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154部分

超级科技强国-第154部分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海上的战争还没结束,又要爆发陆地战争?”麦克唐纳感到有些头疼了,如果战争是在欧洲爆发,或者地中海爆发,都没有那么巨大的困难,偏偏它有可能在远东爆发,而那里离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只有一线之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人没有主动开战的理由。不过,如果形势变化,他们可能就会有近一步的行动。”

    麦克唐纳,“缅甸的三个师能够挡住中国人吗?或许,算上印度东部的两个师?”

    “如果只有两个中国主力师,我们或许会有机会……”陆军中将的话,已经非常勉强了,他深知,当年中缅战争的时候,英*队加起来也有好几个师,结果同样打不过他们的两个主力师。

    他从不认为,这些年过去后,那里的英*队变得能征善战,也不认为,他们的装备有了质的飞跃。因为他知道,放眼整个英国陆军,除了该死的不足还是不足。

    一切都是因为该死的海军需要不断地不断地变强,不断地建造战舰,或许到了现在,首相才需要担心,当敌人从陆地向不列颠殖民地发起进攻时,应该怎么去阻挡。

    “我需要进一步的情报,同时需要一名稳重的外交官,前往西南,试探中国人的底线。”麦克唐纳知道,此时说什么都太早,但他心里却认为,一场谈判绝对比接下来可能根本打不完的海洋战争和更加令人担忧的陆地战争来的好。

    同时,他不禁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或许应该让人见一见南京的蒋介石,这个人在反对西南的问题上倒是很主动,和我们很一致。”

    英国人在战争还没结束的时候,已经在准备谈判了,而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西南,张蜀生手里却拿着一份详细的情报在看。

    “很好,做的不错。按照计划,配合好陆军部接下来的动作吧。”

    赵子云立正说道,“老师,通过我们有意透露出去的情报,蒋介石在我们西南潜伏许久的几个密谍也最终暴露了出来,根据反馈情报来看,蒋介石对于他们的情报部门能够获悉这份情报,感到非常满意。”

    张蜀生笑笑,“凡是能削弱西南的事情,他都会感到满意,何况,这种事情还能极大地讨好英国人。国民党部队的后续整编计划,还得依靠财大气粗的列强啊。”

    赵子云:“蒋介石这个人,喜欢搞一些阴谋诡计。前段时间不就发生了国民党特工意图用金条收买两军交界带的西南基层军官的事情吗,可笑的是,军官不但没带人带枪去投降,反而把金条骗回来交给了部队,算入了伙食补贴。”

    “呵呵,你不知道,这个蒋介石,做的冤大头事情,可不止这些。”张蜀生回想起原本历史的蒋介石,所谓功过难定也就罢了,但真是做过不少让后人贻笑大方的事情,抛开立场和胜负不算,被人称为某军的后勤运输大队长,就是一个例子。

    不过这一次,他的想法倒是没错,屡屡出招,都是朝西方身上诳,抽丝剥茧一般,居然让他从三国手中骗来了第二批的整编装备。就算那是英法半淘汰的装备,也比原来的地方军装备强,至少火炮之类的,倒是补充了不少。

    显然,这一次西南和英国人之间的危机,再次为他提供了一个契机。这也是为什么,他非但按兵不动,反而四处游说英国人加大对他的支持力度的原因。

    “是。老师!”

    张蜀生向特情部的赵子云点点头,示意他可以出去了。叫来作战秘书,他下令道:“拟定命令,让第三师和第六师连夜开拔前往龙陵,永德一线,向对面的英国人,形成全面威逼!”

    “是!”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广州和谈() 
英国公使蓝普生叼着他那标志性的大烟斗,听着对面蒋介石振振有词地讲述,心里却在不停地想着自己肩负的任务。国内一天连发三道急电,让自己来见一见这位接受过不列颠王国太多支援的所谓半个中国的领导人。

    “蓝普生先生,刚才我们一起看到的是我手下最精锐的一个师,在贵国的帮助下,这样的精锐陆军师,我还有九个。整整十个精锐陆军师,将会对我的任何承诺拥有着最有力的保障。”蒋介石刚刚陪同蓝普生去观看了一场小规模的军事会操。

    在蓝普生找上门来之前,他每天都催顾维钧去公使馆见蓝普生,为的就是想在这次西南和英国的冲突中,实现南京政权的利益最大化。可惜这个狡猾的英国佬,总是称病不见,“如果贵国能够予以大力支援,我的军队保证能够至少牵制一半以上的西南主力部队。”

    蓝普生不置可否地放下烟斗,定定地望着蒋介石,似是询问道,“贵军一个师能对付几个英国陆军师?”

