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四圣悬枢(打印) >

第9部分

四圣悬枢(打印)-第9部分

小说: 四圣悬枢(打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疿音费。同“痱”。《素问》:“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 
②叆叇音爱代,浑浊不明貌。《慧琳音义》:“埤(pi)苍云,叆叇,云气不明也。 ” 
③发原作“阳”,诸本均同,据下文“纵竭力升发”改。 
④初凡列本其事者皆言初。《左传·隐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 ” 
⑤抑原作“陷”,据蜀本、集成本及上下文义改。 
⑥瘪《全书》本作“痒(癢) ”。“痒塌”,义不可解。疑为“瘪(癟)塌”形近之误。径改。后同。 
⑦内原作“亡”,据蜀本、集成本改。 
⑧ 
鞭《全书》本作“硬”,据《十一种》本改。
34

治色红过经不退者。

发紫变黑顶平根散

痘粒初生,营阴闭束,卫气冲发,红点外形。及至卫气盛发,突围而出,营血退缩,周外
环绕,痘泡圆白,红根如线。其红根之紧细者,卫气之冲逼也,其白泡之丰圆者,营血之敛束
也,此为营卫之俱盛。

营衰则红根散漫,敛束不紧,卫衰则白顶灰平,升发不快,营卫俱衰,则顶平而根散,不
能圆紧也。其卫气更虚者,重围不透 ①,血色终存。卫气怫 ②郁,燥闷烦渴,则红变而紫。及其
陷没,则紫变而黑。其极虚者,一郁遂陷,不作热烦,则红变而黑,紫不久驻。其红、其紫、
其黑,皆阴盛阳虚,卫气不能外发也。

参芪桂麻汤

人参二钱甘草一钱黄芪三钱桂枝一钱升麻一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顶平者。

参归芍药汤

人参一钱甘草一钱当归三钱芍药三钱,醋炒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根散者。

参芪蓝苏石膏汤

人参三钱甘草一钱黄芪三钱石膏二钱苏叶三钱红花二钱升麻一钱丹皮一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色紫而烦渴者 ③。

如无烦渴,去石膏 ④。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 ⑤

痘病营闭卫郁,郁轻者稀,郁重者密。密之极者,卫郁不能尽发,危证也!此当用清补温

散之剂,使卫旺表疏,阳郁尽发,不至死也。

蒙头锁项者,足三阳之不降也。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而总由于项。
阳根下弱,营阴闭束,经气不降,故头项偏多。太阳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各有其部,
而悉缘阳明之弱。阳明者,三阳之长,阳明不降,故太少二阳逆行而上也。抱鼻环唇者,阳明 

⑥之不降也。手足阳明之经,挟鼻环唇,阳明不降,故环抱于口,亦以阳明之虚也。四肢秉气
于脾胃,脾旺则气达手足之掌,胃旺则气达手足之背。足之三阴,皆随太阴而上升,足之三阳,
皆随阳明而下降。太阴主营,阳明主卫,痘者卫气之郁发,则关乎阳明而不关乎太阴。卫气昼
行于六阳,夜行于六阴,手足背外之痘,阳明之气也,手足掌内之痘,亦阳明之气也。阳明旺
则发布于手足,阳明虚则上壅于头面。此当补阳明以壮卫气,使卫气四达,亦可生也。 
①重围不透原作“重圆重透”,蜀本作“重围已透”,它本均作“重圆已透”。据前文“及至卫气盛发,突围而出”、后文“其红、其紫、其黑,皆阴
盛阳虚,卫气不能外发也。”改。 
②怫音浮。《说文》:“怫,郁也。 ”《汉书·邹阳传》:“太后怫郁泣血。 ” 
③治色紫而烦渴者原作“治色紫者”,据蜀本、集成本及本章“燥闷烦渴,则红变而紫”改。 
④如无烦渴,去石膏原脱,据蜀本、集成本及石膏治证补。 
⑤眼闭原作“眼开”,据蜀本、集成本及本章正文“肿消而眼闭”改。 
⑥ 
阳明其下原衍“经”字,据蜀本、集成本及下文“阳明不降”删。
35

其升发之时,郁重粒多,头面偏密者,肤肿眼合,自是常事。若肿消而眼闭 ①者,即卫气
之陷也。亦当补阳明以益卫,疏太阴以开营,使营散而卫发,万无一 ②失也。

参芪姜苏石膏汤

人参二钱甘草一钱黄芪三钱石膏一钱大枣三枚苏叶三钱生姜一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痘密者。
参甘苓夏汤


人参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痘抱鼻环唇者。
参芪麻桂红蓝汤


人参三钱甘草一钱黄芪三钱桂枝一钱丹皮一钱红花一钱升麻一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肿消眼闭 ③者。

