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14部分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4部分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御书房先帝的一些亲笔记录上,我也看出,先帝理宗曾经也有中兴大宋的理想,只是一直没能建立起自己的班底,在政治斗争中又远非史弥远之敌,才渐渐沦落到酒色之中。

    听罢谢道清之言,我顿觉惊喜交加,惊的是这谢道清仅从这首诗就看出我的抱负,如此一来我计划中的潜龙在渊已被识破,喜的是谢道清似乎很希望我能中兴大宋,如果能够得到谢道清的支持,那我的拉谢打贾的计划就能实施了,三权之中的两权结合在一处,应该可以和贾似道为首的相权势力斗上一斗了吧。

    “母后,孩儿定当不负厚望。”

    谢道清露出一丝笑容:“如此甚好,想当年先帝刚刚登基时也是雄心壮志,只是没能坚持多久,官家需放眼天下,好生收拾,切忌半途而废。”

    “孩儿知道。”

    “官家,今日之谈母后甚感欣慰,今夜你好好陪陪玖儿吧。”

    “是,母后。”

    我和全玖一离开宁坤宫,全玖便急不可待地问道:“官家说年后带臣妾回家乡会稽,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全玖兴奋地拉住我的手道:“谢官家,臣妾真的有些想念家乡了。”

    “朕记得全妃说过,你家老宅背靠会稽山,那里山清水秀,人迹罕至,有好大一片吧。”

    “是啊,臣妾家的庄园很大,只是大都是山岭,草木丛生,却不适合种植农作物。”

    “那你老家还有人在吗?”

    “我最小的弟弟全觉还在那里,几年前,臣妾入宫后,先帝封赏臣妾家人,除了全觉外,都在临安城了。”

    “那全觉怎么不愿意来京呢?”

    “说起臣妾这个弟弟还十分有趣,全觉自幼聪颖但却固执,好奇巧古怪之物,常常有出人意料的想法,家里请了无数老师,都因无法解答其问题而被气走,从而在十岁时便得了个“怪童”之名,后来,正好其师沈逸秋途经会稽,一老一少也不知是如何相识的,全觉便向家中提出要拜沈逸秋为师,对了,这沈逸秋乃是沈括后人,那沈先生非常喜欢会稽山下的风光,也很喜欢小弟,便在臣妾家中住下,算来也快十年了吧。全觉不愿离开,多半是因为沈先生之故,是以一直在老家。”

    “沈括的后人?《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吗?”

    “嗯,正是,全觉可是对其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后世之人都知道,沈括是宋代杰出的大科学家,甚至可以说是科学界少有的通才,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在中国古代,许多科学都被划入另类而得不到重视,更谈不上具体应用了。沈括所处的时代正是王安石变法时期,沈括为人刚直,这种性格导致其在政治斗争中两面不讨好,沈括死后既没人给他建碑,也没人为他写墓志铭,就连他的生平传记也仅仅附在《宋史·沈遘传》之中,所以其知名度远不及后世了。

    沈括才高名微,生前身后痛遭非议,只落得个郁郁而终。

    作为科学家,沈括是成功者,而作为政治家,沈括又是失败者。

    如果那沈逸秋有沈括在科学领域的一半能力,我就算捡到个宝贝了,何况还有全觉这个怪童。

    想到此处,我不禁笑出声来:“是吗?哈哈,这可是两位人才啊。”

    全玖不解地问道:“人才?这《梦溪笔谈》难道很好吗?官家可别这么认为,父亲在世时就说过全觉将来不会有多大出息的。”

    这个时代的人自然是不知道科学的重要性,如果作为文人,沈括之名也是远远逊于朱熹,苏轼等人。

    我没去解释,也无法解释,只好一笑而过:“全妃,走吧,回宁含宫。”

    夜色深深,微风阵阵。

    天空繁星点点。

第25章 星星之火

    第25章星星之火无影诀开篇八个大字,“无影无踪,不着边际。”

    这看上去怎么像是霍元甲的迷踪拳?

