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君心-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更好看嘛。” 我想去找镜子瞧一瞧着古代的梅花妆是幅什么样子,刚起身又被他摁住。
“躺在这里让我多瞧瞧。”他命令道。晕,我又不是家居用品展上的模特,倚在床上冲着路人笑。反正躺着也不累,我也就索性窝在躺椅里,让他看个够好了。躺椅大得很,我个又小,于是把鞋子踢掉,脚再往上一缩,眼睛一闭,我要去找周公聊天去了。
醒来时,附近却多了一张桌子,上面置着画笔颜料,原来是胤禛正在画画。“你画什么呢?”我起身凑过去看,一副美人春睡图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画中的女子额上一点梅花妆,半阖双目,神色慵懒,五官容貌正是我。
胤禛问道:“喜不喜欢?”我点点头:“嗯,和上次你给我画的那副一样,都很传神,我就是这个模样。”他淡然一笑:“你的模样印在我心里了,自然画得传神。”见我眼珠转动,他又道:“别又打什么坏主意!这幅画我自己留着,送你怕是要被你拿去换酒钱了。”居然被看穿我的意图,我干笑道:“不会不会。你画得这么好,我怎么舍得卖掉呢。”
他一笑:“其实要说画,还是皇阿玛的画最好。我们这些兄弟中,也就三哥得了真传,他的诗词文章也是极佳,比我还好多了。”我看着那幅画:“可我还是觉得你的最好!”
夏日见长,闲来无事,沿着湖边越走越远,居然发现一处稻田,想起大观园中李纨所居的稻香村。这如此田园之气与气度森严雕梁画栋的皇家建筑格格不入,放在一起颇有几分滑稽。顺手捋了把稻穗,我去农村实习时曾见过杂交稻的稻穗,比这个可要丰实多了,抽穗不仅倍于此,籽粒更是大而饱满。
“哎,不许乱动!”我循声找过去,只见田里钻出来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黑乎乎皮肤让人看不清楚相貌,赤脚卷袖,一身农夫打扮。这圆明园里怎么还会有农民,我问道:“你是谁?”少年还带着小男孩的稚气,反问我:“你又是谁?”我微微一笑:“我是新来的,你呢?”
“俺叫冯小七,来了都一年多了。” 冯小七打量着我,“这园子里还有不穿旗装的?”我没理会他的问题,继续问他:“你怎么会在这里种地?”
“王爷从南方弄来一批稻种,拿到这里试种的。俺净身前就是种地的,刚好就被选上了。”原来是个小太监。我问道:“你在家里不好好种地,干嘛还要来当太监呢?”冯小七叹了口气:“这几年收成不好,交不上租。刚好遇上内务府招人,俺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不缺俺一个继承香火。俺娘说了,进来还能挣几个钱,也好给弟弟娶媳妇。”
“这些都是你种的?”看上去得有个三四亩地,一个人恐怕忙不过来。冯小七笑得露出白牙:“那哪能阿,还有三个人一块种呢,今儿刚好轮到我看田。”
“你在家里也种水稻?”冯小七摇摇头:“在家种的是高粱和小麦,水稻还是头次种,和种高粱大不一样呢。”
我点点头:“北方种水稻比较少,只能一年一熟,种的人也少。过了两淮水稻就可以一年两熟,更南边点就可以一年三熟。”胤禛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你不仅懂种花,还懂种水稻?”冯小七看见胤禛,忙打千行礼:“奴才给王爷请安!”胤禛一挥手,冯小七顿时溜得比泥鳅还快。
我笑道:“都是种,差不多。种田花的是力气,种花更费心思。”胤禛若有若无地一笑:“那还是大不一样,种田也费心。什么时候犁田?要犁多深?什么时候播种育秧?秧苗要种多密?若是水田,水放多高?这些都是学问,其难不在你这养花之下。前几年南边的水稻可以一年可两熟,这北边至少也能种一熟吧。刚才你说什么三熟?”
