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放牧大唐 >

第170部分

放牧大唐-第170部分

小说: 放牧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磊他们一行人的规模,还是太小了点,不足以吓住被迫聚到一起的庞大狼群。

    而石磊他们目前的状态,对付这些甚至比临死反扑的汗帐亲卫们,还要凶狠的家伙,也不太合适。

    这里还有这么多突厥人的尸首呢,石磊他们完全没必要,再跟这群草原上的清道夫玩命。

    还是顺应突厥人的习俗,就让他们用这种天葬的方式,回归长生天的怀抱吧。

    找了一处相对易守难攻的地方,把藏獒群往外一撒,让牦牛群围成一圈,齐齐的把尖锐的牛角冲向外面,再用丝线弄上几圈绊马索,洛阳铲一样的铲子,多挖上一片陷马坑,一个简易的防御阵地,就算是完事了。

    让李牧他们这些精力旺盛的家伙负责守卫,石磊把最近都跑瘦了一圈的大棕熊叫过来,往它四仰八叉的身体上一趟,美美的开始了补觉。

    这几十天连续不停的袭扰和厮杀,可不仅是颉利可汗和他的手下们受够了,石磊他们也是咬着牙生生的撑下来的。

    吃喝虽然不缺,可就是缺觉啊,精气神耗损的太严重了些,如今总算不用再继续受这份活罪了,必须好好睡一觉,来庆祝下才行。

    这一路过来的战果,石磊都有随时用讯鹰,传递给周围的几路大军,落实自己的战功的同时,也方便李靖大帅,调度周围的几路大军,可别让颉利这个大鱼真的跑掉了,那大家的乐子可就大了,石磊的罪过更是大大的。

    这会既然已经成功的擒获了颉利,短期内草原上应当也没什么不开眼的势力,敢跟石磊这伙人呲牙了,他们只需要好好休息下,等着周围的几路大军过来,保住石磊这一路辛苦的战果就好。

    作为关键人物的颉利,绝对不容有失,哪怕睡觉这会,大侠和大福,都专门蹲守在他旁边的。

    就不信以这家伙的本事,被捆扎实了,还能干翻这俩战功赫赫的大狗。

    这一觉给石磊睡得这个美啊,长长的伸了个懒腰,精神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查看一下颉利这货的情况。

    这个家伙完全没有当俘虏的觉悟啊,都成了阶下囚了,竟然还能睡得这么坦然,这也算是本事了。

    不过想想他这段时间,天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的,吃不好睡不香的,估计过得比石磊他们还悲催些。

    如今事情总算落停了,无论如何,他这命运就算是定下来了,也就干脆的破罐子破摔得了。

    至于以后吗,福祸已定,大不了也就是一死罢了,还不如让这段日子过得舒坦些。

    该吃吃该喝喝,顺便多看两眼草原上的景色,以后去了长安,不论能不能活下来,肯定是没机会再回草原上了,看一眼少一眼啊!

    没让石磊等很久,也就是几天功夫,宗室之中难得的战将李道宗,就统帅着麾下的大同军,来到了石磊他们周围。

    这位大帅挺会做人的,根本没让石磊为难,人家只是指挥着大军,把石磊他们围拢了起来,保护在了大营中心,压根就没提让石磊献俘给他这一茬。

    不过石磊肯定不能拿乔托大啊,更不想给人一种居功自傲的感觉,因此自己一个人跑到李道宗的大帐中,想请示下看这位大帅的意思。

    不过李道宗笑眯眯的接待了石磊以后,只是真诚的勉励了他几句,夸他做的好,然后就把他给送了回去,让石磊连提这个意思的机会都没有。

    得,看来人家是打定了主意,不去过这道手了。

    想想他的处境,石磊也比较能理解他的做法。这位可是地道的开国元勋,李唐的天下,能有三分之一都是他给打下来的,可他就那么毫不留恋的把这些地盘贡献了出来,由此可见他绝对是节操满满的。

    只是小道消息说,这位好像和李建成,有那么点不清不楚的关系,也不知道是有人造谣,离间他们皇家内部的关系,还是找这么个由头,适当的孤立他,以免有黄袍加身的事情发生。

    反正会给人一种李二有点防着他的感觉,而他对此不以为杵,往往能推的功劳都推开了,努力做一个富贵闲王。

    既然对方的态度已经摆出来了,石磊也就不再多事了。人家当大帅的,一举一动肯定都是三思而后行,哪像他这个战场初哥,官场菜鸟,啥都不懂,干什么基本还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六章 归心似箭

