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风月江山 >

第182部分

风月江山-第182部分

小说: 风月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特隆的骑兵避开了居于中路的蓝玉率领的南疆军团,集中十几万骑兵向右翼的羽林军猛扑过来。吴曙天的军队遭到了疾风暴雨般地打击,阵地几度失守,但羽林军毕竟是帝国的精锐,他们又一次次顽强地把阵地夺了回来。羽林大将军吴曙天看到自己的军队在敌人近乎疯狂的冲杀前,像割麦子一样一茬又一茬地倒了下去,心如刀绞。他虽然在心中不停地咒骂乌海图在利用职权公报私仇,可他又不得不用哀求的语气向乌海图发出一封又一封求援信。

乌海图接到吴曙天的信后,并没有立即命令预备队去救援羽林军,因为他担心巴特隆有声东击西的可能。但后来乌海图出于对远征军团结的考虑,又迫于监军将军魏元忠的压力,才不得不下令预备队向羽林军增援。预备队刚刚抵达羽林军的阵地,乌海图就得到了来自右翼各军团的紧急战报。这个战报大大出乎乌海图的预料,防守右翼的各地方军团正在抗击来自正面的敌军时,突然发现侧后方也出现了大批敌军乌海图这才恍然大悟,巴特隆这是在以进为退,右翼各地方军团身后的敌军是从石门关退出来的,敌人已经弃守石门关,并准备从自己阵线的最薄弱处突围。

乌海图紧急派遣铁瑛将军率军支援右翼的地方军团,并命令他们严防死守,一定要拦截住从石门关前撤退下来的敌军。但由于乌海图刚刚上任,对自己统率的军队还不够了解,他没想到这几支地方军团的战斗力竟薄弱到这种程度。当铁瑛将军率军赶到时,敌人通过东西夹击,已经有效突破了右翼防线,并将这几支地方军团打得溃不成军。

乌海图遭遇了参战以来的第一次挫败,他让他的宿敌巴特隆给算计了。

巴特隆看到自己离间南疆军团和羽林军的计策没有得逞,皇帝刘度又在最关键的时刻换上乌海图担任远征军的主帅。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知道如果乌海图和刘度紧密联手,那他自己肯定没有太多胜算。所以他就做出了弃守石门关,收缩防线的战略调整。狡猾的巴特隆充分利用了乌海图刚刚上任的诸多不利因素,成功地将被困在石门关的守军营救了出来。同时,巴特隆指挥大军迅速回撤至西都城,并在城东面构筑起两道坚固的防线,厉兵秣马,准备与帝国的军队进行最后的决战

最近这些天,东都城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都刊登着帝国的最新战况:

“英勇的帝国远征军击退了巴特隆的大军,取得了羊桥驿大捷”

“帝国的虎贲、龙骧两军已成功攻克石门关,不日将在羊桥驿与远征军会师。”

“据最新消息,皇帝陛下已决定亲临羊桥驿,指挥百万大军攻打敌巢──西都城。”

……

【第十八章 来自帝国的慰问】

第十八章来自帝国的慰问

帝国历351年9月23zcn。)羊桥驿。

隆圣皇帝刘度宽大而又奢华的行营大帐内十分安静,在皇帝陛下华丽的办公桌旁,侍立着内务部次长杨煜。

刘度凝神浏览着各位大臣递上来的奏折,其中有一半都是弹劾尹川王乌海图的。他们认为皇帝陛下不应该重用这个藩王,他们要求罢免乌海图远征军统帅的职务,他们甚至认为,石门关的守军是乌海图故意放走的,并要求皇帝陛下追究其罪责。刘度深知这些人都是跟吴曙天私交不错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替吴曙天打抱不平,还有一些是乘机拍吴曙天马屁的,当然也有出于对南方诸侯的偏见才这么做的。

刘度看着看着就烦了,他猛地将手里的一本奏折重重地掷在桌子上。

巨大的声音把站在一旁的杨煜吓了一跳。他小心地问道:“陛下……”

“我没事。”刘度稳定了一下情绪,重又收拾起被他弄皱的折子,整齐地放在一边,然后慢慢靠在椅背上,揉了揉两眼中间的穴位。

“陛下,那碗参茸汤已经凉了,要不要让宫女们去热一热?”

“嗯。”

杨煜立即吩咐帐外的宫女去热汤,然后又走进帐里来。

刘度抬起头来问刚进来的杨煜:“你说说,你对尹川王这个人怎么看?”

