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传[选载]-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远的,我还能听到导游的声音一点点传过来。
没有一个人,可以让自己活着和死去的地方住得如此之近。
或许,每一个佛教徒从没有把活着和死去的距离拉得太远。死去也并非终点,它是另一个活着的开端。
而达赖喇嘛更不是一个普通的佛教徒,他是佛。对于常人来说,无论是他活着的身体,还是死去的躯体,都是膜拜的对象。
我站在黑暗中,只有一丝光线透过窄窄的小窗户,洒落在斑驳的地板上。我在沉思,我很想知道,当年,当年轻的仓央嘉措从阳光照耀的拉萨城走进这低沉阴暗的宫殿,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他那之前还像风帆一样满满的好心情,会不会立刻就沉静下来?这里,没有人和他说话,因为他太尊贵了。他也无人说话,因为,周围都只是沉默的佛像。
最重要的是,即使他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他也能隐约地感到,在他坐床成为达赖喇嘛背后,将有着太多的凶险与刀戈相见。
五 祸根(1)
我们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一样虚幻短暂,
看着众生的生死,就像看着舞步的变换,
生命就如空中的闪电,
就像山涧冲泻而下的流水,奔腾不已。
——佛陀
无论是哪一个时期的政治斗争,当你走过历史来看,都会发现,这实际清晰无比。看不透的,永远是当事人。
按照正常的仪规来看,上一世的达赖喇嘛去世,必定会马上开始下一任转世灵童的寻找。比如,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出游蒙古的时候,因病圆寂。于是,他们马上就在当地寻找到了他的四世转世灵童云丹嘉措。云丹嘉措二十八岁圆寂之后,转世灵童的寻找颇费周折。不过,当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被寻找到之后,很快举行坐床大典,登上达赖喇嘛的宝座,这是一个规则。前一任达赖喇嘛去世,如果找到了下一世转世灵童并被认证无误,就要马上送上宝座的。仓央嘉措在四岁的时候,其实已经被找到,那么,为什么迟到了十二年才登上这个位置呢?
其中的原因,可能只有当事人最清楚。这可能一直要追溯到仓央嘉措的上一世——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按照史书记载,五世达赖喇嘛是一位经历坎坷但功绩辈出的伟大人物。在他被认证之前,西藏就面临着教派纷争,各种地方势力四分五裂等。15岁,他才被正式认证,并迎送到哲蚌寺供养,18岁由班禅授记沙弥戒,25岁正式做了西藏的政教领袖,40年来,他做了许多重大的事业,比如,1645年下令重修布达拉宫,1652年,率众来到北京,拜见当时的顺治皇帝,后被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怛喇达赖喇嘛”的封号。
然而,这都不是最主要的,五世达赖喇嘛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就是,他联合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消灭了敌视格鲁派的地方势力以及宗教势力,结束了西藏一个时期以来四分五裂的局面。从那时开始,蒙古人与西藏人结成了一种平衡但微妙的关系。表面是供施,实则是联合统治。
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政权,却要借助外部军队的势力才能巩固,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联盟关系。当时,五世达赖喇嘛德高望重,如果他一直可以健康地活上很多年,一一理清当时西藏内部与外部的诸多矛盾的话,这种平静还会维持很多年。可是,很不幸,由于多年的奔波劳累,阿旺罗桑嘉措患上了很严重的手脚风湿病。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最后给他的友人敏珠活佛写去了一封语词隐晦的告别信:
珍珠般的字句来自密友的书信,
百灵般的声音来自故乡的山林;
雪山和狮子终究会分开的,
请到菩提树下寻找我的梦魂。
5月,一代大德五世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圆寂了。当时,布达拉宫的实际统治者第巴桑结嘉措,没有公开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而是悄悄地隐瞒下来了。而且还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派一个人在布达拉宫假扮五世达赖喇嘛,而且,这个消息一瞒就是十几年!
