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帝王传奇-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我还是安慰道:“全一,这只是个梦,先生说得在理,可能是因为思念过度才造成的。”
张全一虽说是宋代之人,但却是个无神论者,想了想道:“是,公子。”
袁棘道:“君宝,武当武馆明日就要开业,你都准备好了吗?”
“师傅,全都准备好了。”
“好,明天下午我和公子一同前往,为你助威。”
方灵听罢,不乐意道:“先生,怎么把灵儿忘了?”
袁棘莞尔:“当然不会,去哪里也不会忘了你这个武学上师的。”
“嘿嘿,这才差不多,全一,明日姐姐也会去给你助威的。”
“恩,多谢公子,多谢师傅,多谢方姑娘。”张全一毕竟年轻,很快便恢复了神态道,“师傅,近日我对太极**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不知是对是错,还请公子和师傅指正。”
“是吗?君宝,说来听听。”
“师傅,公子曾经说过,太极之道重意不重形,我将师傅所传授的两招做了一些改变,你们先看看。”张全一说罢,双手抱圆,将改动后的招式演练了一遍,其中的构架还是以云手为主,却演绎出不同的招式出来。
接着,张全一又道:“师傅,再看第二遍。”
第二遍的动作和第一遍又有部分差异,由于招式缓慢,我也能看清其中的变化,虽然在招数上不同,但我一眼还是能够看出,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招数都是我记忆中的太极拳。
袁棘若有所思道:“不错,太极拳的精髓应该如公子所言,在于神似。君宝,你能从为师悟出的两招中重新领悟出不同的招式,看来你和这太极颇有缘分啊。灵儿,想不想和君宝过过招?”
“行啊。”
我突然想起后世书中的一段记载:“我倒是想起了一个有关太极拳的故事。”
“有故事啊?哥,先听你讲完,我再和全一比试。”
“好。话说很久以前,有位太极宗师,对了,全一,那位宗师和你一样,也姓张。某日,张宗师的仇敌寻上门来,并伪装成受宗师朋友之托前来报信者,宗师一时不察,被仇人击伤。当时,张宗师身旁只有其一名年轻的记名弟子,那名弟子见状,挺身而出,愿意代师迎敌。张宗师知道其弟子不谙招数,便当着仇敌之面,将太极拳的招式一一讲述给了其弟子,教完后,宗师问道,‘徒弟,你记住了吗?’那名弟子回味了一会道,‘师傅,弟子只记住了一小半。’宗师接着又教了一遍,再次问道,‘这次呢?’那弟子答道,‘师傅,这次全忘记了。’一旁的仇人哈哈大笑道,‘张宗师,你也算是一代宗师,怎么教出这样一个徒弟。’张宗师不予理睬,只对弟子言道,‘好了,就以为师独创的太极拳向眼前这位高人请教下吧。’”
“哥,那弟子连招数都忘记了,还怎么对阵呢?”
“灵儿,那名弟子天资极为聪颖,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已经将太极拳的精要完全领悟。两人很快就交上了手,那弟子一招一式间毫无棱角,见招拆招,以慢打快,双手不停地以云手为基础,演变出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圆圈,这些圆圈连绵不断,无始无终,最终将仇敌的双臂绞断。”
方灵惊呼道:“这怎么可能呢?”
