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上)-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本无力还手!
砂石高高溅起,直落在了罗荣光的身上。炮台顶部的露天炮位上,所有人都趴了下来,只有罗荣光直直地站着,几个戈什哈想拉他趴下都拉不动。
“…………有死而已…………中堂,你这条路,走绝啦!没用!”
风沙在北京城骤起。从中午一直刮到了深夜。
往日开春才从蒙古而来的风沙,却在这个夏日狂暴的卷动,将天子帝都笼罩在黄澄澄的一片混沌当中,街上已经少有行人,只有走口外回来的商队地骆驼,才能在这风沙里面走动。
大风撞击着北京城地四下,发出呜呜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其他声响。狂暴到了极处地时候,几乎要将紫禁城高大的宫墙撞倒!
在颐和园乐寿堂内,满地跪着地都是掌握着大清中枢大权的官吏们。无分满汉,都俯首在地,慈禧高高的坐在自己的塌上,旁边春凳上坐着垂首的光绪。
满室寂然无声,风沙也同样席卷了颐和园,在昆明湖上卷起了波澜,撞得乐寿堂的窗户沙沙作响。天色晦暗。满室的灯光也显得有气无力,照得人人脸色青白。侍立的太监们本来就是阴人,胆子最小,听着这犹如鬼哭的风沙大作的声音,一个个都是双腿股战。
“你这还有道理了?让一个汉人当满洲将军?国朝不是不善待汉人士大夫,你瞧瞧,现在全国督抚,汉人占了多少?国朝本来就是一视同仁!可是关外那个地方,却是咱们国朝龙兴地地方啊!在奉天守着祖宗的陵寝,换一个汉人是怎么回事儿?你问问大家伙儿。自己祖宗的墓地,也不好让外人来守墓是不是?”
慈禧正颜说了几句,想想又要安抚一下汉臣的心:“关外那个地方,其实我瞅着,和关内也差不离了,边禁说实在的,现在谁还当一回事儿?老百姓去讨生活,谁也没挡着不是?将来关外迟早还是要设流官的…………汉人满人谁去关外当督抚也就无所谓了………我是从来不想这些有的没地,都是大清的地方嘛,谁守着不是一样?可是皇上啊。你要想想,北京城还有多少八旗子弟?他们可没多大见识,只想着自己的铁杆庄稼,你这么一弄,他们以为皇上准备不管他们了。关外八旗都换汉人了。他们还怎么办?要兴革,也得慢慢来啊。一步一步的,急不得,你说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光绪无语,底下的翁同禾跪在他的身边,低低咳嗽了一声儿。光绪这才鼓起勇气抬头:“亲爸爸,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是现在战事急啊!现在关外能战之军,就一个誓师回援的徐一凡,不用他,用谁?国家也有赏功的道理…………要是不用他,给日本人冲进了奉天的祖宗陵寝,怎么有脸去见祖宗啊!”
慈禧脸上怒气一闪即收,冷笑道:“还真把徐一凡当宝了?他回来,就准定能打赢?”
光绪又低下头,翁同禾这个时候也顾不得了,重重的磕了一个头,大声开口。反正在这件事情上,帝党已经撕破一切脸皮,为自己权位做最后一搏,已经退不得了。
“太后慈鉴,日人不过六师团之兵,我大清其余诸将,在辽南集兵十余万,都奈何不了他们两个师团,但是徐大人一军之力,就消灭了两个,且覆其军,杀其将!此时回援,只要畀以事权,当能必胜!辽南现有提督十余,总兵无数,更有旗兵。如不予其重权,怎么统带这些兵将,怎么筹饷筹物?倭人一小小岛夷,若再不能败之,其余列强,恐怕就要再度环逼上门,我大清欲求自立而不可得!事态已经紧急万分,大清国威不可堕!此时可予以之位,不过从权,将来则可收之…………现在就算国朝八旗子弟,谁不为战事糜烂而痛心疾首?此等举措。可安众
慈禧气得不住冷笑:“你翁同禾还是大大地忠臣了?”
翁同禾一番话也激起光绪一点勇气,他掌权指挥战事也有点日子了,拿到权和没拿权的勇气就是不一样:“亲爸爸,战事紧急啊!咱们大清败不得!”
这个时候帝党人马跳出来助阵,后党自然也不能闲着,几个大臣顿时重重磕头,高声反驳。
“岛夷犹是小患,不过贪图钱物,一纸条约即可安其心!”
“这点钱财,大清不过视若毫芥。当得什么?”
“任命徐一凡这个位置,可是动摇国本!”
“何轻何重,难道很难权衡么?”
“太后,这翁同禾是大大的奸臣!”
