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第243部分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243部分

小说: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有其事,若有虚言,叫小人不得好死。”李木满头大汗,一脸的誓言旦旦,同时不等楚质质问,就抢先低声道:“莫要以为小人是在信口雌黄,大人可知道,上任知县是因何落得革职查办的下场。”

还真别说,刚到钱塘县的时候,楚质确实不清楚自己的上任,是因为贪污受贿而被革职问罪的,所以才空出钱塘知县的职位,还以为他是高升或平调了呢,直到待了几天,隐约听闻些风声才明白怎么回事。

事有定论,楚质才懒得追究其前因后果,只是以此为典型,暗暗加以警惕,提醒自己不要栽在同样的原因上,现在听李木这么说,难道这件事情还另有隐情不成。

见到楚质意有所动,李木带着一点小得意,低声说道:“大人肯定不知,就在前任知县下狱前的几天,李县尉曾经支使小人办过一件事情。”

“何事?”楚质问道,表情很淡然。

“他拿了一封信让小人抄了遍,然后投到监察御史的官衙里。”李木小声说道:“本来小人还不知道他为何要这么做,但是没过几天,上峰就派人将前任知县拿下,那时小人才隐约明白过来。”

沉默了下,楚质再问道:“信上都说了些什么?”

“小人不识字,不然他也不会叫小人抄信了。”回想起来,李木似乎还有点心有余悸:“小人涂抹了一个晚上,才将信上的那些字描摹出来。”

“听你这样说,李县尉真是用心良苦啊。”楚质似有所指:“如此费心,那原信肯定不会留下了吧。”

“大人高明,待小人将信抄完后,他立即让小人把信烧了。”李木拍了个马屁,脸上却浮现出狡黠的笑容:“幸亏当时小人多长了个心眼,知道他这样做肯定别有用心,就偷偷把信纸藏了起来,烧的只是信封而已。”

说着李木腆着脸说道:“小人愿意将那封信献给大人,只求大人饶了小人一条狗命。”

对于李木讨价还价的行为,楚质不置可否,一点表示都没有,只是满面的若有所思,旁人衙役见状,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唯恐有所打扰。

两件事情有联系吗,或许没有,但是也不妨碍众人的联想,就算没有确凿证据,但是李明达既然能暗地写信检举前任知县,那他现在令人陷害楚质,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众人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或许也有某些人心中隐约知道答案,却不敢明说出来罢了。

午后的阳光没有了刚才的灼热,反而带着几分和煦,秋风拂掠,卷得村中的仅有的几株槐树的稀疏枝叶哗哗作响,村口很安静,几个衙役满面肃容,目视前方,尽职尽责的护卫着楚质的安全,只不过从他们偶尔闪烁的眼神,就知道他们心里却不怎么平静,而李木几人,全身五花大绑,垂头丧气的蹲跪旁边,眼巴巴的望着楚质,满面哀求之意。

过了片刻,只听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楚质没有回头,只是淡声说道:“刘主簿,事情办妥了吧。”

“嗯,已经将村民被占田地情况全部记录在案。”刘仁之说道,目光微微看向李木几人,心中暗暗揣测不已。

“那好,我们回衙吧。”楚质说道,率先往下山走去,几个衙役不敢怠慢,连忙押着李木四人跟上,在下山的路上,察觉情况有些微妙,刘仁之有心询问,然而见到楚质沉默不语,也识趣没有打听。

半个时辰之后,一行人回到杭州城,李木几人显得有些狼狈,毕竟下山要比上山困难,又被绑住,自然磕磕碰碰的摔倒几次,不过前途未卜,不知楚质将如何处置自己,面对旁边百姓惊诧的目光,他们怎么可能有心思理会。

“刘主簿,你先行回县衙吧,我要去趟州衙向太守汇报此事。”楚质说道,伸手指向李木几人,对衙役说道:“你们几个押着他们随本官前往州衙,其余人等,随主簿回衙吧。”

对于楚质的安排,当然没人有异议,李木几人更是如释重负,待楚质一行走远,刘仁之脸『色』微沉,立即追问起来:“你们几个。”不等他问完,就听一个衙役悄声说道:“主簿,大事不好,县衙可能要来祸事了。”

听着衙役的述说,刘仁之脸『色』变幻莫测,良久,才出声告诫道:“你们几个听好了,回衙之后不可胡『乱』泄透此事,一切等楚知县回衙后再说。”

