨言慎行,安安稳稳的呆上一段时日,然后放开手中权力,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那时就不会有人再绞尽脑汁的想着挖掘自己的错处,敲掉自己了。
小皇帝却是不依,在他看来,小李将军比起韩世忠都要重要一些,而且此次北伐一举定乾坤,不仅收复了失地,更是打得金人从此不再敢轻易南下,朝臣都说没有二十年的时间,金人休想恢复元气。不过自己不会给金人这二十年的,一旦大宋朝粮草精兵备妥,必定要再次举兵北进,养虎为患可是不行的。这件大事还是需要李爱卿亲自主持的,交给别人实在是不放心。这样的大功之臣,没有让他坐到自己的身侧,已经是祖宗法度掣肘了。
“爱卿勿需多礼,这是你应该有的。”小皇帝短短一句话,已经把小李将军的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对群臣表达无疑,小根子微微一笑,三步并作两步走下来接过下面小太监抬过来的椅子放于韩世忠对面,对着躬身道:“李大人,请!”
小李将军眼看推辞不过,只好再次叩拜谢恩,这才小心翼翼的走过去坐了下来,欠着半个屁股,比站着都要难受,这椅子可真不是个好玩意埃
看这小李将军坐下,小皇帝却是不知道他的不舒服,开心一笑,扭头对着小根子示意一下。小根子会意,招手让小太监呈上一卷圣旨,展开朗声道:“奉皇上旨意,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子玉为国效力十余年,期间战功无数,更有今日收复旧都之盖世大功,宗庙得以兴复,祖宗得意展颜,朕心甚慰。为彰李子玉大功,特赐武恩郡王封号,世袭罔替,钦此!”
此言一出,不但殿内众臣大哗,就连韩世忠也动容了,封个郡王不可怕,可怕的是世袭罔替这四个字,本朝开国以来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现在李子玉位极人臣,手中更是兵马在握,虽然对于他自己了解,知道他不会有什么不臣之心。但是是人就有私心,手中的这点权利迟早要传给他得子孙后代,长此以往,难免后人之中不会有人对皇位毫不心动,一旦出事,那可就是弥天大祸!
没等韩世忠开口劝谏,小李将军就急忙站起来跪在了地上,急道:“皇上厚爱,微臣惶恐,这份赏赐实在是太重了,臣不敢从命!”小李将军的率先表态,让殿内众臣一阵轻松,这样就好,省得自己开口得罪权势熏天的李大元帅。
可是没想到如此一来反而坏事,小皇帝一见除了小李将军没人反对,呵呵笑道:“李爱卿谦虚了,你看诸位爱卿都认为朕的封赏没有丝毫过分,你何必还要推辞呢?”此言一出,众人绝倒,一步差步步差,没想到自己的不说话竟然被皇上当成了默认,这可如何是好?再要是开口的话,那可就是当众打皇上的脸了。这皇上年纪虽小,但越是这样越会对他自己不开心的是事在意,丝毫不管对错就把得罪他的人打入异类,虽然眼下不会有什么事,但是等到他成年之后亲政了,那自己可就要大祸临头了。
小李将军一阵为难,心中也是之犯嘀咕,这才几天啊,这些人就开始高抬自己了,有道是站得越高摔得越惨,这分明就是他们要害自己嘛。可是眼下也没有办法了,只能领了这个名头,毕竟皇上都说出这样的话了,若是不答应,那就无异于当众打他的脸了,待日后好好谋划一番,再争取化不利为有利吧。抱着这么一个想法,小李将军无奈的叩首道:“微臣领旨,多谢皇上厚爱。”
众人一见小李将军如此轻易的就是获得了郡王的封号,心中一阵发苦,这件事情就算是拦不住,也没道理让他如此轻易的带上这顶铁帽子埃不过后悔也没用了,只能自我安慰一下,现在李子玉大权在握,有没有这个郡王的头衔也没什么区别。
此时议定,那边是还都的事情了。这也不是件小事,当年金兵攻陷开封,王公贵族朝廷大员被一掠而空,现在被称作先帝爷的赵皇帝带着几个康王府旧臣狼狈不堪的逃到了那年的杭州,挂了个临时安置点的名头召集一众府衙官吏搭了个草台班子,历经十余年,这台戏也是越唱越红火,直至如今天下人都将临安当做了京城,而开封除了少数武将和忠臣依旧念念不忘,早已被其他人抛却脑后。
要知道汉人自古乡土意识就几位浓厚,如今这朝中大臣多为江南人士,当然不乐意朝廷回迁开封,一早听说小皇帝有迁都开封的打算就不乐意了,一个个想出百般借口阻挠此事。
自从小皇帝提出这件事朝堂之上就吵吵闹闹给不停,小李将军虽然成竹在胸,倒也不愿意立刻就把这件事定下来,千万不能让人感到自己是在独断朝纲,先让他们畅所欲言,而后自己再站出来以理服人,保准让他们再也说不出话来才行。
韩世忠则是看这小李将军,虽然心中也有了计较,倒是不想当这个出头鸟,毕竟自己身为首辅,这手中权限虽大,但是要想帮助皇上治理好这天下,还是得靠这些大臣鼎力协助,若是今日就此一事将他们大多数都给得罪了,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以后可就有自己受得了,如何还能办得好差事?是以对着争辩不休理也不理,闭目养神起来。
小皇帝倒是一根筋认准了此事,一张小嘴说个不停,当真是力辩群雄,无乃势单力孤,再加上年纪太小,虽然换个出身也是神童的角色,但是被软禁的两年根本没读过什么书,小时候读得弟子规根本在这时候派不上什么用场,说了几句话就没词了,可怜兮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