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踪侠影-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仙踪侠影
作者:花能解语
1。100序章
传说天地初开,世界一片混沌,犹如鸡子。时有巨人盘古生于其间,沉睡一万八千年,醒而执巨斧开天辟地,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如此又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亦极长,终至力竭而亡。其精、气、神化为三位大神,是为伏羲、神农、女娲,后世尊称为“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者九万里。
蕴藏在盘古体内的灵力则逸散,分解为水、火、雷、风、土五灵,散布于天地之间,渐渐孕育出五灵珠。盘古之心悬于天地之间,成为连接天地的纽带——“天维之门”,并与天界清气所钟之地连接,因清浊交汇而生异种“神树”,成为天界生命之源。
因感天地间生灵太少,三位大神便以不同形式创造生灵。
伏羲以神树吸收神界清气所结果实为躯体,注入自身精力,创造出“神族”,但由于神树所结果实有限,所以神的数量不多,但灵力十分强大。神族不耐大地浊气,居于九天之上,形成“神界”。神有男女之分,但交合繁衍后本体会失去灵力,逐渐死亡,并不能增加神族的数量,所以被严禁交合繁衍。
神农以大地上的土木草石为体,再灌注自身气力,创造出“兽族”。神农只注重数量和能力,因此兽族的种族和数量虽然庞大,且能力呈多样化,但少有开心智者。
女娲则将水和土混合,附以自身血液和灵力,照自己模样,用杨柳点化,创造出“人族”。人体态优美,极富智慧和创造力,体力较之神和兽却明显逊色,无什么特别的能力,但领悟力极强,所以不可小觑。
人族和兽族居于大地,生命有限,死后化为鬼魂,进入轮回之所,乃居于九幽之下的地府,称之为“鬼界”。
后来神农暴毙人间,一说因尝百草中毒而死,一说乃因他与兽族交合繁衍后代而死,众说纷纭,不得而一。其后又多少年,兽族中出现了一个极具智慧的首领——蚩尤,率领兽族向人族进攻,企图独占大地。人族取得神族援手,在首领轩辕氏指挥下,于涿鹿打败蚩尤大军,从此人族对神族顶礼膜拜,祈求保佑,历尽千万年而香火不衰。
蚩尤为部族实力,拼尽全力打开异界通道,将残存部众送入。蚩尤残部得以休养生息,逐渐修炼成为“魔”,“魔族”慢慢形成。当日被蚩尤打开的通道,被后世称为“神魔之井”,是连通神魔两界唯一的通道,神魔两族在此各设有重重阻碍,并派有重兵把守,严禁两界生灵通过。
兽族中偶有经过修炼者,激发体内继承的神农力量,成为具有特殊能力的“妖”。而人族经过修炼,也能激发自身继承的女娲灵力,成为“仙”。妖和仙的进化除了和天赋及修炼有关外,还与地气有关,因此便有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仙界”,而最著名的“仙界”则是盘古之心所在的“蜀山”,以及天上神界下方的“昆仑山”。相对应的,妖族虽然喜好单独行动,但群妖聚居的妖界也是存在的,只是分布大小不一,最大一出就是蜀山之下的“里蜀山”,需要通过“锁妖塔”进入,更加靠近盘古之心。
“神界”居于天,分为圣域四天、四梵天、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欲界六天,总共有三十六层。神生于其间,无肉体,无欲求,拥有永恒的生命。有男女之分而无男女之事,森严等级之下全无温情可言。无尽的生命难以排遣,总有痴男怨女冲破禁锢,为情而抛弃一切,发生一段又一段的悲剧故事。而据远古传说,神界的最高主宰天帝也曾赴人间,留下过一段风流往事……
“魔界”和“神界”完全对立,存在于天上与神界平行的反世界,空间与时间错乱,有“神魔之井”和神界相通。魔生于其间,无秩序,无目标,无欲而无不欲。任性而为的魔,偶尔会因为长久的相处而渐悟,因为意外的触动而顿悟,了解到一点点人间情感,即使不明白那是什么,却执着地想要拥有。于是,魔已非魔……
