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八 九年代 >

第38部分

重生八 九年代-第38部分

小说: 重生八 九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今年二十三岁,刚刚从江南大学毕业一年,在江南日报社里做实习记者,其实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皖南县人,这次回家只不过是想采访一下自己的那个老乡,神奇的少年天才作家张真一,其实,她对这个小作家可是闻名已久,自从听说过他竟然是自己的老乡后,便一直把那个未曾谋面的少年当做了自己的偶像。
这一次趁着回家正想走访一下写一篇小作家的日常生活小记的,像她这种没有什么名气的小实习记者,一般都是打打杂的,有的时候也顺便写两篇文章拿到总编那里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见报的。自己不过也是怀着这种心思,却不料再自己家地处的这个内地小县城里却看到了令人毕生难忘的一幕。
一闭眼就能想到人头攒动的样子,还有那漂亮得不像话的超市内部,光滑透亮的地板砖,豪华的玻璃大门,干净整齐的货架,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带着微笑的服务员还有那些身材笔挺,服装好看的安保人员,那完全不同于传统商店的购买方式,还有那个在超市中临阵指挥员工的少年。
想着万芳不由得又看了看自己的相机,在相机里装着她三天以来拍的所有照片,唯一的一个胶卷已经被自己拍完了,可惜自己少带了一个,要不然还可以拍下更多精彩的画面。
“难道这些都是少年想出来的,这也太厉害了吧,跟他一比我的大学都是白上了,简直就是一个妖孽,既生瑜何生亮啊。”
万芳一想到那个大得有些吓人的佳乐福超市是那个沉稳得有些吓人的小小少年一手创造的,心中就有些触动,尽管极为怀疑,但是随即又想到了当初那篇被国内各大报社争相刊登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能写出这样一篇有水平专业的文章,他有这种作为也不奇怪。
“看来我们县里还真的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嘛!嘻嘻!”
少女的心总是有些善变,刚还想着人家怎么样,现在却马上就阴转晴,引以为傲了。
“好,那我就这样写!”
《小县城里的经济新气象》
经过了无数次思考,万芳终于动笔了,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这篇题为《小县城里的经济新气象》的文章的诞生,在后来竟然成为了吹响经济体制大改革的二重奏,紧接着少年的那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文章之后,成为了开启中国经济新篇章的开篇之作,而当后来佳乐福占领全国市场,进攻海外市场成为世界三大零售巨头后,这篇文章更是被人奉为新经济市场的代表之作。
国庆的喜庆渐渐被秋风吹散了,人们仍旧一复一日地过着百无聊赖的生活,在人生里,总有那么些意外与惊喜,至少在一九九一年的国庆之后,皖南县城的人们是幸福的,因为家乐福的开张,在百无聊赖的生活里,人们似乎多了一个去处,多了一个念想,那就是每天饭后,去超市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东西上架,超市的服务员态度极好,从不会像其他的百货大楼的营业员那样,用一副看小偷的眼神看着你,更不会对你指指点点,而是始终微笑着向自己问好,就是一点不好,那就是不能在里面乱扔东西,吸烟就更不许了。
而此时,在江南省的省城东江市里,江南日报社的主编正在看着手中的一份两千余字的稿子,字迹清秀,字里行间还显露出文笔的稚嫩,但是里面的内容却让人拍案叫绝,不但内容大胆,而且事实依据充分,还有照片和采访的稿子,是一份极有鼓动性和激励性的稿子,极为贴切当前中央的决策,与前段时间那篇由省内著名的小作家写的那篇文章简直就是前后相承。
“小万,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我打算把它放在明天的头条位置,但是这几个地方你还要改一下。”
次日,当整个皖南县城才刚刚苏醒,学生上学,工人上工,店里开张之际,整个东江就已经被一篇文章搅动了,一股风暴在深秋再次朝全国席卷而来。

