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没钱照样创业做老板 >

第3部分

没钱照样创业做老板-第3部分

小说: 没钱照样创业做老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对我的员工说: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有广告意识、品牌意识和自我推销的意识。凡是上歌舞厅、看电影、在火车上、在开会时、在一切公众场所,只要有机会,都要作自我介绍,给自己、给公司打形象品牌广告。

  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些,我这么一搞,还真管用,许多人慕名而来,一下子公司的业务就上去了。这一招,妙就妙在寓广告于点歌之中,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公司、对我们电话的印象,效果比直接打广告更耐人寻味。不是广告胜似广告。

  当“小荷‘未’露尖尖角”的时候,当你还没出名的时候,当你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时候,必须有人来宣传你。自我吹嘘,“黄婆卖瓜自卖夸”往往效果不好,自己吹,不如别人捧;别人捧,不如记者宣传。要让记者宣传,就必须让记者注意你。

  那么,如何引起记者注意,让新闻媒体为自己作免费广告,产生轰动效应呢?我先讲一个案例。

  四川有一个人叫做王奇,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策划人员,平时只为一些三流的企业做做文案、宣传、创意之类的工作。但他有个愿望: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策划名流。要成为一个策划名流,就必须要让别人知道你。要让别人知道你,就必须推销自己、宣传自己,就必须卖出去。怎么卖?他发现一种现象:他发现一些名人,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在开始成名之前,都是把自己先卖给媒体,经过媒体的宣传,再把自己卖给社会,卖给消费者。那么,卖什么给媒体呢?媒体,它需要新闻,需要有价值的新闻。他在人才市场转了几圈,发现一种现象:所有的企业招聘人才都是一个模式,都是企业挂牌招聘人才,企业高高在上,工资由企业说了算,一旦人才被录用,这个人才就成了企业的私有财产。人才市场口口声声说:招聘和被招聘是平等的。实际上并不平等,都是企业说了算。于是,他决定抓住这个“不平等”为突破口,来制造一个爆炸性新闻,把自己卖出去。

  他在家里关了三天三夜,搞出了四个创意:

  1、挂牌突破——人才挂牌招聘企业:既然企业可以挂牌招聘人才,那么,人才也可以挂牌招聘企业,这样才叫平等。

  2、定价突破——人才自我报价:过去,待遇都是企业说了算,那么,人才挂牌招聘企业,也可以自我报价,企业主接受,则签约;不接受,就下一个。

  3、求职突破——企业向“诸葛亮”求智:既然是人才挂牌招聘企业,那就不是向企业求职,而是企业向人才求智。

  4、私有突破——一个“诸葛亮”可为多家企业服务:在考察过程中,他发现一种现象:一些企业重大的决策,一年就是1…2个,如果一个“诸葛亮”似的人才,为一家企业服务,就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只有为多家企业服务,才能够提供人才的使用率,对社会的贡献才会更大。所以,人才不应该成为企业的私有财产,应该为整个社会服务。

  他把这“四个创意”整理成一份材料,写好通稿,一起抛给了《成都商报》。

  《成都商报》的总编一看,拍案叫绝。第二天,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记者的文章:副标题是:时薪100、日薪1000、月薪10000。主标题是:一打工仔在蓉城叫板:谁来聘我!文章最后说,这四个转变为节约人才资源,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第二天,《成都商报》又跟踪报道,刊登出这样一篇报道:《高价求职的王奇找到“组织”,一个广告公司拍板:我聘你!》就这样,王奇接二连三,天天占据显要位置。

  王奇的报道,在成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都的《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是强劲竞争对手,两张报纸都办得不错、卖得很火,他们之间互抢新闻、互抢读者。《成都商报》这条爆炸性新闻出现后,《华西都市报》的总编也不甘落后,立即投入到王奇的新闻报道中来。当时,《华西都市报》刚结束“百家企业成都大招聘”话题的讨论,总编当即做出决定:一定要抓住王奇标价出卖自己这一话题,结合百家企业成都大招聘的话题,再次展开人才价值大讨论。

