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卑鄙军阀 >

第64部分

三国卑鄙军阀-第64部分

小说: 三国卑鄙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民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进入幽州,这里面要是没有文章才怪。很显然,刘展留在中原的那些黄巾余孽,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流民跨过大桥,进入乐陵一侧,迎接他们的是一排排粥棚。

    乐陵这里的工作人员将这些流民有序的分流,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先喝一碗稀粥,滋润一下肠胃,然后再穿过粥棚区,紧接着被工作人员引领到登记造册的区域。

    流民只要进入这个区域,算是安全了。有管饭的地方,肯定饿不着,也有睡觉的地方。

    这些流民来到这里以后,经过分流、组合,划分不同的目的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将人流被输送到关外。

    幽州一直实行户籍管制,任何人进入幽州,没有户籍寸步难行。不要小瞧这个制度,尤其是战争时期,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制度。

    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当地的官府一清二楚。应该分配多少土地,应该纳多少税,有几个适合当兵的,全在官府的掌控之下。

    如果有事情要到远方出行,就需要开具有当地官府印章的路引,否则,到了另一个地方抓你没商量。

    证明不了自己的身份,说什么也没用,一切都白搭,先关进牢房里蹲着再说。

    所以,幽州要想隐藏一件事情,比其他地方要容易的多。外来的人要想进入幽州刺探情报,呵呵,困难重重。

    户籍管制是一项很庞大、繁琐的事情。刘展这家伙只会发号施令,一句话下面的人忙翻了天。

    好在有田丰、刘晔等干才,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使幽州的制度走上常规化。

第123章 郭嘉() 
感谢书友好冷的冰,感谢书友峰少,谢谢打赏!————————流民中有一个人的怪异举动,引起了幽州工作人员的注意,这人从表面一看,就不像是流民的样子,倒像是个读书人。

    此人也不急于前去喝粥,一双眼四处观望,似乎对这里的一切非常感兴趣。

    “这位先生,路途遥远走到这里难道不饿吗?若是太饿了就去喝完粥。哦,看你的样子不像是流民呀。”

    “恩,我看到每个人只给一碗粥喝,这点汤水哪能吃饱了?”

    “这位先生有所不知,这是上面专门关照的。一个人如果太饿了,一定不能吃得太饱,那样会伤身体的。这些流民大多数几天没吃饱,不是不给他们吃饭,而是先滋润一下肠胃,过一段时间才可以吃饭。”

    “哦,还有这样的说法?”

    “呵呵,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假如一个人三天没吃饭,见到饭肯定狼吞虎咽,饭是吃饱了,轻则伤身,重则一命呜呼。既然这些流民来到这里,我们就要为他们的身体负责。”

    “这么说,你们这里的官员很关心百姓的疾苦,是个好官啊!”

    “那是当然,只要进入这里的人,人人都要有饭吃。从这里向北,一直到幽州的最北面、最东面都是这样的。这些流民来了以后,每个人都会分给土地,至少保证有饭吃。”

    这位也是有心人,不断的打听各种情况,拐弯抹角的听到许多信息,越听越心惊。

    也不怪此人惊讶,这个时代能做到如此地步的地方官,已经很不错了,与整个大汉朝的糜烂对比,非常突兀。

    “你们这里不属于幽州管辖吧?乐陵应该属于冀州管辖。”

    “介个……,怎么觉着有些不对劲,你是流民吗?总爱打听些事情。”

    “介个……,呵呵,只是顺便聊聊,绝没有恶意的。”

    “这可不行,现在是非常时期,你这个人非常可疑,请你跟我来一下吧。”

    此人一看,坏了,露馅了走不了,心一横,干脆下了决心。

    “慢着,在下郭嘉,与你们幽州的田丰田元浩认识,一问便知。”

    好嘛,一开口直接抬出个大人物,眼前的这位一愣,有些不相信地看了郭嘉一眼。

    “真的认识田大人吗?”