“小的明白。”几个衙役自然连声答应。

夕阳西下,黄昏时候,天边飘浮着的几朵红霞如血,一群飞虫狂『乱』飞舞,令人觉得有几分压抑,似是暴雨前的气象。

县衙门前,刘仁之时而抬头望着天空,时而又看着前方街道,度步回到走动,不时叹息几下,任谁都知道他心情一定很烦闷,旁边衙役显然也了解几分情况,都不敢上前劝慰。

这个情形持续很久,直到街道前面出现楚质的轿舆,刘仁之才解脱似的吐了口气,急忙迎了上前,未等楚质落轿,就开口说道:“大人,李县明达跑了。”

半步踏出轿外的楚质闻言,脸『色』轻变,随之又恢复几分淡然,轻声问道:“或许人家有什么急事要办,不在衙中而已,莫要大惊小怪的。”

“若是如此,我也不会这样着急。”刘仁之苦笑说道:“大人到他宅院一观就明白了,凌『乱』不堪,还遗漏一些来不及带走的金银细软。”犹豫了下,刘仁之继续说道:“我特意去了次李木家中,发现那里有明显翻找的痕迹。”

“确认了吗?”楚质问道。

刘仁之心里暗叹,重重点头,轻声道:“大人,要不要派人搜捕,将其缉拿归案。”

“不急,你先随我去面见太守吧。”楚质说道,又坐回轿中。

州衙,议事厅,听到衙役的禀报,顾可知有点奇怪,笑叹道:“才刚离开片刻,怎么又寻上门来,莫非还有别的事情忘记说了,年纪轻轻的,记『性』却比老夫还差。”

范仲淹轻微笑了下,开口说道:“请他进来。”

楚质、刘仁之一前一后走了进来,整齐行礼道:“见过太守、通判。”

“楚知县,才走又来,是否忘记什么未尽事宜没说啊。”顾可知笑眯眯说道,并不是在幸灾乐祸,反而尽是打趣的意味,落入旁人眼中,那是两人关系非同一般的证明。

楚质缓缓摇头,轻声道:“下官有要事禀报。”

见到楚质说得认真,范仲淹立即轻手挥退一旁的杂役,静静的聆听起来。

“这样说来,李明达显然是在畏罪潜逃了。”顾可知皱眉说道,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是给这件事情定了『性』。

“来人。”考虑了下,范仲淹吩咐闻讯而来的衙役到县衙了解情况,这才问道:“既然有这等事情,你刚才为何不说?”

没说,只坐半边椅子的刘仁之差点没惊讶得跳了起来,瞠目结舌的看向楚质,刚才没见到李木几人的身影,他还以为楚质把这事告诉范仲淹了。

“对啊,你不是说这只是李木几人利欲熏心的私下行为,要加以公开严惩,以示百姓,还县衙清誉而已吗。”顾可知也奇怪说道:“怎么故意漏了李明达的事情。”

在几人的注视下,楚质显得很从容,沉思了下说道:“李木小人,他的话不可信,下官不能只凭一些捕风捉影的事,就断然怀疑李县尉要污陷本官。”

“不是还有一封信吗。”顾可知有点不以为然说道

“那又如何。”楚质轻轻摇头:“既然已经查明前任知县确实有过,那李县尉加以检举有何不妥?”

虽然的确有点卖乖的嫌弃,但是楚质并没有完全撒谎,毕竟后世匿名信成风,真真假假,一时之间,在没有核查清楚之前,楚质不准备动李明达。

“若是堂堂正正,何须做此等小人行径,可见其心术不正。”范仲淹淡淡评价起来。

谁也没有反驳,毕竟在世人的认知中,一个正直的官员,只要见到对方有过失,无论其地位权势如何,都应该站出来弹劾,这是无可厚非的行为,没人会在意弹劾最终是否成功,只会赞叹官员尽忠职守、不畏权贵、无私

然而李明世匿名举报上官,行为本身而言应该没错,但是行径却令人不耻,特别是经过范仲淹的评价,背负心术不正的骂名,众人都知道,从此以后,李明达再无翻身之日。

“下官就是不明白,我与他素无怨隙,为何要陷我于不义。”楚质叹道。

“有什么不明白了。”顾可知轻笑了下,解释道:“这人能力还是有的,精明干练,而且在当地颇有声望,钱塘知县空缺之后,州衙诸官拟定推荐他上位接任。”

