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卑鄙军阀 >

第80部分

三国卑鄙军阀-第80部分

小说: 三国卑鄙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的心情我理解,但是,当前的头号敌人是公孙瓒。此战可以看出,公孙瓒凶猛无比,必须尽快消灭,否则,将是冀州的心头大患。至于幽州的刘展,一个娃娃,贪财好色之途,不足为惧。

    再说了,鲜卑人在幽州的北面大兵压境,这个隐患不是短时间能够消除的。所以,幽州不会对冀州构成威胁。

    幽州苦寒之地,冀州划出一些土地帮助幽州,让幽州的刘展长期抵挡鲜卑人,如此,冀州不需要再考虑北方的威胁。

    当然,给不给他这些土地还要看具体情况,到时候再说嘛。”

    袁绍此人一向优柔寡断,刚开始说的很坚决,说着说着,自己也舍不得了,最后的话变了味道。

    逢纪知道袁绍担心什么,这一战让袁绍吃了大亏,袁绍担心公孙瓒借势做大,威胁到袁绍在冀州的地位。

    冀州袁绍新败,短时间无力反击,一旦公孙瓒乘势南下,形势变得会很恶劣。所以,公孙瓒已经成了袁绍心中的一块心病,其他的都已经是次要的了。

    “主公英明,冀州当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对付公孙瓒。幽州刘展威胁不到主公,即便是给他一些利益,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此事越快越好,让刘展尽快先派出军队,陈兵在公孙瓒身后构成威胁,哪怕少点也不要紧。”

    “此事就这样定了,子远马上成行,让幽州尽快派兵。那怕是数量少一些也行,关键是要快。”

    逢纪这话说到袁绍心里去了,袁绍一锤定音,安排许攸往幽州求援。

第150章 乱了() 
袁绍军队兵败,幽州很快就知道了。

    刘展从一开始就注重情报,再经过这几年的完善,幽州的情报工作非常强大了。

    冀州的战争一结束,刘晔就把最新的战报送给刘展。刘展看完了战报神情略有些呆滞,脑袋一时转不过弯来。

    这是个什么情况?公孙瓒怎么会成了胜利的一方,而袁绍竟然战败了?开神马国际玩笑!麹义的先登营哪去了?没发挥作用呀。

    刘晔看到主公的表情,心中有些很奇怪,以前可从来没有出现过,心中免不了泛出一阵疑惑。

    “主公,有什么问题吗?”

    刘展心里如何想的,肯定不可能告诉刘晔。这种话也出不了口,难道还要告诉刘晔,原本历史上这一仗,公孙瓒是失败的一方,袁绍才是胜利一方。

    尼玛,乱套了。

    刘展不是怕袁绍失败,也不是怕公孙瓒强大起来。他怕的是,历史的进程被他这个小蝴蝶给搅乱了。

    先知,是刘展最大的金手指、最大的王牌。当然,按照幽州现在的军事力量,完全不用太担心,刘展已经领先其他军阀太多了。

    像公孙瓒、袁绍之流,要消灭他们根本不会费太大的力量,现有的军队足够了。

    问题是刘展并不想强悍推进,那样会死许多人的。再说了,大汉朝廷还在,现在的环境也不允许乱来。刘展不可能冒天下大不韪,四处出击消灭异己。

    刘展也不会犯傻,早早冒出头,成为天下各个军阀的众矢之的。刘展给自己制定的政策和策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继续深挖洞,广积粮,缓称霸。

    按照刘展原来的算计,一定要把低调进行到底。这样一来,战争的规模要小得多,死亡率也会大大降低的。当然,前提是知道历史进程,有效发挥金手指的作用。

    “额,没问题。袁绍战败,估计又要催咱们出兵了。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看来,我们幽州也要表示一下才好,要不然不好交代呀。”

    “主公真打算出兵冀州吗?”

    “哈哈,也不是真打算出兵,总要意思一下的。子杨,过几天召集众文武议事吧,咱们也该布置一下了。”

    “诺,主公,我这就去安排。”

    果然,许攸再一次来到幽州,要求幽州出兵牵制公孙瓒的军队。

    “子杨,这次冀州没有准备,被公孙瓒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不小呀!”

    “冀州败给了公孙瓒,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公孙瓒异常凶残,不可养虎为患。你们幽州答应的出兵,什么时候能够兑现呀?”

