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圣仙王途 >

第94部分

圣仙王途-第94部分

小说: 圣仙王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此聪慧之子孙,足以自豪。
寿阳宫公主、曹院主以及儒师们纷纷进入书堂,在书堂前面的长桌前落座。吕杨认得好些儒师,除了院主之外,还有几位院监,叶大鸿儒、吕杨的老师黄宗羲也在其中。
曹道元看了一下书堂中的儒生,颇为满意,朝左右笑道:“今年的大礼院比,人数似乎比上一届多一些,能够参加大礼比试者,均是有德行心慕圣道的儒生,吾等该欣慰了!”
“是极,礼是国之根本,不可须臾脱离,圣贤之道,亦在其中!”寿阳公主点头笑着,看了一眼书堂众多儒生,发现吕杨从容不迫的身影,不禁微微一笑。
“好吧,六艺大比,乃是盛事,大礼院比,乃是首场,吾等当重视,以为天下生民之表率,若是无事,那便宣布开始?”曹道元看看左右。
“可以开始了!”儒师们点头,寿阳公主亦许可。
“白龙潭书院,大礼院比,开始!院比时间,两个时辰,选拔前三,述论高妙者胜出!”曹道元严肃,扬声宣布。
正恭谨坐着的儒生们闻言纷纷开始动手,将陈在书案上的一张白纸展开,提起狼毫笔。
原来每一张书案上,都有普通的笔墨纸砚一套,但是大多数儒生都已经修行小成,根本不需要研磨,只提笔运神,以自身的文气书写。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安……”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儒生们似乎早就有所准备,一个个奋笔疾书,更有甚至,每写一句,便将之挑起,悬在自己身前,供儒师们观看,期望能够入其法眼,得到认可,进入前三。
吕杨并不急着动笔,他转头看了看,发现那个曹方圆也还没有动笔,便知道这个家伙也在观察,观察院比之人的水平。
说实话,吕杨颇为失望,同时也颇为欣喜。
失望的是大多数人的述论都不怎么样,所有的述论都是几百年来儒者们反复说烂了的,现在又截取其中的一句或者几句,作为阐述的发出点,有点炒旧饭的嫌疑。
不过也可以理解,在座的都是年轻甚至年幼的莘莘学子,估计智慧都没有长开,见知更狭窄,在礼之理论上未能有多少发人深省的见地。那些大儒、宗师、甚至圣人论述礼者多矣,想要阐发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新论确实不容易。
“怎么样,可有新鲜的?”曹道元转头询问左右,儒师们摇摇头,似乎这种情况已经在预料之中。
这也不怪儒生们,实在是历次大礼院比一般都是如此,鲜有横空出世的天才能发出让人振聋发聩,发前人之所未发的述论。院比是没有什么过多奢望的,估计也只有在殿比之上,才会有些意思。
吕杨最近也研究过历年来关于大礼比试的情况,看到今年依然如此,也颇为欣喜,心想正是老天让自己出头。
吕杨再不犹豫,提笔在白纸上唰唰唰写下一篇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一篇述论,以大同为题,阐述礼运,洋洋洒洒,不足千字,但是字字珠玑,行文颇有风度,让人挑不出毛病,立论更是高,而且新意盎然,读来有一股新风,阐前人之所未述!
写完这一篇述论,吕杨将毛笔一挑,五皇隽永之气凝聚的文章立刻飞起,悬在身前,以供作为评委的儒师们品读。
“咦……院主,那位修锦绣之气的儒生书写的述论很不错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位儒师突然说着。