“怪不得,原来是下官。”楚质喃喃说道。

“有才无德,祸害更大。”范仲淹说道:“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若是让此人占据高位,定非朝廷与百姓之福。”

“太守言之有理。”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专业人士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专业人士

不久之后,奉命前去核查的衙役返回,证明刘仁之所言无虚,县衙、官舍都没有他的踪影,而且又根据李木的口供,从他家里找出那封告密信,经过对比,的确是李明达亲笔手书,种种迹象表明,李明达的确是畏罪潜逃了。

“李明达欲污垢上官且擅自离职,按律当除职问罪。”范仲淹开口说道:“将此事上报朝廷,也不用大张旗鼓的搜捕,让各级官吏衙役仔细留意即可。”

众人点头称是,知道这事也算得上是件官场丑闻,已经够丢脸了,没有必然弄得天下皆知,免得让人笑话。

不过这样一来,捉拿到李明达的机会不大,天下之大,人海茫茫,以古代的条件,只要李明达有心躲藏,往深山老木一钻,等过了三年两载,事情淡化,谁还会找得到他,对此众人心里也清楚。

所以范仲淹似乎觉得有些亏欠楚质,又开口安慰道:“老夫与州衙诸位同僚深知楚知县为官清正,岂会听信一些流言蜚语,况且此事已经查明,就莫要把这等小事放在心上,要以疏浚西湖之事为重。”

“下官谨记。”楚质连忙答道,其实他也没有觉得怨恨不解,毕竟李明达现在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从此隐姓埋名成为黑户不说,还要过着东躲西藏、担心受怕的生活,生怕自己身份被人发现,这种日子,楚质想想就替他可怜。

“太守所言甚是。”顾可知也在旁边『插』话道:“楚知县,你刚才说要用开湖挖出的淤泥筑一道连通东西两岸的长堤,太守与我商讨片刻,觉得可行,但是具体如何实施,你还须拿出个可行的方案来。”

楚质微笑,就知道他们肯定会同意的,从湖底挖出的淤泥,就算有部分用作农田的基肥,另一部分用于填埋湖边的一些低地湿地,以改造成为良田,但是还有许多淤泥无处堆放,形成了负担。

而且宽阔三十里的西湖,环湖百余里长,走一圈费时长久,如今楚质的提议,不仅解决淤泥堆积问题,又方便百姓出行,可谓一举两得。

以范仲淹和顾可知的智慧,当然明白这样做的好处,没有理由反对,但是知易行难,该怎么筑堤,也要仔细商榷。

从州衙出来,刘仁之精神似乎有些恍惚,好半响,才惴惴说道:“大人,李明达畏罪而逃,显然是有人从中通风报信,是否要彻查此事?”

也不怪他心有不安,毕竟他是知情者之一,也有报信的嫌疑,早知道就别胡『乱』打听了,刘仁之后悔莫及,知道越多反而没有好处。

“不用了,听太守的吩咐,不要再节外生枝了。”楚质懒洋洋说道,连大鱼跑了都没有在意,更何况那些小鱼虾米。

心中稍安,刘仁之连忙奉承说道:“大人仁善。”

“好了。”楚质微微挥手:“也累了一天,回去休息吧。”

翌日,一切风平浪静,李明达事件如同一滴水融入湖中,没有卷起丝毫涟漪,百姓不知这事还情有可原,但是对于杭州城的官吏及富绅们来说,一晚上的时间,足够他们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

李明达为什么要这样做,目的说穿了很简单,无非是先栽赃污陷,然后又向监察官员举报,就算没有证据表明事情是楚质所为,但是为了避嫌,按照官场的规矩,楚质只能申请调任,那李明达自己又有机会上位。

这种小手段,称得上是在背后捅刀子,加之又有前科,简直是犯了天下官员的忌讳,毕竟谁也不希望身边有这样一个人,自然耻于谈起,而与李明达有过接触的富绅,知其底细的幸灾乐祸,不知底细的惊讶异常,不过反应都相同,决口不提与之有关系,免得惹祸上身。

树倒猢狲散,没人会去关心一个已经倒台而再无翻身之日的官员,那些往日走得与李明达较近的皂吏更是担心莫名,面对楚质要比平日更加恭谨小心,深怕在找不到正主的情况下,楚质会拿他们撒气。

不过话说回来也的确奇怪,自那日起,虽然有不少官吏想寻到李明达,好在范仲淹或楚质面前邀功请赏,但却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