“李鸿章练二十年的兵都打不赢,徐一凡不过占了朝鲜地利,现在千里回师,兵法上说的,必蹶上将军!”
后党热闹,人数少点的帝党也不示弱,也都一个个放声。
“当初对日宣战。皇上和老佛爷都决定了,现在战局未定,你们就想认输?”
“大清谁都输得,输给小小岛夷,还怎么了得?”
“圣人都有从经从权之变,圣人还有错?”
“老佛爷,咱们再败不得了哇!大清二百年的威望。再败下去,就失落无遗,洋鬼子可是实实在在曾经灭人国的,波兰国,印度国,不都是如此?这一败,洋鬼子都要上门了哇!”
两帮人吵得乐寿堂内和鸭子塘似地,慈禧铁青着脸捏着一串佛珠不说话。光绪更是垂首不语。
旅顺陷落,辽南满是日军,大清连战皆败。整个海口对于日本毫不设防的时候,这些大臣们争执起来还一点不带消停地。
慈禧冷冷的看着光绪,心里转着心思,是不是到火候了?该收拾下这个不听话的皇上了,再这么闹下去,还不知道闹出什么妖蛾子!本来打算等着再打一场败仗,借着这个机会拿掉皇上的权慈禧对清军打败仗的信心到足实得很。现在看来,这闹得也太让人不省心了!
正在这个时候儿,门外突然响起跌跌撞撞地脚步声,吵架地大家伙儿回头一看。却是李莲英李大总管冲了进来。今儿当值太迟,李大总管偷懒先回去休息了。不过也没睡踏实,送到慈禧这里的紧要消息,都先要过李大总管这一关。今儿晚上李莲英本来准备什么消息也不接地,不过这送来的军报实在太过紧急。就连李莲英这种地位。也不敢压着过夜。
“老佛爷!老佛爷!鬼子炮轰大沽了!还有他们的人坐兵船上陆,夺了大沽三个炮台。罗总兵全军溃散,罗大人他也服毒殉国了!鬼子兵船还在沿着津门海岸游弋,四下炮击!”
满室顿然鸦雀无声。
日军,已经逼到了京师门口!这些大臣所不知道的是,在日军炮火轰击之下,罗荣光的五千新募之兵纷纷溃散,弃炮台不守。这些一个月前还是平民的兵也实在没法用,更别说只能挨打够不着还手了,一阵炮轰,就散了大半。日军没有步兵,仅仅组织数百海兵乘小船登陆,就将大沽五个主要炮台夺下了三个!
慈禧吓得手足冰凉,大沽离京城不过四百里地,难道又要跑一次承德?
连光绪都和她一样,吓得站了起来,腿还有点哆嗦,只是望向慈禧。帝党后党,都是讷讷不能言。静默之下,只有军机处的学习行走大臣孙毓汶一下站了起来,捏着拳头大声道:“小鬼子欺人太甚!现在也没话说了,逼近京师,只有先将他们打回去!徐一凡要回师,其他的兵也要调,勤王,把鬼子打出去!”
孙毓汶激动,底下却没人附和,就连帝党名义上领袖翁同禾都跟锯了嘴的葫芦似的。没法子,大清历史上,只要外敌在大沽口登陆了,就没打赢过。他们可不知道,日军这个时候根本没有力量直接攻略北京,只不过是日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亨佑临时起意,见守军纷纷溃散,以海兵进行了袭扰性地登陆。
屋子里面一片死寂,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满室帝后将相,只是仓惶互顾。门外哗喇喇一声雷响,声震屋瓦,接着又是一阵阵的炸雷,几乎就是在屋顶炸响!
雷声滚动,接着大雨瓢泼而下,在这满天风沙当中,又下起了夏日的雷暴雨。
天地之威,仿佛就要将这颐和园摧倒,将这以海军御侮经费建设而成的堂皇宫室。悠游荣养之所,彻底荡平!
雷声大雨风沙搅在一起,让这北京城彻底变了一个世界。
翠锦园,恭亲王府内,现在也是一片凄惶。
甲午战事前,恭亲王奕欣就病倒了,本来病势也不如何严重。听到大清的败报老头子也不过淡淡一笑,如过耳云烟一般。大家都以为没什么事情,徐一凡在朝鲜打了大胜仗的消息传过来,家里人当好消息说给病中地老爷子听。让他解解闷儿,没成想,老头子听到这个消息,接着再是徐一凡一胜再胜,威震海东,奕欣当场就病中吐血,眼见不起。
到了昨天。太医都偷偷告诉应该袭爵地奕欣孙子溥玮,该准备后事了。
屋子里面已经点上了安神的蜡烛,干瘦的奕欣躺在榻上,睁着眼睛望着屋宇,不言不动,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溥玮等等几个晚辈,在屋子内外进进出出,看看老王爷,又赶紧出门吩咐布置事情。王府要是办大白事,那事情可多!