“在海南岛和台湾水稻就可以一年三熟。”现代北方种水稻不算什么,此时技术条件落后,水稻也只在南方种。胤禛望着稻田若有所思:“是嘛,能够三熟的地方终归还是少,这北方种水稻也就是一熟。这稻种是李卫从四川带来的,据说每亩可得稻子四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市斤,四石就是四百八市斤,换成现代的度量衡就是三百斤左右。比起杂交稻亩产两千斤,简直就是小儿科,不禁感叹其袁隆平的伟大。
胤禛拿过我手中的麦穗,捻开看着:“这稻种算还不错,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育出更好的种子来。”我脑袋一热:“最好能找到雄性不育的野生稻,这样就能种出杂交稻,每亩地最少也有十石的稻子。”胤禛皱着眉看着我:“什么野生稻?杂交稻?”这张嘴巴得好好管管了。
我绞尽脑汁:“我去海南的时候曾经听当地的老乡说过,他们把野稻和水稻杂育,得到了稻种非常好。”也不算是诓他,袁隆平就是在海南种的杂交稻。胤禛摇摇头:“这能行?野稻子哪能结出好的种子,你怕是被骗了吧。”
我两眼一翻,和他没法解释什么叫做两系法,三系法,不育系,恢复系,这杂交水稻的原理对于现代普通人理解起来都困难,更遑论这古人了。我一笑:“也许是,我也只是听说。”
“要是你说的是真的就才神呢,每亩地能有个十石,这天下恐怕就没有人再挨饿了。” 他虽不信,却很向往,“要是这片稻子每亩能得五石,也已经是奇迹了。”
现在有没有可能种出杂交稻?袁隆平的种子公司在美国一上市那股价就狂飙。要是我种出来了,不就发财了,这暴利恐怕和养花差不多。可是雄性不育的野生稻是那么好找的?能适合拿来做杂交稻的品种就更少了,当年袁隆平也只找到两株而已。我放弃了培育杂交稻的想法,虽然前景很好,但目前不切实际。
胤禛点着我的额头:“你又在想什么呢?”我呵呵一笑:“想发大财!这水稻要是种得好,可能比经商还要赚,里面也有暴利在。”他有些哭笑不得:“这农耕乃是立国之本,百姓靠着土地获得三餐。即便是庄稼收成再好,也只是丰衣足食,还未听说有暴利的。”
“这未必,要是真能培养出每亩能得十石的种子,我就光卖种子也就发了。”我抬杠道。胤禛哈哈一笑:“你这种子要是卖了别人,他人也可以拿此传种,你这是只做一笔的买卖。”我一愣,他不明白这杂交稻需要靠恢复系来育种,外行毕竟是外行。 想来也确实甚为好笑:“你说的也是,那我就发一笔横财好了。”
“你这几年卖花也赚了不少了吧?还那么想赚钱?”我可怜兮兮地看着他:“糊口而已,哪能和爷相比阿。”胤禛忍俊不禁:“你还哭穷呢,一盆兰花卖三十两,亏你敢开这个价钱。一个小官的半年俸禄也就这个价钱,你赚起钱来手够黑的。”
全北京城也就我这里有金丝马尾,不趁机抬价我就是傻子。在这个没激素没化肥的年代,养活繁殖这么些兰花可费了我好大功夫呢,别家花匠即便养得活兰花也难种得名种。从神父那里敲诈来温度计,再用棉花石灰做了控湿装置,找来石蕊测定酸碱,甚至还尝试了无土栽培,托人从福建江浙带原种就已经够我下血本了,……一盆兰花就包含不少“高科技”呢,这钱我可赚得问心无愧。我哂道:“我算是我卖一百两也照样有人要,我送你的可没收钱,要不要我现在跟你收?上次那盆长汀素就要二十两,谢谢!”我手一伸。
“你送给十三弟十四弟的不也没收钱。”胤禛的手覆在我伸出的手上,拉着我沿着林荫缓缓而行。我奸笑道:“送十三爷的花我是没收钱,可是十四爷就不一样了,我会给他打个七折。”十四这些年被我敲诈了不少银子,谁让他总和我抬杠呢。
见胤禛额头上出了不少汗,我拿出手绢给他擦:“很少见到像你这么畏热的人,你还说要陪我回苏州呢,苏州夏天比这里可热多了。”胤禛虽然怕热,无论在屋内还是屋外却都是穿戴整齐,连袖子都很少卷上,看到他那“全副武装”的样子我都感到热。
“那冬天去。”
我一笑随即怅然道:“我也很久没回苏州了,要是能回去自然是好。你要是离不开就算了,回去了也是物是人非。近乡情怯,我也怕伤心,不去也没什么。”那天我哭闹时不受控制地说出了想回苏州的话,潜意识里恐怕还是怀念那段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吧。对于回现代,我已经不抱有希望了,但去苏州看一看,还是很有希望的。
胤禛淡淡一笑,没有再多言。
①是四四写的《雨中泊枫桥遥对虎阜》。
论史论政
日子久了,人的本来面目也就露了出来,若要说胤禛沉默不语那是表象,实际上这家伙简直就是一个话篓子,酷爱长篇大论。估计是对外人憋着的原因,常对我发表一通演讲。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从书画到音律,从历史到文学,甚至连养狗经他谈起来都头头是道。其实他也蛮博学的,本来我也是个话多的人,遇上他也只有傻呆呆听着的份。