桑结嘉措是谁?他怎么敢冒这样的大不韪?这就要从他本人的身世说起。桑结嘉措出生于拉萨北郊一个大贵族之家,他的叔叔生前也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第巴。桑结嘉措8岁的时候,被送进布达拉宫,由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培育。而桑结嘉措的确是一位相当优秀的人物。很年轻时,就已经在佛学、文学、诗学、天文、历算、医药等方面成绩卓著。特别是现在的藏医,还以桑结嘉措的医术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可见其医学造诣之精深。
五 祸根(2)
不过,这都不算什么。最让人羡慕的,是五世达赖喇嘛对于桑结嘉措的倚重和信赖。23岁那年,正好第三任第巴辞职了,五世达赖喇嘛就指定桑结嘉措担任这项职务。不过,当时桑结嘉措以资历太浅为理由,拒绝了这一任命。最让人惊奇的是,达赖喇嘛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再三地劝请他接受这个职务。之后,又等了三年,桑结嘉措才在“盛命不可违”的情况下,勉强接受了这个职务。
这真是一个让人羡慕而又诧异的高升啊。而五世达赖喇嘛对桑结嘉措的恩宠不止于此,他不仅把他推向了权力的最高峰,对他本人更像父亲对儿子一样的关心。1682年2月,也就是五世达赖喇嘛即将圆寂之前,他在病重之际,听说桑结嘉措发烧,还特地捎口信给他,说自己没关系,要他好好养病。还送了他一尊护法神像。桑结嘉措得知五世达赖喇嘛病重的消息,焦急万分,马上赶回布达拉宫。而五世达赖喇嘛在身体及其虚弱的情况下,还为桑结嘉措摸顶,并嘱咐他各项事宜。
有的历史书籍曾暗指桑结嘉措是五世达赖喇嘛的私生子。若不然,不会受到如此的恩宠。单从表面来看,这种怀疑不无根据,但是,很多藏民绝不相信这个说法。那为何桑结嘉措会受到五世达赖喇嘛这样特别呵护呢?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和一个藏族人探讨。记得他当时大声说,看人要看心!五世达赖喇嘛看人,是用心而非表面。他知道周围的人,究竟谁对他最忠诚,他应该最信任谁。
如果这样来看,那么,五世达赖喇嘛对桑结嘉措的信任和恩宠的确没有走眼。事实上,对于五世达赖喇嘛,他既恭谨又忠诚,五世圆寂后,他应命隐瞒下了这样一个天大的秘密。据桑结嘉措在自己编撰的《五世达赖喇嘛传》书中提到,把五世达赖喇嘛圆寂消息秘而不发的指令恰恰来自达赖喇嘛本人。原因就是当时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五世时期,拉萨的黄教集团因为面临着多重威胁,所以借请蒙古固始汗的大兵来扫荡敌手。如今,他们虽然达到目的了,但蒙古人对于西藏的影响和势力却也深深扎下了根。就如那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把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公布出去,蒙古人一定会插手六世灵童的寻找,并且接受西藏大部分的政权管理。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五世达赖喇嘛授意桑结嘉措,一面把圆寂的消息秘而不发,一面单独寻找转世灵童。
从这个角度来看,桑结嘉措的确圆满。然而,这仍不能解答人们的猜疑。迄今为止,人们还在不停地热议:关于隐瞒五世圆寂的事情,到底是桑结嘉措本人的意思,还是五世达赖喇嘛自己的意思?争论者都有自己充足的依据。可惜,到现在为止,当事人早已化为尘土,人们的猜测也永远只限于猜测了。
不管怎样,桑结嘉措的这种做法还是埋下了一个祸根,那就是蒙古人由此产生的猜忌和怨恨,这种暗流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悄悄汇聚,并在多年之后终于爆发。
六 辩经
即使明晨就要死去,
今天仍要坚持学习;
虽然今生成不了学者,
但知识仍归来世己有。
——萨迦格言
没有人会如此详细地向仓央嘉措解释他入主布达拉宫背后的故事。不过,命运即是如此,即使他不知道,他的一生中也将与这种凶险步步为伴。不管怎样,刚开始进入布达拉宫的日子,仓央嘉措也无暇去了解这许多的是非。别人都以为,能登上达赖喇嘛的宝座,是至高无上的幸运。却也想不到,这个位置并不好坐。
每天早晨起来,作一段短短的祈祷及静坐,为时一小时。午饭后,他要开始学习因明学,西藏艺术与文化;梵文,医学,以及佛学。作为格鲁派最大的法王,他要掌握的知识必须比常人多得多,还要精通。
在藏传佛教的各种经文典籍中,甘珠尔经书大约是数目最大,内容最浩繁的一部经文了。很多人认为,能穷尽一生之力,读一遍甘珠尔经文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然而,仓央嘉措却一共学了两遍半。第巴桑结嘉措亲自为他讲授了一遍,另一位老师又讲授了一遍。之后,一位密宗大师又讲授了半部。除此之外,凡藏地所有教派,萨迦,格鲁,宁玛等等,他们的灌顶、解脱之教法,密咒等,不论显密,通通要加以闻习。
仓央嘉措事后回忆那段日子,“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我所经历的含辛茹苦各式各样,不一而足啊!”
