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 >

第5部分

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第5部分

小说: 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
  那天考完出来,骑车在大路上,风迎面吹来,他说,特别高兴,特别畅快,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大事,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回家我把他贴在墙上的“拼了!!!”两个字揭下来,好好收藏。这次备考公一,是他成长阶段上的一个转折点,他突然就成熟了,有了自信,有了自豪,也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拼搏的快感,在精神上他开始强大了。这正是我一直想给他的。
  人的成长总是有一些关键点,每个人的关键点不一样,也许是学习,也许是游戏,也许是朋友,也许是突发事件。人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些特殊的事情,这些事情能够引发心智的顿悟和飞跃。
  我想,公共英语对鲁鲁来说,就有这样的意义。
  我并不是只要给他一个分数,一本证书,是要给他一种激情,给他一种能力。幸福人生,只有充实的、上进的、奋斗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有。
压力也有好处
其实,一味地指责学习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这并不明智。孩子天然地都喜欢玩,人人都有逃避压力的本能,不单是孩子,大人也喜欢安逸闲适,没有谁是天生喜欢艰苦的,所谓的经风雨见世面,在艰难困苦中经受磨练,往往都是迫不得已。
  只要有机会,孩子都会选择玩耍,选择轻松的道路。
  但是轻松的路却未必走得通,更别说造就有所作为的人。
  “有所作为”这个词已经有点老土了,不太人性化,我们可以换成“生存能力强”的人,或者“幸福”的人,都是一个意思。
  有时候,整天让孩子轻松地玩,他并没有特别幸福的感觉,反而是在克服困难之后,得到他想得到的,那一刻最快乐。
  没有压力,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甚至培养不出健康的人、正常的人。来之不易,才有刺激,没有痛苦,也体验不到幸福。夏天热极了的时候,喝一口凉水就爽到极点,不是凉水有多大魔力,而是你太热了。
  我们当年参加高考的时候,竞争比现在激烈,压力比现在的孩子大,复习也很苦,但我从来不觉得那是一种折磨,反而觉得那是我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我一生中最苦的一段时间,是在业余体校练篮球的时候,也就十二三岁,住校,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有时两周才能回家一次,星期天也要训练,累得那真是死去活来。但直到现在,我最经常回忆的,感到最快乐、最引以为豪的,正是那段日子。
  现在的孩子,已经是衣食无忧,在物质生活上已经没有太多的痛苦,在体力上也无需有很大付出,但不能说他们就没有吃苦,最大的磨练是来自精神,最大的苦就是学习。在我们这一辈人的成长中,吃苦给了我们精神的钙质,这是人生重要的资本。不吃一点苦,人是极有可能软化的。所以,只要那苦还不至于达到败坏孩子胃口的程度,还不至于成了孩子的恶梦,吃一点苦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一切都要适度,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对一个孩子有好处的苦,放到另一个孩子身上,就可能把他毁了。但是说实在话,学校很难适度地对待不同的孩子。学校本来就是大机器时代的产物,是批量生产人力资源的地方,现在都是大班教学,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只能照顾大多数,步调一致往前走。所以不可能让你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想出左脚就出左脚,想出右脚就出右脚,哪怕老师的口令听起来不太悦耳,你还是只能跟着走。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学校教育不可能适合每个人的特点,各人的心情就只能自己去调节了。很多工作只能家长自己去做,经常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和学校沟通,帮助孩子去适应。埋怨没有用,现状就是如此,只能做好吃苦的打算,怀着感恩的心情,吸取苦中的营养,以苦为乐,只能这样。

