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舞的军阀-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发奎见郑地文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样子,更加恼怒,大声喝道:“奉命,你是奉谁的命?我中央军进驻吴福一线是蒋委员长亲令。 你难道要对抗中央不成?”
郑地文冷冷地说道:“让你们驻防?哼,你们抵挡得住日军的进攻吗?如果不是少帅为了抗日大局着想,我们卫**早就撤回云南去了,还用得着跑这里来替你们断后?”
这话倒是有道理的,上海大撤退,卫**完全可以往云南方向撤退的。 根本没必要来揽断后阻击日军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 再者说了,在上海和日军血拼多日的卫**根本就不会有叛国降日地可能,在场的中央军官兵顿时有些动摇,觉得把吴县防御让给卫**也没什么的。
“我不管你们卫**是为了什么,但我军进驻吴县那是蒋委员长亲令,容不得任何人违抗。 郑军长如果你还是坚持进驻吴县,那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了!”张发奎已经没有耐心了,准备用武力解决。
此时吴县附近的中央军可是有7万余人,而卫**第二军不过是2万余人,张发奎原本以为只要威吓一下。 郑地文就会退缩的。
却不料。 郑地文没有预想中的退缩,而是大声向周围地卫**下达命令道:“全军准备战斗!”
这个命令一下达。 卫**的轻重机枪全部架了起来,掷弹筒和迫击炮黑洞洞的炮口同时对准了中央军,各部队士兵也全部寻找掩体并子弹上膛,各自选定射击目标。
卫**这番动作顿时吓坏了中央军,张发奎的卫兵连忙挡在他面前,并护着他往后退,中央军其他士兵也连忙进入战斗状态。
“郑军长,难道你要挑起内战吗,对抗南京中央吗?我以**二级上将的身份命令你,让你的部队放下武器,那今天的事我可以当作没看到。 ”张发奎大声喊着。 真是昏了头了,这种时候,是个人都明白**军衔是不可能丢卫**的将领有约束力的。
郑地文边走回后方阵地边答道:“张司令,我是卫**的中将军长,可不是中央军地,你地二级上将在我眼里一文不值。 你最好约束住你的部队,一旦发生冲突,我是绝对会毫不犹豫下令开枪地!”
双方的最高统帅都撤回后方阵地后,场面越发紧张了,一触即发。
一阵大风呼啸而过,飞沙走石,四周的树枝摇晃不已,却久久没有预想中的激烈和血腥的战斗场面。 卫**和中央军的士兵可以很清晰的听到了自己和战友的呼吸声、心跳声,就是迟迟听不到密集枪声和剧烈爆炸声。
近十万人的部队在对峙着,然而整个战场却没有什么声响,双方都没有敢开第一枪,显得寂静而诡异。
张发奎很明白他的部队都是些残兵败将组成的,武器装备和卫**更没得比,真打起来,虽说有人数上的巨大优势,但未必能讨得了好,所以并不敢轻举妄动。
尽管郑地文得到了王旭的授权可以向中央军开枪,但是他并不愿意在这里和中央军大肆血拼,毕竟进驻吴县阻击日军是第一任务,况且开第一枪的必然成为国家危难之际还挑起内战的千古罪人。
嘀——嗒——嘀——嗒——
在中央军和卫**双方士兵大眼瞪小眼中,时间慢慢地流逝了。
突然,天空上传来一阵飞机的轰鸣声。
日本人的飞机,中央军和卫**双方全都立即想到了。
果然,不一会,天空上就出现了日军的飞机群。 日军飞行员发现了下面的大批中**队,大为兴奋,立即降低高度,带着一阵尖啸声俯冲过去。
嗒——嗒——
不断呼啸而过的日军飞机大肆扫射着中**队,没有多少掩护的中央军和卫**士兵纷纷中弹身亡。
日军飞机的来袭给了张发奎当头一棒,日军的追击部队显然已经在路上了,在耽搁下去,吴福国防工事线将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而南京的防御部署还没有来得及完成,那事情就严重了。
“传令,全军绕过吴县,前往无锡布防!”张发奎恨恨地下达命令道,他很清楚郑地文肯定是有王旭的明确命令,否则不会如此坚决。 在没有得到王旭的亲令之前,他们是不可能会让步的。 而且卫**是不可能会投降日军,将防线拱手让给日军的。 时间上不允许他继续在这里和卫**对峙,所以只好赶去锡澄线去布防。
中央军绕道走了之后,郑地文立即率领卫**第二军进驻吴线一带的阵地,并抓紧时间大肆抢修各防御工事。
吴县前的两军对峙最终没有开一枪就顺利解决,但是常熟那边可就没这么好办了。 因为中央军已经先于王德海进驻常熟,卫**赶到时受到了中央军的阻拦。
