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烽火 >

第326部分

明末烽火-第326部分

小说: 明末烽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又看了一下孙之獬的奏折,他笑了,说:“这个孙之獬啊!他是因个人之愤才上疏的!真是小人一个!不过……哈哈!好笑!”

    他脑海里浮现出了滑稽可笑的一幕。

    孙之獬是一个逢迎的小人,在以前他就是阉党一派的。当时多尔衮初入燕京为了能收得人心,他才召孙之獬当官。

    这小人啊,为了讨好新主子,他特意剃了发,留了金钱鼠尾辫,穿上了满人的官服。在当时,天下未定,急需收买人心。所以在百官上朝的时候,允许汉臣穿明朝的服饰,只是满汉各站一班。

    孙之獬得意洋洋地上朝,他想要站到满人这一边,满人则是自认为高人一等,当然是不给孙之獬站到他们这一边了,毫不客气地,七嘴八舌地轰他出去,一点面子也不给。

    难为孙之獬还在来的时候,一副笑**的样子,还不断地向满人作揖以讨好,奴才嘴脸十分让人生厌。

    现在孙之獬却是用热脸贴上了冷**,弄了一身的腥。孙之獬自讨没趣,悻悻地想回到汉臣站立的班中。

    汉臣恨他过于逢迎求宠,一个两个都不允许他入班。就算是他想强行挤进去,还被推倒,一**跌坐在地上。

    为此,引起了哄堂的大笑。在两班之间进退不得的孙之獬是狼狈至极。每个人都指着他来笑。当时的多尔衮见状也是开心大笑。

    多尔衮一想到孙之獬的滑稽样,多尔衮不由是冷笑了一声,说:“这个蠢材倒是办了一件好事啊!给我上疏,让我推行剃发易服令了!好!我就顺水行舟!就说如他所言,‘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多尔衮站了起来,说:“我是采纳汉人的意见才会推行剃发易服令的!似此,别人就没有什么好说的啦!”

    多尔衮便立即是让人书写了命令,然后通行全国。无论如何必须剃发易服!

    孙之獬这个超级**造成了百姓生灵涂炭的一件祸事,不管怎么样,他的骂名永世背负着,怎么也洗刷不了,历史将他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范文程一听闻消息,他就急忙找了洪承畴,他和洪承畴一同前去见多尔衮,想要劝止多尔衮不要下剃发易服令。

    多尔衮一听可真是火了!他俩是撞到气头上,多尔衮大吼:“你们说些什么!我这是为了彻底地征服汉人,为了能让我们大清长治久安啊!好了!就这么定了,你们就不用多说了!”

    洪承畴还是再劝最后一句:“摄政王,我真的是怕……”却没料到他话没有说完,多尔衮却狠瞪了他一眼,说:“洪承畴,你就给我到江南去吧!给我**所有胆敢反清的势力!肃清!肃清!杀!杀无赦!我的规定是三个月内必须完成剃发易服的决定!”

    “什么!”洪承畴和范文程都同时吓了一跳,居然要在三个月内全部完成剃发易服的决定?而且还指派了洪承畴去。

    洪承畴的家乡在福建泉州南安英都,现在下放到他到福建还是要进行剃发易服的事,这样洪承畴还真难为了!

    他的母亲已不理他了,虽然洪承畴在初时是以孝闻名的。而洪母则说,为活命屈膝投降,引满清入关,这是不忠不孝!故洪母则说其子洪承畴早在松锦大战的时候就死了,现在满清中的洪承畴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绝不是她的儿子!洪家没有这样的人。

    这本身就让洪承畴痛苦了,可再让他到福建来执行剃发易服,那不是更让人痛恨他吗?洪承畴是说什么也不想去的,他便嘴动了动说话想请辞:“我……”

    洪承畴刚说出一个我字,“哼!”多尔衮冷笑一声,他当然能明了洪承畴的想法,打断洪承畴的话:“洪承畴啊,看来你是不忠于我大清啊!你不去还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吗?告诉你,你必须去!”

    洪承畴还是极不情愿:“摄政王,我……”多尔衮大吼一声:“两个月给我完成剃发易服!”

    这一下洪承畴脸色大变了!他还想再出声据理力争,虽然他在满清的朝廷里一直都是谨小慎微的,可现在他决定要拼上一拼了。

    范文程见到多尔衮与平常是大不一样了,他可不想洪承畴顶撞多尔衮从而遭受到不幸,满清还需要像洪承畴这样的能人呢!