第七十二章创办一流的民营企业

“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醒了沉睡的祖国大地,万物复苏,一切欣欣向荣,在这个充满激情和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的年代,在江南省的西南的一隅里,一个小小的少年再次用他惊人的智慧,吹响了走向新世纪、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号角。”
张真一丝毫没有想到在国庆开业后,上学的第一天里,班主任饶文娟竟然会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朗读这样的一段话,随即心里就知道了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因为同桌王明浩那个死胖子包里竟然也装着这么一张报纸,不同的是他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包油饼的。
“一哥,佳乐福真的是你想出来的?你说你的脑子怎么跟正常人不一样,我怎么想不到呢!”
“滚,吃你的饼别说话,你是猪不是人!”
“一哥,你们家超市不是有那啥,贵宾卡,打折的那个,能不能给我弄一张,上次我去买东西,是挺便宜的,不过就我口袋里那两个子,还是觉得老鬼的。我算了一下你要是给我一张打一折的卡,应该就刚好了!”
“胖子?”
“恩?咋了一哥?”
“你早上没被车撞吧,怎么这么傻,要不就是油饼吃多了,你见过打一折的贵宾卡吗?要不你家也开个店,给我弄几张一折,不,两折就好了的卡。”
“尼玛的就是一吃货,喏,八折,要不要!”
一张八折的卡总算是让死胖子清静了一上午,但是令张真一苦恼的却是这张报纸上的那篇文章,也不知道这个叫做万芳的记者是哪个王八蛋,吃饱了撑的写什么不好偏偏写自家的佳乐福,做广告是挺好的,但是你也别把我推到风口浪尖上啊,什么改革的号角,什么新篇章,我不就开一超市吗?至于这样吗?
而且这么一公布的话,还不知道多少人会立马开展这个行业的竞争,到时候自己哭都没地方哭去,要是晚上一个两年再报道多好,现在一切都晚了,只有加快步伐了。
张真一却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九一年的这个时空里,并没有几个人有实力在这个时候投入巨大的资本进入这个行业,甚至三分之一的实力都没有几个,除非等到第一批股民和下海的那些暴发户起来后,国内才会迎来民营资本的投资狂潮,而这一些还要等到92年三月之后才会出现。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种模式却是首次向全国的民中揭开了面纱,一些在海外见识过的人并不以为神奇,但是在普通的民众眼中,这确是一个新的不能再新的事物,在那篇文章被相继被转载以后,许多的评论家都写评论赞扬少年既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能结合实际,他们都一致认为少年是在英国看到过这种模式,所以受了启发。
“王叔,我想拜托你一件事情!”
“说吧!”
“我要你去找一些退役的战友,不管你怎么说,总之我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让你找人跟你干活,我想让你去沪城,协助我二舅尽快找到合适的场地建分店,他已经打电话回来了,目前已经找了四五处地方,正在抓紧时间装修,这样的话人手就不足了,你参与了这边准备到开业的全过程,我想让你去负责那边的店,二舅只管建筑公司就行了。”
“这?你觉得我行?”
王朝军有些犹豫,要是让他去打打杀杀,那一句话都没的说,但是要说去管理企业的话,自己还真有些发憷。
“行!”
少年的语气极为肯定,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实心里在发颤,但是嘴上却不能显露出来。
“那好,五天之内,我就会联系好人去沪城。”
张真一闻言,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意,好男儿,本应如此,世界何其大,我们面对的那许多的美丽的瞬间,不应该仅仅是你们创造的,也应该有我的足迹。
随着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发表出关于经济体制的言论后,中央竟然一反常态地没有制止,竟然任由其发展,顿时全国的学术界好像陷入了一片大讨论之中,全部都是围绕以佳乐福为代表的民营资本的运作上。
有人赞扬自然就有人反对,一些早期改革反对派的老声音顿时冒出了头,纷纷指责这是在走资本主义的一套,是在挖社会主义的墙角,这样搞迟早会把国家的经济搞坏,会破坏社会主义的根基,总之在他们看来,这一切是不可容忍的,必须坚决予以取缔,并且要严厉打倒。
“简直就是气死我了,那些混蛋东西,懂什么经济,懂什么市场,再搞那一套国家迟早要被他们搞坏,‘八一九’事件就在不久之前,还抱着那一套老理论,还要把国家耽误到什么时候。”
张真一的确极为愤怒,看着报纸上的论战内容,简直就是气晕了,后世的人简直就不能想象这个时代的改革者要面对怎样的压力,这些顽固守旧派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竟然还打算走那一条不归路,“不对啊,为什么中央没人制止呢,按理说现在风头已经平息了,为啥还要那些人跳出来呢,不会是为了一网打尽吧!”
想着明年就是那位老人家南巡的时候,到时候会产生一系列的言论,而且正是那一番著名的话,才彻底奠定了后来的发展发现,正是在南方谈话后,紧接着的大会才确立了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决策。
“看来是为了明年的谈话作讨论,我要不要给他们加一把火呢,现在看着改革派有些像是落入下风了啊!”
张真一想着不由得有些头疼,夜色渐渐笼罩了天际,就在这间小小的阁楼里,少年再次奋笔疾书,书写未来的故事,揭开新的篇章。
《走在改革的春风里》、《建设世界一流的民营企业》在十月即将结束的季节里,东方日报上再次出现了两篇署名为‘张真一’的文章,这一次赫然就是少年第一次向保守派的强力进攻,第一篇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过去体制的僵化,大胆地揭露了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而且矛头直指决策的失败,盲目学习他国,不顾本国的国情。
文中列举了北方强国的弊端和近期的变故,并且极为骇人地预测不会超过两个月,那个庞然大物就会崩溃,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守旧,就是不变化,以此为例,指责当前的顽固势力,断送国家发展的黄金时间,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最后十年里,如果不改革不壮士断腕,必然会跟发达国家拉大差距。
在第二篇文章里,少年并没有一丝一毫批判的言辞,一改犀利的作风,委婉地称呼自己是一个小小少年,但是自己是一个与华夏民族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的后代,为了自己的国家,会努力创办一流的民营企业,争做世界市场的领头人,有志不在年高,在自己未来的岁月里,会不断进取,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终生。
这简直就是不要脸地为自己贴金,少年在报纸上看到这篇文章后,自己心里这样评价。