  《华西都市报》当天就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林中飞来一只独唱的“鸟”》,“关于‘王奇新闻’的再思考”,并连续报道。接着,什么三思考、四思考、五思考,纷纷出炉。

  一时间,成都各家报刊、电视台像炸开了锅,形成了一个大合唱。王奇天天占据新闻媒体的主要位置,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全国各家报刊也纷纷转载,采访他,王奇一下成了一个名人。很多企业慕名而来,请他出山,请他号脉,请他演讲,王奇一下子就打进了策划界,成了策划界的名流。

  透过这个案例,我们知道:要引起新闻媒体的注意,要打免费广告,一定要制造卖点、亮点、热点,事先一定要形成一个策划书,写好通稿,然后送到各大媒体去,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刚才,我讲了个人如何让新闻媒体免费为自己作广告,产生轰动效应,那么,企业如何不花钱打广告呢?我这里再讲一个例子。
  中国第一家“舍宾形体运动俱乐部”,刚从俄罗斯引进到中国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知道“舍宾”是什么东西。如今“舍宾连锁俱乐部”遍布全国各大城市。这家公司的老总,当时只是个武术教练,也没有什么钱,他通过千辛万苦拿到了中国的总代理。

他想:要发展“舍宾”连锁俱乐部,首先,要让全国知道什么是“舍宾”,要想全国人民知道什么是“舍宾”,那就只有做广告。什么媒体最好、影响最大?那当然是中央电视台,但是,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费,几秒就是上百万元,哪有这么多钱呢?他想怎样才能既做广告又省钱呢?这个老板想了几天几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投资伙伴说:“我有一个办法做广告,不但不花一分钱,而且还能赚钱。”他的投资伙伴都笑他:“天下那有这么好的事。”“有,”“我把‘俄罗斯舍宾运动代表团’,请到中国来作巡回演出。因为,我在俄罗斯看过他们的演出,非常精彩。我相信,只要把‘俄罗斯代表团’请到中国来演出,中国媒体肯定会作宣传。到时候,中国一定会掀起一股‘舍宾’旋风。”这个老板想到做到,立即以国家体委的名义,向俄罗斯代表团发出了邀请。这次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很多城市的“黑市票”倒到了500元一张,各大城市媒体更是整版整版地争相宣传。“舍宾”这个名字,一下子进入了千家万户。他不仅一次赚了几百万元广告费,还赚了几十万元的演出费。

他这招,绝就绝在:他巧妙地利用了“俄罗斯演出代表团”这个支点,利用人们好奇、新鲜的心理特点,以“在各大城市巡回演出”为手段,扩大了“舍宾”在中国的知名度。他借别人之名、借别人这个“团”,既免费为自己打广告,又为自己赚钱。名义上是“炒作”演出团,实际上是为自己作广告,一举两得,实在高明。

第二招:先找婆家后嫁女,既当红娘又当妈。

这一招就是教大家脚踩几只船,空手牵几家。怎么踩、怎么牵?我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大家注意看清这里面的套路。

例1:浙江温州有一个人叫做刘恩,他是北京某重点大学的一个学生。我们都知道,温州人被誉为“东方的犹太人”,温州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在这个地方,工厂、企业多如牛毛,星罗棋布,可以说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是工厂。在这里,没有什么要国家安排就业的概念,在这里的人也从来就不怕什么下岗。刘恩他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从小就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所以,他特别地精明,财商特别地高。有一年,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某重点大学,他非常欣赏美国人的教育方法,在美国,满了18岁的青年,如果还要家里负担简是一种耻辱。不想增加家庭的负担,想靠自己的勤工俭学来解决学习和生活费用。

刚才我说了,在温州家家户户都开小工厂,所以竞争激烈,只要有熟人老乡关系,就可以先货后款,赊销货。刘恩拿了二大包牛仔裤,决定回学校先来个投石问路,看看这个牛仔裤好不好销。