    “幽州的情况你知道,现在的压力很大呀!还真不敢抽调兵力,鲜卑人的骑兵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过,我们主公要求我们想办法,尽量帮助冀州。即便是有困难,也要抽调一些兵力,牵制公孙瓒的兵力,减轻冀州的压力。”

    “那就好,我家主公也一再强调,只要击败公孙瓒,凡是幽州占领的土地,一概归幽州所有。”

    “呵呵,我家主公一向敬佩四世三公。再说了,两家主公交情很好,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对对,他们在洛阳就认识了,一直关系不错的。”

    “子远,我觉着要先稳住公孙瓒才好。幽州先派出使者,让你们两家和谈,暂时罢兵。你看如何?”

    “好,子杨,此计甚妙。这一战,对冀州军队的士气打击不小,总要有个恢复的过程。看来,幽州真是我们的盟友。”

    既然冀州同意和谈,就只剩下公孙瓒一方了,事情相对简单一些。这个说和,原本是洛阳的董卓干的活,现在被刘展提前干了。

    幽州派田畴田子泰为使者,来见到了公孙瓒,说明了来意。

    “鄙人田畴,添为幽州使者,来为两家说和。我家主公以为,天下以和为贵,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遭受磨难。希望双方暂时罢兵,相互和谈,解决纠纷。”

    田畴当说客,提出暂时罢兵,正和了公孙瓒的意。这一段时间,地盘扩充的不少,军队也要继续扩大,公孙瓒没有精力再战。

    要想再打,也要等到准备好了再开战。既然幽州派人来当说客,何不顺水推舟,借台阶下坡呢?

    “呵呵,本将军原本就是刘州牧的下属,饮水思源,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既然是暂时罢兵,也是双方的事情。不知袁绍一方会不会同意,他们是什么意思呢?”

    “此事既然是说和双方罢战,幽州当然也会派人与袁绍一方协商,估计不会有问题的。”

    “那好吧,如果袁绍同意双方暂时罢兵,我这里没问题。”

    如此,田畴不费吹灰之力,圆满完成了说服公孙瓒罢兵的任务。至于他们双方到底能谈出个什么结果,爱咋地咋地,幽州是不会关心他们之间如何谈的。

    公孙瓒虽然在嘴上说的很好,其实,在内心已经不太在意刘展了。

    随着此次战胜袁绍,公孙瓒的心也在膨胀。现在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对付袁绍身上,一旦彻底击败袁绍,幽州的娃娃州牧刘展,说不定也是他的下一盘菜。

    当然,现在可不是与刘展为敌的好机会,公孙瓒还没有傻到两面树敌的地步。

    若真是如此,可就麻烦了。南面是袁绍,北面和东面都是幽州的地盘,三面一夹击,公孙瓒想不悲剧都不行。

    公孙瓒出自幽州,对幽州很了解。不过,当时他的地位比较低,又不是刘展的嫡系,刘展的一切内幕,以及关外所有的布置,他都不知道。

    他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前幽州苦寒之地,人口少、粮食少,养活不了多少军队。

    至于当初张纯、张举等人的叛乱被刘展消灭了,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据说,两个人才聚齐几千人,消灭这次叛乱也是在情理之中。

    再后来的乌桓骑兵叛乱,五万乌桓骑兵,这是公孙瓒亲眼所见,确实声势浩大。

    最后,乌桓丘力居叛乱居然没动静了,有许多说法。最主要的说法,是幽州牧刘展给乌桓人好处了,乌桓人答应迁居辽东。

    对于这些消息,公孙瓒也是后来才知道的。现在忙于争夺地盘,也顾不上考究这些事情的真假。

    公孙瓒目前在意的是冀州,现在还顾不上其他的事情。

第151章 调兵遣将() 
幽州的这一次议事,与以往相比很明显少了许多人。田丰去青州上任,徐晃、太史慈也在青州。郭嘉、于禁、许褚都在乐陵。还有北方战场,张颌、高览、徐盛三人还在前线带兵,不可能把他们找回来的。以前觉着幽州的文臣武将还挺多,现在看来有些捉襟见肘,远不够用的。