袁棘自身的武学本就十分精湛,又了解太极拳的拳意,片刻后便道:“灵儿,公子之意大概是说太极拳只有拳意,而无固定的招式,那名弟子领悟了太极拳的精要,将宗师所传的招式全都融会贯通成自己的招式,以至于在较技之间,似有似无,虚实相间,令对手无从捉摸。”
我见方灵和张全一都在沉思中,便道:“具体原因我也说不好,先生,全一,这就要靠你们去探究了。好了,灵儿,试试全一新悟出的太极拳吧。”
在前往大理的途中,夜晚闲暇之时,我将当今的现状和后世一一作了比较,并将后世的可行方法,或者是略作修改便能适用的办法,加以整理,复写下来,打算日后逐一实施,同时,也将后世的部分思维方式在脑海中回顾了一遍,等回去后逐步教给我的近臣们。当然,这些思想只限于可适用的,至于后世最为先进的**思想我是不会告诉官员的,我实行的**也是在皇权独大基础上的**。
从大理返回后,时间似乎过得更快了。咸淳二年的上半年很快就要过去,从各类数据和情报来看,朝中的发展基本上和我的预期一致,军务、政务和经济这三大主要事务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六月二十九日,大朝会。
“参见陛下。”
“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我将七月份的主要事务安排完毕后道:“陈文龙陈爱卿,你来说说,这半年来,你们廉政公署的情况。”
“是,陛下。廉政公署自年初成立了总署后,已经在我朝所有路、省一级的治所健全了分支机构,预计到明年年底便可延伸到所有的州府。这几个月中,廉政公署一共查处了二十六起官员违反律法或官员守则的案件,其中有二十二名官员都有历史问题,虽然数目大小不一,但经南衙审案后裁决,这些涉事官员累计的贪污金额都达到了可以处以极刑的地步,根据我朝律法规定,凡是极刑大案都需要刑部和大理寺复审,并呈报陛下,等陛下最终审核后才能执行。目前,这二十二件大案,刑部审刑院和大理寺详断官已复审完毕,相关材料昨日已经全部交到宫中,只等陛下做出最终裁决。”
宋朝时,凡是遇到大案要案,都要经过大理寺和刑部所属的审刑院联合会签,再将结果上报朝廷相关部门,由宰相提出具体处置意见,最后才是由皇帝签字执行。在一系列司法程序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现偏差或疑问,都有权发回复议,直到所有部门全部认可为止,因此,宋朝的司法程序当是十分严谨。
“好,朕今夜起便会审核这些材料。廉政公署、南衙、大理寺以及刑部都是执掌人命的关键部门,我朝自太祖时起,对此事一向慎重,期间又几次修订过律法的实施细则,足见历代先帝们对律法的重视。我朝之律法可谓自古以来最严谨、最人性的,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各位爱卿,你们务必做到慎之又慎。”
“是,陛下。”陈文龙、陈宗礼、宋承祖等相关官员出列道。
“当然,对于官吏的贪污**,一经查实,朕也绝对不会宽恕,等朕审核完毕后,你们要将这些案件的处理结果告诉我朝的所有官员,朕要让他们都知道,违法的代价之高,甚至高到要付出其生命,同时,也需要通传各报刊,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朝廷的反腐决心。”
“是,臣等遵旨。”
“对于案件的审查,朕来说说对此的几点看法。各位爱卿,首先,在审案时必须首重物证,其次才是人证。相对而言,人证之词可能会受到不同原因的影响,导致其中的虚假成分难以分辨,因此不能仅凭个人的言词,就断定他人之罪行。其二,在刑讯逼供下所得到的供词需要仔细审核,屈打成招之事实在太多了,刑部需要拟文对于各级执法部门的用刑要严格管控。其三是有关断案的原则,朕认为,执法部门在断案时当秉着‘宁可放过一个罪人,也不可冤枉一个好人。’的原则来执行。”
第357章 无罪推定法
第357章无罪推定法我刚刚提及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对于宋承祖等具有丰富经验的刑侦专家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对于第三点,执法原则,却让大殿上所有的官员们都颇为吃惊,其中也包括宋承祖、陈宗礼等司法界耆宿。
其实,这种观点在后世已经逐步为人认可,也是后世**法制社会所制定的人性法则。当然,在这个法则的庇护下,那些真正犯法的罪犯很有可能会逃过法律的制裁,正义在这里没有得到伸张,但是,如果因此冤枉了一个好人,那么正义在这里所受的伤害将是双重的,受害者和被冤枉者。
