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112部分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12部分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几乎涵盖目前我朝江南的所有区域了。”

    “皇上,这几年北方兵乱,草民没敢渡江北上,实为一憾也。”

    “北方吗?会有机会的。”我伸手指着北方对文璋道,“文璋,这是朕规划的大宋版图,能不能实现就要看你们军人了。”

    文璋笑笑,目光坚定道:“陛下,您指到哪,臣就打到哪。”

    “好!”

    我赞了文璋一句,继续问田醉颜:“田醉颜,你游学天下,感受如何?”

    田醉颜见我态度和蔼,也渐渐放开,坐下后将他的经历简要地告诉了我。田醉颜思路清晰,轻重分明,在讲述的时候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不愧是举人出身。”我暗自赞道。

    “还有吗?”文璋听完后还想接着听。

    对我而言,田醉颜的经历不过如此,后世之人只要在网上稍作浏览,全天下便尽收眼底。对于文璋却就不一样了,本就是好奇的年龄,加上大部分时间都跟随道法大师习武,到京城后,又是天天训练青年卫,除了随我外出,哪里知道天下如此多的事,只听得津津有味。

    田醉颜笑道:“文璋兄弟,待有空时再与你细说。”

    “醉颜哥,那就这么说定了。”

    文天祥轻声言道:“文璋,不得胡闹。”

    “无妨,文璋毕竟还是个孩子。”我哑然笑道,“田醉颜,你游学天下时可有笔记?”

    “回皇上,草民每到一处,都会记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田醉颜不知我为何有此一问。

    “恩,很好。田醉颜,你可以将你的经历详细写出,让世人都能了解我朝的大好河山。”

    “是,草民遵旨,草民也正有此意。”

    “此书就叫做《田醉颜游记》吧,到时朕来给你写序。”

    田醉颜大喜道:“多谢皇上赐名。”

    后世大大有名的《徐霞客游记》是否能被《田醉颜游记》取代呢?田醉颜虽然不如徐霞客专业,但毕竟早了三百多年。

    “好了,田醉颜,下面来说说你苗家之事吧。”

第200章 事在人为

    第200章事在人为田醉颜听我提起苗家之事,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连忙跪下道:“皇上,这次事件家父的确触犯了我朝律法,草民代家父向皇上请罪,请皇上降罪。”

    “起来说话,朕不是要存心治罪于你父,然你父确实违反律法,念在事情有因,且没有酿成大祸,而你父又能及时悔悟,就罚你父亲帮助镇溪村村民一起修建引水渠吧。”

    田醉颜起身谢恩:“是,皇上,谢皇上恩典。”

    “田醉颜,你是苗人,却又熟读汉人之书,朕来问你,你是如何看待这起发生在吉首的汉苗相争的?”

    “皇上,草民以为这次时间只是双方矛盾激化的一次体现而已。汉苗之争历时上千年之久,究其根本原因,草民认为有三点原因。”

    “三点?说来听听。”

    “一是历史的遗留问题,由于汉族和苗族的地位长期不平等,使得双方隔阂甚深;二是官府处事偏向,重汉轻苗,让苗人对官府失去了信任;第三,苗**都生活在偏远山区,经济不够发达,与汉人间贫富差别日益扩大。”

    “恩,说得不错。田醉颜,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待之?”

    田醉颜想了想道:“皇上,以前草民没有仔细想过。这次文大人在德夯寨时,给我们讲述了皇上关于苗汉间民族问题的指示,草民认为,只要能遵循皇上所说的平等,其它事就能慢慢协商解决。”

    “平等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前提。”我点点头道,“我朝民族甚多,特别是在我朝西南部,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民族。自太祖帝统一天下来,这些民族都成为了我大宋治下的民族,也都是朕之子民。在对待民族问题上,朕首先会昭示天下,我朝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这一点是朕关于民族问题的最高指示。各民族拥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也拥有各自的宗教信仰权和生活习俗权,在我朝统一的律法下,共同生活。只要是朕之臣民,朕都会一视同仁。在这前提下,朕会制定一些列优惠政策,扶持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比如,鼓励他们从条件恶劣的山区走出来,建立新家园,又比如,在税收政策上实行倾斜,鼓励他们利用当地资源,或耕种,或经商。就像你们德夯寨,周边草药众多,你们完全可以建立一所中药采集加工坊,加工中草药,并将其卖到全国,还有你们苗家的金银首饰等,也可以加工后卖往各地甚至销往海外,如果做得好,朕认为就这么几间加工坊就足以让你们全寨之人过上温饱生活了。”

