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明-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苡黾亩洹
但周遇吉断然拒绝,却因此心生一计——诈降。
他在城内设伏,出弱卒诱敌入城,待大顺军前锋进入瓮城之后突然亟下前后闸门,城上弓矢乱放,铳炮齐鸣,竟然一举斩杀大顺军数千兵马。
由于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气馁不已,甚至一度准备放弃攻取宁武关,探听无法绕道之后,就打算回陕西布防等待山东军来攻,
但牛金星、宋献策、贺锦等大顺将领都想要成为建国立业的功臣,并不赞成回撤陕西,一再坚持必须要攻下北京城。
其实历史上李自成的北上不过是打着试探的心思,因为当时并没有任何人能威胁到如日中天的大顺军,但现在不同了。
王争所率领的山东军已然拿下了大明朝的半壁江山,就连富可敌国的郑氏都被一举歼灭,大顺军原本的试探之举,也就变成了在绝境求生中拼命求生。
因而大顺军再次对宁武关发起了猛攻,李自成调集数十门大小火炮对准关城不断轰击。
大顺军此次可谓背水一战,所以异常勇武,冲锋的前队战死,后队马上跟进顶替,死尸堆成了小山,终于在日落之时攻破宁武关。
按往常来说,大顺军一旦入城,战斗其实就已经结束,但这次他们攻入关城之后,周遇吉依然不投降,率领残余的山西兵巷战。
周遇吉从战马上摔下来后徒步奋战不止,身中数箭之后战至力竭,最后大顺军一哄而上将其生擒,不过周遇吉仍然破口大骂。
李自成下令将周遇吉悬吊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尤不解恨,又下令将其五马分尸扔到野地中喂野狗。
周遇吉的夫人刘氏素来勇健,得知丈夫殉国身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带领几十名妇女拒守公廨,愤然登上屋顶向大顺军步卒放箭。
说来有些可笑,大顺军各部由于争相在城内抢掠烧杀,一时间居然调集不出足够的弓箭手与其对射,受到不小的伤亡,最后还是放火将这些妇人活活烧死。
在这之后,大顺军屠宁武城关,婴幼不遗,百姓被杀者甚众。
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灭明,崇祯殉国()
宁武一役,大顺军损卒近五万,尸可填平沟壑,血染红了江河。
李自成痛心疾首,再度兴起想要回到陕西的念头,还是牛金星等人力主北伐,但这次并不十分管用,李自成一心一意只想着回到陕西老家,准备在第二天一早下令撤军。
甚至在李自成的心中,竟然有归附王争的心思一闪而过,可想而知,这场战斗对他造成了多么大的打击。
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这位陕西汉子,李自成战辗转反侧才刚刚睡去,牛金星喜形于色冲进闯王大帐,张口喊道:
“闯王,好消息!”
“大同总兵姜瓖,还有宣府总兵王承胤都愿开城迎我大顺,这是降表!”
“什么,你说什么!?”李自成睡眼朦胧,听得半清半楚,起来之后摇摇头,陡然间反应过来,惊喜的道:
“大同和宣府的朝廷总兵降了我大顺?”看见牛金星点点头,李自成全然没有任何睡意,一把抢过他手上的两张书信,看过之后哈哈大笑: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大顺!”