“仙界”分布在大地名山之间,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仙”乃人经过修炼而成,是飞升成神的必经之途,寿命长而有尽,肉身有而无涯。徘徊在“人”与“神”之间,面对仰之弥高的“神界”,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的漫长修炼才能到达,也不知道能否到达;俯视藐小的人间万灵,更加舍不得多年的修为。于是谨慎、保守、患得患失而不彻底,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由自己本心而行事,不再顾忌其他……
走兽草木,原本无知无识,因为灵光一线,又或机缘偶然,遂幻化成妖。但始终是个异数,不被原来的同类接纳,虽能成人形,却又不是人,与人为善,却总是以悲惨结局,于是与人为敌,于是就有了蜀山,有了锁妖塔,有了在平凡百姓口中辗转千年不灭的狐精花妖的传说……
人为女娲所造,奉女娲为母,生存于大地之上,寿命短,只匆匆数十年,有国家、社会制度、道德等约束。这是最平凡也最不寻常的一族,一段纷争与杀伐过后,是一端平和无争。人不知有其他五界,就狂妄的自封万灵之首。经过千万年的繁衍,当初所谓的鬼神,在信与不信之间,已成为茶余饭后的消磨。唯一能傲视六界的,就是人间有情,柔上而刚下,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作为轮回的终点和起点,“鬼界”存在于大地内部,传说中的九幽之下,包括一个鬼门关、一座奈何桥、六座曹官府、十座阎罗殿、十二座司官府、十八层地狱。人死化为鬼魂,进入轮回而投身六界,这是人生的终点,也是人生的起点。多少人捧着一腔热血而来,多少不甘愿也只能化做一个回眸。过奈何桥,喝孟婆汤,六道轮回之后是冤屈的第一声啼哭,三生石上,又被刻下深深一笔,记下该了的债,该还的情……
神、人、鬼、魔、妖、仙构成了世间纷扰的六界,彼此纠缠不清,演绎了一段又一段传奇般的故事。
2。100第一章 仙鹤传信
嘎!
鄱阳湖方圆千里,湖边植物茂盛,疏影娑娑,向来都是一片幽静的样子,此时却突地从东北边飞来一只红顶白羽的鸟儿,双翅轻轻一扑,低空掠过湖面,爪子往湖面一伸,已将欲要逃走的鱼儿抓住,随即直冲向天,发出一声欢呼的长鸣,向南面的一座高山飞去了。
那座山唤作大孤山,一头高一头低,从远处望去,宛如一只巨鞋浮于碧波之中,故又有“鞋山”之称,位于美丽浩瀚的鄱阳湖之南。据《水经》记载:大禹曾在此山刻石记功,唐时建有大姑庙,同时相传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兵败,曾在此出家为僧。自宋代以来,大孤山文人贾客荟萃,游山逛景,湖中放舟,浆声灯影,喧闹若市,山上暮鼓晨钟,梵乐悠扬,一时之盛,天下无匹,有诗词为证:“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注1)
不料在三百多年前,正魔两道为了争夺奇物《五湖遗书》,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战,大孤山遭受鱼池之殃,经过数年的浩劫,山上名胜古迹损失殆尽,几乎化为废墟,成为文明史上的一大遗憾,亦成为游客们心中永远的痛。
那场大战结束后,一位剑仙偶然路过大孤山,被脚下灵气冲散祥云,一时不得前进。那剑仙一时好奇心起,便下去一探究竟,不料一番游览下来,不禁如获至宝!那剑仙看出大孤山灵气鼎盛,潜力无穷,将来必能名扬天下,遂在此开山立派,自号“孤云子”,将门派命名为:天外天。
经过三百年风雨的洗涤,大孤山虽然人丁不兴,但却闯下了偌大的名头,慕名前来拜山学艺的人络绎不绝,加之建筑宏伟,风景浑然天成,亦引来无数游客的观光,成为天下间有名的福地。
天外天自孤云子立派起,至今已传到第五代。现任掌门姓李名仙游,与蓬莱岛岛主郑鸣鹤、小竹海掌门苗淼交好,合称“岁寒三友”,乃是闻名遐迩的剑侠,在修真界亦是中流砥柱。
这日清晨,当第一缕光芒照进密室的时候,闭关中的李仙游缓缓睁开了眼睛,只见他红光满面,嘴角边犹挂着一丝若有如无的笑意,当是功行圆满,道行更上一层楼的缘故。
