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汉燕王-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大概和后世的手雷用法一样,只是没有手雷那么的威力而已。
敖烈在欣喜的同时,还不忘询问两种天女散花的成本和现有的数量。王浑一一做出了回答。天女散花的核心,是扶余出产的原有,而且还必需是经过三道工序的清油,如果原有稍有浑浊,那么就不能拿来制作天女散发。因此,天女散花的成本是极高的,经过王浑的计算,一颗大型的天女散花,估计要耗费上千的铜钱,就是小型的天女散花,也要消耗一百钱左右。听的敖烈暗暗咂舌,这哪里是用特殊武器杀伤敌人啊,简直就是用钱去砸敌人啊,一百台抛石机的抛射,就要用掉十万钱,与几个诸侯经得起这样的消耗?
至于天女散发的数量,更是让敖烈头疼,因为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核心部件又不能让普通工匠制作,以免泄露出去,因此制作进程极为缓慢,再加上扶余那边运送来的清油,时常供不上王浑等人的需求,再加上前期研制过程应由的消耗,现在只有大型天女散花两百颗,小型的数量多一些,有上千颗。不过王浑保证,经过前期的研究,今后制作的进程将会得到一定的加快。
出人意料的,敖烈并没有让王浑加快制作进程,反而让他减缓对天女散花的制造。在敖烈看来,这种跨时代的火器,小规模使用就已经足够了,如果大量的生产并投入战场,势必会催发火器时代的提前到来,那将是灾难性的场面。试想各路诸侯在战斗中,都用上了火器,士兵的战损数量和无辜百姓受到的波及,都会大大的提高,现在的汉朝人口比当初已经锐减的许多,敖烈不想看到更多的人死在不应该出现的火器之下。大规模的战争型火器,还是留给后人去钻研吧。
在视察了天女散花之后,敖烈有些迫不及待的询问了新式战舰的事宜,王浑回答新式战舰已经被研制出来两艘了,目前正处于试水期,因此还不能断定是否成功,所以也就没向敖烈汇报。敖烈饶有兴致的赶到水边,亲眼看了看两艘试水期的新式战舰。从外型上来看,新式战舰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战舰了,船舷两侧如同刀削斧凿一般。呈现出完美的弧线,和船底形成一个倒三角的形状。船体上配备了六架红衣弩炮和四个拍杆。在船底的尾部,敖烈甚至看到了半个露在水面外的翻水浆,和后世的螺旋桨有些类似,马均解释道,这是他依据敖烈的提议,把用于农事上的翻水车,经过改装之后,运用到了战舰之上。这样就节省了划桨士兵的力气,同时也解放了他们的双手,改为脚踏划桨。
用脚踏划桨取代手划桨,是敖烈提出来的观念之一,现在被马钧完美的研制出来了。这样的新式战舰,兼备了坚固性、灵活性、速度快等特点,在配备红衣弩炮和拍杆之后。战斗力也将达到汉代战船的顶峰。一旦这两艘战舰成功渡过了试水期,那甘宁统领的麒麟军,将在水面上找不到敌手!
大大的夸奖了王浑、马钧等工匠一番后,敖烈叮嘱他们一定要保护好核心机密,不能把这些跨时代武器的制作技巧泄露出去,同时还要求王浑加快战舰的研发进程。争取尽快的制造出更多的新式战舰来。从敖烈的内心来讲,他热切的盼望着这些新式战舰能够达到一定规模,那样的话,他远渡重洋,彻底消灭扶桑岛国的梦想。也就不远了!
