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

第4部分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第4部分

小说: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人往往一遇到难题,就会将希望寄托在他人甚至是神灵身上,去祈求他人的怜悯和帮助,却忘却应去主动主宰自己的命运。一旦得不到满足,便会极端灰心失望,并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开。却不知,这只不过是多此一举而已。大凡希望通过他人的帮助来达到目的,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一个没有力量的人,如何担负起人生的责任?如何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禅者都有着庞大的气魄和绝对的自尊,总是放眼于天下,着手于大局,那种“自修自悟自度”的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求人不如求己
话说从前有一位老禅师,能够预知未来、占卜命运,许多人慕名而来,想求他解决难题。其中有一位虔诚的老妇人,几乎每天都会来求见禅师。终于有一天,老禅师被老妇人的诚心所打动,他决定出面帮老妇人解决问题。他告诉老妇人,她可以提问三个问题,而自己一定会帮助他解决。老妇人想了许久,问了第一个问题:“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人前来膜拜您,那么您自己会有膜拜的对象吗?”老禅师回答道:“我会。”老妇人听后感到很惊奇,又问:“您本身的修为已经很高了,还会有求于谁呢?”老禅师回答:“我求的是我自己。”老妇人更加不解,她追问道:“为什么要膜拜自己呢?”老禅师回答道:“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是一则关于禅的趣味小故事,读起来令人深思,回味无穷。“求人不如求己”,多么简单又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啊!世人皆以为老禅师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却不知原来他也会遇到麻烦之事,但他清楚求人不如求己。乍听起来确实令人惊诧,但仔细想来却有高明之处,他的现身只是为了说法而已,相信那个老妇人听了定会有所感悟。倘若世人在遇到问题时,都先求一法度自己,那么便根本无需他人来助,正所谓“渡人者自度”。
生活中我们常说一句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是的,每个人的人生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忙,但别人的帮忙只能作为一种外因存在,我们真正应该依靠的还是自己。因为朋友不可能总在你身边,随时随地给你帮助,父母不可能永远是你的港湾。如果你自己不努力争取,那么即使别人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因为自立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自立才是你自身力量的真正开发者。
一个人若总是依赖他人,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人”。只有当他可以绝对自立自强时,别人才会觉得他是一个“顶天立地”之人,才能感觉到来自他身上的一种光环。求人的地方越少,那么依赖他人的地方就越少,这会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人间世相,使心灵得到自由。而一个自由的人,就会像一个充满智慧的禅师一样,眼中到处都是禅机,到处都是美好,万事万物都能顺其自然。
自开自门,自启自心
从前有一个叫从谂的人,曾经得到了高人的指点,开悟之后便在一所寺庙中做了一名普通的伙夫。有一天,厨房里突然冒出了滚滚浓烟,里面还传出从谂急切的呼救声:“快救火!快救火!来人哪!”
浓烟和呼救声惊动了寺里的众位僧人,他们急忙带上救火之物奔至厨房门前。几名僧人想闯进去救人,却发现厨房门被反锁,但窗户是开着的,浓烟正是从窗户中涌出。众僧都搞不清楚从谂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他没有开门逃出来,反倒将门反锁,只是一味地在里面呼喊不止。就在这时,从谂又在里面喊道:“快说快说,只要你们说对了,那我马上就开门!”听到这儿,众位师兄弟更加搞不清楚状况了,如入五里雾中,这从谂莫不是被大火吓傻了不成?此时,寺中一位德高望众的禅师也被惊动,他来到厨房前看到这副情景,二话不说便向一位弟子索来钥匙,然后将其从窗户投入屋中,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这时,门开了,从谂带着会心的微笑从容地走出。众僧清楚地看到,其实厨房并没有起火,烟是从房中一小堆柴草上冒出来的。
禅师给从谂的不是普通的钥匙,而是一把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正所谓“自开自门,自启自心”,做人正是如此,不能总是乞求得到别人的帮助,自行解脱才是真正应该学习的智慧。在禅学中有一句“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表达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求人”是打造外部大环境,“求己”则是内因控制。只要肯努力、肯立志、肯脚踏实地地生活和工作,就会把你心中想做的事做好。相反,有些人不相信自己,遇事总想靠他人帮着解决,别人也许能帮你一次,但任何人都帮不了你一世。所以,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你就能成功。当哪一天,你终于放弃依靠于别人的念头的时候,你就变得自立自强了,你已经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了。你能不借外力,自立自强,你就能把潜藏在你身体内的力量发挥出来,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当然,虽然我们不能总是依靠别人来帮忙,但却可以时常征求别人的意见,找出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如“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如果我们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接受一些对自己有利的、理性的指正,人生道路上就会少一些曲折,少一些坎坷。
读禅悟人生
个人的事情,永远不要奢望别人来代替自己完成。一个得道的禅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假手他人,永远都会保持主动的生活态度,这正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生动诠释。总之一句话:自己解决困难,自己创造成功。
2.人生咸淡两由之
禅的智慧: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这也实在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常言道:景由心生,境由心造。人生不是完美的,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们不可过于在意,否则就会让自己陷入到无底的沼泽地中,无可自拔。
少了一分挂碍,便能多一分自在;少了一分苛求,便会多一分安详。对生活不能太挑剔,它给了你什么,你就去接受什么,实在不能接受的话就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若是硬做无畏的“反抗”,反而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当然,想要达到这种境界也是需要“修炼”,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方可领悟。