孩子的承受力

 称了一下,鲁鲁的书包有13斤重。每个孩子都一样,书包里可以说琳琅满目:课本、作业本、练习册、字典、文具盒,还有一瓶够喝一天的水,无论怎么减都减不下来,没有13斤,也有12斤。
  儿子就天天背着这13斤的书包去上学。这学期我没用自行车载他了,而是陪他走着去,因为他每天的运动时间太少,早上这十多分钟就当负重行军。儿子很高兴,因为他可以边走边玩了。每天,在我不断的催促声中,一路走,一路玩,或者甩着悠悠球,或者对着路边的石子踢几脚,或者捡根树枝见什么抽什么,这样走到学校,头上已经热气腾腾。
  放学回来就更管不了他了,现在是他自己回家。约上几个同学,一路走,一路玩,一刻钟的路程,通常要走一个小时。整整一个小时,几个男孩在一起,手不停,脚不住,嘴里还要发声,弯腰踢腿,追追打打,所有这一切,都是背着这个13斤的书包进行的,你说他累不累?
  不累!每天如此,从来没喊过累,我要去接他,他还不干,怕我影响他玩!
  孩子就是这样,只要好玩,他就什么都不顾了,累也感觉不到了。孩子的承受力其实是很强的,关键是要他有兴趣,他愿意承受就能承受。
  我们经常说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其实,压力的产生,往往并不是学习的量太大,而是太枯燥。孩子不感兴趣,他不愿意学,我们又要强迫他学,双方的精力很多都用在这种对抗上。
  老师布置的作业真的太多吗?同样的作业,有的孩子晚上八点就做完了,有的孩子却要做到11点。为什么?他没专心做。写几个字玩一会笔,家长催促起来,再写几个字;要不就是总写错,涂了改,改了涂;要不干脆坐在那里发呆,心思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家长心里肯定很着急,埋怨他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他为什么不集中?因为他不喜欢,看到作业就烦!家长不妨去观察一下,分析一下,和孩子聊聊,为什么会烦。也许是因为孩子累了;也许是因为作业太难,总是做不好,总是受挫折,就失去信心和兴趣了;有时是因为家庭环境的问题,如果大人在一边看电视,看得热火朝天,却要求孩子专心地写作业,他能办到吗?
  要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够对症下药。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习是孩子的天职,这两者都是需要的,但是两者的比重随着孩子的长大,会不断变化。越到高年级,孩子玩的时间越少,这也是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怎样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玩转到学习上,让孩子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这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问题。
只想今天
虽然我们说要有远大理想,但理想谈论过多,就会沦为废话。
  看科教频道一个戒酒的节目,医生说,有个“24小时戒酒法”,成功率很高。主要原则就是三句话:“多往后看,少往前看,只想今天。”
  “我已经戒酒五天了,我真了不起!我今天没有喝酒,我成功了!”如此一天一天坚持下去,目标就渐渐达成。
  想想很有道理。
  过多地展望未来,不是流于空想,就是陷入迷茫。人生有限,人力有限,“未来”属于我们不可左右的范围,“过去”和“现在”才是可以感觉和把握的。
  孩子的理性还没有成熟,他很多时候是凭着本能在生活。给他谈太遥远的事,犹如画饼充饥,并不能真的起到营养作用。还不如给他一个实实在在的饼,啃几口再说。任何远大理想都要和现实结合起来,和他每天的生活结合起来。理想的光辉就闪现在每一次作业、每一次练习当中。
  凡事多往后看,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成功中获取信心,每天都从现在做起,未来自然就在其中了。