离开将作监,敖烈的心中充满了欣喜。有了天女散花的帮助,他征讨袁绍的事情就变得更有把握了。接下来的几天,敖烈召集部下的核心成员,商议征讨袁绍的大方向和具体细节。负责钱粮的刘和先把北方五州的经济形势讲了一遍。去年,幽、并二州在燕京律的制约下,在众位政务府大臣的精心治理下,在马钧研制出的翻水车等先进工具的帮助下,史无前例的获得了大丰收,可因为新近加入大汉版图的光、明、通三州,幽、并二州三分之一的钱粮都被送去了三州境内,用以加快那里的建设,剩余的三分之二,有一半充作了军费,和对战死将士的抚恤金,现在府库中贮存的钱粮,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这些钱粮,可以供十万大军半年的作战需求。
接下来,荀彧又讲述了一下境内治安的情况。现在各个异族的汉化已经步入正轨,迁居到新三州的汉人,也已经逐渐接受了和异族人和平共处的生活,他们为建设共同的家园而努力着,北方五州处于一种民族大融合的良好秩序中,所有的子民,无论他是哪一族的人,都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没有任何异常的大问题存在。最后,荀彧做出了总结,这种内部稳定团结的态势,有利于此次大战,为大军出征奠定了人和的基础。
随后,贾诩也代表军事府,对北方五州的兵员构成和分配进行了清晰的讲解。首先,四支精锐部队在经过补充兵员之后,依旧维持着每军两万人的编制,合计有精兵八万,但是属于麒麟军的两万水军,在这一战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受地域的限制,将被降到最低,因此麒麟军的两万人,贾诩不建议列入此次战斗的序列中;除了四支精锐部队,北方五州现在有正规军三十六万,其中包括骑兵十二万,步军十八万,水军六万。当然,负责地方安危的郡兵和为正规军服务的辅助兵种,贾诩并没有计算在内。在正规军种,汉人占了一半还多,其余的则是匈奴、鲜卑、乌桓等各个异族的兵员。当然,四支精锐部队的成员,可都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如果把他们算上的话,汉人在军中的比例,将会更多。异族人的加入,让敖烈大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幅的增强,异族人的战斗意志和身体素质,是对汉军的绝佳补助。
最后,轮到田丰发言了,这一次,田丰综合权衡之后,没有阻止敖烈的出兵,他认为现在军队的战斗力、战斗意志、后勤补给等等都没有问题,甚至还因为平定明州和通州,将士们因为一连串大胜而形成的士气,正处于最高峰,是最适合作战的时机。
出征的大方向已成定局,接下来,敖烈开始和众人讨论此次出征的将士名单。最终,在一番讨论之后,敖烈决定这次出征将动用十万大军。血杀军等三支参战的精锐部队,每军调动一万人,其余的七万人中,包括三万骑兵和四万步军,各个民族的军士都有,但仍以汉人为主。
至于随军出征的武将和谋士,敖烈也拟定出了名单。武将包括吕布、赵云、马超、黄忠、太史慈、许褚、典韦、张辽、张合、徐晃;谋士则有诸葛亮、贾诩、陈宫、徐庶和田丰。其余人武将以魏延、庞德和马岱为首,文臣以荀彧、刘虞、蒋琬为首,甘宁和苏飞率领水军在近海巡视,共同镇守燕京。
第二百八十二章 吕布荐郭淮()
兖州府中,曹操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把手中的密信往桌案章一放,笑呵呵的躲着部下文武们说道:“敖墨寒终于要打袁绍了,他和本司空约定在下个月的十五日同时举兵,诸位,一应粮草军械蝌蚪准备好了吗?”
荀攸站出来说道:“主公,已经都准备好了,全军将士都在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呢。我军储备的粮草,足够十五万大军半年食用的,后续粮草也正在筹备中。”和敖烈一样,曹操也受到了粮草的制约,作战时间暂时也被限制在半年左右。
曹操有些惆怅的叹息道:“每逢大战,我军必然粮草短缺,这个问题,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解决呢?”
郭嘉笑道:“主公勿忧,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去年主公下达了屯田令,今年便已收到了成效,若不是要兼顾徐州的百姓,我军的粮草是足够的。三五年之后,相信在屯田令的帮助下,主公就再也不必为粮草短缺发愁了。”
夏侯惇嚷嚷道:“还不是那个敖墨寒,不让我们在徐州屠城,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累赘来消耗我们的粮草!”
和夏侯惇的看法不同,戏志才笑道:“从眼前来看,不杀徐州百姓确实是拖累了我军的粮草,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则刚好相反。徐州青壮数十万,这些人即可被征召入伍,增强我军的战斗力,也可在田间劳作,为我军带来更大的粮草收益。只是这个过程,至少也要一年甚至更久才能实现。”
“没错!这个过程确实需要时间。但是本司空确信,把徐州百万人口留下来是正确的,本司空还要感谢敖墨寒呢,要不是他的及时劝阻,说不定本司空一怒之下,早就把徐州变成一座空城了。那样的话,损失可就太大了,说起来。还是敖墨寒的目光长远啊。”曹操有些感概的说道。
顿了一顿,曹操继续说道:“好了,诸位都下去准备吧,下个月十五,率军北上,征讨袁绍!”