对于卫**进驻常熟的要求,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自然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可没曾想被拒绝的卫**当即展开进攻队形,准备进攻常熟。
面对这样始料不及的突发事情,刘建绪当即下令部队严守阵地,并紧急向南京方面报告。
“娘希匹的!卫**想干什么?居然无视中央的命令!”得知消息的蒋介石当即怒骂了起来。
站立在旁边的钱大钧劝慰道:“也许是卫**急于撤退吧,不如电令卫**的少帅王旭约束他的部队,或许可以平息事态。 ”
蒋介石没有逐渐平息怒气,反而恨恨地说道:“娘希匹的,卫**根本就不是为了撤退,而是要抢占吴福线。 刚刚张发奎才来电报告,卫**的一个军已经抢占了吴县一带的阵地,还差点和他的部队开战了。 ”
“如果不是为了撤退,那卫**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以他们在上海战事中的表现,应该不会叛国降日才对啊。 ”钱大钧很是疑惑。
蒋介石用力一拍桌子,大声说道:“不管卫**想干什么,中央的权威绝不容挑战,他卫**想挑起内战,那中央绝对奉陪到底!”
随后蒋介石命令刘建绪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住常熟,如果卫**胆敢进攻,可以全力还击。!
第一百五十七章 南京南京 弃还是守
就在日军大举出动,追击中**队的时候,而中国最强大的两支军队之间却要在这节骨眼爆发战争。
刘建绪的第十集团军与王德海的第三军在常熟对峙着,随后赶到的李俊先炮兵师也摆开了阵势,要炮轰中央军阵地。 而这时,陈诚等中央军主力部队也陆续撤往常熟一线,顿时威胁王德海与李俊先的后方。 这还不算,东北军和67师等部队又在陈诚等部队后方逼了过去,局面十分复杂。
这战要是打起来,准是打成一锅粥,然后被追击而来的日军一窝端。 而双方部队又都不肯让步,眼看着中国的精锐部队就要在这里全部报销,中国即将亡国了。
“少帅,如今这样的情况,一旦我们与中央军开战的话,那必然会是一场规模非常大的混战。 后面追击的日军到时候蜂拥而上,恐怕会将两败俱伤的我们和中央军全数歼灭。 这仗,打不得啊。 ”叶世平劝说王旭道。
王旭也是很为难,眉头紧皱地说道:“这点我明白,这样的情况下确实不能和中央军开战,但是吴福一线的防御又十分重要。 ”
这时,郑地文问道:“少帅,卑职有个疑问,为什么您一定坚持要我军代替中央军驻防吴福一线呢?”在他看来,仅仅为了争夺吴福线驻防权进行阻击日军,就要和中央军大打出手有点不可思议。
王旭能怎么说呢?难道说他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发生,所以要用比中央军战斗力更强地卫**来阻击日军。 好争取时间疏散南京民众吗?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王旭也明白中央军怎么也不可能将常熟一带的防御交出来的,而卫**强行进驻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希望中央军集重兵于常熟,能抵挡日军久一点吧。
王旭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我是担心中央军无法抵抗日军,导致南京的防御部署没有时间完成。 算了吧。 传令王德海他们往我们这里撤,东北军和67师。 还有刘鸿发也都往我们这边撤。 另外,传令胡二撤往平望、嘉兴一带进行布防。 ”
这场可能导致中国灭亡的内战最终没有打得起来,接到王旭命令的卫**部队以及东北军、67师迅速撤往吴县。 因此,吴福国防工事线被一分为二,由卫**和中央军共同驻防,不久前还差点大打出手的两军这时又联起手来抵挡日军地追击。
阻击日军之战还没打起来,南京方面倒是先打起了口水仗。 关于南京是守是弃的问题争论不休。
主弃者认为上海战役之后,中**队损失惨重,面对又得到大本营增援地强大日军,恐怕是无法守得住南京的。 如果再将中国已经不多的精锐部队在南京消耗一空,那中国离亡国也不远了。
主守者认为南京是中国的首都,抗战初期不战而弃,对全国民众没法交代,更是影响士气与抗战热情。 更何况。 南京是国际观瞻所在。 国民政府特使蒋百里此时正奔走于欧洲,寻求国际上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如何能够轻言放弃南京。