    对于英国公使的这个问题,蒋介石觉得有些摸不着边际,不明白他为什么忽然这样问,难道是想对比一下两军的差距。对于英国人,他心里总有一种未知的畏惧,因为不了解,所以畏惧。见蓝普生有些怪异地问起,他稍微犹豫,说道,“两个师应该能比得上贵军一个师。”

    蓝普生顿时摇摇头,向他摆摆手,伸出两个手指,用一种非常遗憾的语气说,“蒋先生,英国陆军的远东部队曾经在中缅战争中得到过教训,两个师的部队败在了一个师的西南军手下,四个师的部队,不敌张蜀生的两个主力师。照这样计算,西南除了已经调往中缅边境的两个主力师和一个卫戍师外,还剩下八个主力师和十几个卫戍师,试问你所能控制的嫡系部队,能派出足以抗衡这些西南军队的十几二十个精锐师吗?”

    蒋介石微微一愣,心里不禁暗恼,被英国佬绕了一圈,吃了个小亏,不禁笑笑,“蓝普生先生,有时候,单纯的数字对比并没有实际意义。中国人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我的部队是在自己的国土上防御作战,在这方面是比贵国的远东缅甸军强的。”

    “嗯。”蓝普生不置可否,正想继续询问什么,却见一个蒋介石的侍从官走进来,附耳在他身边说着什么。

    蒋介石的目光中先是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惊愕,接着是一丝隐蔽的喜色,随即神色再变,却是显得惆怅无比,“公使先生,我很遗憾地告知您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我的情报部门刚刚得到消息,西南的张蜀生连夜增调了两个主力师前往中缅边境中方一带之龙陵,永德一线,另外,情报人员还报告有大批火炮、铁甲车随行,甚至连昆明周边的机场也繁忙无比,在郊区的情报人员能够见到整整一天都在不停地飞向南方的飞机。”

    “啪!”的一声,蓝普生正要去端茶杯的手却反而将茶杯碰倒了,乍闻这个绝对称得上是坏消息的情报,他第一直觉是怀疑,接着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自己是公使,蒋介石不至于骗自己,难道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

    身为中国公使,他非常清楚,蒋介石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发动对西南的进攻,首先,以国民党部队的作战实力,自保勉强,进攻却远远不足,何况北方的抗日战事如火如荼,正如西南那位没有进攻国民党一样,这个精明的东方政治家不可能去打一场见不到胜利的争议战争。

    他或许只是想凭借拖住一部分西南军队来向帝国‘请赏’。

    如果没有这个刚刚送到的情报,或许他还会讥笑一下这个蒋委员长,然后把帝国的决定告诉他,勉强答应加大对他的支持。

    然而,现在,他却只能急匆匆地抛出底牌,“蒋委员长,作为一个中国通,我曾经屡次向国内举荐你,才有了后来的三国联合支援计划。既然缅甸边境有发生战争的危险,你也应该立即动员你的部队,至少做到你说的那样,拖住一部分西南军队。”

    “公使先生的意思是,战争将无可避免吗?”蒋介石笑道,他从未觉得这样爽,甚至已经忘了之前张蜀生和西南集团给他带来的巨大不快,能看到英国人吃瘪的样子,他真是激动无比。

    “不,不不,蒋先生你应该明白,我作为一国公使,肩负的使命应该是解决争端,而不是促成战争。很抱歉,使馆还有一些事情处理,对于加大对贵政府支援力度的问题,我会整理一份详细报告上交国内的。”

    蓝普生起身,匆匆离去,回到公使馆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从蒋介石那里听来的情报发给缅甸的远东陆军司令部和英国外交部。

    他有一种预感,这一次,不论更大规模的陆地战争是否会爆发,自己都将再次成为一名英国谈判团成员,因为,他实在是不看好缅甸英军。这个时候,一旦海军再有激进的动作,那么缅甸和印度就将遭受中国人近6个师部队的怒火。六个师十几万西南大兵,难道真地要踏上缅甸的土地,去对付那些只能欺负殖民地暴徒的帝*人?