他开始在同学中卖。市面上卖20块钱的一条牛仔裤,他卖12元,他想既然都是同学,就不要赚得太多。他对同学说:这都是我从家乡带来的牛仔裤,大家都是同学,我赚点路费,就算给大家带一件吧。经他这么一说,同学们你一件我一件地,不一会儿,一大包牛仔裤就被抢购一空。

刘恩一看,这么好销,就想看看其他学校是不是好销。于是,第二天就背起另一包来到了邻近的大学,他不是沿街叫卖,而是直奔学生的宿舍。这一次,他开价18元,比市面上便宜2块,经过讨价还价,一般以15块成交。就这样,二大包牛仔裤,不到二天的时间,就全卖完了。刘恩一算,收到1800多块钱,其实,每条牛仔裤批发价只要5块钱,除了本钱,还净赚1000多。这次牛刀小试,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让刘恩尝到了代销服装的甜头,心里非常地兴奋,从中他也看到这里面的商机。于是,他准备大干。

他把钱汇到厂家,厂家看到他这么快就销完了,就把钱寄来了,非常高兴,称赞他干得不错。刘恩跟厂家说:这样吧,我干脆做你们在北京的代理得了,我在北京先联系好,我叫你们发货,你们就把货发过来。厂家一听,满口答应,因为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这样,刘恩就印好了一盒精制的名片,俨然以温州某厂驻京办事处主任的身份,洽谈起业务来。

刘恩知道:要大干,就一定要搞批发,靠走街窜巷搞推销,一件一件来卖,那肯定是做不大的。因此,他联系了一大批要货的商贩,特别是期间他挂上了一个搞服装的大老板,这个大老板决定跟他合作,包销他的产品。刘恩按照所订购的单子,叫厂方速速运来。厂方很快就把货发到了车站。由于这批货款式新颖、价廉物美,在市场上非常适销对路,所以,很快就一销而空。这位大老板,通过这次交易,更加信任刘恩,决定跟刘恩联手合作,大干特干。

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刘恩的存折上已经有了6位数字。这个时候,他的羽毛已经丰满,他的销售渠道越建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他已经不再局限单卖牛仔服了,而是全方位地出击。他也不再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而是跟众多的厂家、众多的商家取得联系,只要市场上什么服装好销,他就卖什么服装;只要市场上需要什么服装,他就生产什么服装,他甚至根据市场上摊贩们的需求,把样品寄给厂方,由厂方订做。结果,越做越精、越做越熟、越做越大。

随着业务的发展,他的业务一个人完全忙不过来了。于是招了几个助手,租了一套二室二厅的写字楼,俨然以公司化来运作。这个时候,他也不再大事小事,事必躬亲,而是具体的事情都交给手下去办。他坐在办公室里摇控指挥,一手牵着众厂家,一手牵着众商家,坐吃中间的差价,获取丰厚的利润。

几年过去了,刘恩大学也毕业了。他没有去单位报到,也不要那个铁饭碗了,而是留在京城,继续指挥着他的服装大军。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他已经是京城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了。就这样,一代空手道大师诞生了。

例2:平房改四层楼。前几年,广东房地产市场一片热浪,不少“下海”的人摸到了“大鱼”。

邓某听说广州某地有两间50平方米的平房,房主想改建成楼房,因为没有钱,一直没有翻建成。邓某就主动找上门,对房主说:我们来合作,你出地,我出钱,咱们建四层楼房。你随便选两层,剩下的就归我。房主心想,自己的旧房子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变成两层崭新的楼房,觉得很划算,就同意了。于是,跟邓某签定了合同。哪知道邓某在玩空手道,他转手就以每平方米2000元的楼价,卖给了另外一个人,他一下子收到了48万元。他拿这个钱就把房子建了起来,除去各种费用,自己转手就赚了20多万元。

通过以上二个例子,综观整个操作,我们要玩这类的空手道,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信息要灵。做这类的空手道,一定要以信息为导向。信息时代就要有信息观念,脑子时刻要有一根弦,这根弦就是市场观念、信息观念、操作意识。平时要多看报纸,多听广播,多看电视,多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多了解市场的动向,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像猎人的眼睛一样,到处搜寻,这样你才能发现猎物。机会一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