生活本如此,咸淡两由之
李叔同曾经是我国的一名著名艺术家,不仅优秀而且纯正。丰子恺曾经这样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李叔同踏上了一条不平凡之路:1918年,他遁入空门,做了一名禅师,法号“弘一”。
从艺术家到禅师,中间的跨度真够大的,而李叔同本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以后,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每日都刻苦地精研律学,弘扬佛法,希望可以普度众生脱离苦海。1925年秋天,由于发生战事弘一禅师被迫滞留在宁波,在夏丏尊先生住所留了数日。夏先生发现,弘一法师所用的餐只有一碗白米饭、一道素菜和一杯白开水而已,实在于心不忍便说道:“一碟腌萝卜,你就不觉得太咸吗?”弘一禅师答道:“咸有咸的滋味。”夏先生又问道:“水中不添茶叶,不会觉得太淡吗?”弘一禅师又答道:“淡有淡的味道。;
弘一禅师的回答简单到极致,却也深刻到极致,在他的眼中,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百衲衣、破卷席和旧毛巾是一样的,青菜、萝卜和白开水是一样的,无论咸也好、淡也好,都能够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弘一禅师能有这样自在的心性,可见他的境界已经是何等空灵了!人间滋味,原本就是苦辣酸甜的融合,若是没有品尝过苦涩的滋味,又如何体味香甜的美妙?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风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这首《四时诗》是由诗人顾恺之所作。无独有偶,宋朝的云门慧开禅师,也曾留下一首传诵千古的关于四季的诗偈《日日是好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些又何尝不是“人生咸淡两由之”的至高境界呢?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特色,浓淡深浅不一,冷暖炎凉相异,每个季节都不是完美的,但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精彩。就像是人生一样,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有利有弊,没有哪一个阶段堪称完美。
跟自己比,要比出幸运。跟别人比,要找准对象
我国著名的作家史铁生在《病隙随笔里》这样写道:“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歪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是多么晴朗。后来又患了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的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面前都可以再加上一‘更’字……”他写的如此从容,没有一点沮丧的感觉,作为一个残疾人,他尚能有如此见解,我们普通人又为何不去细细感悟呢?
从前有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相反他有着十分开朗的性格。曾经有人问他:“难道你就没有感觉到痛苦吗?”他笑着回答:“痛苦什么呢?和听不见的人相比,我还能听到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和不能说话的人相比,我还能随心所欲地讲自己想讲的话;和不能走路的人相比,我还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
眼睛看不见,自然是痛苦的,但是事情已经无法改变,就不能让自己永远痛苦下去。能够看到自己拥有别人所没有,这就是一种难得的心态。正如卡耐基说的,“我忧郁,因为我没有鞋。直到上街我遇见一个人,他没有脚!恍然觉得自己还是幸福者。”聪明的人会将人生滋味藏在心底,不起波澜,用一种平静的人生态度连接着起点和终点。因为淡然,所以更容易放弃,也因此更容易得到。
面对纷乱复杂的世事,我们如何才能理出头绪?又想获得什么样的意义?其实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徘徊在清醒与宿醉之间的,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以让他们弄明白,而是这些本来就是些弄不明白的问题,任谁都不行。既是如此,那么就不应该让自己沉浸在这些无谓的思绪当中,让它们随风而去岂不是更加轻松。当然,“咸淡两由之”并不是指简单的随遇而安、不思进取,重要的是有一种超然的心态。
读禅悟人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总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倘若能够懂得“人生咸淡两由之”的意境,或许就不会发出这般的失意与无奈。花开花落,斗转星移,大自然日复一日地遵循着自然法则,生生灭灭,周而复始。有时咸,有时淡,谁能保证自己总是咸淡相宜呢?因此,倒不妨遇咸品咸,遇淡品淡,这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让自己拥有一份好心情,是一种大气魄的表现,可以超载自我,平凡之中蕴含着人生真味。
3.先把你的杯子空掉
禅的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应该记得多带一些空杯,杯子越空,你所能学到的东西就会越多,生命力才越能够维持地更加长久。
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林语堂说过: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就是因为自己心里的“杯子”状态不同。所谓“空杯心态”,就是要将心里的那个“杯子”倒空,清空自己以前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接受新的思想和智慧。
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时代。为了能够继续过上快乐的生活,让自己吸取更多的营养,我们必须使自己的心态不断归零,永远保持活力,时刻准备接受新的内容。
将杯子倒空,便成功了一半
南隐禅师是日本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师,他对禅学的造诣很深,每天前来拜访他的人多不胜数。有一次,一位自认为颇有学识的人前来请教,学者喋喋不休,南隐禅师以茶相待。可是在倒茶时,南隐禅师像是没有看见一样,杯子明明已经满了,可他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前来拜访的那个人不解地问道:“大师,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往里面倒呀?”大师说道:“是呀,杯子已经满了,怎么还能倒进去呢?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头脑里装满了你对禅的看法和想法,我所讲的你又怎么能听进去呢?”来者急忙叩谢悔过。
这个故事,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众所周知,一个装满水的水杯是很难再容纳其他东西的,必须倒出来一点,才不会在装其他东西的时候溢出水来。做人正是如此,一个人只有先将自己倒空,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