    他深知,和当年的中缅战争时期一样,英国在缅甸的驻军虽然一度达到了五个师的超殖民地配置水平,但随着各殖民地愈发密集地爆发冲突,部队陆续调走,又恢复到了以前两个师的常规备战水平,当然,武器装备也和当年一样,甚至连步枪都没有更换过,不过听说在中缅边境缅甸一带修了一个前线机场,停放有几架老式飞机作为侦察机使用。

    缅甸实在是太远了,战略价值只有在它可能失去的时候才能得到体现,所以,和上次战争爆发时一样,这次帝国同样没做好准备。因为,没人知道,中国人什么时候会打过来,而帝国却不可能一直在那里驻扎庞大数量的军队。

    至于西南,他已经派参赞应格兰去了昆明,可惜,得到的结果是张蜀生身体不适,让参赞等候一些时日。当蓝普生得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不禁失语,因为这和他之前拒绝见蒋介石的外交官顾维钧的理由完全一模一样。

    中缅边境,瑞丽一带。

    丁伦是缅甸边境小地方腊戍的村民,经常带着缅甸丛林里的山货或者石头来中国。对于他们来说,跨越国境只需要一张中国边防机关签发的证明。

    作为一个靠山吃山货,靠山吃石头的缅甸人,缅甸腊戍通往瑞丽的这条贸易线就是他的生命线。

    缅甸人只有名而没有姓,从小时候,别人还叫他‘貌丁伦’的时候,他就和那些叔叔伯伯们一起来中国这方做生意,不过那时候,中国这边的村镇和缅甸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人多一些外,都是木房子,破破旧旧的。

    然而,这些年,他见证了中国边境城市瑞丽的飞速崛起,而这个时候,他已经被人称作‘郭丁伦’了。从当年的小孩‘貌丁伦’,变成了同辈人口中的郭丁伦,是个成年人了。从当年只能用小背篓背两块石头,到今天能挑一大筐山货,或者一大背篓玉石毛料了。

    中国人先是提出了边境的概念,随即这里出现了军队的哨所,中国人并没有蛮横地改变他们的贸易习惯,而是让他们去边防哨所领取临时通行证,这种证件的有效期只有来回两次,当天有效,虽然麻烦了一点,但持有这种证明的人却不会遭到那些看起来威武无比的中*人的任何刁难。

    接着,他发现中国人的村子开始修学校了,那些以前满村子跑的小屁孩渐渐地看不到了,都跑到教室里坐着,据说是上学念书了,听说他们每顿午饭都是免费的,这让丁伦羡慕不已。

    回头看看身后跟着的小儿子,*岁的光景,已经背上小背篓,装着山货跟自己跑边卡了。

    再后来,中国人的村镇开始繁华起来了,修房造屋的事情也多了,甚至还有人开始修建马路。听说对面的中国人,家家户户都能种上一种神奇的水稻,但缅甸人即便是从稻田里偷一把回去留作来年的种子也没有用,因为第二年,这些种子大半都是稗种了。

    他甚至去过一次瑞丽,那里已经有四五层高的小楼房了,让她有一种身在梦境的感觉。

    随着中国西南逐渐富裕起来,边境贸易也越来越发达。勤劳的缅甸人从缅甸一方源源不断地将土特产,木材,玉石毛料,甚至是毛皮,宝石等等,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

    而在中国,他们甚至可以在边境小乡场上买到火柴、钉子、小孩子喜欢的气球、肥皂、甚至是猪肉糖果等等。缅甸一边的边境村落乡镇,一无所有,即便是小杂货店里摆的商品,也全是从中国这边买回去的。

    这次他带了一些上好的玉石毛料,准备去换一笔钱,有了资本,又有了进货的钱,他就可以在老家腊戍开个杂货店。他想和对面那些曾经和他打交道的贸易贩子们一样,从跑腿子的人变成坐店的人。

    来到了中国的边防哨卡,丁伦又站在了第一的位置,早早地天不亮就带着小儿子来排队了。早上七点,边防哨卡的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