作为国民政府的军事统帅机构,最高军事委员会必须拿出断然的决定。 为此,最高军事委员会立即召开相应会议。 由于陈诚和顾祝同均未在南京,会议也就由军政部长、总参谋长何应钦。 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军令部长徐永昌,作战厅厅长刘斐,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兼军法总监唐生智,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部副监、南京卫戍司令兼宪兵司令谷正伦、军令部长副部长王俊,还有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参与。
会议一开始,刘斐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委座,并非卑职长日寇威风,灭我军志气,而是从现时地情况来看。 我军很难抵挡得住日军的进攻。 日军利用在淞沪会战后的有利形势。 必然以优势的海、陆军配合空中力量,沿长江、沪宁线、京杭线等水陆交通线西进。 对南京进行立体围攻。 而且我军参加淞沪会战的部队损失都很大,不经过相当时期地补充整训,也难以恢复战斗力。 为贯彻持久抗战方针,应避免在南京进行决战。 所以,卑职建议在南京作象征性的适当抵抗,然后立即主动撤退。 ”
确实,南京位于长江弯曲部,地形上背水,敌人可以由江面用海军封锁和炮击南京。 从陆上也可以从芜湖截断后方交通线,然后海、陆、空协同攻击,则南京将处于立体包围形势下,这样一个地方的确非常不适合几乎没有海、空军力量的中**队防守。
“委座,卑职认为应该直接放弃南京,因为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数十万,部队损失惨重、疲惫至极。 反观日军,武器精良,携新胜之威,且是水陆空三军立体掩杀而来。 在这样地情况下,我们根本没有得选择,即便是守最终也没有办法守得住。 ”白崇禧也反对防守南京。
何应钦、徐永昌、王俊和刘湘等人均纷纷表示南京不可守,只有唐生智和谷正伦默不作声,偷眼瞄着蒋介石。
尽管主弃派大占上风,但蒋介石并没有就此拍板放弃南京,而是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中。
许久之后,蒋介石这才缓缓地吐出一句话:“南京是必须派兵守卫的。 ”他也明白从军事上来说,南京确实不可守,但作为国家领袖,他还必须充分考虑政治上的因素。
这时候,唐生智马上就跳了出来,很是坚毅地说道:“委座说得对,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国人心中的重要性,对国际视听影响很大。 而且,南京不仅仅是我国首都,还是先总理中山先生地陵墓所在,我等革命军人岂能弃之不顾?”他激愤的神情,正义凛然的话,真是让人看了、听了都觉得羞愧不已。
“卑职也认为只要我军占据有利地形,进行全力防卫,南京定可坚守两个月以上。 可利用这段时间,请求国际力量调解,日寇之围未必不可解。 ”谷正伦接着站出来表示支持固守南京。
蒋介石都表态南京必须防守了,就算还有意见这个时候也都会往肚子里吞了的,于是固守南京这个决策很快便确定下来了。
“南京防务是需要一个人总揽全局的,你们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推举推举,或者谁愿意自告奋勇,那也是党国之幸事。 ”蒋介石是想找个人全面负责南京的防务。
刘湘站起来答道:“委座,卑职认为由卫**的少帅王旭来主持南京防务最为合适,而且以卫**的强大实力,必然能在南京给予日军狠狠的打击。 ”
“卑职赞同刘司令地意见,尽管少帅年纪不大,但是上海战役中他地表现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不是他指挥卫**顶住从金山卫登陆地日军第十军,恐怕我们也无法全身撤退。 ”白崇禧也站起来推荐王旭。
如果是吴福线冲突之前,蒋介石或许还会考虑考虑,但是此时一听就满肚子火,当即否决了:“一个小娃娃,如何能担得起首都防务之重任?诸位都是党国之要员,难道就没人愿赴国难?”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