    我说得很直白,文天祥,田醉颜等都能明白我的大致意思,简单而言就是待遇上平等,经济上发展,田醉颜拱手道:“皇上,草民代苗族千万同袍谢过皇上大恩。”

    “朕之所言并不只针对你们苗族,在平等的前提下,各民族都能共同发展,丰衣足食,才能实现我朝之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

    我看着田醉颜继续道:“民族问题是我朝内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这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事务。回顾历史,唐朝贞观时期的民族关系较为融洽,我们当可以借鉴之。当时的民族政策顺应了多民族的融合,使之成为调动各民族间团结和谐的积极因素,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加速唐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天祥点点头道:“恩,皇上所言极是,唐初长安之景象繁荣,各色人种汇聚,相互融合,盛世也。”

    “恩。当然,这也是相互相成的,稳定的环境造就了大唐的强盛,大唐的强盛也保证了各民族的融合及环境的稳定。时至今日,朕会渐渐打造一个强大繁荣,和谐富裕的大宋朝,这其中的民族和谐也是我朝基本国策的组成部分。”

    “臣等明白。”

    “草民明白。”

    “田醉颜,近些日子你就先在临安看看吧,可以多向你义兄了解下朝中政务。”

    “是,皇上。”田醉颜自然不知道我为何要他了解政务。

    “宋瑞,这次行省制的变革朕已经宣布交给政务院来实施,中书省和户部等协助,此事就由你来负责。”

    “臣遵旨。”

    文天祥感到了我对他的信任,却又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行省制的实施牵涉到成千上万的地方原有官员,这些人的去留问题将是一项极其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熟读史书的文天祥心里十分清楚,中国的官场复杂,官员是最难伺候的,只能上不能下。当然,文天祥同样明白,如果此事办好,那么政务院院长之位非其莫属,这个职务的实权丝毫不亚于当今的贾似道贾丞相。

    “文璋,伤势没问题了吧?”

    “回陛下,没事了。”

    “那好,你明日带三百青年卫去下会稽山阴县先帝故居。具体事务朕写在这个锦囊里了。”

    文璋接过后道:“是,臣遵旨。”

    “小七,你去户部让档案司的官员将当年田醉颜的省试考卷给找出来,朕要看看。”文天祥等人走后我对小七道。

    “是,官家。”

    “如果适合的话,就让他去户部民族司吧。”我像是对小七说道,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蒙古临时皇宫内。

    郝经问道:“大汗,您决定了吗?”

    忽必烈毫不犹豫道:“恩,帝师,本汗这么做有四点理由。第一,让宋人觉得将来我蒙古主攻方向就在淮南西路的庐州一带,而庐州一带的宋朝军队本身相对也弱;第二,自平定阿里不哥后,儿郎们有些松懈,也该让他们活动下筋骨了;第三,神尊大人发动的四绝阵失败后,似乎对我朝自信心有所打击,所以本汗也需要一场胜利来提升士气;第四,宋人关了你五年,本汗也该为你出出气了。”

    “臣谢过大汗之恩。大汗圣明,此事可为之。”

    “哈哈,当然本汗只是小试牛刀,目前还不是一举拿下南朝之时。”

    “大汗进退有度,臣佩服。”

    “帝师,我蒙古出击的时机就要看你的内政改革了。”

    “大汗放心,最多三年。”

    “恩,自帝师回来后,我朝内务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本汗对于内务可是放心得很啊。”

    “大汗,帝师。”

    两人正说间,只听见一阵声音从远处传来。随即,印天涯从屋外走了进来。

    在整个蒙古,能够不经通报直接觐见大汗的也只有天涯神尊印天涯了。

    忽必烈笑道:“神尊,快坐。”

    郝经连忙站起躬身道:“郝经见过神尊大人。”

    “见过大汗,帝师快请坐。”印天涯坐下后言道。

    “神尊,本汗正和帝师商议袭击南朝庐州一事。目前军中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时机不成熟,难免会打草惊蛇。神尊如何看待此事?”

