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玉-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娘忍着伤心,带着三个孩子,料理了婉儿的丧事。七七那晚,慧娘郑重的对皓轩和幽琳说,“你们的娘走了,从今日起我就是你们的娘。”两个孩子连着巧玉一起抱着慧娘“呜呜”的哭起来。慧娘搂着三个孩子,也默默的流泪,“姑姑也是很早就没了娘,所以姑姑知道没娘孩子的苦处!”……
因为有了皇贵妃的眷顾,婉儿的父亲常大人保住了官职,还升任了两广总督。严家的生意开始往更远的两广延伸,生意蒸蒸日上,已不是严昇睿时代可预料到的了。
建文三年,才出了正月,现任的盐行大掌柜老钱告老还乡。老钱膝下无子,两个女儿也都出嫁,老两口想回老家杭州养老。致远亲自预先走了趟杭州,在西湖边买了套安静、清幽的院落送给老钱,以感谢他多年来为盐行的尽心竭力。
致远提拔陈守财升任严家盐行大掌柜。不日陈守财带着妻儿一同回了镇江。致远命人将老钱空出的房子收拾一新,准备给陈守财一家居住。
抵达的当日,刚进家门,慧娘已经带了巧玉过来了。故人见面分外高兴。黄氏和慧娘足足聊了一个时辰。只因严府里的事务太多,门上的小厮过来催了两、三次,慧娘才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此后黄氏成了严府的常客,每次黄氏都带着慧泽过去和严府的三个孩子一起玩。时间久了,巧玉渐渐的发现,没次慧泽姐姐来皓轩都格外高兴,甚至想办法耽搁去盐行的时辰,只为了和慧泽姐姐见一面,说几句话。巧玉并未说破,只在心里暗暗的替他们高兴。皓轩和恩泽就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一起在盐行里学习。
严昇睿定居应天,慧娘和致远只是逢年过节才过去拜见,两边的来往仅限于此。
因为慧娘的反对,巧玉并未正式开蒙读书。因为自己的遭遇,慧娘固执的认为女儿家读书无用,不如早早的寻门好亲事,将来有个好归宿才最为重要。巧玉十二岁那年,慧娘开始教授女儿管理家事。转年,幽琳也满十二岁了,慧娘带着两个女孩一起学习。慧娘常对巧玉和幽琳说,“女儿家,将来嫁入夫家,如果不会帮着管理家事,是不会有顺心的好日子的。”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二章 十年光阴
大明永乐五年。
巧玉已经十六岁了,亭亭玉立,美艳无比,自信高贵。当年的慧娘如果是一朵富贵的芙蓉花,巧玉则是一朵娇艳的百合花。
当年在北平,燕王府的士兵活捉了南康公主,建文帝为了换回自己的皇姐,让出了三座极为重要的城池,也注定了他的失败。建文四年六月,燕兵渡江,随后攻陷应天,建文帝下落不明,黄子澄被处死。同年六月十七日,燕王朱棣即皇帝位。封沐晟为黔国公,常驻云南。
永乐元年,立北平布政司为京师,诏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二年,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二皇子朱高煦为汉王,时年二十二岁的三皇子朱高燧为赵王。三位皇子均在北京开府居住。同年黔国公沐晟奉诏回北京述职,将自己的妹妹沐氏婷娟带进皇宫。圣上将沐氏赐给了赵王。
永乐四年,赵王得皇子,为沐氏所出。
永乐五年,沐氏再生一子。赵王废正王妃徐氏。
永乐六年二月,赵王凑请父皇册封沐晟的大姐沐氏为赵王正妃。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三章 北平旧识
永乐六年十一月。刚入冬,慧娘就染了风寒一病不起。两个月内连续请了了几位江南的名医诊治,却都不见起色。原以为过了正月等开了春能有所好转。岂知,天不遂人愿,慧娘的病情一日重似一日,渐渐的每日里慧娘喝的药比吃的饭还多。
自从母亲一病不起,整个严府的事务自然落到了巧玉和幽琳两个人的肩上。虽然只年长一岁,但巧玉的精干却是幽琳比不了的。凡有大事,巧玉必是要仔细思量,考虑周全。半个月下来,幽琳就主动放权,自己从旁辅助。倒是难为了这个才十六岁的孩子,每日起早贪黑的处理着层出不穷的家事,还要上心母亲的病情。才不到四个月的光景,巧玉消瘦了许多,也再没能腾出空闲去庵里看看自己的师傅。
慧娘虽然病着,可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了。心里自然是疼惜的不行,只可惜自己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母女俩不见面的时候,都想着对方,惦着对方,偶尔还会偷偷的掉几滴眼泪。可一见了面,就都高高兴兴的嘘寒问暖,丝毫不愿让对方看出自己的担心。
日子这么拖到了三月,吃了从南京请来的名医于大夫开的方子,慧娘的病情有了些好转。不再整夜的咳喘了。一家人稍稍放下了悬着的心。
三月初十,才过了卯时,巧玉就醒了。躺在床上想着心事。
“母亲的药再有四日就该吃完了,今日就该再派人上南京请于大夫了。母亲太苦了,虽然从不提起,可她一定是惦着父亲的。”想到父亲,巧玉的心里又多了些担心。已经十年了!她们只知道父亲被封为黔国公,远驻云南,后来就再没了父亲的音讯。
才吃过早饭,巧玉去幽琳房里寻了她,正准备一起去平日处理事务的后堂,巧玉的贴身丫环百合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恭敬的给两位小姐行礼后,笑着说,“回两位小姐,门房的小厮传进话来,大门上来了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说要求见巧玉小姐。还说和巧玉小姐是在北平的旧相识。”
巧玉一下子被弄糊涂了,笑着问百合,“这倒是奇怪了!我哪里认识什么鹤发童颜的老者,还是旧相识?”
