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兵部尚书范文焕出列道,“臣有本奏。”
“范爱卿,有何建议?请说。”
“陛下,跟随夏贵将军前往淮南西路的禁军将领中有很多年轻小将,这些人中有不少还是本年的武举,颇有潜质,臣以为,可以从他们中选拔。”
陆秀夫道:“臣附议,范大人提议甚好。”
听范文焕这么一说,我也想起当时兵发庐州之际,我特意吩咐让兵部和枢密院多挑选些年轻小将让夏贵带上,以期锻炼他们的实战能力。从夏贵发回来的战报来看,这些小将们的表现大都可圈可点,尤其是本期武举史玉琪和弃文从武的韩震二人的表现优异,更是得到了夏贵的好评。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大多数宋军将领的怯敌心里。
“范爱卿,此法可行,准奏。你以兵部之名,令淮南西路制置使夏爱卿将本次庐州之战中这些小将们的详细情况传回临安,朕先看看。”
“是,陛下。”范文焕道。
“恩,朕以为还是做好两手准备吧。范爱卿,陆爱卿,兵部和军务院一方面做好原临安禁军将领的推荐,一方面等夏贵的奏折,临安战区和广南战区需要至少五名厢指挥使,人数不少。”我停了停道,“另外,朕明日再去现场看看,这最后一天的将领招募希望能给朕带来一点惊喜吧。”
“是,陛下,臣等遵旨。”
“退朝。”
征兵募将的最后一日,我带着方灵,袁棘和小七再次来到同乐楼附近的招募点。或许是受后世电视剧和小说的影响,我觉得最精彩的场面就应该发生在最后的时刻。
十月的临安,已经寒意泛泛,这日,天气阴沉沉的,更让人觉得有种寒冷之感,好在我的身体情况已经随着武艺的提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没有觉得很冷。我们坐在招募点旁边的一间敞开式的茶铺里,点了一壶茶和几样糕点。我依然带着面具,和方灵等三人边喝茶聊天边看着招募点的情景。
令人失望,这最后一天的情况甚至还不如早些天,连前来咨询的人都很少了。直到未时末(下午三点)也没有一人报名应征。
方灵见招募点的士卒们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叹了口气道:“哥,看来是无人前来了。”
我点了点头,有些气馁道:“恩,希望其它两处有所收获吧。小七,结账,我们走。”
“军爷,等等,我,我来报名。”
“这位兄弟,时辰到了,我们已经截止报名了。”
当我们转身走出两步,听见背后传来一阵说话的声音。
“咦?莫非还真是应了书中的描述,精彩处都在最后才会出现。”我暗道。
“军爷,我,我大哥,大哥因受风寒,至今还趟在客栈,能不能,通,通融下。”我们回头看去,只见一位身穿灰衣的大汉正站在招募点前。这大汉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约莫三十岁,虽然衣衫简陋,却也颇有几分英武之气。
“这位兄弟,军中自有军规,我们也不敢违反军令,你以为这是请客吃饭啊。”
“军令如山,这,这点我当,当然明白,只是,事情特殊,还望军爷,军爷们担,担待下。”那大汉有些结巴道。
主事的小校官道:“兄弟啊,既然你知道军中有军令,就不要让我等为难了。”
灰衣大汉想想也是,似乎觉得这位校官所言之语无可反驳,愣了一会便转身朝我们的反方向离去。
“跟上去看看。”
那大汉的速度极快,好在我练了一年的武艺,这才堪堪能够跟上。
“你们,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跟,跟着某家?”
可能是我们跟得紧了一点,那大汉突然顿足问道。
“这位朋友,请问你是前来应征的吗?”
“正是,这位公,公子,何事?”
我呵呵一笑道:“朋友,我见你报名被拒,特来问问你的情况,如果你真有本事,我可帮你向那些士卒们说道说道。”
“本事?”落魄大汉道,“某家也无甚本事,只是自小练武,数十人难以近身而已。”
“原来是位武林好汉,那你当去试试武举考试,怎么想到前来报名应征将军?”
“不,不是我自己,是替我家兄,兄长前来报,报名的。”
“是吗?那你家兄长现在何处?”