阳明府证

潮热谵语腹痛便秘

痘粒外发,全赖阳明之旺,阳气太盛,则自阳明之经而入阳明之腑。寒疫阴盛而入脏者多,
阳盛而入腑者少,痘病之死,皆由阴盛而阳陷也。阳盛入腑,万不一死,是为上吉。但腑燥便
结,阳气过亢,亦当滋其肠胃,以救脏阴,不可轻用承气。伤寒表证未解,误服下药,陷其表
阳,则生结胸心痞诸变,寒疫亦然。痘病卫气升达,最忌表阳内陷,承气之证,未易多见也。
设其谵语潮热,腹痛便涩,恐其土燥阴亡,不得不泻,则以承气而加滋润之药下其糟粕,以泻
胃热而不至伤其精气。自 ④非然者,硝黄枳朴,寒泻脾胃之剂,不宜孟浪也。

盖大人寒疫,而传胃腑,胃阳郁发,毛理蒸泄,表寒尽解,全是内热。汗去土焦,燥粪堵
塞,不用攻下,胃火燔蒸,无从渫 ⑤越。恐三阴枯搞,精液消亡,故有缓攻之法,又有急下之
条。小儿寒束表密,汗液未亡,金土燥热,不至如大人之甚。缓攻之疾,固宜详审,急下之病,
更当斟酌。以承气之法,能亡阳盛之微阴,最泻阴盛之微阳。小儿一线生阳,甚易扑灭,而痘
粒发达,专凭胃气,倘其一下而卫陷,则大事坏矣。

天地苁蓉汤

生地三钱天冬二钱甘草一钱,生肉苁蓉三钱麻仁二钱,炒,研白蜜半杯阿胶二钱,炒,研当归二钱
流水煎一杯,分服。
治阳明腑证,胃燥便结,不必攻下者 ⑥。 


①眼闭原作“眼开”,据蜀本、集成本及上文“肤肿眼合”、下文“卫气之陷”改。 
②一原脱,据蜀本、集成本改。 
③眼闭原作“眼开”,据蜀本、集成本及本章正文“肿消而眼闭”改。 
④自假如也,与“非”连用。《左传·成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⑤渫音泻。《说文》:“渫,除去也。 ”《文选·江赋》:“渫之以尾闾。 ” 
⑥ 
治阳明腑证,胃燥便结,不必攻下者原作“治胃燥便结者”,据蜀本、集成本及本章正文改补。
36

伤寒表寒未解,无服承气之法,服则表阳必陷,祸变即生。小儿痘病,以不得汗泄,故卫
气郁冲,而发颗粒,无表解出痘之理。而痘粒升达,全恃卫气,卫气发越,专赖胃阳。一服下
药,胃阳败泻,卫气必陷,窃谓痘病,必无服承气之法。设其胃燥便结,确有下证,用苁蓉滋
润肠胃,以滑大便,不可辄用寒泻也。

小承气加生地苁蓉汤

大黄三钱厚朴二钱,炒枳实二钱,炒肉苁蓉三钱生地三钱白蜜半杯

流水煎大半杯,分,热服,

调胃承气加生地苁蓉汤

大黄二钱甘草一钱芒硝二钱肉苁蓉三钱生地三钱白蜜半杯

流水煎大半杯,分,热服。

大承气加生地苁蓉汤

大黄三钱枳实二钱芒硝二钱肉苁蓉二钱生地三钱白蜜半杯厚朴二钱

流水煎大半杯,分,热服。

痘病阳盛则吉,阴盛则凶,凡诸死证,皆由阴盛而卫陷,断无阳旺而人亡者。寒疫脏寒者
多,腑热者少,即其阳旺入腑,而表寒未解,亦无服下药之法。余谓痘家纵有承气证,必不可
服承气汤,存此承气三法,以备非常之变,非为寻常痘证设也。

乃有妖 ①魔下鬼,无知造孽,妄作《琐言》、《正宗》诸书,以祸天下。群愚贸昧,醉梦习
之,动以大剂硝黄毙人性命。天道神明,人不可以妄杀,此辈只可担粪,何敢业医!穷凶肆虐,
罪大恶极,生无人诛,死逃鬼责,吾不信也!

