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回到1986 >

第63部分

重生回到1986-第63部分

小说: 重生回到198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燕出了粮库后沟土道就直奔大马路,这里离正街也不太远,走走十几分钟也就到了。勒小东和徐少强带着那些人肯定得去吃饭,走之前她就听徐少强跟他们承诺好的事成之后要带他们去戳一顿。
说起来这事也挺巧,上午的时候李文芳去她们家跟吴芝兰提起温三儿到家门口堵人的事,李燕心里一动,她倒是记得有这么回事,李云庆出手教训骗李霞私奔的那小子,最后他们一家全上了,李云庆吃了挺大的亏,胳膊的哪块骨头折了还夹了挺长时间的夹板。
只是她光记着这个,却想不起来确切的时间,一时也拿不准究是不是这次。只不过防患于未然,小心点儿总没错。等到李文芳回家的时候,她借口过去玩就跟着过来了。半下午两三点钟李云庆下了班,刚进门李文芳就提起了温三儿早上堵在大门口的事,李燕根本来不及阻拦,心说要糟。
李文芳等到李云庆骑着车一出门就后悔了,直埋怨自已嘴快,担心他再跟温三儿他们打起来,那家人的名声有多臭她可是挺清楚。一时着急就想让李燕回去找李大中,让他找俩个人跟过去看看,别再让丈夫吃了亏。
李燕也不敢耽搁,寻思着出门拦辆三轮车快点儿回家找人去,李文芳把她送到大门口,正再三叮嘱的时候,正好碰见了徐少强和勒小东往这边来。
心里装着事儿姑侄俩谁也没心思去搭话,倒是徐少强先跟李文芳打了声招呼,后者只‘嗯’了声,没向平常那样热络。
“李燕,我李婶儿这是怎么了?”徐少强一下子就看出不对劲儿,凑到李燕身边小声的问她。
李燕回头瞅了眼李文芳看她还站在大门口,知道是催促她别磨蹭,快点儿回去。也顾不上细解释,道:“我大姑她们家出了点儿事儿,我得赶紧走了。”
“等一下——”
刚要加快脚步往前走,胳膊突然被人抓住,李燕微怔的扭回头,正迎向勒小东询问的眼神,“出了什么事?”
这是自从分手后,大半年里他头一次这么主动跟她打招呼,这样出于关心的询问,李燕自然不好拒绝,略微简洁道:“我大姑夫为了我二姐的事跟人理论去了,我大姑怕他再吃亏,让我回家找我爸,找两个人跟过去看看。”
“李霞姐?她怎么了?”
“在哪儿?”
徐少强和勒小东几乎同时开口,可是关心的焦点却截然不同,前一个问题解释起来实在是太麻烦,再说这种事又不好跟外人说的太明白,倒是勒小东问的好回答,当即就说出了地点。
勒小东想都没想,直接道:“你不用回去了,我帮你找人吧。”也不等李燕作出反应,就跟徐少强道:“花豹那些人不是还没走吗,让他们帮个忙。”
徐少强稍怔了下,随即道:“那好,我这就过去找他们。”
“嗯,我去弄车,待会儿在‘老良饭馆’门口汇和。”
两人快速的敲定步骤后分开行动,李燕像个局外人似的站在原地都呆了。
走出去十几米远的勒小东、突然停下来转头道:“走啊,还站着干吗,你不是着急吗?”