“陛下,臣对尹川王了解不多,不敢妄下评论。”

“随便说说。”刘度显然看奏折看得有些厌倦了,想跟小舅子聊聊天儿。

杨煜只好神情严肃地说:“陛下,请恕臣直言。自从帝国出了一个叛贼巴特隆后,朝野上下一看见握有兵权的藩王就认为不是好人。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比如镇国公柳琛,他死守卢龙城达四个月之久,最终以身殉国。他的女儿柳明秀现在还在黑虎岭上与敌人周旋,给巴特隆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再比如说庆阳王李默,他血战庆阳城,全家老小全都惨死在雷川的手里,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忠臣,是栋梁。如果我们不加甄别地一味怀疑他们,显然是不公平的,甚至会把忠臣给逼成了叛贼。”

杨煜虽然没有明说,却是在暗地里给吴曙天上眼药。这个险些把忠臣逼成叛贼的不是他吴曙天又是谁呢?远征军主帅劫持副帅做人质的丑闻已经吵吵得路人皆知了。皇帝陛下当然也很清楚。

杨煜这么做是有目的的,他深知,羽林大将军吴曙天在朝廷中人脉极广,再加上有皇后吴月如和太子刘昫为他撑腰,在东都城,他的势力是极其深厚的皇帝陛下虽然罢免了吴曙天远征军主帅的官职,但他肯定不会甘心认输,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东山再起。如今正逢乱世,是向军队中渗透自己势力的最佳时机。而且石门关已经被攻克,远征军不会再孤军奋战,吴曙天就动了重新夺回兵权的心思,所以这些弹劾尹川王的奏折便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御案前。杨煜当然不愿意看到吴曙天的计划得逞。

刘度若有所思地停顿了一会儿,说:“你继续说。”

“是,陛下。臣一直赞成削藩建省,藩王们手握重兵,对帝国来说确实是个隐患。可削藩并不等于就要把各地的藩王全部罢免,甚至赶尽杀绝如果这样做,会有两个弊病,一是会给天下人以口实,老百姓会认为陛下滥杀功臣,不够仁慈。二是弄得不好会逼得这些藩王们狗急跳墙,铤而走险。”

“嗯,有道理。那你说说,应该如何做才稳妥呢?”

“陛下,臣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是把青蛙放在锅里面,如果用开水去烫,那青蛙就会猛地跳出锅外跑掉了。可如果先倒凉水,然后再慢慢地用火把水烧开,那青蛙就会被煮死在锅里面,而不会做出任何反抗。我觉得陛下在处理削藩这件事时,也应该用慢火煮青蛙的办法。一方面,陛下应该给这些边镇藩王们以重赏,在东都城为他们盖豪华的府第,让他们享受无上的尊荣。名义上,他们依然有各自的领地,但要借用各种名义缩短他们停留在自己领地的时间。另一方面,要从官吏的任免权入手。帝国的法律规定,中央拥有对诸侯国官吏的最终任免权,藩王们只有向朝廷推荐官员的权力。但后来,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帝国的人事机构对诸侯国内部情况了解不多等原因,造成了藩王们实际把持着官吏任免权的现状。凡是藩王们推荐的,中央基本都会认可。藩镇的官吏只知有藩王,不知有中央。藩王们无形之中就掌控了绝对的权力,没有人能够制约他们。臣以为,帝国中央应该把官吏的任免权收回来。诸侯国内重要的官吏一律由朝廷派遣,同时也要陆续把藩王属下的能臣干吏调往中央。这样一来,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们架空了。时间久了,他们就失去了对自己领地的控制能力,那时再削藩建省,就水到渠成了。”

“说的好甚合我心”刘度赞许地拍了拍杨煜的肩膀说,“你这两年成熟多了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寻花问柳,打架惹事的毛头小子了。”

“这些还不都是在陛下身边耳濡目染学到的,没有陛下平时的教诲,我哪里会想得到这些”

“你不用跟我谦虚,你姐姐跟我说过好几次了,让我把你放到外省去历练历练,积攒些政绩,对你今后的发展有好处。我刚开始还不放心,怕你去了弄出些纰漏来,不好收拾。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多谢陛下栽培,臣愿意为陛下分忧,为帝国效劳。”

“这事等打完仗再说吧。现在内务部暂时还离不开你,这个刘石增是越老越糊涂了”

“随时听从陛下差遣。”