曹道元也注意到了,那是吕杨,对于黄宗羲的弟子,他是知道的。吕杨这位儒生,入书院有些晚,但是从学生到童生,进修很快,而且其诗才天下皆知,是他十分看好的一位儒生,若是黄宗羲能够好好培养,将来不难成为皇朝之栋梁!
“嗯,立论甚高,别出机杼,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大同之世,此礼和现今又有不同,尽显仁义良善,确实发人深省!”曹道元看向黄儒师,颇为感慨。
黄儒师不便发表言论,寿阳公主却没有这个忌讳,笑道:“能够有此念,确实高妙一等!”其他儒师则点点头,也有同感。
曹方圆看到吕杨书写大同之篇,也感觉不错,他略一思索,研开墨条,提笔在白纸上书写:“礼者,人道之极也。圣人之道,阐于大仁大礼,克己复礼,是为仁也……”
洋洋洒洒百言,一书而就,衣袖一挥,隽永之气凝聚的文字飞起,悬在身前,众儒师看过,均是颔首。
“不愧是院主的小孙儿,这经义理解通透,颇有几分睿智!”一名儒师笑着,抚了灰白长须。
曹道元摆摆手,皱眉道:“尔等休要夸耀于他,此述论仍多有匠气,不值一提!你们看,那司马群书写的述论犹在其上!”
儒师们看去,只见一名秀生,身前郁郁苍苍的一篇述论,开篇第一句:“兵者,礼之用!”
下面则述论礼和兵事的辩证关系,说得深彻入里,颇有见地,这样的述论,也相当不凡了。
很快时辰已经到了,所有儒生都已经将述论做完,对于可以进入前三的述论,儒师们已经心中有数。
在商量一番之后,确定了三篇述论,三名儒生分别是司马群、吕杨和曹方圆。只是这名次还不公开,只叫所有儒生先散了。
初二一早,入围的三人则公布出来,司马群为冠,吕杨为亚,曹方圆为季,三篇述论,全都以白纸书写,粘贴出来,以示开诚布公。
如此成绩让不少人目瞪口呆,原因是冠亚季三个名次,竟不是秀生占全,而是秀生、童生、学生各占一名。司马群是秀生,吕杨乃是童生,曹方圆更是学生,后者虽然道业低一些,但是所做的述论直让所有秀生和童生汗颜。
公布栏处于南明湖边的大广场,叫做南明广场,就在一座学监的大殿前,无数的儒生和书童踮着脚遥远观看消息牌,这第一项院比终于尘埃落定,竟然是这样的情况。
三篇述论,粘贴在大木板上,人人都能看见,这就有儒生拿来点评和比较了,果然还是这三篇述论立论高妙,多有新意和出奇之处,无怪乎能够入围。
钱来钱多两兄妹挤在人群中,眺望三篇文章,露出震惊之色。
“那吕兄台还真是厉害了,七步成诗,登楼赋诗,现在一篇述论,直接摘了大礼院比第二名,估计州比还能出彩!”钱多说着。
钱来胖乎乎的眼睛四处寻找,笑道:“我早就看出来了,吕家兄弟是个人物,若是没有两把刷子,黄儒师怎么会收他做弟子?可惜呀,吕家兄弟没有能够和我们同一个班,否则真要好好处处!”
“他在那边,你还不过去?”钱多忽然看到吕杨从南明湖经过,连忙拉着钱来迎上去。
“吕杨兄弟,又见面了!”钱来打着哈哈笑道。
“原来是钱兄台,是有些时候没见了,不知道你爷爷最近可好?”
“好着呢!”钱来神秘兮兮拉着吕杨走到一旁,小声道:“吕兄弟,我听说公主正殿下在差人到处收购灵药,我们家倒是囤积了很多,不知道能不能为我家引见一下公主殿下?”
“你们家会种植灵药吗?”吕杨心中忽动。
“会的,我们钱家有几位供奉,都是种药的行家里手,而且我们家有秣陵府最大的药园,种植的灵药多达上千种!”
“那好,你先把单子准备好,只要有空,我会带你一起去见殿下,到时候你见机行事!”吕杨笑着,心想寿阳公主估计也正在为寻找种药的能手头疼。
“那就多谢了,还是吕兄弟仗义!”钱来拉着吕杨,称兄道弟起来,十分熟络。
……
求红票和收藏,谢谢!