。。。。。。
本来李自成之前去问过牛金星,经过宁武关再至京师还有多远,牛金星说的话却让他陷入沉思,决然准备回撤陕西。
宁武关以北,仅仅重镇就有大同、宣府两镇,又要经过险峻不下于宁武的阳和与居庸二关,哪一处都是大兵云集的重地。
李自成深怕自己这点仅有的家底败光,并且在他的潜意识里,还是对故乡陕西情有独钟,甚至十个北京城都抵不上一个西安,所以才准备打道回府。
但姜瓖和王承胤纷纷投降,使得大顺不费一兵一卒便得两重镇,增添兵将十数万,李自成欣喜若狂,立即下令继续北上,直杀奔京师。
崇桢帝听闻后大惊失色,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但是很可惜,个个富得流油的京师官员一共却只拿出不到三十万两白银,根本连百万之数的一半都不到,崇祯皇帝便即策划南迁。
都察院御史李邦华禀报说是南迁之路已断,除非取道山东。
崇祯皇帝瘫坐在龙椅上,时至今日,他依然不敢相信王争居然占据了整个江南,就连郑氏都被他一举击溃,这怎么可能。
朝中诸臣默不作声,一片的惨淡之景。
崇祯皇帝哈哈大笑不止,状若癫狂,指着下列的群臣,龇牙咧嘴的说他们个个都是亡国之臣,个个都该杀。
崇祯皇帝忽然面色一变,宣布退朝,紧跟着第二天传出一道圣旨,由京师西直门而出,直奔南京方向。
这道圣旨很让人捉摸不透,不知道皇帝到底要干什么,但是这并没有能阻止李自成的北伐之路,为了能和山东军分庭抗礼,他已经是骑虎难下。
四月十五日,大顺军抵达居庸关。
把手关城的总兵唐通正在积极备战,准备死守居庸,然而监军太监杜秩铁贪生怕死,擅自开城门迎接大顺军进城。
大顺军兵马鱼贯而入,唐通长叹一声,见大势已去,也是无奈之至,遂应了众将请愿而投降大顺。
大顺军兵至阳和,守城明军不战而降,继而大举开进宣府,城内百姓在额头贴上“顺民”二字,在家中立上闯王画像焚香跪拜,夹道以迎。
自宁武之役后,大顺各路兵威所至,明军都是成片成片的开城投降,到处张灯结彩迎接闯王,甚至有的城镇都燃放起爆竹,庆贺大顺即将取代明朝。
大顺军攻克居庸关的时候,前锋制将军刘芳亮率领大军东出固关直逼真定,时任朝廷知州邱茂华,守城游击将军谢素福出降。
四月底,李自成亲率大顺军百万之师兵临保定城下,当时保定城内只有兵丁千余,奉皇命于此督军守城的大学士李建泰,却毫不犹豫的开城投降。
当时在城内奉命督军的还有不少司礼太监,其中为首的就是秉笔太监方正化,他听到大学士李建泰开城投降的时候,简直恨得咬牙切齿。
方正化与掌印太监高时明,司礼秉笔太监李凤翔,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张国元五人,带着十几个司礼太监守在城门。
待大顺兵杂乱无序的入城,方正化毫无惧意,反倒是手持腰刀上前几步,厉声呵斥道:
“大明监军总管方正化在此,汝等贼人鼠辈趁国乱而纵兵,世所不容,日后必遭天谴报应!”
入城的大顺兵马先是寂静一阵,紧跟着却放声大笑,冲上前三下五除二的将这些守城太监乱刃砍死。
五月十日,大顺军由保定过昌平,抵沙河。
五月十二日,大顺军至高碑店,抵达北京城脚下西直门。
李自成下令以巨炮轰城,晌午时分挥军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当日半夜时分,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迎大顺军入城。
大顺军涌入复兴门南郊一带,与历史上不同的是,这次李自成并没有派太监去找崇祯议和,进入南郊外城后的第二天凌晨便下达了全线攻城的命令。
这场战斗略有规模,但其实并没有打上很久,大顺军潮水一般的冲杀向京师,守城的京营兵士早就吓的动弹不得,哪里还知道反抗。
在前些时日半个字都不说的兵部尚书张缙彦,这次却非常主动的打开正阳门,亲切的迎接刘芳亮所前锋。
李自成则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进入北京皇城,经承天门步入内殿第一道命令就是让部下寻找崇祯和太子的下落。
紫禁城后景山,歪脖子树下。
崇祯皇帝披头散发,看着眼前浓烟滚滚的紫禁城,却疯疯癫癫,傻子一般的笑了起来。
昨日夜间,崇祯皇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却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去找成国公朱纯臣,但谁曾料想,就连朱家皇亲都对他闭门不纳。
若洪武皇帝在天有灵,看见此景此景,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崇祯皇帝不得已,只能和太监们转向安定门,守军已经星散,各门各院的臣工府第皆是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
拂晓十分,远处火光映天,崇祯皇帝听到大顺军入城的喊叫声后,却在大明京师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处,只能跌跌撞撞的跑到内宫。
为了不让贼兵侮辱皇后、皇妃和皇家子女,崇祯皇帝看着最宠爱的周皇后和袁贵妃自缢身亡,又下狠心将十五岁的长平公主砍昏,刺死年仅六岁的幼女保使鳌
最后,崇祯皇帝身边只剩下王承恩一个人。
这天整个北京城都刮起了凄厉的大风,虽然这些风呼啸的刮在脸上,但崇祯皇帝却丝毫感觉不到疼痛,他的心已经死了。
司礼监秉笔太监、大内总管王承恩和往常一样,静静的陪在崇祯皇帝身边,看着王承恩,崇祯皇帝忽然间想起什么,问道:
“承恩哪,你说前些时日,朕送到南京的旨意,王争收到了吗?”