“公子,我家兄长前,前来临安报名,在赶路时受到风寒,现,现躺在客栈中。”
“哦,原来是你家兄长,那就是说你家兄长很有本事了啊。”
“没错,我兄,兄长自小苦读兵书,当然很有本事的。”灰衣大汉说起其兄长时一脸的敬佩之意。
“好,如果你家兄长真有本事,那我自有办法让他报名。”
“真的?”大汉露出一丝兴奋。
我笑笑道:“当然是真的,可否让我去见见你家兄长?”
灰衣大汉看了看我们四人,似乎也不像坏人,加上自己兄弟一无所有,根本不用担心被劫,便道:“好,公子,我们,我们就住在离,离这不远的宾悦客栈。”
方灵道:“宾悦客栈,我知道,直行拐弯,再过两条街就到了。”
“那就走吧。”
那大汉“恩”了一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步伐坚实,显见下盘稳固,的确是练过武艺的。”袁棘边走边在我耳边小声说道。
宾悦客栈很小,很偏僻。
方灵虽然知道客栈的大体位置,却不知竟然如此难找。我们随着那大汉左拐右拐,在一条破旧的小路上才看见这间名为“宾悦”的客栈。
“城中村,棚户区。”我想起后世大城市里对这种地方的称呼,而所谓的客栈也就和十元店没有什么区别,是由一所民居改建而成。
“张家兄弟,你大哥情况不好,我刚刚叫来了郎中大夫,正在屋里,你快去看看吧。”客栈老板一见到灰衣大汉便急忙说道。
“啊?”灰衣大汉心里一慌,顾不得和客栈掌柜道谢,便直接冲进客栈左边最里面的小屋。屋里传来一阵咳嗽声,我们也随着大汉走了进去。
“谢大夫,我大哥怎样了?”
被称作谢大夫的郎中眉头紧皱道:“张兄弟,你大哥所受的风寒十分严重,加上你们一直赶路,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所以情况不妙,如果老夫判断得不错,你大哥很有可能伤及脾肺,以老夫的医术是无能为力了。”
“那该,该怎么办?”
“张兄弟,你还是去请临安城里的名医看看吧。”
“名医?哪里有?”
“离这里不远出,就在天街中段,有家华氏医馆,据说是千年前神医华佗的后人所开,医术高超,只是。。。。。。”谢郎中吞吞吐吐道。
“只是什,什么?”大汉急道。
谢郎中道:“那华氏医馆的诊费昂贵,非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
“这个不管了,就算是绑也要将其绑来。”灰衣大汉说罢,便欲转身出门。
我伸手一拦道:“朋友莫急,我在临安认识一位医术高超者,可以让他来替你大哥看病。”
谢郎中神情怪异地看了看我道:“这位公子,华氏医馆可以说是临安城首屈一指的大医馆,公子认识的郎中比他们还厉害吗?”
“哦,谢郎中,我认识的朋友叫周辉,是宫中的御医。”
“周辉,莫非是那位金针断阴阳的医术大师,号称一等御医的周辉周先生?”
“金针断阴阳?”我也不知道这周辉还有这样一个雅号,点点头道,“正是此人。”
谢郎中兴奋道:“如果是周大师,那又胜于华氏数倍也。”
我笑道:“小七,你立即前去,就说呼延公子请周先生来此会诊。”
“是,公子。”
“张兄弟,这下你大哥应该无恙了,这周先生可是我临安城数一数二的医术大师呢。”
第267章 张顺张贵
第267章张顺张贵“这是肺痨。”周辉检查完后说道。
“肺痨,可以根治吗?”
周辉恭敬地答道:“回公子,应该问题不大。这位先生所得的肺痨是由于风热犯肺引起的,此属风温犯肺之证,故治以辛凉宣透达邪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治以麻杏、石干、甘汤与银翘散化裁获效即可。而且这位先生体质甚好,脉象虽然低沉却延绵不断,加上老夫年轻时曾到过苗地,向苗人学习过医治肺痨的特殊方式,所以老夫采用汉苗相结合的方法医治,当很快见效的。最幸运之处在于他不是因为邪热内结引起的,否则就难治了。待老夫开份方子,大约在服药三日后自可痊愈。”
周辉说完,拿出硬笔,写下了药方,苗岭药材桔梗、一朵云、十大功劳、野姜叶、白果等作为主药,另用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银花,连翘,桔梗,芥穗,鲜芦根等作为辅助,用水煎服,早晚各一次,三日为一疗程。
灰衣大汉接过药方后谢道:“谢谢公子,谢谢周,周先生。”
“小事而已,朋友不必言谢。”我笑笑又对周辉道,“周先生,这些药都能买到吗?”