只有秀宁一直守在恭亲王的旁边。静静的看着这个疼了她十几年的六爷爷。
她未施脂粉,长长的柔顺黑发披下来,只因为奕欣喜欢摸摸她的头发。这些日子守下来,秀宁身子本来就不强,现在更加的弱不胜衣。只有一双大眼睛还是清澈如水。
门外突然有点什么响动,奕欣也慢慢转过头来,低低地问:“怎么了?”
秀宁侧耳听听,浅浅一笑:“六爷爷想知道?”
奕欣苦笑:“趁着有点精神,多知道一点儿是一点儿吧。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他胸口跟拉风箱似地。这几句话,说得费力无比,几欲断掉。秀宁笑笑站了起来:“那我去问问。”
她走出门后不一会儿就回来了,还是坐在奕欣旁边,细心又摸了摸奕欣的额头。看看有没有潮热。看奕欣一直瞅着她。才笑道:“没什么,日本人炮轰了大沽。夺了炮台,消息从天津一直传到这里,听说满朝官员,还有士子们要去颐和园外叩阙,请皇上太后下令天下勤王呢。”
“,这种天气……”奕欣咕哝一声儿,半晌后才低低道:“那……徐一凡就回来定了。”
仿佛回光返照一般,他说话的声音也变得稳定清晰起来了:“鬼子再厉害,爱新觉罗家的江山倒不了,我那老嫂子,比谁都明白…………可是大清现在,却架不住内里面有个得天下之望的权臣了呀,人心思变…………徐一凡,这望算是养起来了…………鬼子逼在大沽口,只有先挡一下再说了,不然谁那里也过不去哇…………天变了,天变了,还好我不用瞧着了……”
秀宁眼泪一滴滴的掉了下来,却没有哭声,她低低道:“六爷爷,这爱新觉罗家,我替你守着。”
“,你一个旗人姑奶奶,跟着捣什么乱来着……”奕欣苦笑着将脸缓缓转过来,看着秀宁:“丫头,我这么一伸腿瞪眼,就苦了你了……溥玮那小子我明白,不是个溜儿,可是该着他袭爵,有什么法子,你还是找个好地方安置了吧,我给你留了俩钱,百八十万总有,饿不着你的。我那老嫂子在,也不会亏待你…………别想太多了,亏了心血,命不长……”
说罢他又将头缓缓的转了回去,谁都不看了,只是喃喃自语:“天变了……天变了……。”
声音越来越轻,转至寂静。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三日夜,恭亲王奕欣,薨。
颐和园乐寿堂内,仍然是一片死寂。大家都呆呆的听着雷声大雨,看着泥水也似地雨点,倾泻在颐和园内外,入眼之处,一片灰茫茫地,出门十步,即不可见人。
雷声渐渐的小了下来,屋内还是无一人说话。却听见远处似乎有一种声音,直上夜空。仔细倾听,似乎是许多人聚于一处哭喊呼叫的声音!
慈禧终于动了一下。看了一眼李莲英。李莲英会意,白着脸就走了出去。一会儿就脸色更加苍白的转了回来,低声道:“老佛爷,在京的文武官员,还有候缺官员,游历京中地士子,还有士绅,已经聚集在颐和园门口,叩阙来着…………”
慈禧一拍卧榻:“谁把消息传出去地?”
李莲英扁扁嘴,没说话。大沽离天津百里不到,离北京城就四百里,这鬼子上陆大沽,还能瞒着消息灵通的北京天子脚下地臣民?
哭声越来越响,呼喊声也越来越高。慈禧心烦意乱的一挥手:“世铎,你去瞧瞧,这是怎么回事儿?日本人还没打上门。乱个什么劲儿?”
世铎慌忙爬起,和几个大臣仓惶的出门,冒着大雨一路小跑到颐和园门口,这么长的距离,饶是护军拿伞遮挡,他们几个大臣都淋得透湿,跟从泥塘里面捞出来的一样。
过了江南桥,就是颐和园门口,入眼之处,就看见马灯气死风灯的光芒下。门口泥水当中,黑压压的不知道跪了多少人!
当官地戴着顶子,穿着官服,读书地穿着长衫,老百姓穿着短打扮,大雨倾盆当中,还有人不断的赶到,跪着的队伍越来越壮大。颐和园的护军都集结在门口,横着兵刃洋枪,不知道做什么才好。
世铎心下慌乱。大步走到这看不见尽头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