这时刘度从桌上的众多奏折中抽出一个来递给杨煜,“你看看,然后告诉我你的想法。”

“是,陛下。”杨煜接过一看,原来是一份密折。他仔细认真地阅读。折子上的内容是有关巴特隆建立的草原民族同盟内部之关系。作者先汇报了一下呼尔巴什族和乌拉特族有关界河改道的纠纷,以及这两个游牧民族之间矛盾的渊源。后来作者又分析了巴特隆与两个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最后作者认为呼尔巴什族是这个同盟中最不坚定的份子,他们一直在隐藏实力,并不真心想帮巴特隆打败星月帝国。作者最后建议皇帝陛下派一名密使到呼尔巴什族中去游说,探探口风,说不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的署名是汤寿臣。

杨煜知道这“汤寿臣”三个字的份量。汤寿臣委托鲍超送到东都的密折还是他帮着递到上书房的呢。后来他亲眼目睹了那封密折的威力。

“陛下,”杨煜边想边说,“关于草原民族同盟是不是不够稳固,臣不敢妄下断言,但臣以为,派人出使呼尔巴什族这个主意甚好。我们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探一探库克尔克的口风,以便咱们能更好地判断形势;二是可以借此更进一步了解狼关以北的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可资利用之处。”

皇帝想了想说:“如果库克尔克翻脸怎么办?那我派去的人岂不会有危险。”

“陛下,臣以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事使,更何况现在的形势已非昔日,巴特隆连吃败仗,帝国的军队节节胜利,以库克尔克的精明,断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使臣得罪我们。退一万步说,这次出使一点成果也没有,出使本身也可以增加巴特隆对呼尔巴什族的猜疑。”

“嗯,你说的有道理。那你觉得谁担任这个密使比较合适呢?”

“当然是鲍超将军。他一直在西北任职,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情况比较熟悉。”还有一个理由杨煜没有说出口,那就是巴特隆对鲍超恨之入骨,若是他知道库克尔克接待了帝国的密使鲍超,他必然会对库克尔克怀恨在心。这个理由过于阴毒,所以杨煜没有说出口。

皇帝刘度好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点点头说:“嗯,我看也是鲍超比较合适。”然后他抬起头来望着杨煜说,“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过狼关呢?”

“陛下,现在战局如此紧张,巴特隆必定会对狼关严加盘查,所以密使不能走狼关。”

“那怎么过去?”

“雾山虽然高耸挺拔,但也不是不可逾越的。臣就听说过在崎峰谷建立根据地的柳明秀公爵派军队翻越雾山抢了巴特隆不少粮草。”

刘度笑着点点头说:“是啊,我怎么把这件事儿给忘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出使呼尔巴什族是绝密的事情,你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可透漏一点风声。”

“是,陛下。”杨煜恭敬地说。

刘度这时抬头望着窗外问道:“你说柳明秀那丫头现在应该承袭爵位了吧?”

“是的,陛下。根据帝国法律,儿子袭爵有优先权,可柳琛唯一的儿子十几岁时就夭折了,现在只有她有权力继承一等公的爵位了。而且去年理藩院已就此事公告了天下,想必因为军务繁忙,陛下一时没有想起来。”

“是的,我都给忘了。瞧我这记性。这小丫头,我还是五六年前见过她呢,她那时一口一个皇帝叔叔地叫着,天天缠着我,要看我收藏的宝刀宝剑。她的性格有点儿像男孩子,很爽直。如今这个小毛丫头居然当上了帝国的一等公。有意思。咱们帝国立国三百余年来,女子袭爵的前后也没有几个,她可真是难得啊。”

“是啊。陛下,据我所知,这个小丫头现在可不一般了。她率领着从卢龙城突围出来的军民上了黑虎岭,顽强地跟巴特隆的军队继续作战,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屈服。她的勇敢和坚强丝豪也不逊于男子啊。”

“你说的没错。他们在敌后作战,很不容易啊。噢,对了,我记得,你向我引见的那个罗菲姑娘是不是也在黑虎岭上啊?”皇帝刘度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罗菲那艳丽的面容和妖娆的身姿,不禁关心地问道,“现在黑虎岭上的情况怎么样了?好像西北只有他们一支抵抗力量了吧?”

“是的,陛下。”

刘度站起身来向杨煜吩咐道:“你去把丞相赵鹤年和军务大臣魏元忠叫来,我有事要和他们商量。”

“是,陛下。”杨煜应道。

不一会儿功夫,赵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