“哦。”李燕头一次觉得自已像只呆头鹅,小跑着跟了过去。
很快勒小东就弄到了两辆车,拉着这一大帮子人直杀了过去。
李燕刚见着那些拎着片刀的半大小子们,心惊肉跳慌了那么几秒钟,想她一介升斗小民也就在电视里瞧过,现实中哪见过这种场面啊,太阳光底下那些刀片泛着冷光,二三十把排成一面儿看着人头皮直发麻。
她不得不佩服勒小东和徐少强这两小子,先不说他们和这些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光是站在那里完全不怯场的架势就挺让人佩服,更何况还面色如常的连说带指挥。
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果真是不假。半年前还觉得某人就是个高傲的小屁孩儿,这大半年过去了,她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了,十二岁的男孩子,像是一下子就长大了,变得成熟内敛,可以撑起保护伞遮风挡雨了。
 第九十二章
不管这种形容算不算恰当,总之这份人情她算是欠下了。
当天的那顿酬谢宴,李燕想了再三最终没有过去。她一个小姑娘家家,混在一大帮半大小子中间,总有些突兀不太好看。
第二天上午,她特意让崔文武开车运了台彩色电视机送去了老徐家,算是一点心意。徐少强笑眯了眼,高兴的直说她够豪气,这个朋友他算是交定了。
小小年纪就满嘴的江湖味儿,听起来别扭归别扭,可想到昨天带着那帮人的劲头和架势,还有日后将成为k县的黑老大,自然也就不觉得怎么样稀奇了。
李文芳听见了动静,知道李燕送了这么大份礼过去,不过意的非要把电视机折合成现金补给她,被她硬是回绝了。直道自家人,这点小事儿应该的。
比起徐少强这里用钱就可以摆平,真正让李燕觉得为难的是勒小东那边。他们家的条件根本什么都不缺,送东西明显不讨喜,可要是直接送钱过去吧,又好像不太好。
实在想不出合适的办法,李燕干脆把勒小东约了出来,想问他有没有什么喜欢想要的,到时候买了送给他,算是表达下她感激的心情。
当李燕婉转的说明了自已的心思,勒小东站在楼头的阴影里,抬眼随意的瞅瞅,头顶的阳光刺得他微眯起了眼,皱了下眉道:“不用,我没什么喜欢想要的东西,你不用费劲去想了。”
“那我也不好意思呀,昨天你不光帮了忙,还请了他们吃饭,要不那钱我给你吧?”又出力又出钱,这样的人情最好还是能还就还上,李燕是这么觉得。
“我说不用就不用。你今天找我出来就为这件事吗?”
勒小东抬眼看过来的一刹那,李燕竟然有种错觉,好像他隐隐在期盼什么一样。可这种感觉转瞬即逝,快的让人摸不着尾巴。
他今天穿着带兜的短袖白衬衫,及膝处的浅条纹肥短裤,脚上是双棕色的皮凉鞋,很普通男孩子的打扮,却因为过于出色的长相硬生生穿出特别的味道。再加上手腕上戴着款新式运动手表,怎么看都是洋气十足。
李燕心里暗赞了声,如果她真的是同龄的小姑娘,也一定会跟谢苗苗她们一样,对于这样男孩儿着迷不已。
“勒小东,我真的挺感谢你的,要是没有你们我姑夫可就吃亏了。可是你这样什么都不要,我也不好意思啊?”
似乎这并不是他想要听到的答案,勒小东情绪不高,随口丢出句:“你要就是不好意思,那就当欠我个人情,以后还给我就行了。”
“……那好吧。”最终还是这样的结果,李燕无奈却也无法。
自从这次事件后,温三儿果然没有再出现,被二三十号人堵在院子里,那种阵仗足够吓破那一家人的胆,要美色还是要小命儿,两者之间孰轻孰重,他很会分辨。
没有了他的纠缠,李霞慢慢也就把这段恋情给放下了。
俩姐妹同时面临一个问题,从学校毕业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即将步入社会,对于她们来说,根本没有人生规划这样的概念,可做为父母却不能不为她们的将来做打算。
依照李云庆的意思,是想让两个人学习门手艺,将来也好糊口。李霞没有意见,李颖却不乐意学,觉得自已有了指性,王军能挣钱养家就行了。见说不动她,李文芳夫妻俩除了叹气,也只能由着她。
八月份初,李霞坐着火车离开家,去往l市投奔那里的舅舅李大宽。
李大宽是吴芝兰和李武昌最小的儿子,十二年前当兵到现在升到了连长。家里有个军官,对于老李家人来说,那绝对是件展扬事儿,光是奖状照片就挂了一屋子。每到家里来了客人,总要炫耀炫耀。每每见到这样的场面,李燕都觉得相当的尴尬。
李家兄弟姊妹五人,李大宽是唯一住在城市里的一个,条件也最为优越,他和当医生的刘美娥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就足够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一年的开销,这还不算其他奖金外捞。
尽管这样,他对于老家的父母亲和养着两位老人的二哥二嫂一家却没有多少照顾。每年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偶尔回来,扔下那么一头二百的算是心意。
