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北汉燕王 >

第178部分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178部分

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敖烈哈哈笑道:“孔明这是把步度根当做了鹬,把其他首领当做了蚌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咱们就是那个渔翁了。”

    第二天,驻扎在固阳的六万汉军。分作了四队,每一队均分成一万五千人,敖烈率领一队人马踏上了返回燕京的道路;吕布率一队假作返回并州治所太原;马超率一队东进,沿途大张旗鼓,似是要离开西部鲜卑,转而对已经崩乱的中部鲜卑用兵;高顺和崔琰。则是率领最后一队人马,依旧驻扎的固阳。

    汉军的动向,很快就被步度根派出的探马知晓了,并迅速回报给了步度根。步度根可没有轲比能那么精明,一听说汉军兵分四路。欣喜地大笑道:“汉军这是无粮了,被迫退兵了。本王的机会来了。”

    耐着性子等待了三天,这三天中,步度根每天都会派出大量的探马,去刺探汉军的动向,得到的回报是汉军一去不复返的消息。于是,最近一段时间苦于内讧的步度根,暂时放下了对汉军的戒备,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整顿内讧上来。

    当晚,步度根在两名心腹的帮助下,拟定了一个黑名单,名单上是最近闹得最凶、同时在西部鲜卑中也最有威望的几名部落首领。他们的手中掌握着为数众多的人口和军队,除掉了这几个人之后,西部鲜卑除步度根之外,最大的几个部落就将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到时候,步度根在发兵强行把这几个部族合并到自己的部落中,那样一来,整个西部鲜卑,就再也没有人会发出和步度根不同的声音了。

    接下来,步度根一反往日暴虐的形象,忍气吞声的向几位首领赔礼道歉,表示虚心接受大家伙的批评指正,只要不废除自己的大首领职位,其他的一切都好商量。几名首领见到步度根服软,心中不无得意了起来。其实他们也不是真的一定要造反,只是想获取到更多的权利而已。现在步度根服软,开出了只要不废除大首领职位,其他一切都好商量的条件,让这几位首领认为,向步度根提出要求的时机,到了。

    于是,几位首领联合起来,共同派出使者,到步度根的大营内,要求步度根减轻他们每年上缴物资的数量,并且提出,让步度根允许他们对附近的各个小部落进行吞并。在北疆,手里的人口和军队数量越多,握有的话语权也就越大。他们这是借机要挟步度根,想要大规模扩充自己的实力。

    步度根接见了使者,听完使者的转述之后,心中勃然大怒了起来。步度根不是脑残,他明白这几个首领攫取权力的中心思想,当他们成长到足以和步度根抗衡的时候,就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与自己分庭抗礼。通过这个条件,让步度根清楚明白的看清了几个首领的野心,也更加坚定了他铲除这些首领的决心。

    步度根压下心中的怒气,假装无奈的对使者说道:“汉军新任的幽并大都督敖烈,智勇双全,中部和西部同族都已经快要灭亡了,我族随时都可能被敖烈覆灭,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你回去告诉几位首领,他们的条件,本王答应了,准许他们每人可以随意掠夺三个部落。”

    在步度根假意的怀柔政策之下,几位首领心满意足。按照鲜卑人的惯例,当大首领颁布了恩典之后,受恩的部落首领会来到大首领所在的地方,向大首领谢恩。这几个部落首领不好公然违背鲜卑的惯例,再加上他们仗着手中的兵马,认为步度根既然已经服软,必定不敢把自己等人怎么样,于是,在数日之后,这几个首领一起来到了步度根的大营之中,当面向步度根谢恩。

    步度根摆出一副和谐的笑脸,宴请几个首领进入大帐内饮酒。酒席间,步度根对以往彼此之间的种种不快,只字不提,而是饶有兴致的询问这几个首领,准备分别吞并哪些小部落。几个首领没有任何防备,肆无忌惮的大声说出了自己的目标,并且越说越得意,大有恨不得立刻出兵的架势。

    听着几个首领的野望,步度根再也忍耐不下去了,当即扔掉了酒杯,预先埋伏在帐外的一百名军士涌入大帐,将几名部落首领乱刀砍死。斩杀了这些首领之后,步度根还不解恨,立刻整顿军马,准备一举拿下这几人的部落。