王承恩强颜欢笑,上前扶住颤颤巍巍、行将就木的皇帝,语重心长的说道:
“皇上放心,王争这个武夫虽然桀骜一些,但却对咱们大明忠心耿耿,对清虏如同生死仇敌,只要有他在,那李自成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说到这里,王承恩也看向南京方向,说道:
“他一定能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李贼和建奴可都曾是山东军的手下败将,天下江山还是有望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点点头,向前几步站在一块巨石上,说道:
“承恩的话朕信!”
“承恩哪,朕先走一步了。”
王承恩再也忍不住,斗大的泪珠低落到地上,大声喊道:
“奴婢王承恩,恭送大明皇上!!!”
第五百五十五章:国姓齐王,统领天下()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大顺军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忠心耿耿的大内总管王承恩一同吊死。
甲申国难,天下震惊,延绵了两百七十六年的大明帝国,最终居然毁在了一个贩夫走卒的手里,北直隶几乎全部都是望风归降大顺。
眼下的形势,山东军尚归属于明廷,而李自成深得民心,又是第一个拿下北京城的草头王,已然是占尽先机。
在有识之士的眼中,李自成继位称帝,已然是天命所归。
江北一带,只有河南、山东、湖广几地巍然不动,其余几乎尽皆归降,大顺占据了江北的大片江山,李自成马不停蹄的下诏招降平西伯吴三桂与安东候王争。
大顺许诺二人为王,并且犒赏军银百万,以求正统。
五月十五日,一匹快马赶至南京脚下,守城的山东军什长看见对方是来自京师的缇骑,自然不好阻拦,只是稍加盘问便放其进城。
此缇骑名为李若链,乃是南镇抚司堂上指挥,他进城后来不及惊叹于南京城的繁华,被直接带至南京皇城武英殿。
当时王争还并不知道这回事,觉得李自成并不会冒险再去北伐,与李岩、顾君恩等几个幕僚府的文臣们商议。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殿上山东军幕僚府大臣们都是震惊不已。
如今距离安平灭郑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整个江南都握在山东军的手里,王争动用大批军力,大刀阔斧的把江南原明军裁的裁,改编的改编,全部都整改成外系兵马,已然是江南的绝对权威。
积攒了多年的衣甲和兵器不断装车装船发往各地,原本就繁华的江南,现下由于有了一个统一势力的掌管,更加变得欣欣向荣,趋于安稳。
这个统一势力,便是王争麾下的山东军。
山东军战兵一系控制了各地的皇亲王府,并且每一个城镇的将官都是由王争亲自指派,郑芝龙等人死后,王争遂向原郑氏家将洪旭抛出了橄榄枝。
洪旭奉命带着残余的郑氏水师停泊在太湖,看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投降山东军,其麾下的郑氏残余水师被改编进入原本的两支山东水师编制内。
郑氏残余水师的不断改入编,使得山东水师威势大涨。
巨型战船近百,中型沙柏战船数以千计,海上的摊子也越来越大,不得已,王争下令在安平原郑府处成立海事局,杰姆为副局长。
海事局下有船舶司、海运司,专管水师战船兵械与海上货运之事。
山东军虽然对原郑氏宗亲赶尽杀绝,但却对郑氏残余势力不断抛出橄榄枝,显露出招揽之意,大批投降的昆仑奴都被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