    “千真万确,去年我来过幽州,还与田大人在一起相处了好几天。”

    “既然这样,还请先生等一下,我要落实一下的。”

    ……

    好奇心让郭嘉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幽州,毕竟像郭嘉这种人,不同于平常百姓,对形势异常敏感。

    童谣唱出了一个乱世就要到来,流民开始涌动。

    中原流民涌动,离开中原避祸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流民不向其他方向流动,而只向幽州方向流动。

    其实,上一次郭嘉与田丰谈得很融洽,田丰想留住郭嘉,郭嘉本人心里也有这个意向。

    只是田丰在无意中透露出郭嘉的寿命不长,让郭嘉心里不爽,毕竟,现在的郭嘉是个年轻人。

    还好郭嘉没有当场翻脸,只是婉言谢绝,飘然而去。

    上一次因为刘展出征在外,没有见到郭嘉,这一次郭嘉的到来,刘展亲自出面接待。

    “郭嘉见过州牧大人。”

    “欢迎奉孝来幽州,上一次听说先生来过,像先生这样的大才却是无缘相见,甚是遗憾啊!”

    “不敢,大人如此说,让郭嘉无地自容。”

    “呵呵,先生客气。”

    “郭嘉心中惭愧,大人直呼其名就是。大人,嘉心中有几个疑问,不知可问否?”

    “但说无妨,奉孝不必客气。”

    “与中原相比,幽州是个苦寒之地。现在中原的流民开始向幽州流动,如果流民涌入的太多,幽州能容纳这些中原流民吗?幽州本来产粮就不多,拿什么养活这么多的人?上一次我来到幽州,只在关内逗留了一些时日,田元浩没让我进入关外,难道关外另有乾坤?”

    “呵呵,上一次你若是留在幽州,元皓一定会告诉你实情的。这不怪元皓,这个命令是我下达的,关外只进不出。不过,今天既然奉孝又来了,不管你留不留下来,我都可以告诉你。”

    “啊,原来内里真有隐情呀!”

    “奉孝啊,其实,在黄巾乱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大汉朝的乱世到了,天下要大乱了。”

    刘展此话一出,郭嘉听到后,撇撇嘴,心想:这位也太能扯了吧,黄巾乱的时候,就预料到天下大乱啊!哪个朝代没有叛乱呢?我也是最近才感到有些不妙而已。

    郭嘉想要开口反驳,却又忍了下来,先听听他如何圆谎吧。

    “天下大乱,受害最大的莫过于天下苍生。大汉十三洲兵锋四起,相互征伐,若是短时间结束还好,若是长期混乱,十年、数十年、甚至是近百年,想想到了那个时候,天下的黎民还剩下多少?不要说百年,就算是五十年,中原四战之地还能剩下多少人?虽然说这种事情不一定发生,有备无患也是要做的。以奉孝的大才,别告诉我,你没有觉着到异常。”

    “呵呵,实不相瞒,我也是最近才觉着有些异常。”

    “哈哈,要是没有察觉,你们这些人也不会出来走动的,是吧?”

    刘展如此说,郭嘉也只有干笑几声,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一旦战乱起,中原流民何止千万,幽州拿什么来养活啊?”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情,我为什么千方百计的选择幽州,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到幽州北面的安全。中原乱战,当各方打的疲惫之时,万一北方铁骑南下,试问谁能抵挡?”

    卧槽,这个问题郭嘉确实没有思考过。刘展这家伙也是欺负郭嘉不知道后世会发生什么,吓唬人呗!

    “所以,我要在幽州先解决北方异族问题,为大汉民族挡住北方的威胁。记得当初乌桓叛乱的事情吧?幽州利用乌桓族叛乱为理由,借题发挥大举出兵,已经基本上消灭了东方的各个异族,幽州已经是汉人的天下,辽阔的土地,足以容纳千万流民。”

    此话一出,惊得郭嘉张大的嘴巴能放下一个鸡蛋。窝草,这样大的消息竟然一无所知,怪不得长城关外不让人进去,原来如此。

    这究竟是什么人啊,如此雄才大略,郭嘉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如此明主,此时不拜更待何时?

    心中拿定主意,起身走到刘展面前深施一礼:“郭嘉惭愧,以前竟然不识明主。主公在上,请受郭嘉一拜。”

    “呵呵,有奉孝这般大才相助,此为幽州万民之福!”