幽琳猜测说,“会不会是在北平的时候认识姑妈的。可能那时候姐姐还小,没记住这位高人?”
“这倒是有可能!”巧玉笑着说,“百合,你去告诉传话的小厮,先请老人家到前厅。我马上就来。”百合应声去前面了。巧玉转头对幽琳说,“妹妹,你先去后堂。我去前厅见见这位旧相识。”
“好的!姐姐!”幽琳带着自己的贴身丫环香兰先走了。
巧玉疑惑的走向前厅。半路上遇到折回来迎自己的百合。两个人说说笑笑的一路走过去。
前厅正堂的椅子上坐着的老者的确是鹤发童颜。头发、胡子、眉毛都白了,但脸上没有一条皱纹。长长的眉梢落在眼角,眉宇间有一种安详、和蔼的神态。和此形成鲜明对比,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老者的一双眼睛,深邃、有神,用鹰眼来形容绝对不足为过。
巧玉心里一紧,徒生出些紧张,不敢直视老者的眼睛。恭敬的上前行礼,老者也笑着还了礼。分宾主落座后,巧玉笑着问老者,“不知老人家如何称呼?巧玉愚笨,还请老人家明示。”
老者捋着自己的长髯,笑着说,“小姐不记得老朽也是正常的。当年夫人怀着小姐的时候,就是老朽把脉的,当时还送了小姐一个‘玉’字。只是不知道夫人近来可好?”
提到当年的事情,巧玉已猜到眼前这位可能就是母亲曾提起过的‘老神仙’。于是站起身,恭敬的重新行礼。“原来是老神仙到了!”
老神仙笑着站起来,“小姐多礼了!正是老朽!”
“母亲近来染了风寒,已经五个来月了,虽有些好转,可一直未见大好。还请老神仙为母亲诊治。”
“老朽正是为了此事而来的!”
“哦!那真是太好了!”巧玉笑着做了个请的动作,由百合在前面引路,巧玉陪着老神仙一路去慧娘住的院落了。
慧娘也已经起床吃了药和早饭。这会儿,正斜靠在罗汉床上看佛经。百合进了屋,先和站在一旁的雪竹说明了原委。
雪竹是认识老神仙的。欣喜的快步走出门,正看见站在院中的故人。激动的双膝跪地,带着哭腔的说,“老神仙,您来了就好了!您快给我家小姐诊脉吧!”
巧玉和老神仙都被雪竹吓了一跳。老神仙笑着俯身搀起跪着的雪竹,“姑娘言重了。快带我去见夫人。”
雪竹擦了眼泪,引着老神仙进了屋。慧娘听说是老神仙,激动的眼里是泪。见了老神仙分外亲切。
“老神仙,请见谅!我不便给您行礼。”慧娘有些抱歉的说,“一晃已经十几年了,没想到我们竟还能再见面!”
“夫人不必多礼!老朽算到您身体有恙,就赶来了。可否让老朽替夫人把脉?”慧娘感激的点点头,由雪竹伺候着,请老神仙把脉。
屋里的人都紧张的屏住呼吸。老神仙微闭双目号脉,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过了整整半盏茶的功夫,才收回手,笑着对慧娘说,“夫人要放宽心,病自然就好了。我去开付方子。”
“有劳了!”慧娘笑着谢过。
老神仙快步走到院子,巧玉和百合跟着出来。老神仙压低声音说,“小姐,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
巧玉心里一紧,回答道,“请老神仙随我来。”说着引着老神仙去了前厅旁的小书房里。留下百合守门,巧玉推开门,把老神仙请了进去。
落座后,巧玉恭敬的问道,“老神仙,不知道我母亲的病到底如何?老神仙有何良方?还请老神仙明示!”