第一百二十六章六韬

“你便是吕杨?!”一个颇为桀骜的声音传来。吕杨转头,看见司马群和曹方圆联袂而来,说话的正是司马群,他的嘴角微微扬起,似乎对吕杨有几分敌视。
吕杨感觉到对方的敌意,皱皱眉头,并不答话。
“你便是吕杨兄吧,小弟曹方圆,这一次大礼院比,吕兄的名次还在小弟之上,下一趟州比,我等还要再观看吕兄的文采风流!”曹方圆揖礼。
“客气了,州比乃是关系到我白龙潭书院的声誉,吕杨不敢怠慢,必定会全力以赴!”吕杨回礼。
“哼!估计不需要你全力以赴,以我司马群的才学,赢得州比,前往玉京城太书院殿比的必定是我!”司马群仰头朗声大笑两声,拂袖而去。
曹方圆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摇摇头:“吕兄,你不要介意,这司马兄就是这么个脾气!”
吕杨笑了:“不关贤弟的事,这位司马群太过傲慢,简直是目中无人,这样的性格不太符合圣道之中庸,嘿嘿,总有一天,他会为自己傲慢的性格付出惨重的代价!”
曹方圆若有所思,半晌才道:“听说吕兄还报名了其他五艺的院比?”
“没有错,明天愚兄还要参加御艺的院比,愚兄就先告辞了!”吕杨微微平揖,带着钱来走了。
“吕兄弟,刚才那个司马群太嚣张了,下一次州比的时候,你一定要盖过他,让他知道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钱来颇为气愤。
“放心吧,在院比中胜出便目空一切的人没有什么可忌惮的!”吕杨笑着,和钱来告辞,返回纯阳居。
翌日一早,书院统御堂,数十儒生端坐书案前,考评的儒师们则端坐在书堂的前面,宣布开始进行“御”艺的院比。
这一门御艺报名比试的人比礼艺还要少,只因为比试的内容所有人都不感兴趣。
“为国家社稷之安危计,按照惯例,御艺比试一律以考校兵论,现在开始吧,时限两个时辰!”儒师宣布比试开始。
儒生们纷纷提笔,开始书写兵论,所谓的兵论就是统兵御敌的述论。大匡皇朝以圣道治国,儒者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圣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俱通,才算是合格之儒者。
是以皇朝的儒者,都是上能治军杀敌,下能舞文弄墨的全才,也只有这样的圣道弟子,才能让皇朝屹立于九州,傲视六合。
不过现在大部分的圣道弟子,都不太喜欢御艺中的统军御敌之术,毕竟天下承平已久,统军御敌之术若非当了将军不能使用,实在是浪费。反而御艺中炼器、驭灵之术颇受人追捧。
不过皇朝为了统治,御艺比试一律比的是万人敌,而不是御器和驭灵。
而今参加御艺院比的儒生们,无一不是心怀梦想当一名皇朝将军的读书人!吕杨环视一周比试的儒生们,心中颇为感慨,什么时候,皇朝的读书人这般不凡,连统兵御敌也成了他们的必修课。
似乎圣道六艺,就没有什么是不包括在内的,圣道弟子还真是命苦,竟然需要修习这么多的技艺,这可比商人、工匠、农民等等阶级的人要学更多的东西,无怪乎读书人能够处在社会阶层的上端,这也是有原因的。
对于这一门御艺比试,吕杨早就有了筹划。不就是统兵御敌之述论吗?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便是一部五千年的战争史,从黄帝大战蚩尤,到两次世界大战,多少战争让华夏炎黄子孙饱受战争的摧残和洗礼,但是坚强的华夏民族依然从战争的满目疮痍中一次次重新站立起来,一次次创造更加辉煌的文明。
春秋秦汉,隋唐宋明,哪一个时代没有杰出的英雄和战役?
唰唰唰……
下笔千言,吕杨书写的是自己早就酝酿好的兵书《吕氏六韬》。
没错,这是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的兵书,不是吕杨狂妄,而是吕杨有这个底气,为了区区御艺院比,吕杨要当众书写一部兵书。
在吕杨看来,在场的儒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这么疯狂。参加院比的儒生小的只有十三四岁,大的不过二十来岁,能有多少见识?估计大多数的儒生只能在历代宗师、圣人书写的兵书典籍中摘要几句统兵至理,然后加以阐述,绝不会有小小儒生不自量力,撰写兵书,独立著述!
《吕氏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吕杨早就在决定报名六艺之后开始甄选著述,如今当场写来,一书而就。
四个小时不到,两万字不到的《吕氏六韬》便以书写出来,字字如同模子般印刷出来,全都是宋体字,方方正正,一目了然。
别人一般只写近千字,但是吕杨写了近两万字,衣袖一挥,锦绣气凝聚的文字飞起,悬在身前,洋洋洒洒,六十一篇,均是锦绣文章。
“攻伐之道奈何?势因敌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是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定见也。倏而往,忽而来,能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