    再分别派出了三路人马,分别去袭取三个最为强大的部落之后,步度根这才恢复了好心情,端着酒杯坐了下来,幻想着统一整个西部鲜卑之后,自己该怎么享受这份独一无二的尊荣。

    可是,步度根的好梦并没有持续太久。当他还沉浸在一统鲜卑的美好宏愿中的时候,各路军士战败的消息接踵而至,沉重的打击了他的美丽幻想。

    原来,先前敖烈等人,根本就不曾撤退,而是向着撤退的方向走了几天的时间之后,避开步度根探马的耳目,然后日夜兼程赶到了西部鲜卑的境内。之后,步度根和几个大部落首领之间的矛盾,和诸葛亮猜测的一般无二,凶猛的爆发了出来,导致步度根设计乱刀砍死了几个部落首领。趁着这个时机,敖烈、吕布和马超各自率领一万五千人,袭取了其中三个最大的部落,占据了他们的部落。

    拿下三个部落之后,敖烈三人偃旗息鼓,安静的等待着步度根所部得到来。没让他们等多久,步度根果然派兵前来讨伐,敖烈三人张开口袋,放步度根部下进入包围圈之后,来了个关门打狗,把步度根的三路大军打的溃不成军,只有少数的残兵败将逃了回来,向步度根报告遇伏惨败的事情。

    直到此刻,步度根才明白过来,自己中了汉人的离间之计,输了个体无完肤。经过这件事之后,三个原本实力最雄厚的鲜卑部落,被敖烈所部的汉军偷袭,解除了全部的武装,还被俘虏了大量的青壮。失去了这三个大部落的助力,西部鲜卑就等于是丧失了三分之一的战斗力以及人口。

    这还不算,步度根派出去的三路大军,还被敖烈的汉军打了个完美的伏击,一战就导致步度根部下的主力军丧失了大半,让步度根再也没有了和汉军决战的本钱。仅仅一战,汉军先后击破三大部落和步度根的主力军,就算步度根在想重整旗鼓,一时之间,他也找不到那么多的武器和青壮来重组军队了。

    忽然之间,步度根想起了汉人的一句名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只是,笑到最后的渔翁,却是敖烈。而他自己,只是鹬蚌中可悲的一个。无边的苦涩,泛上了步度根的心头,让他万念俱灰。

第二百二十三章 凯旋而归() 
当一个人,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对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了一丝留恋的时候,会怎么做呢?别的人,步度根不知道,但是他自己该怎么做,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决定。步度根不堪忍受从王位上跌落凡尘的苦涩,过惯了上位者的日子,让他回归朴实,他宁可去死。

    缓缓地抽出佩剑,步度根把佩剑驾到了自己的脖子上,然后用力一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步度根勉力伸出手,向上缓缓攀升,似乎是想要扶正头上的王冠,可是,伸到半途的时候,他的手却无力的垂了下去,连带着整个身体都摔倒在了地上,头上的王冠被甩出去了数步远,他却再也没有力量,把王冠拿回来戴在头上了。

    人,有的时候就是如此,希望越大失败越大,当内心的承受能力,经受不起超出预料的失败之时,很多人都会像步度根一样,选择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承载失败。可是步度根却忘记了一件事,只要人还活着,就有希望,死了,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步度根自刎而亡,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至此,鲜卑族的三大领袖,全部死于非命。幅员辽阔的鲜卑族,即将迎来新的统治,相信用不了多久,鲜卑人就会在敖烈民族融合的大宗旨之下,开始新的生活。

    与此同时,在击败了步度根和西部鲜卑三大首领之后,敖烈给吕布留下了三万大军。让他对西部鲜卑的残余力量进行清剿。敖烈相信,有着长年坐镇边关、和异族人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吕布。一定会把事情处理的很妥善。而且,还有陈宫这个智囊帮助吕布出谋划策,敖烈完全没有任何的担心。

    之所以会这么着急的班师回燕京,是因为留守燕京的黄忠派人给敖烈送来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孙策突然来到了燕京,本来是很着急要见敖烈的,但是当他听到敖烈已经率军北上,抵抗鲜卑之后。也就只好耐着性子等候在燕京。至于孙策到底有什么急事,黄忠的信中却没有提及。