少阳经证

惊悸吐泄寒战发热

少阳之经,在筋脉之分,肌肉之内,阳明经病,以次相传,至三日及少阳。其经自目循耳,
行身之侧,下颈而合缺盆,由胸而走胁肋。从相火化气,右降而归癸水。病则经气不降,逆克
戊土,阳明壅塞,心胸满胀,愈阻少阳降路,遂与阳明之经痞结心胸胁肋之间,故有膈痛心痞
之证。相火上炎,浊气升腾,故有口苦咽干,目眩耳聋之条。戊土困于甲木,胃腑逼窄,水谷
莫容,故作吐泄。吐泄亡阴,则入阳明 ②之腑,吐泄亡阳,则入太阴之脏。入脏入腑,里气郁
满而表气壅碍,则有少阳诸证。若脏腑松畅,中气调和,但传少阳之经,诸证不作也。

少阳甲木,生于壬水而降于癸水,而其下行,则随戊上。戊土下降,而甲木从之,水土栽
培,根本不摇,是以胆壮。阳明既病,两经俱逆,胆木虚飘,故生惊悸。位居阳明之里,太阴
之表,太阴主营,阳明主卫,营阴外束,卫气欲出,鼓荡振摇,则为寒战。卫气郁发,阳胜而
热,则寒往矣,胜极而衰,营阴闭藏,又复如初,阴胜而寒,则热往矣,故少阳之经,有寒热
往来之证。营卫相争,久分胜负,寒胜则入于太阴,热胜则入于阳明。入于阳明,则有生而无
死,入于太阴,则有死而无生。其入脏入腑,或死或生之机,总卜寒热之胜负。当其热来而寒
往,即为阳胜之征,及其热往而寒来,便是阴胜之候。最可虑者,寒来而热不能来,热往而寒
不能往也。

其在大人,寒战而热来,即望汗解,其在小儿,寒战而热来,即望痘生,往来寒热胜负之
际,不可以不察也。 

①妖原作“么”,音同之误,据蜀本、集成本改。 
② 
阳明《全书》本作“阴明”。据《十一种》本改。
37

小柴胡汤

柴胡三钱黄芩一钱人参一钱甘草-钱半夏三钱生姜二钱大枣三枚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寒热呕吐者。
柴胡芍药石膏汤


柴胡三钱黄苓三钱人参一钱甘草一钱半夏二钱生姜二钱大枣三枚芍药二钱石膏二钱,生,研
流水煎大半杯,分,温服。
治少阳热胜,半入阳明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二钱半夏二钱人参一钱甘草一钱生姜二钱大枣三枚干姜二钱桂枝一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少阳寒胜,半入太阴者。
少阳居阴阳之半,半表阳旺,则热胜而入腑,半里阴旺,则寒胜而入脏,吉凶生死,悉判

于此。庸愚妄作,以寒战为内热,而用泻下。此辈昏狂狞恶,不安下愚,敢肆凶顽,以祸苍生,
可恨也!
太阴经证
腹满心痞呕吐泄利

痘病四日,但传太阴之经,不入太阴之脏,此为顺证。阴胜寒作,则入于脏,伤寒痛满吐
利之条,次第发矣。《伤寒》: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得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
之,则胸下结硬。盖太阴以湿土主令,固有脏寒四逆之证。《伤寒·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
当温之,宜服四逆。而阳败湿淫,实为脾病之根。

湿者,脾土之本气,寒者,肾水之客气,究之己土之湿,亦缘癸水之旺。戊土降于火位,
故其性燥,己土升于水分,故其性湿。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胜而土燥,则土能克水,水胜
而土湿,则水反侮土,火土双败,水邪凌侮,是以脾脏湿寒也。湿旺而燥衰,寒增而热减,则
太阴日胜,阳明日负,营血日长,卫气日消,痘家癟塌黑陷 ①之根,全由于此。凡诸死证,无
不缘于脾阴胜而胃阳负也。治太阴之脏,养中扶土,补丁火而泻癸水,无逾于茯苓四逆一方矣。

苓桂参甘厚朴汤
人参一钱甘草一钱干姜一钱茯苓三钱桂枝一钱厚朴一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太阴腹满者。
苓桂参甘椒附汤
人参一钱甘草一钱桂枝一钱茯苓三钱蜀椒一钱附子二钱芍药一钱粳米半杯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太阴腹痛者。 

① 
陷原作“塌”,据蜀本、集成本及上下文义改。
38

参甘姜苓半夏汤

人参一钱甘草一钱茯苓三钱干姜一钱半夏二钱生姜一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太阴呕吐者。

茯苓四逆加石脂汤

人参二钱甘草一钱干姜二钱附子二钱茯苓三钱石脂一钱,生用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太阴泄利者。

少阴经证

咽痛吐泄蜷卧四逆发痒黑陷便血便脓溃烂无痂痘疔坚石 ①

痘病五日,但传少阴之经,不入少阴之脏,此为顺证。火败寒胜,则入肾脏,《伤寒·少
阴》欲寐、蜷卧恶寒、四肢厥逆、咽痛吐利之条,陆续见矣。少阴从君火化气,病则水胜而火
败,寒长而热消,必至之势也。

少阴脉循喉咙,寒水上凌,相火失根,甲木逆冲,是以咽痛。寒水侮土,中气崩溃,胃逆
则呕,脾陷则利。阳动而阴静,阴胜阳奔 ②,水旺火熄,故蜷卧恶寒而但欲寐也。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