    刘展的老丈人蔡邑也不在场,再加上管宁也不在场,他们都在忙着教育事业。两个大儒比起刘展忙多了。

    刘展和他们两个大儒,共同制定了幽州义务教育的初学教材,执行人当然是这两个人了。

    刘展要在幽州全面开展义务教育,让全幽州的适龄儿童免费就学。刘展的这一举动让两位大儒感动的老泪纵横,一颗心全部扑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事业中去了。

    在此之前,可是从来没有这种事。读书的人只是少数,没有钱的穷人家很少有机会读书。所以,大汉朝有文化的人,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或者家里富有。

    想当官肯定要有学问,大字不识几个,你还想当官岂不是做美梦吗?所以,家境好的可能会越来越好,家境差的或许会还是那样,形成一种循环。

    幽州所采取的义务教育,初学的学制是四年,包括汉学、算学、格物,内容肯定比后世要简单的多。普及教育,主要是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提高民众的素质。

    刘展在这方面很慎重,挑选的内容很严谨。刘展的观点很简单,领先一步也是领先,不要一口吃个胖子。若是把后世的火药、先进的机械等等,都搬到汉朝,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初学是普及教育,到了中学可就要精挑细选,有资质的学子才能接受教育。毕竟,现在还没有条件无限制地扩充教育。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教育首先需要有足够的教师队伍,等到这批人成长起来了,慢慢就可以扩大教育面。即便是这样,有许多方面的内容还是缺乏人才,教师严重不足。

    在幽州,世家已经非常虚弱了。

    经过乌桓叛乱以后,尤其是关外的辽东地区和辽西地区,世家大族被削弱的几乎没有了。刘展借着乌桓叛乱的机会,采取不太光彩手段拔除了这些士族。

    幽州开展义务教育,甚至是下一步面向平常百姓家进行仕途选拔,都可能无阻碍。

    至于能否在中原引起世家的反对,初级义务教育影响不大。真正会遭到反对的,恐怕是面向平常百姓敞开官路。

    不过,等到幽州实施这个措施的时候,中原的形势会变化成什么样子,谁知道呢?

    堂下文臣武将能来的都来了,人一多有点热闹,大家相互打招呼问候一下,顺便说说身边的趣事。

    文官以刘晔为首,下面紧接着是华歆、陈宫、沮授等几个高参。武官多了镇南将军皇甫嵩,镇北将军卢植二人,再往下是中军黄忠、安东将军赵云、安南将军关羽、安北将军张辽、中郎将陈到、周泰。

    安西将军高顺在练兵,没来,其他几个各有原因。

    原本安东将军赵云排在中军黄忠的前面,毕竟,当初赵云也是紧随高顺、张辽之后的第三个跟随刘展的战将。

    但是,自从镇南将军皇甫嵩和镇北将军卢植两个老头子列在前面以后,和赵云这个年轻人对比一下,感觉实在太显眼了。赵云把黄忠推到前面,如此过渡一下,感觉舒服多了。

    对这种事情,刘展没反对,其他人也乐呵呵的说笑热闹一番算完。

    “诸位,冀州的第一场战争结束了,公孙瓒的军队战胜了袁绍,胜了第一场战斗。袁绍兵败,退守邺城。”

    啊,堂下众人听了,都大吃一惊,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主公,消息真实吗?公孙瓒以一郡之力,战胜袁绍的冀州军队,有些不可思议呀。”

    陈宫从辽东刚回来不了解情况,感觉这个事情有些不靠谱,故此发问。

    “不错,公孙瓒的确是用一郡之力,战胜袁绍的一州军队。这个战果虽然出乎意料,但是,没有什么不可能。袁绍可能轻敌了,或者说公孙瓒用兵得当。多算胜,少算败,弱兵战胜强兵,在战争中经常发生,没有神马大惊小怪的。”

    “哦,看来这个公孙瓒用兵还有两下子。听说,当年公孙瓒在州牧手下当差,乌桓叛乱,公孙瓒受命阻敌失败,跑到西凉去了。”

    镇北将军卢植知道公孙瓒此人,故此有一问。

    “不错,公孙瓒的确是从幽州跑出去的。刚回来冀州上任的时候,还派了家兄前来谢罪。

    至于此次用兵,估计是吸取上一次与乌桓骑兵对战失败的教训,公孙瓒用兵老道了一些。

    此一战,公孙瓒充分发挥了骑兵突袭的这一特点,打了袁绍一个措手不及。

    袁绍手下有个大将,名叫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