    敖烈对孙策的脾气秉性十分熟悉,没有特别重大的事情发生,孙策是不会来燕京求自己帮助的,可见,在孙策身边,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能让孙策耐着性子在燕京等候半个多月。而没有前来北疆寻找自己,也昭示着孙策的身上,一定是发生了一些变故,否则,以孙策的性格,一定会单枪匹马的来北疆找自己了。况且。黄忠是敖烈的心腹大将,对黄忠都有所隐瞒,没有说出发生了什么事,那么事情一定不简单。

    当初收下孙策这个徒弟,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敖烈对孙策的了解逐渐深入。他发现孙策的本性并不坏,只是有时候太过自我了一些,也太过崇拜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除此之外,孙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大将了,绝对是可堪造就之才。熟知历史的敖烈还知道,用不了多久,整个江东都会变成孙家的后花园,孙策就是东吴帝国的实际开创者。为了稳固南方的局势,敖烈也没有理由对孙家的事情不闻不问。更何况,敖烈现在已经和孙尚香定亲了,说起来,也算是孙家的半个儿子,无论于公于私,敖烈都不可能对孙家的事置之不理。

    距离当初敖烈与田丰约定的两个月时限,还有十天的时候,敖烈就已经提前完成了既定战略,率领着得胜之师,出现在了燕京城外十里远的地方。这次出征,对北疆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短短两个月之内,敖烈大军先是平定了幽州境内的高句丽国和扶余国,把这两个国中之国变成了幽州治下的两个郡;而后以粮草做诱饵,一举击败了东部鲜卑轲比能所部;紧接着在王允无意的“帮助”之下,吕布使出苦肉计,迅速平定了中部鲜卑的和连所部;最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敖烈对西部鲜卑步度根所部,上演了一出简单实用的离间计,一战击溃了西部鲜卑的主力军。

    这么彪炳的战绩,就算是和昔日的首位冠军侯霍去病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敖烈之所以能如此神速的完成这个壮举,是有着多方面因素的。对麾下战士的培养和训练,敖烈是不遗余力的,敖烈花费的大量钱财和心血,没有白费。无论是训练程度还是武器装备的精良,敖烈麾下的将士,都已经站在了这个世界所能达到的顶峰,这是保证此役大胜的基本因素。

    麾下各位文武同心戮力,是敖烈获胜的另一重要因素。战斗在第一线的武将们奋勇当先、身先士卒;留守在后方的官员们也不轻松,不但维持着境内治安的良好,还要负责向前线输送粮草,保证前线大军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作战。文臣武将同心同德,没有任何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内部的稳定团结,是保证幽并军事集团在危急时刻,连战连捷的重要因素。

    此外,敖烈的识人之明和知人善任,也为这场大胜奠定了基础。在敖烈麾下,大多数文武官员,都是敖烈亲手发掘出来的人才。在投效到敖烈麾下之前,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投效敖烈之后,敖烈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安排给他们最为适合的职位,让他们尽展所长,充分发挥出了他们的才智,并时刻不忘记对他们进行更深入、多方面的培养,这就造就出了一批可堪重用的猛将和能吏。

    以诸葛亮为最典型的例子,在此之前,没有几个人知道诸葛亮是谁,很多人对诸葛亮的尊敬,都是因为他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的弟子,再加上敖烈对其青睐有加,才让诸葛亮坐上了第一文臣的位置。对此,不少人心中都存有疑虑,认为诸葛亮年纪还轻,资历不足,不足以被委以如此重任。可是此战之后,诸葛亮的军事素养、运筹帷幄以及对人心的揣摩,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让那些心存疑虑的人,彻底打消了心中的担忧,确认了诸葛亮第一文臣的地位。

    除了内部的因素之外,外部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就是这场罕见的天降大雪,让北疆的异族,尤其是鲜卑族毫无准备,为了生存,只能在仓促之间,向幽并发起大规模的侵略。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不可能有太多的粮食存量的,贸然发起战争,一旦失败,结果必然就是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