第七十三章一语出而天下惊

九一年的空气格外地新鲜,似乎是改革的春风让人们渐渐苏醒了,虽然改革开放已经近十三年了,但是真正进入新时代的地方却只有几个开放的城市,即使是沪城的江东,都没有完全的开放,而是要等到明年的春天后,才会掀起全国齐头并进搞改革的大浪潮。
就在张真一将那两篇文章付诸出版后,顿时全国开始掀起一阵阵的叫好声,各大学的学者鼓掌欢庆在这阴霾即将遮盖学术界和社会的时候,竟然有这么一位天才的少年,他犹如划破黑暗的一道光,用一支笔、一个天才的头脑,还有那些让人仰视的新奇言辞为改革的伟大事业注入了无限的动力。
而此时更让人们关注的却是少年在文中提到的,北方的巨人竟然会在不久的将来就即将倾塌,其实此时中央的决策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件事,毕竟少年在早先的那篇文章里就已经提到过了,在照应这些时间来出现的情况,已经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但是普通的民众却不知道,他们纷纷等待着某一天突然传来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从而印证那个神奇的少年的话语,更为国家的改革作出定论。
“呵呵,那个小娃子还是那么厉害嘛,我看,有些人就是思想不解放,连个小娃子都比不上了,问我们搞啥子改革,搞啥子市场主义,不改我们就会落后,就会挨打,这么个浅显的道理,他们不懂,现在有人给他们上了一课,还是个天才少年。”
“你呀,还管这些干什么呢,都一把年纪了!”
一旁的老奶奶朝老人笑骂道,神态祥和,二老相伴了一辈子,她怎么会不了解这个老人。
“要管,生着不管,那死后我就管不着了,这一辈子,反正是要死的,我要做到问心无愧,要对得起我的人民,对得起我的国家,对得起我们党千千万万为了国家富强而牺牲的同志们。”
“对了,那个小家伙我想见一见,我倒要看看,能写出让英国人都称好,能赚那么多外汇,能写出那么精辟论断的天才,是个啥样子哟,我记得,我十一岁的时候,可还是个小娃子,比不上人家哟。”
老人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