众人齐声应诺,向着曹操行了一礼。倒退着走出了大厅。
在曹操和部下议事的时候,吕布来到了燕京大都督府中。和吕布同来的,还有一个年纪在二十左右的青年。这个青年带着典型的并州人特征,体型彪悍,面目粗犷,但一双眼眸却异常灵动。彰显着他粗狂外表下有着细腻的心思。
吕布这是向敖烈举贤来了,他要推举的人,就是跟在自己身后的这个青年。敖烈坐在桌案后,略带好奇的看着吕布身后的青年,他通过这个青年灵动的双眸。就已经推断出这个青年的不凡。令敖烈好奇的是,吕布是个什么样的人。敖烈最清楚,其心高气傲当世无人能及,能被吕布看上眼的人,并且亲自向敖烈推荐,这还是第一次,当然,陈宫是不计算在内的。
“大哥,这就是你要推荐的人才吗?”敖烈笑着问向吕布。吕布面带笑意的点了点头,向身后的青年说道:“你向君侯介绍一下自己吧。”
青年不卑不亢的说道:“禀君侯,某名叫郭淮,字伯济,并州雁门人,现任温侯帐下副将。”
敖烈刚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听到郭淮的自报家门之后,差点没被喝道嘴里的茶水呛到,惊奇的追问道:“郭淮?你叫郭淮?而且是雁门人?和文远将军是同乡?”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号人物,而且还是一位大人物。郭淮的名字在演义中也曾多次被提到,尤其是在三国的中后期,成长起来之后的郭淮替曹魏政权镇守雍、凉,先后和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以及大将姜维进行对抗,并有着上佳的表现,可以说是曹魏政权中后期外姓大臣中比较杰出的一个。郭淮文武全双,既能带兵打仗,又能治理州郡,是难得的全能型人才,没想到,竟然被吕布给发掘了出来。
郭淮看着敖烈的表情,开始还以为是敖烈看不上自己,没想到敖烈的表情明显出现了变化,最后,欣喜的神色在他的脸上定格了下来。
站在一旁的吕布也帮郭淮说着好话:“伯济的父亲,是在第一次聚贤令中被征召的官员,因为政绩出众,现在已经升迁为雁门太守了。说起来,伯济也算是根正苗红的将门之后呢。”
敖烈略略思索了一下,转头问向郭淮:“你是郭蕴的子嗣?”
郭淮点头答道:“正是家父。”
敖烈没想到当初自己下达的聚贤令,竟然为自己带来了郭淮这么一位大才。当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同时,郭淮的出现,也让敖烈的心中忽然产生了一种新的思维,自己现在麾下的人马是足够用了,但是放眼未来,还是需要培养更加新鲜的血液才对。在三国的历史上,父子同时名留青史的并不在少数,就拿敖烈麾下的大臣们来说,杜畿的儿子杜预、张辽的儿子张虎、董和的儿子董允等等,那可都是三国后期顶尖的人才,看来,敖烈要抓紧对这些人的培养了,因为父辈的关系,这些人对自己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只要对他们稍加培养和训练,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赶超父辈今日的成就并不是什么难事!至于郭淮,不过是他们当中第一个出现在自己眼前的人才而已!
笑呵呵的看向吕布,敖烈问道:“大哥打算让某授予伯济什么职位呢?”通常,君主册封官职,是不需要征询下属意见的,但是吕布是谁?是当世虓虎战神,是敖烈的结拜大哥,更是刘协亲封的温侯,所以敖烈才会选文一下吕布的意见。
吕布伸手拍了拍郭淮的肩膀,认真的说道:“二弟,你我相交多年,对某的脾气,你在了解不过了,某只适合战场冲锋,不适合做封疆大吏。某的意思,是想让伯济接替并州牧的职位。”
郭淮闻言大惊,连忙单膝跪地,向敖烈说道:“主公,淮万万不敢取代温侯的职位,况且淮并没有那份能力,请主公明鉴!”对于郭淮的感恩之心和自知之明,敖烈是很欣赏的,但却认为郭淮实在是有些过谦了,历史上能总督雍、凉十几年的郭淮,当然有着相当的能力可以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