要说这老人大都有个毛病,近的臭,远的香。什么意思呢,就是侍候在跟前的对他再好习惯了也不觉得怎么样,而离的远的一年年连杯水都端不来孝敬不上,冷不丁回来扔下那么三瓜两枣,可能连吃药的钱都不够,就这还稀罕的够呛,恨不能把人当祖宗一样供着,吃好的喝好的,活什么的根本不让干,甚至连点儿凉水都不让碰着。
同样是儿媳妇,这难免让崔玉凤心里不是个滋味儿。可没办法,她常年被自已丈夫压制着,根本不敢吱声抱怨。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李武昌病倒那年,那时候李大中没有工作,全家人只有崔玉凤在厂子上班挣得那点工资维持生活,每个月光是李武昌的医药费就是笔不小的数目,到了最后积蓄花光了外债就借了三四万。既便这样,李大宽也没想着给家里寄个钱帮持一把。老大李大成那里就更指望不上了,邻居家还能送十个八个鸡蛋,他家里杀鸭子连鸭毛都没见着一根。小女儿李文贤那向来就是个抠嗖人,她不跟老太太借钱就不错了。唯一靠跟前的李文芳,丈夫李云庆的上班的车队效益不好,几个月都不开工资,能帮上的忙有限,就算尽最大的力量拿出的钱那也是杯水车薪。
面对这样的困境,李大中终于按捺不住发了火,在电话里一通狂喷,把李大宽骂的狗血淋头,倒是把人给骂醒腔了,从此以后开始帮衬着家里,不时寄些钱和药品,倒还算不错。
李大中之所以这么愤怒,那也是有原因在里面,当初李大宽当兵、结婚的全部费用都是他出的,那时候他建桥挣了些钱,是最早的一批万元户。光是李大宽给刘美娥的彩礼就八千块,加上办置酒席就有小两万。这还不算当兵过程中的那些钱,总的来说不下四五万。要知道八十年代初的四五万,那绝对是笔大数。
李大中不是个爱翻小肠儿的人,但凡过得去他也绝对不会跟弟弟张这个口,实在是被肩上的担子压的喘不过气了这才出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忍了那么长时间,陡然暴发出来威力可想而知。
总算李大宽还有些良心没有忘本,并没因此生哥哥的气,尽量弥补过失,分走大部分治疗的费用,给这个没有多少收入的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
这些都是上辈子发生的事,如今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李霞的这次去l市,勾起了李燕的这些回忆。如今的老李家,则完全不需要有这样的担忧,别说几万块,就是几十万那也不是个事儿。
让家人活得更体面,这本就是李燕的愿望之一。能够顺利达成,她应该重重酬谢上苍,如果给她这样的机会话。
五年级的上半学期,李燕仍旧在各种忙碌中度过。学校的生活,是个枯燥和兴味的矛盾综合体,时间就在指尖翻开的张张书页中悄然流逝。
一学期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寒假的到来,对于苦学生来说,这是件最最高兴的事儿了。作业之余,可以尽情的玩耍嘻闹,又不用起早上学,可以趴在被窝里名正言顺的赖床。要是家里觉得无聊,还可以走亲戚串门子,自在的安排着充裕的时间。
比起小孩子,大人们需要安排的事情会很多。从进入腊月里开始,新年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碌续进行。有套顺口溜说的很明白: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
转眼就到了年三十这天,老李家的这个年格外的热闹,两个小家伙都已经大了,最小的李奇也满地的跑,开始丫丫学语了。李佳已经五岁了,小丫头鬼精灵着呢,啥事儿都懂,知道认钱了,缠着李燕喊着:“姐姐,姐姐,你最好,最漂亮,给钱——”伸出小手就眼巴巴的等着。
对于弟弟妹妹,李燕可是疼的不得了,要星星不给月亮,知道李佳喜欢花花绿绿的钞票,特意买了个小手提袋给她装钱用。兜里边也随时揣着钱,只要她想起来要那就没有让她空手的时候。
用她奶吴芝兰的话说,那就是:“燕子,你就惯着你那妹妹吧,再大些她都能淘得上房掀瓦了。”
李佳打小就淘气,脾气还倔强,李燕以前骂她是茅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可想而知她性格强硬的程度了。
那时候家里困难,孩子多崔玉凤也顾不上,李佳懂事早,才五岁大点儿的孩子就知道自已站在台阶上洗头,肥皂水进眼睛里辣了也不知道哭,只是闷声不响的拿毛巾擦,两只眼睛弄得红通通的像兔子。
崔玉凤时常跟李燕念叨,他们姐弟三个就属李佳最受苦,挨得打也最多,花她的钱心里总觉得难受不得劲儿。
对于这个妹妹,李燕觉得自已这个姐姐当的挺不称职,从小到大几乎没怎么照顾过她。上学的时候那是没时间,毕业了以后又分隔两地没机会,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