考上是福,考不上也是福

昨天听王老师讲她把儿子送进清华附中的事迹。在我们眼中,她儿子已经够优秀了:二胡拉到九级(十级到顶),每天练40分钟,几年如一日,就这一条已经很了不起了,有二胡的全国二等奖,书法的海淀区二等奖,公共英语一级证书,还有个相当于市“三好”的“红领巾奖章”,就这五个东西已经足以让我们羡慕了,可她儿子还觉得自卑。而且看来自卑也是有道理的,他考清华附中的音乐特长生就没考上。一个九级的孩子,还考不上初中的特长生,恐怖!后来又参加普通考生的文化课考试,经过五轮淘汰,有面试、口试、电脑答题、综合素质考试等,直到二千多人只剩下几百,最后一轮才是传说中的奥数和作文。她儿子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如愿以偿。她说,北京这几个市重点校,基本上都是二千多报名,最后录二百多。敢于去报这些学校的,都不是平庸之辈,都是作了至少一两年准备的,有的甚至从一年级就开始打算了,能够在这些孩子中十里挑一冒出来,真是不简单。
  听人家这些过来人的亲身经历,冒了一身冷汗。心里思量,咱家鲁鲁从来不是那种刻苦学习的料,不像人家,自尊心特强,受点刺激就知道发奋图强。鲁鲁也不是特机灵、特可爱的那种,能够面带微笑,又自信又乐观又团结奋进,能以一整套合乎主流价值观的语言,与考官应对如流,没准儿第一轮面试就淘汰了。
  倒吸几口冷气之后,虚火退了,心里倒也踏实。咱家儿子,自然是要上进的,但我不会因为要上进而把他逼疯。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考得上是他的福,考不上也是他的福,人生就这几十年,该干吗干吗,顺其自然吧,还是那句话,天无绝人之路。
  不过,从王老师的讲述中,也得到一些鼓舞。据她说,前几轮的考试中,尤其是电脑答题那一关,出的题是天南地北的,什么都有,尤其是历史、地理以及一些生活常识,你是没办法复习的,全靠平时积累。这倒是鲁鲁的长项。鲁鲁喜欢看书,平时贪玩,玩的过程中倒也积累了不少乱七八糟的知识,没准儿能用上呢。
  看来,考试也在进步,死啃书本是不行的,题海战术也并非百战百胜啊。这样一想,又略感安慰。

机会靠自己争取

“六一”儿童节,鲁鲁终于上台表演了。
  拿到节目单,我才知道为什么学校会如此慎重地审查节目。当初报名报了几次,学校都建议再找几个演奏不同乐器的孩子一起排一个节目。可是短时间之内怎么可能找到几个合适的孩子来组成一个临时乐队呢?何况从未合作过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排出一个好节目?更何况这件事不是由老师而是由我这样一个家长来牵头。思来想去,还是只能独奏。一般人心目中,鼓只能打节奏,因而也只能作为伴奏出现,想像不出架子鼓怎样独奏。我去学校反复解释,又准备好了伴奏带,希望老师能听一听实际的效果。还好,负责这次活动的徐主任亲自到我们家里来听了鲁鲁演奏(因为架子鼓太不方便搬运),才拍了板。
  一看节目单,我就理解了,要上一个独奏节目确实太难。一共15个节目,有教师、退休职工、管乐队、跆拳道队、学校舞蹈队等,都是集体表演,器乐独奏只有鲁鲁一个。
  演出之前是表彰大会,其他有节目的孩子都在外面抓紧时间作最后的排练,我问鲁鲁:“你要不要练一下?”
  他说:“不用了。”
 “要不要再看一下谱?”
  “不用了。”
  “万一忘了呢?”
  “那有什么,随便打几个四连音就敷过去了。”好像他根本没当回事。
  说实在话,我都替他紧张。学校借的一个部队学校的大礼堂,上下两层,黑压压地坐了一二千人,舞台上灯光一打,自己一个人,独仃仃地坐在中间,下面是漆黑一片,想起来脚都发抖。
  快轮到他的时候,我们把鼓搬到了后台。原计划是拉上幕,我们把鼓摆好,等鲁鲁坐定,再拉开幕。也许是时间紧张,主任突然告诉我,不拉幕了,这个舞蹈一完,直接把乐器搬上去,坐下就打。我告诉鲁鲁:“拿好你的鼓棒,自己端一个凳子,坐在大鼓前面,就别动了,我们把鼓摆在你周围,你根据自己的位置调一下。”幸好,事先架子鼓老师已有预料,教了我们这一招。舞蹈一完,几个人七手八脚把鼓和镲子搬上去,一共是五个鼓三个镲,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摆,上去就全部堆在大鼓周围。鲁鲁端坐中央,把小军鼓摆在面前,我赶紧把其他几个鼓和镲摆好,鲁鲁又稍稍调了一下,就示意可以了。音乐骤然响起,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开头的管乐高亢嘹亮,全场情绪一下子沸腾了,鲁鲁的鼓点一起,强烈的节奏顿时就有了一种震撼的感觉。我看见徐主任笑着对他旁边的老师说:“怎么样!不错吧!”
  整首歌一气呵成,中间有一个地方,鼓槌相互碰撞,顿了一下,鲁鲁并没有慌,马上调整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