    于是范文程暗地里碰了一下洪承畴,向洪承畴以目示意。洪承畴已然知道了,就算是他再怎么不情愿,事已如此,由不得他了。

    再继续地顶撞下去的话,说不定多尔衮还会再缩短期限呢!

    “唉!”洪承畴便是点头,说:“好吧!摄政王,臣愿意去东南,尽快地完成摄政王交待的剃发易服令!”

    多尔衮这才满意了,他便向洪承畴和范文程没好气地说:“你俩没有什么事就跪安吧!”

    似此,范文程和洪承畴只好是跪安了,他俩要进宫去找大玉儿,希望孝庄能劝服多尔衮。

    可是他们在宫外的时候,就被挡了下来,守卫说太后身体抱恙,不能见他们。

    苏茉尔看着失望的范文程和洪承畴,便说:“两位大人,圣母皇太后还说了,洪大人虽然暂时到江南,圣母皇太后也会想办法以帮助洪大人的,绝不让洪大人会受到责罚的!毕竟圣母皇太后也有她的难处……”

    范文程和洪承畴听到苏茉尔这一番话,明白了,多尔衮独断乾纲,大玉儿就算是圣母皇太后,她不能是逆着多尔衮来。

    要是与多尔衮太多的冲撞,那可不是一件好事,说不定就会让多尔衮想到废除顺治,自己当皇帝了。

    而且现在说多尔衮太过仁慈的就是豪格等人发起的,豪格是多尔衮的死对头,只要一想到豪格,多尔衮就会不能自己!

    他一心想要除掉豪格,现在豪格想借清统一天下,与群雄激战不利的事来大做文章,尤其是说缺少了尚武精神,手段太过于软弱,他就得用快速地推动剃发易服来回击。劝是劝不了的,只能当事势稍过之后,再劝,似此还好点。未完待续。

第六十一章 不能改变多尔衮的想法() 
苏茉尔都把话说得这么清楚了,大玉儿帮不了他们,剃发易服还得实行。范文程和洪承畴再互视,只好是叹气了,真个是没有办法啊。

    苏茉尔又说:“洪大人,你此次回故乡也是好,就当是衣锦还乡!只要不出什么大的差错,圣母皇太后会力保洪大人的!圣母皇太后可是很赞赏洪大人的!”

    洪承畴也只是一苦笑,说:“看来我洪享九要做历史罪人了!唉!而且家乡人一定会恨死我了!唉!好吧!”洪承畴说着,他的双眼全是泪啊!看得出,他很无奈,不想做也得去做。

    苏茉尔又在旁说好话:“洪大人,你到家乡就算是手段温柔,那也是顾念故乡情所为,圣母皇太后知是人之常情,包括摄政王也懂理的,不会为难你的!而且摄政王让你到江南,真是江南的形势不利,不得不倚理洪大人来平息啊!由此可见,摄政王还是很器重大人的!”

    洪承畴一抱拳,他真的是要前往江南了,此行,他心情复杂。范文程只有深表同意的事。

    东南的整个局势都动荡起来了,郑成功和史可法、黄得功、张煌言等都在极力地扩张自己的实力,同时也促使着各地加强对清军的反抗。

    似此情况之下,多尔衮就知道多铎必须回镇南京,要是还继续与张必武作战的话,东南就不保了!以前所做的一切辛苦都白费了!

    况且张献忠已进军陕西,阿济格被李自成给拖住,而济尔哈朗和阿巴泰在进攻陕州时受阻,阿巴泰都重伤了。这些情况都说明,想要灭张必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先解决眼前的困难,再缓图后计了。

    不甘心啊!不甘心!一万个不甘心啊!就这样地放过了张必武!

    还有一人也是很可恶的!那就是豪格!要不是现在豪格添乱,让多尔衮不得不**了以前收买汉人的人心之计在这一刻全都是土崩瓦解了。

    而且令得江南的形势原本是稳定的,变得更复杂,更险恶了!各地都因为听到了剃发易服令,人们纷纷起来反抗,他们就是一个念头——头可断,血可流,发不剃,服不易!

    似此情况之下,为了能平定江南之乱,清军就不得不大量地移调到江南了,对于张必武以及张献忠和李自成等等割据势力都得暂时地不理会了,毕竟兵力不足啊!