“一朵云和十大功劳临安城的药店极少,这两味药老夫会差人送来,其它的都能买到。”
“恩,小七,你再跑一趟,将这药方上的其它药都买来。”
“是,公子。”
肺痨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肺炎,肺炎之名来自西医。在古代,肺痨虽然也不是什么绝症,但也不是那么轻易医治的。引起肺炎的病原很复杂,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感冒、劳累时就容易受到感染。而苗人的药方在医治肺痨上却有其独到之处,但因汉苗交流一向不畅,是以其法并没有在南宋大地上得到推广。
周辉接着又对灰衣大汉道:“这位兄弟,你会武功吧?”
大汉愣了下道:“是,先生。”
“那就更好,你每日按揉病人的膻中穴、中府穴以及天突穴,可以帮助其恢复。”
灰衣大汉点点头,突然对着我跪下道:“张贵谢,谢过公子大恩,张某自幼嘴舌笨,笨拙,无法表达谢意,公子在上,请,请受张某一,一拜。”
“起来说话,原来你叫张贵。”
“正是。公子,生病者乃是张某大,大哥,叫做张顺。”
“张顺,张贵?”我一下想起南宋末年襄阳之战时出现的两位民间英雄。咸淳八年,时任南宋京湖制置大使的李庭芝派遣总管张顺、路分钤辖张贵率领都统制救援襄阳。两人率领轻舟百艘,士卒3000名及大批物资出发,历经一月,转战数百里,在襄阳被困已有5年之际,成功抵达襄阳,成为襄阳被困后唯一一支抵到的南宋援军,而张顺、张贵则先后牺牲于此。襄阳守将吕文焕感其兄弟二人之忠义,立双庙祭祀。
虽然历史上有关张顺、张贵二人的记录不多,却不可否认两人的英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的抗蒙勇气。后世有研究《水浒传》的学者认为,这个张顺就是梁山好汉中排第三十位,位列三十六天罡星中的天损星的原型,在书中被作者称为“lang里白条”。
“张贵,说说你和你大哥的情况,如果你们的确有才能,我便向军队举荐你们。”
“是,公子。”张贵道,“我兄弟两人乃是两,两浙路安吉人氏,一直住在天目山北麓,家中以种,种植竹园为生,我自幼随父亲习武,大哥则,则喜好兵法,曾拜一无名老人为师,学习排,排军布阵之道。”
“等等。”袁棘突然打岔道,“天目山北麓的安吉县有条西苕溪,其两旁种植有大量的毛竹,而最有名的就是号称‘竹园张’的张家,张贵,你知道吗?”
张贵憨憨笑道:“当然知,知道。那,那‘竹园张’就是我家的独有招牌,自家父去世后,我便,便成为这一代的‘竹园张’了。这位先生,你莫,莫非认识先父?”
“令尊名为?”
“先父张青。”
袁棘哈哈笑道:“原来是故人之子。老夫游历天下之时,哦,对了,那是一个春天,老夫来到安吉,深感西苕溪一带的毛竹之盛,春笋之鲜,于是在当地住过七日,并和你父相识,老夫至今还记得你父亲所做的春笋焖肉,好吃啊。”袁棘说罢,紧接着又叹道:“哎,可惜你父亲早逝,袁某终究无法令其长寿也。”
这时,一直躺在床上的张顺问道:“袁棘?你是帝王谷袁棘袁先生?”
“正是。”
张顺激动之下却又引起一阵咳嗽,踹了一口气才道:“张贵,袁先生就是我家恩人,帝王谷袁先生,你赶快拜见。”
张贵连忙跪下,道:“先生,张贵代,代家父谢过先生。”
“快快请起。”
袁棘双手虚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