不过,让人惊讶的是,仓央嘉措的确慧根精深,面对这浩如烟海的课程,他学得又快又精,让他的老师也叹服不已。
在藏地,僧人学习的方式非常艰苦。他不像我们汉族人,当你想背下某个东西,你必须先了解。他们正好相反。想学习什么,在什么也不会、也不了解的情况下,必须死记硬背下来。我看过很多僧人的教科书,都是那种长长的经书。他们在学习某段经文之前,事实上,对这段经文根本就不知道意思。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把它背下来。然后,到老师那里,一段段地解释。
记忆力好的,一天下来,也只能背上三段文字。如果记忆力不好,就好像蚂蚁一样,掉进一个深不见底的缸里,穷尽毕生的精力也爬不出来。
幸运的是,仓央嘉措的悟性极高。他不仅熟读经文,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开始学习辩经的课程。
辩经是藏传佛教中一个非常珍贵的传统。据说,从佛陀时期,就有辩经之说。那个时候,也是佛教与外道之间对峙的强有力的理论工具。什么是辩经呢?就要从因明学开始说,“因明”的梵文含义是“新知”,藏文译作“测码”,即“真知”或“正确的认识”。它是开发人的智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辩论技巧的有力武器。辩经指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这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
今日,如果我们有幸来到藏区的大寺院,比如青海的塔尔寺,甘南的郎木寺,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会看到,那里依然保留着辩经的传统。
辩经者一般分为两人,一人坐地,一人站立,站立者为发问者。在发问之前,他会有一系列独特的姿势,比如,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这个动作,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二手相击,有三层意思: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驱走你的恶念;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恶道中苦难中的众生救出来。喇嘛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热巴杂拉底”,“底”音可以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人的智慧。
辩经的内容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甲:月亮是圆形的吧?
乙:是的。
甲:世间只有一个月亮吧?
乙:是的。
甲:那么,初三的月亮不是圆的,是弯的,还是月亮么?
乙:是月亮。
甲:你说月亮是圆的,而且世间只有一个,那就是错了。因为这里出现了弯的月亮,说明世间有两个月亮。
当然,如果这个论题再辩下去,就涉及到了佛经中的心识等各种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据说在辩经场上,辩论者不仅引用了佛经知识,还会大量地引用当地谚语、短句、以及个人的幽默,如果我们听得懂,那将是多么大的乐事啊。可惜,大多数的我们都听不懂藏文,无法理解他们直接对白的精妙与智慧。据说,很多成就者都是在辩经场上彻悟的。而我们,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辩论者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姿势及口若悬河的表演,最后,带着满肚子的遗憾,怅然离场。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可惜,我们连外行都算不上,因为,我们什么也没看明白。
辩经场不仅是一个开启智慧的地方,更是一个决断佛学知识高低的“武场”,就像我们平时所说,有几斤几两,比一比就知道了。
最考验人的辩经并非一对一,而是数位高手把其中一人围于其中,一人引出议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