    “本尊赞同大汗之策。”印天涯道,“从天象上看,南朝帝师闪烁,上天之意似乎不偏不倚,所以本尊以为只能从小做起,逐渐打击南朝帝星之命数,所谓千里之提,溃于蚁穴,积数量之多以改本质之变。至于是否打草惊蛇,倒是过于谨慎小心了。”

    忽必烈爽朗一笑:“不错,有神尊支持,本汗就彻底放心了。既然天象显示出中立之态势,那就说明胜负之算是事在人为了。我蒙古男儿所向披靡,势必横扫**,小小的南朝岂能挡住我铁骑之威。”

    “好一个事在人为。”印天涯赞道。

第201章 出兵庐州

    第201章出兵庐州蒙古枢密院议事大厅内,忽必烈正站在一幅大型军事地图前,仔细端详着。其身旁簇拥着多位蒙古高级将领,武将史天泽,张弘范,伯颜,张柔,董文炳,阿塔海,忽剌,孙琪等尽在其列,稍远处的刘整则是孤零零地站在一旁,显得与众不合。文臣谋士帝师郝经则和中书省参知政事商挺,同知滕州郭侃等站在另外一旁。

    突然,忽必烈举起手中长棍,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庐州”上面,道:“各位,本汗已经决定,进攻宋人淮南西路之治所庐州府和安庆府。”

    刘整心中咯噔一下,暗道,“怎么会是庐州府?大汗当日不是赞同我提出的以襄樊为突破口吗?”

    在古代,长江中下游有很多湿地,水网稻田,原始森林,而襄阳地区才是有较好的通过条件,襄阳是主道,很适合驻扎大批军队,利于蒙古铁骑的大规模野战。如果不打襄阳,从小路走,只能是千把人的小部队,既不能携带太多的辎重物资,又很容易被分隔消灭,而且连后路都很容易被熟悉环境的宋朝守军切断。

    只有占据襄阳,才能行形成良好的物资装运点,并控制主要通行路段,东可取两淮而直下江南,西进则可和川西,川南(大理已经是蒙古之地)的蒙古军队合围成都府,这就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

    刘整认为“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虽然不能说刘整的观点绝对正确,但按历史的进程,蒙古最终采取了刘整的建议,取得了襄阳之战的胜利,并以此为契机,荡平了整个南宋。

    伯颜跃跃欲试,当即先道:“大汗,臣愿意领兵前往,为大汗扩疆辟土,顺便检验下怯薛新军的实战能力。”

    无论持赞成意见还是持反对意见者都知道忽必烈杀伐果敢,定下的策略是很难改变的,于是纷纷表态愿意领兵出征,只有刘整一言不发,仍是孤独地站在一旁。

    “各位卿家,都不用争了,阿术元帅早已出发,就在这一两日便可到达前线,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好消息传来了。”

    “大汗高明,所谓兵贵神速,大汗将我等尽蒙在鼓里,想必那宋人也是毫不知情了。”老将张柔赞道。

    史天泽也道:“大汗,宋朝庐州守将统制范胜、统领**等人有勇无谋,自以为是,阿术元帅智勇双全,又是出其不意,必会旗开得胜。”

    忽必烈笑笑:“恩,传令阿术,按计划攻击,枢密院随时跟踪战报,各位爱卿,散会。刘整,张文谦。”

    “臣在。”

    “你们留下。”

    “是。”刘整愣了一下道。

    张文谦,五十来岁,与刘秉忠曾同窗数年,身为忽必烈之幕府重臣,于年初出任大司农卿一职,掌管农业。

    忽必烈待众人走后道:“刘整,你一定认为本汗攻打庐州不对吧?”

    刘整慌忙跪下道:“大汗,臣不敢。”

    “刘爱卿,起来吧。本汗问你,让你打造上千艘战船需要多少时日?”

    “在资金充沛的情况下,大约需要两年。”

    “两年?好,刘整,你就为本汗在两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