    只是遇到大同军中的悍将张宝相时,石磊面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有点尴尬的。这擒获颉利的大功,历史上可是这位的,有点抢了人家的东西的感觉。

    不过石磊的尴尬,也没持续多长时间,这位副总管见了石磊,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看样子不太待见他,或者觉得石磊抢了他们的功劳很不爽吧。石磊也没有热脸贴人冷屁股的意思,赔了个笑脸,做足了礼数,等他说完了以后,就客气的告退了。毕竟人家的级别在那,石磊还不能因为一点言语,就跟人家动粗吧。

    况且石磊没记错的话,这位好大喜功的副总管,根本用不着自己去教训,人家自己马上就要作出事来。

    大家准备欢欢喜喜的回去享受军功带来的福利时,这位干脆的来了个夸大自己的功劳,说夷男可汗带着五万大军前来袭扰,他自己就给干掉了一万多,结果李靖那边赶紧领人来,把夷男可汗给包圆了,这么一数算,好吗才五千人,这坑爹货在谎报军情啊。

    可李二的飞虎军不是吃素的,把真实的情况给上报上去了,把个长安那边给吓了一跳,还以为要出什么大事。

    不论是李靖和他的手下们不稳,还是搅动了周边的局势,这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大唐三分之一的人马,都集中在这里呢,搞不好就是举国动荡,立马把长孙无忌和李恪,给派了过来查明实情。

    这之后张宝相的命运如何,石磊就没印象了,不过想来不会太美好,这么个人,石磊觉得没必要跟他制气,当然也就没必要再觉得有所亏欠了,以后还是不要有什么交集的好。

    石磊回去以后,干脆的深居简出,谨守门户,也不与大同军这边有什么交流了。

    顶多和相熟的将领们,一起喝酒吃肉,或者校场较量一番,让他们也见识下,自己和手下人的本事,省得他们都以为,自己能抓住颉利可汗是走了****运。

    李靖率领的中军,慢了几天功夫,总算姗姗来迟。这一路上他们要不停的收拢前去投降的突厥骑兵,还要弹压一下沿路的大小部落,把自家的威势传扬开来。

    一个消停下来的,温驯听话的草原,才是大唐希望看到的,可不想让这些一直首鼠两端的家伙,把这里弄成烂摊子,那样很显然不太符合大唐的利益。

    当然也不会让他们太过团结就是,怎么也要种下些矛盾的种子。乱中有序,对大唐来说才更有利,无疑大唐就是这混乱的草原的秩序,是要作为仲裁者,和规则制定者存在的。

    石磊他们把颉利可汗,往李靖的中军里一塞,这任务就算是彻底完结了,功劳自然也是没跑了。

    石磊把整个追击的过程,全都交代了一遍,换来的自然是满堂喝彩声。

    不论是李道宗这一路的将领们,还是一直和石磊并肩作战,早就见识过石磊他们的实力的中军将领们,都忍不住对石磊他们刮目相看。

    几十人追着上万人打,被狠揍还是游牧民族的精锐弓骑兵,这听上去就像是传奇故事中的桥段,可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了他们的眼前。统领上万人的可汗,更是被人活捉了回来,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啊。

    这其中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因素,比如对唐军大部队的忌惮,被连续的敲打,打掉了所有的胆气等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石磊他们这伙人,是真的非常的强悍啊,非人类的那种。

    因此不可避免的,所有人都有点对石磊他们肃然起敬了,更是承认了石磊的猛将之名。

    隐约中已经有人将“年轻一辈的第一猛将”的名头,安在了石磊的头上。

    老一辈还有尉迟恭这样的狠人,这些将校们还不敢把石磊,放到和他们同一个等级上去。

    但起码在石磊的同龄人之中,在新一辈的武将里面,单纯论起悍勇,数遍整个大唐,也已是无出其右者,因此慢慢的就有坐实了这个称号的意思。

    石磊却没心思去关注这些了,完成了交接任务以后,随着中军一路威风凛凛的赶回定襄那边的过程中,石磊的心神早就跑回了长安,跑到了他的新婚妻子程处月,和众多庄户们身边。

    这天总算逮着机会,石磊干脆的跟李靖,申请了报信的任务,带着李靖拟定好的,关于这场战斗的奏本,当然也少不了奏捷的文书,收拾了行装,带着手下的所有护卫和动物们,一路奔着长安就滚滚而去。