我见大家都露出疑惑之色,便解释道:“放过的那个真正罪犯,很可能还会再次犯罪,给社会造成新的伤害。但是,律法赋予司法官员们的职责只能是惩罚那些有证据能够证明的确是违法之人,而不能惩罚可能违法之人。这个因没有证据而被放掉的罪人,在他没有新的违法行为被官府抓到之前,只能认为他是一位受我朝律法保护的普通百姓。陈爱卿、宋爱卿,你们作为我朝执法机构的最高官员,要想在现有职位上有所作为而又不犯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要敬畏受到律法保护的每一个人,无论他的地位财产高低多寡,无论他是贵重卑贱,只要是我大宋之人,都该享有律法保护的权利,这种观点不仅你们要有,更要灌输给你们的下属,灌输给所有相关官员。各位爱卿,你们好生体会下朕的这些告示。”
“是,陛下。”
“好,朕接着说第四点,在说这一点之前,朕问问各位,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
“本善。”
“本善。”
“本恶。”
“两者兼而有之。”
“无善也无恶。”
多种不同的说法交织,但相对来说,还是回答性本善之人更多。
我伸手示意大家安静:“朕问大家这个问题的目的并非要对问题的本身议论出个正确答案,而是想就现在的断案思路,作出本质上的改变。各位爱卿,古人孔丘曾经说过,百姓的善与恶不在于百姓的本身,而在于统治阶层。朕也曾听说过一个小故事,和孔丘之意类似。话说某朝,皇帝外出私访时,遇一乞丐,便问道,‘现在的乞丐为何如此之多?’那乞丐并不知道皇帝的身份,言道,‘乞丐的多少不是乞丐说了算的,而是要看当今皇上。’朕引用孔丘之言和乞丐之言是想说明百姓形成善恶的缘由,百姓的善和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就是官场的善恶。我朝现行的司法制度采用的是有罪推定法,而朕希望能将司法意识从现有的这种有罪推定法逐步过渡到无罪推定法上来,这就是朕所说的第四点提议。”
刑部尚书陈宗礼道:“陛下,自古以来的执法部门都是采用的有罪推定法,陛下所说的无罪推定法是何用意?”
“有罪推定法是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上,而无罪推定法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这也就是前面朕问大家人性善恶的目的。朕再来举个例子,假设有户人家到衙门告状,说你昨夜偷了他们家的一只鸡,那么这两种推定法就会出现不同的审案过程,采用有罪推定法时,县衙预设你确实犯了偷鸡之罪,除非你能证明自己不可能偷鸡,比如,隔壁村李寡妇哭喊着帮你证明你昨夜其实在她家喝酒喝到凌晨,你没有作案的时间,这样才算没罪。而无罪推定法呢,县老爷预设你清白,除非他能找到你果真偷鸡的证据,比如,隔壁村李寡妇说昨夜你莫名其妙地请她吃鸡肉,衙役从你家垃圾桶里翻出了鸡骨头,而你根本没有买过鸡。各位,你们能听出其中的差异吗?”
文天祥道:“陛下,采用无罪推定法,就是说官府找不到证据,就不能断其有罪。”
宋承祖也道:“陛下之意就是说,采用无罪推定法,是站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其目的也就是为了避免好人被冤枉的断案方式。”
“不错,朕的意思就是如此,第三点和第四点是相关的。关于这两点,相关人员先行思考,这是刑法意识形态的转变,是朕宣扬人性至上的体现,但可不是一下就能扭转过来的,陈宗礼、宋承祖,你们刑部和大理寺、律法司一起商议下,之后再上奏于朕。”
“是,陛下,臣等遵旨。”
“下面朕再说下第五点,也就是最后一点,这最后一点嘛,是朕打算建立有关陪审团的审案制度。”
“陪审团,这又是什么?”
“各位爱卿,由于律法不可能做到覆盖一切,在很多领域都有可能出现空白,加上对于律法细则的理解会因人而异,因此朕提议在有可能的地方试行陪审团制度。朕所说的陪审团是指从当地百姓中选出有代表性且没有劣迹的人士组成,陪审员独立于官府之外,独立于司法系统之外,独立于任何政治势力之外。他们的判断,就是一般民众放在法律对陪审团的规定之下都会做出的判断。陪审团制度有两大好处,一是对于律法空白之处,可以广泛听取**,而是监督官府的断案过程,遏制官府的**与**。”
陪审团制度有利有弊,我觉得试试也无妨,至少可以让地方官府心有余悸吧。
我继续道:“朕再来举个例子,比如,临安府在审案时,一旁会有陪审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