    我耐着性子往下看去。

    无影诀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是无影诀心法,下篇是无影诀步伐。

    心法上写道,以息为引,通脉全身,上至百会天庭,中接丹田会阴,下至涌泉地心,接天衔地,是为外循环,息走上下,是为内循环,内外相融,生生不息。。。。。。

    我浏览了一遍心法,大约猜到是体内运气之法,只是对此一窍不通,接着又去看那无影诀步伐,无影诀步伐又名无影步,分为虚实迷幻四路,每一路按八卦方位分为八步,相互组合,这该有多少种组合呢?

    唉,这么复杂,还是让那袁棘看完再教我吧。

    我放下无影诀,又顺手找出《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分前、后两集,每集20卷。

    这部大型著作包括军事理论,战役得失分析以及各类兵器介绍。书中对于冷兵器讲述得十分详细,传说中的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到,这些兵器还包含了攻城弩,投石机等大型古代武器,只是这些内容都不是我想知道的重点了,战役的分析也不及后世,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集大成于此书了。

    我重点翻阅了其中的军事理论篇,这里面涵盖了宋朝初期的军事制度、军事组织、选将用兵、阵法、山川地理等军事理论和规则。《武经总要》中提及的军事思想符合兵家之法,书中重新重视和强调古代《孙子》等兵书中用兵“贵知变”、“不以冥冥决事”的思想,这在宋代军事史上是难能可贵的,只是宋朝后来的统治者并没有遵循和实践这种用兵思想。

    书中还十分注重人在战争中的作用,主张“兵家用人,贵随其长短用之”,注重军队的训练,认为并没有胆怯的士兵和疲惰的战马,只是因训练不严而使其然,这种以人为本的军事思想已经有了现代军事理论的雏形。

    在适当的时候,我会建立军校,这本《武经总要》会作为军校的重点教材,让所有的高级学员都要做到融会贯通。

    想到这里,我对着小七说道:“今日文陆两人前来讲学时将文璋一起叫来,顺便让其早些过来。”

    “是,小的这就去传话。”

    讲学时间还未到,三人就已到达。

    陆秀夫进来时满脸喜色,手里还拿着一封书信。

    我笑问道:“君实今日这般高兴,有何喜事?”

    陆秀夫也不答话,稍整仪容,跪下便磕了三个响头,这才起身说道:“陛下,这三个响头是臣代扬州城十数万军民给陛下的谢意,谢陛下之救城之策。陛下看完这封李大人的回信就知道了。”

    我接过信件,这是扬州制置使李庭芝的亲笔信。大致内容是说,陆秀夫来信中所言之策真是及时雨,一语道破了扬州城防御的一大弱点,如若不然,扬州城则可能会陷入极其被动之中,甚至被蒙古人攻破而遭屠城。今李庭芝已经下令按照陆秀夫信上之言开始扩城,预计开春前就能完工,如此便不惧蒙古人的进攻了。并说道李庭芝不日便会到达临安,向枢密院述职,届时一定要见见那位献计之神人。

    我看完后说道:“君实,朕不是让你说是你的建议吗?”

    陆秀夫恭敬地答道:“陛下,臣不敢居此功,在去信时只说是臣的一位朋友根据臣的描述所献之计。”

    “恩,这李大人也算是大将之才,朕自会见见。对了,今日叫三位前来,是想让大家一起来看看这本《武经总要》。”

    陆秀夫久在军中,听说过这本巨作,也曾经在李庭芝那里见过残缺的手抄本,此时见到完整的原本,自然十分兴奋。

    “这本书对于我朝的军事状况,描述得非常全面,过会你们好生看看。朕估计再有三年我大宋与蒙古必然会发生大战,所以军队的建设刻不容缓。只是目前大部分军权都掌握在贾似道手中,你们三人有何建议?”

    文天祥率先说道:“陛下,依臣之见,这禁军中将领大都是贾似道之人,我们可以先从厢军入手,分化瓦解,毕竟这是大宋之天下,陛下乃大宋之天子,民心之所向,按臣估计,应该会有许多厢军会站在陛下一边的。”

    陆秀夫接着补充道:“这事臣和文大人也聊过,除了厢军,边军也是要争取的,边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李大人的扬州军和湖北的襄樊军,臣以为李大人忠心爱国,虽然得自于贾似道的提拔,但却是心系我朝,也应该会支持陛下。”

    “文璋,朕叫你来,是让你好好听听这些事情,慢慢你也要参与其中。”

    “是,陛下,草民知道。”

    我点点头又对文陆二人说道:“这分化之计的确可行,你二人下去后先理出思路和方案,待朕决定后便可实施。朕认为还有其它条路可走。”

    “还请陛下明示。”

    “这第二条路是组建新军。”

    “新军?”