    沿路之上,石磊他们甚至还干起了红岭信使的活计,只是他们的速度,比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都要快上一筹。

    他们的配置太奢侈了些,三匹千里马级别的坐骑轮流换乘,本身的体力也强悍的很,人马一路上都没怎么歇息过,这速度自然要快上些许的。

    每到一处城镇,他们也会不停的大喊“大捷!大捷!大军阵斩突厥骑兵上万,俘获男女十几万,生擒颉利可汗。大捷!大捷!”

    这雄壮的队伍冲过去,差点让一些城镇误会了,乍一听以为来打劫的呢,普通的报信的,可没这么多人马一起的。

    不过马上沿路都变成了欢呼的海洋,这消息实在是太振奋人心了。尤其是在那些曾经被劫掠过,甚至经常被光顾的州县。

    这些和突厥人有着血海深仇,恨不能生啖其肉的大唐百姓,绝对是由衷的高兴,忍不住拍手称快啊。

    归心似箭的石磊,根本无心留意这些,虽然他有理由享受这些欢呼,因为这次的战斗,他可是出了大力,立了大功的,甚至自傲的说,他足以匹配头号功臣的头衔也不为过。

    在这样日以继夜的赶路下,石磊他们没几天功夫,就生生的从大草原上赶回了长安城中。

    虽然很想直接跑回家,可惜职责所在,他们是不能这么干的,要不然被人当逃兵干掉,都没处说理去。

    所以尽管有点不太情愿,他们如今还是肃容站在了金銮殿外,等待皇帝的召唤呢。

    群情振奋的大臣们,也在等着亲耳倾听这些功臣们,现场描述一下对战的详细过程,感受下其中战斗的艰辛,和成功的幸福。

    石磊虽然人还站在这里,可心思还是不可避免跑到了不远的家中,虽然已经用飞鸽传书,给家里报过平安了,还是不及他们真正出现在家人面前,来的让人高兴啊。

    石磊他们没用等上太长时间,就受到了接见,看来李二和众多的大臣们一样,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听到来自前线的好消息。

    哪怕他们之前已经隐约有些了解了,肯定也不及听到石磊这个当事人,和公认的大功臣的当面讲述,来的更真切些。

    迈步走进传说中的金銮殿,石磊的心情有些兴奋和好奇,也少不了有点忐忑和骄傲,第一次吗,心情往往都是比较复杂的。

    尽量收摄了一下自己的心神,石磊扫了一眼大殿内的情况,发现当朝所有重臣,基本都云集于此呢,分为文武两列,泾渭分明的,站到了皇帝的左右两边。

    石磊的目光,更多的还是投注到了武将那一堆里。他估摸着这趟回来,他也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了,不对,应该是有个站票。

    因为大唐这时候,还不像辫子朝一样,搞得大臣都得口称奴才,还得是皇帝特亲近的荣宠之人,才有资格做这个奴才。

    大唐的君臣,看上去比辫子朝要平等多了,也不用动不动就下跪,大家站那就成。

    受恩宠的大臣,或者腿脚不便,年岁大了的,还能有个座位。(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七章 最牛说书人

    很明显今天这次朝见是比较重要的那种,没有任职在边疆的那些功勋武将,基本一个不落的都跑来了。这次对突厥的灭国之战虽然很是重要,但是像尉迟恭和程咬金,还有张士贵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将,其实都没有披挂上阵。

    除了几路大帅以外,其他的多数选择的,都是石磊这样青壮年一代的将领,既有锻炼队伍,以免出现武将人才青黄不接的意思,也有靠这些棒小伙,打出迅猛如火的攻势,将突厥实力摧枯拉朽的连根拔起的意思。

    让这些都该颐养天年的镇国之宝们一起出动,也有些太看得起已经日暮西山的突厥了,也怕这些老一辈的武将们身体吃不消啊。况且还要靠着他们的威风和名气,镇住国内的局面,省得有那些不自量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