    好不容易地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的,可现在全毁了!就是因为多尔衮一时之气的剃发易服令。

    多尔衮后悔了,他知道既然已经向全国发布了剃发易服令,那么他就不能更改,一旦更改他的声望就大跌了。而且剃发易服令迟早都要实行的,现在都扯破脸皮了,那就没有必要再装下去了,就继续在全国推行吧!

    征服!是的!只有把他们全部征服了!这才是胜利者!

    多尔衮深吸一口气,他就要继续硬着头皮下去了,针对这形势,济尔哈朗和何洛会都给多尔衮上书了,让他不要再全力攻击张必武了,毕竟现在想灭张必武也因为江南形势的剧变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啊!

    多尔衮就下令让济尔哈朗、何洛会他们撤退,他又想到了一点,那就是豪格是个大祸害,必须要铲除他!

    对!豪格是超级眼中钉,得想个办法除掉他才行!现在张献忠不是从四川出兵想占领陕西吗?张献忠狡黠异常,把豪格给派去,让豪格与张献忠作战。

    要是豪格能获胜,收复失地的话,那自然更好,而且豪格想要凭借此次胜利在朝中占得一席之地,怎么可能?是他多尔衮慧眼识珠,派你豪格去征讨张献忠的,真正的大功还在用人的多尔衮上面!

    要是豪格不能获胜,那就能治豪格的罪,到时满朝文武,谁也无话可说了!

    两方面都有利,多尔衮便是准备拟旨了,正好圣母皇太极有旨要召多尔衮入宫。

    多尔衮也向他们禀报一下,尤其是哲哲,他是敬重的,更得向她汇报一下。当然多尔衮得装作是要让豪格立功的一副慈悲心态才行。近来哲哲身体是越来越不好了,多尔衮也得去看看她,怎么说哲哲对他们兄弟是挺好的,有如慈母。这就是所谓的长嫂如母啊!

    大玉儿正是等着多尔衮呢,她一见多尔衮,很是高兴,当然是想知道现在的形势,多尔衮该怎么办。

    多尔衮向大玉儿表示,他将会继续推行剃发易服令,不管是血流成河,还是要把整个江南的人都屠尽,也在所不惜!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有做大清的顺民,才有活下去的资格。

    听到多尔衮所说的,大玉儿叹气了,他知道多尔衮的倔脾气,她是想劝也难劝的。在一些政事上,大玉儿与多尔衮有些闹僵了,不能再闹下去了。

    大玉儿轻轻地**着福临,不能逆多尔衮啊,要让福临能继续保有他的皇位才行啊!

    其实福临是想走的,可是大玉儿不让他走,他只要一见到多尔衮,就会产生极大的厌恶感,恨不得多尔衮从这世上就此消失。

    福临找了个机会,便说:“我和大哥有约定,我要和大哥一起去玩了!”

    多尔衮对着福临问:“皇上啊,你说的是不是豪格啊?”福临一点头,说:“是的!没有错!我除了豪格大哥之外,还有哪个大哥啊?”

    多尔衮便说:“那皇上想不想你大哥能建功立业啊?毕竟我们满人可不能成天地缩在家里啊!必须出去打仗立功,才是证明自己的最好途径!这也是豪格的愿望啊!””

    福临一听实在是太高兴了,他便问:“你真的可以给大哥出去建功立业吗?”

    “哈哈!”多尔衮笑出声了,说:“皇上啊,只要你的旨意下达,谁敢不听啊!你真想让你大哥去建功立业的话,你就下旨吧!”

    “啊!”福临还是怀疑地看着多尔衮,因为他的旨意可从来没有通行过啊,有什么事,还得先问过多尔衮,才能实行,现在多尔衮这是怎么了?

    多尔衮还是笑**地说:“皇上,还是请你去下旨吧!”这一下,福临是确认了,多尔衮不是开玩笑,是说真的啦。

    “谢谢!”福临第一次是这样和颜悦色,而且对多尔衮说谢谢的。大玉儿惊讶极了,她一直都在为多尔衮和福临关系的不好而头疼,也是想要调和。不过更多的时候,大玉儿也只是认为福临是小孩子脾气,等到福临长大了,大玉儿就会为自己的这一愚蠢行为感到后悔了。

    福临很高兴地一蹦一跳地出去了,他要把这一个好消息告诉豪格。

    大玉儿见到多尔衮为了讨好福临做出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毕竟多尔衮不喜欢豪格,这是人人皆知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