    二人执手相视一笑……

第124章 干自己的事情() 
感谢书友好冷的冰,连续打赏五十五次,非常感谢!——————听了老丈人的话,刘展摇摇头,蔡伯喈太理想化了,怪不的当初惨死在王允手底下。

    到底是纯粹文人,不知道政治的险恶与卑鄙,只能继续开导一番。

    “刚才我说了,现在是忠奸难辨之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打着维护大汉朝廷的旗号。

    对于董卓其人,我也只是从其以往的所为中发现其人品。

    当初,刘备和张飞救了董卓一命,结果怎样,见这两个人没什么官职地位,直接给轰了出去。

    救命之恩尚且如此,何况其它。毫无疑问,董卓一定是豺狼之辈。而且,据我所知,凉州有兵马近二十万。凉州的骑兵也是不可小瞧的,一旦董卓进京,就可能是最大的势力。

    我们知道董卓不会好心,但是,现在指责他不义肯定不行,没有凭证。董卓进京,旗号冠冕堂皇,没有手握大权之前,也不会作恶。你现在指责他不是个东西,会祸害大汉江山,理由在哪里?

    会不会有人反而说你用心险恶,不怀好意呢?”

    刘展这样一说,大家总算是明白了,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任何参与的一方都是正面的,谁也不会傻了吧唧的告诉别人,自己是坏人,也不会露出把柄给别人抓住。

    正如刘展所说,现在是忠奸难辨的阶段,表面上大家都是正义的,都是怀着拯救大汉朝社稷的忠臣。

    等到水落石出,混乱的局势过了以后,他们暴露出来原来的面目,一切也就晚了。

    听罢刘展的分析,堂下众文武一阵子乱哄哄的议论纷纷,个别人争论的还很激烈,讨论一番也理不出个头绪。

    刘展也不制止,放任大家讨论。直到众人讨论不出个结果,渐渐的声音趋向安静,刘展才轻咳一声,大堂内立即一片安静。

    “诸位,现在的时局,整个就是一烂泥潭。各方势力忠奸难辨,其中有多少野心家,根本难以判断。

    如果,幽州冒然插入其中,挡了别人的道,不管你是怀有多么的正义,立下多大的功绩,到头来屎盆子全往咱们身上扣。

    我们有多少嘴能说清楚呢?沾一身骚甩都甩不掉滴!到那时想脱身都很难,问题一点也没有解决,反而成了罪人,甚至会成为各方势力攻击的对象,”

    整个事情的利害关系被刘展分析透了,这其中的道理,大家也都明白了。

    田丰率先出列表示:“主公今天的话已经说的很明了,所谓天道难违,不是幽州现有的能力所能解决的。今后,洛阳方面的事情,咱们幽州不参与其中,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至于今后的发展趋向,好在咱们有主公的英明领导,我们全听主公的号令,相信主公心中早有打算。”

    田丰带头一说,众文武纷纷表示,坚决听从主公的号令,一时间堂下一片颂扬,听得刘展都有些头大。

    “诸位,赶紧打住,别再唱赞歌了,说的我晕忽忽的,做都坐不住了。”

    刘展摇晃了几下子,故作坐不稳的样子,惹得堂下一阵笑声。

    “好了,言归正传。我估计,一旦董卓大权在握,就是天下群雄矛头所指,进而发展到武装攻击。如此,天下大乱不可避免。

    我虽然能够判断出未来的政局走向,也想拯救大汉于危难,可是,天道难违啊,人在天道面前真是微不足道。

    所谓天道浩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天下大乱已经不可阻挡,这几年幽州虽然发展的不错,但在历史的车轮下却不足道也。

    与其做一些无用的功,不如直接解救天下黎民来得实在。”

    经过前面的铺垫,刘展的这个推论,很容易被大家接受。但是,天下大乱了,幽州应该怎么办?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关羽出列,对刘展深施一礼:“主公,天下大乱之时,咱们幽州具体应该怎么办,是不是有所作为啊?总的有个章程吧。”

    “哈哈,幽州肯定有所作为,而且,已经开始做了。诸位应该知道,天下大乱,刀锋四起,最遭受祸害的是谁啊?

    当然是天下苍生!中原逐鹿,四战之地祸害最重,等真正打完了仗,恐怕中原百姓十不存一。

    诸位想象一下这种惨象,就如同前段时间童谣里所唱的哪样,是何等的凄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