“吱呀……”
李仙游站起身来,衣袖向前轻轻一拂,一道紫光闪过,密室的门向外开了。
缓步走出密室,李仙游深吸了一口晨曦的新鲜空气,暗暗运转真力,使之在体内行满八八六十四个周天后,才不舍的吐将出来。一声清啸,如似虎啸龙吟,响彻整个大孤山,在山林间涤荡良久,才渐渐的消逝。
“室内盘腿一坐,世上转瞬三载。哈哈,时间虽然过的快,但我终于进到‘玄寂道’第十六层‘无象诀’,与‘玉清境’仅一线之差,也算是没枉费了我这数年的苦修,所谓‘有心人,天不负’,大概便是此理了吧。”
忽见天边飞来一只鸟儿,身披洁白若雪的羽毛,从喉咙经过脸颊,一直到颈项,皆为暗褐色,长而弯曲的黑色飞羽呈弓状覆盖在尾羽上,裸露的朱红色头顶,浑然便是一顶小红帽,原来是一只仙鹤。那仙鹤一边飞行,一边学着人语,咿呀叫道:“李师叔可在山中?弟子是蓬莱岛郑岛主座下仙鹤童儿,奉师尊之命前来,有书信要递送师叔,恳请师叔赐见。”
李仙游皱眉道:“仙鹤童儿?他不在老顽童身边伺候,却跑来给我递信,难道是老顽童出关了?”右手朝天一指,放出一道紫光,直透云雾萦绕的穹顶,光华璀璨华丽,数里之内皆可看见。
仙鹤童儿一声欢鸣,朝这边飞过来。一片墨绿光芒闪烁后,仙鹤童儿现出了真身,却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生的眉清目秀,唇红口白,叫人一看之下就不自禁的喜爱。仙鹤童儿走到李仙游身边,跪下叩头道:“弟子拜见师叔,师叔福体金安。”
李仙游口里叫道:“不用,不用,快起来,快起来。”心里却喜滋滋的:“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及时出手将他扶住,道:“好孩子,你是知道师叔的性子的,向来都不喜欢这些繁文缛节,下次见面若再磕头,便不许叫我师叔了,知道了吗?”仙鹤童儿道:“是,弟子记住了。”李仙游伸掌在他肩头上一拍,嘻嘻笑道:“嘿嘿,其实你有这份心思,师叔还是很高兴的。”仙鹤童儿:“……”
闲扯了几句,仙鹤童儿取出书信,恭敬的递给李仙游,道:“师叔,这是师尊给您的信,您请过目。”
李仙游心道:“看来老顽童真出关了,唉,老子紧赶慢赶,终还是落了一步。”接过书信拆开,从里面取出一页纸,只见上面写道:“吾弟仙游见字:愚兄闭关五载,皇天终不负有心之人,已于日前练成‘无象诀’,进至‘玉清境’,准于十一月七日出关。斯时,蓬莱有瑞雪降临,风光靓丽,秀色可餐,愚兄不忍独享美色,故邀二妹三弟至蓬莱岛一聚,煮酒赏雪,谈经论道,彰显‘岁寒三友’本色。千载之下,世人谈及前人风雅时,若能跷指一赞:‘风雅者,“岁寒三友”也’,则吾辈方不枉来世间走一遭也!愚兄打扫庭除,翘首以盼吾弟。”落款是一幅画,一只仙鹤振翅飞翔,背上端坐一位老者,生的仙风道骨,穿一袭墨色道袍,左手捏着道家法诀,右手挥舞一柄笤丝拂尘,脸带笑意,说不尽的得意。
李仙游心中暗笑,知道这是郑鸣鹤的一贯作风,给两位弟妹写信落款从不题字,而是画上这么一幅画,但仅限于“岁寒三友”之间。
仙鹤童儿见他阅毕,便道:“临行前师尊吩咐弟子,请师叔阅信后回复。”
李仙游将信收入袖中,抬头想了想,道:“好孩子,回信我就不写了,你就给我带句话回去,就说信我已收到,但十一月七日能否准时到,还得看我心情是好是坏。”
仙鹤童儿:“???”急道:“师叔,您、您这不是戏耍弟子么?从古至今,哪有如您这般回信的啊?”
李仙游道:“别着急,听我的,没事。”轻咳一声,叫仙鹤童儿附耳过来,道:“如此这般行事,包你完成任务。”仙鹤童儿听完,立时脸溢喜色,忙不迭应道:“是,是,是,弟子懂了,多谢师叔指点。”李仙游笑道:“去吧,若是回去的晚,又该挨老顽童的板子了。”
仙鹤童儿道:“师叔再见,弟子告辞。十一月七日,蓬莱岛恭候您的大驾。”口中念动咒语,又变回仙鹤之身,双翅轻轻一扇,飞入云堆里去了。
看着那只远去的仙鹤,李仙游心头忽然涌起一个想法:“看来有只鹤儿往来传信也蛮好的,省的我家鲲鹏跑来跑去的受累。嗯,这个想法不赖,我看行,等下次见了老顽童,我就向他要一只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