“哼!这些个贪官,枉费披了一张人皮,背地的凶残得吃人不吐骨头。国库的库银一借不还不说,连赈粮都被他们拿去囤积倒卖!官衙内是大兴奢靡,赏个戏子都花一千两,好大的手笔,也没见他拿多少俸禄。官衙外就有人活活饿死。饥民遍地,饿殍四野他们就根本没有点恻隐之心?国家花钱养着这群狗官何用?满嘴的仁义道德,此时的圣贤书就读到狗肚子了去了?苛政猛于虎,我看是这群贪官猛于虎。皇上以宽待人,实行仁政,对的是百姓,不应该是这群良心狗肺的东西。偏偏还弹劾不得了,这上头还有人保着,把我训了个够。这大清江山难道早晚不是他的,现在败家都这么大手笔了,将来要得了?他想把这国家弄成什么样子?西边不稳,迟早要用兵,河工上的银子一厘都不能少,江南各省的钱粮赋税又要挨个减免,可看看国库里欠条成堆,要我到哪里拨钱……”
胤禛刚进房就开始发脾气,见我就开始对我发表演讲,越说越急,来回在屋里踱步。估计是刚受了太子的闲气,要不然那个“他”还能是谁。眼下他和太子之间君臣名分已定,太子训话他自是得忍着。我坐在那里看着他慷慨激昂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胤禛正在兴头上,见我发笑,愣住了:“你笑什么?”
我忍住笑:“没什么,感觉你像左派愤青。”
“什么左派愤青?”他一头雾水。
“愤青就是愤怒青年,就是有爱国激情对朝中腐败看不惯的人。左派就是像你一样有热情,右派嘛,就是像八爷差不多。”时不时能忽悠雍正皇帝,我心里简直乐翻了。
他好像有些明白了:“这名字不好,怎么听上去有些犯忌讳。”这都能扯到一块?网上那些愤青们恐怕要集体跳楼了,他们除了对自己不愤恨之外,所有的事物都看不惯。我乐呵呵一笑:“说着好玩的,那以后就叫你左派,老左!”我外公就曾经被打成左派送去关牛棚。
胤禛还是带着迷惑看着我:“左右和这个有什么关系?”我一愣,对阿,从小到大就没想过为什么左派就激进,右派就是投降呢?他的脾气也被我这么一闹给弄没了,我端上茶:“好了,别生气了,说了那么多话,先渴口茶。”
他喝完茶坐下,脸色凝重:“我有时也是着急,小月,你见过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百姓脸上肿得不见原样,插着草标的人满目皆是的场景吗?灾民流离失所,易子而食,人间的活地狱阿。而一边是歌舞声平,一边却是哀号遍野,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生长于一个和平富庶年代的我没有经历过自然灾害的苦难,我看过那幅著名的图片,瘦得奄奄一息的非洲孩子旁边停着一只秃鹰。还有战火中的中东和非洲,难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场景让我不忍目睹。而在这个年代,我从京城到泰山,再过太行至五台,这一路上并没有见着多少太平盛世物阜民丰的景象。泰安镇上挤满了因莱阳水灾而逃荒的农民,太行山脚下多的是蝗灾过后的饥民,还曾遇见不少因黄河泛滥而流落四方的难民,惨状比那幅著名的《流民图》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未亲见易子而食,但人按照斤两卖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这些悲剧,虽有天灾之故,但大多也是人祸,正如胤禛所气愤地一样。
而欲将这些祸事安定,终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我等升斗小民也只能鞠一捧清泪。我叹了口气:“我在游历的路上也见过那般惨状。贪污历来都有,朱元璋规定贪污三百两以上就要剥皮填草,最终还是没能够断绝贪污。这贪乃是人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来。爷也听说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吧,这白花花的银子谁不喜欢。俗话不是说千里为官只为财嘛,读书人没功名时一心想着如何取得功名,有了功名一心又想着如何发财。这圣贤书说到底又有几人真正读了进去,面对着名利,谁又能记得孔孟之道圣贤之言。口中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