    “对。前二天朕对文璋讲过,要建立一支青年卫,朕已征得太后同意,尽管只在五百人之列,但初期的星星之火,日后必会燎原。”

    “星星之火,必会燎原?陛下,这句话真可谓经典语录也。”文天祥赞道。

    “陛下的意思是以这五百人作为新军的班底,再慢慢扩充?”陆秀夫问道。

    “可以这么讲,但也不完全是,青年卫名义上是在临安以御前侍卫之名新招五百名,但朕打算在临安以外再秘密训练一千人以上的队伍,如果那云伯飞能够顺利找回,将朕心目中的火枪造出,这二千名新军足以当二万甚至五万使用了。”

    “陛下对那火枪如此看重吗?”文天祥怀疑道。

    “宋瑞,这点以后自有分晓。”

    “陛下神人也,所想非常人之想,这点臣已深有体会,宋瑞兄当相信陛下。”陆秀夫似乎已经对我产生了盲目的信任。

    我也不去点破,心道,这火枪之能可真不是吹的。我继续说道:“还有一点,朕打算设立一所军校,专门培养我军之骨干力量以及轮训所有的高级将领,除了正常的军事理论课,比如学习《武经总要》,朕还会加设一门洗脑课程。”

    这次三人都没弄懂何谓洗脑,文璋问道:“陛下,洗脑是何意?”

    我哑然一笑道:“所谓洗脑,就是指给人灌输一种思想,比如说龙牙之思想,就相当于老师给朦胧中的孩子上课一般,老师说这个好,慢慢大家就会习惯这个好了。”

    三人都是颇有智慧之人,我稍加提示便已明白我的意思了。

    “这洗脑的功课还要应用到龙牙里面,对于新入龙牙的成员都要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是,陛下。”

    “文璋,明**随小七去见那御前侍卫统制谢道临,办理招兵事宜,记住,朕只有一条要求,眼神要好,其它的你自己拿主意就是。”

    文璋眨眨眼问道:“陛下是要青年卫全部以弓箭为主吗?”

第26章 招兵买马

    第26章招兵买马临近年底,各部各院所上奏折突然增多,虽然没有什么重大事情,但却十分繁琐。比如,吏部所上奏折,大都是针对一众官员的年终考评,我对这么多官员又不熟,但又不能不做批示,否则这么多官员来年都得下课。

    朝会的时间也在延长,需要对今年的业绩作出评定,还要定出明年的规划,总之是一大堆事情。

    “臣贾似道有折上奏。”一向在朝会上话语不多的贾似道首先开口道。

    “师臣请讲。”

    “陛下,岁末各地官员须进京述职,因人员众多,陛下刚刚登基不久,是以臣筛选了部分官员回京,这是臣已经拟好的名单,请陛下过目。”

    小七接过贾似道奏折,呈上与我。

    我粗略地看了一遍,上面之**多不认识,扬州制置使李庭芝,襄阳安抚制置使吕文德倒是在名单之中,便道:“此事就按师臣所奏。”

    “臣马廷鸾有折上奏。”

    “请讲。”

    “陛下,前日所议来年之年号,礼部拟定三个名称,请陛下定夺。”

    “马爱卿,此事朕已想过,还是咸淳二字合意,师臣有何意见?”

    贾似道淡然道:“陛下,臣赞同。”

    “好,马爱卿,就按此办理。”

    “臣遵旨,臣还有本奏,按制,贾丞相所拟定回京述职人员名单应由吏部上报,非枢密院直接呈报,臣以为不合礼制。”

    我稍加思索道:“马爱卿,此事吏部已经先报师臣,师臣所奏的这份名单正是师臣审核过再呈报于朕的。”

    马廷鸾愣了下知道我在替贾似道说话,也只好说道:“如此尚合礼制。”

    “马爱卿,这些日子,礼部做事朕甚满意,然礼部尚书一职空缺已久,朕便封你为礼部尚书,即日上任。”

    “谢陛下恩典。”马廷鸾急忙下跪谢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