老神仙有些惋惜的答道,“夫人的病是因为常年的相思郁结于心。此次偶感风寒,才会病的如此的重,此其一。早年的余毒未散,时间久了,耗费了肝肾的真气,此其二。只怕夫人拖不过四月了。我开一副安神的方子,给夫人吃吧。”
巧玉听了,强忍着悲痛,站起来深施一礼,“巧玉,多谢老神仙明示!”
老神仙也站起身,从怀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双手递给巧玉。“盒子里面是一块熏香,此香的香气太过霸道,不可轻易使用。但请小姐务必随身带着。此香可保小姐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巧玉默默的接过盒子,再次谢过,才揣在了自己的衣袖里。在心里又仔细回味了一遍老神仙的话,忽然发现了问题。急急的问,“老神仙,您说早年的余毒未散,是指什么?”
老神仙幽幽的说,“恐怕这就要问一问令尊大人了!告辞!”撂下这句话,翩然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四章 慧娘离世
巧玉并未将实情告诉母亲,只是和舅舅商量了便隐瞒了下来。命人开始偷偷的准备母亲的后事。
三月十五日,致远从盐行早早的回了家里。换了家常的衣服,就去姐姐的屋里探望。几日不见,慧娘又消瘦了一些,脸上也有了淡淡的灰色。
“姐,我今日回来的早,想陪你一起吃饭。” 致远心里悲伤,但脸上尽量装得平静。
慧娘高兴的看着弟弟,“好!一会儿让雪竹把孩子们都请来,我们一起吃顿团圆饭。”
“好!”致远已经有些哭音了。
席间,大家都刻意表现的很高兴。致远破天荒的喝了酒,这是十几年来的第一次。慧娘也要喝酒,被巧玉夺下了酒杯。
致远忙制止道,“玉儿,今日大家高兴,又难得在一起吃顿饭,就让你娘喝一杯吧。”巧玉无奈的斟满酒杯,双手递给母亲,慧娘笑着接过去。“玉儿,你们三个也斟满。”致远笑着说道。百合和香兰上前给巧玉、皓轩、幽琳斟满酒。五个人一起举杯,一饮而尽。
菜过三巡,致远看着慧娘,郑重的说,“姐姐,我想替皓轩向姐姐求亲。不知姐姐可否同意将玉儿许配给皓轩?”
在座的四个人都是一愣。幽琳第一个反应过来,坏笑着看巧玉。“姐姐,我是不是该改口叫你嫂子啦?”
“各位慢用,巧玉先告退了。”巧玉被幽琳说得面红耳赤,站起来害羞的离席,回自己的闺房了。皓轩和幽琳也先后起身离席。
“致远,你的心思姐姐明白。只是这样会不会委屈了皓轩。毕竟,玉儿是……”私生子这三个字,慧娘实在说不出口。
“姐姐,且放宽心。玉儿是我的外甥女,若能和皓轩亲上加亲,岂不是一件美事。更何况,我替皓轩求亲,还含了一层私心。如今府里上下都是玉儿在打理。如果玉儿嫁出去了,这么大宅子,这么多事,我交给谁去呢?”
“弟弟,难为你用心良苦了!玉儿的今后就拜托了!姐姐感激不尽!”慧娘已经有些哽咽了。
“姐姐,这又是如何?你我之间怎么如此生疏了?”
四月初,慧娘的病更加重了,已经没有力气下床了。巧玉和往常一样,陪着母亲在房里用过晚饭。等百合和雪竹收拾好,巧玉坐在床边陪着母亲说话。
“母亲,今日上午幽琳陪着我去了趟钱家的丝绸庄,那边新进了一批丝绸。我们选了几块,已经送到王裁缝那里。给每人都做一件秋装……”
慧娘靠在软枕上,漫不经心的打断了巧玉的话,“玉儿,你愿嫁给皓轩吗?”
巧玉犹豫了一下,幽幽的回答,“此事由得玉儿做主吗?”
“玉儿!”慧娘有些急了,“你能留在严家,应该是最好的归宿了。难道你还不满意?”
“能留在严家,自然是好的。只是我和皓轩从小一起长大,我一直把他当弟弟看待。如今却要做夫妻,难免有些拘谨。怕是要过上一段时日才能坦然。原以为皓轩会娶慧泽。只可惜…… 唉!”
“玉儿,母亲知道你心里的苦。你自幼好强。严府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