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清朝当皇帝 >

第416部分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416部分

小说: 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了?”关绪清和王商来到人少的地方,发现王商的脸色有些不对。
“皇后……皇后娘娘病倒了。”王商似乎是鼓足了勇气说出这句话来。
“什么?”关绪清怔怔的发了一忽呆,马上急道:“还愣着干什么,马上带朕去看看。”
关绪清顾不得在场的众人,随着王商出离了正大光明殿,一路急奔,心里像是有十七八个鼓槌四下乱敲,耳朵里嗡嗡作响,他马上想到了前不久刚刚病逝的冒子,不由得心中一紧,竟要掉下泪来。
关绪清就这么懵懵懂懂的跟着王商一路疾行,等到了地方,才发觉不对劲儿,一把扯住王商的袖子叫道:“狗奴才,皇后寝宫在西边,你怎么把朕往东边领?”
王商似有难言之隐,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住磕头:“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关绪清急了,扬手要打,却听不远处一蓬月季堆里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娇嗔,“皇上只顾着家国天下,这些日子何曾看过臣妾一眼。”
紧接着,从后面转出一个俏生生的妃子来,月光下朦胧,关绪清走过去才瞧仔细了,原来却是珍妃。
关绪清这下子摸不清头脑了,气也不是,恼也不是。正没理会处,只听花蓬后面忽然传出女人的笑声,容龄、德龄、端妃、瑾妃,最后是静芬,把皇上围拢起来。
关绪清看得瞠目结舌,指着静芬:“你,你不是病了吗?”
静芬一点皇上的额头,“要不是说我病了,怎么能把你这个大忙人给赚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珍妃撅着小嘴说:“往年臣妾过生儿,皇上都要亲自探望,陪吃几杯酒,说几句体己话,今年,皇上连个喜饼也没送,喜宴也没给,臣妾在皇上心里挤不得一点地儿了。”说着话就呜咽起来。
“皇上,今儿个是珍妃姐姐的生辰,您都忘了。”容龄也过来凑趣儿。
关绪清这才恍然大悟,一拍自己的额头,“哎呦,真是把朕给吓得不轻,这几日忙着开会的事儿,倒把珍妃这茬儿给忘了,罪过,罪过。”
“不行,光说罪过不过,要罚酒。”德龄恶作剧般的叫了起来。然后对身后吆喝一声,不知从哪里冒出几个宫女和太监,就着月光地儿摆下一只木桌,从红漆食盒里取出美酒佳肴来码了一桌子。众人坐定后,德龄和容龄一边一个,各执一只酒杯,推到皇上嘴边。关绪清退却不过,端起酒来,对珍妃说:“朕先自罚一杯。”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又拿起第二杯来,“朕这些日子繁忙,冷落了大家,再喝一杯。”
连着喝了两杯,刚说能喘口气儿了,珍妃也端起酒杯,“皇上,臣妾也不是个小家子气的女人,只要皇上每年能记得臣妾这一天就好了。来,咱们共饮一杯。”
关绪清又与珍妃共饮了一杯。还没等说话,瑾妃也端起酒杯来:“皇上,只是和我妹妹喝可不行,今儿个难得闲暇,臣妾也与您饮一杯酒,您可不能推辞。”
“好,好,朕绝不推辞。”说着话又饮了第四杯。
这下可好,德龄、容龄、静芬、端妃等人全都端着酒杯和皇上对饮,关绪清好容易应付完了,脑子里昏昏沉沉,已经变得熏熏然了,只觉得天地都已变得远了,只剩下自己和娇妻美妾畅叙天伦。
端妃眨眨眼睛对关绪清说道:“皇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完了,以后还会打仗吗?”
静芬一甩手帕说道:“可不是嘛,自打皇上执政以来,这大大小小的仗就打个没完,皇上日理万机,您自个不觉得,我们心里可是惦记着您的身子骨呢。”
关绪清深深的望了静芬等人一眼,悠然道:“不打了,以后不会再有大仗了,说实话朕也觉得劳乏啊。以后天下太平,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众人一听都是一阵欢笑。
静芬抿嘴一笑,看出皇上有些醉了,便说:“时辰也不早了,今儿个珍妃生辰,依臣妾看,皇上今晚去景仁宫就寝吧。”
珍妃脸上一红,心里却欢喜得厉害。
没想到关绪清把手一挥道:“今儿个不去景仁宫。”
众人都是一愣,珍妃吃惊的看着皇上,关绪清接着说:“今个儿朕龙马精神,要与爱妃们大被同眠。哈哈……”
“……”
(本卷终)





风雷激荡三千里 第六百四十章 君临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1530 10:42:57 本章字数:3497

这一年是中华35年,自世界大战以来,帝国中兴、海内昌平、各部井然。这一日,正是御门听政的时候,鸡还未叫,关绪清便由王商陪着,乘龙撵在太和门升坐,屏风、表案一应俱全。天交五鼓之时,午门击鼓,文武大臣列队从午门左右掖门而入,并按品级分列于太和门前两侧。
王商拧着公鸭嗓子高叫一声,太监们鸣响鞭,打得分外有精神。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臣们行了一跪三叩礼,都抱着两手侍立着。
关绪清翻了翻案上的折子,随口对王商说:“都到齐了吗?”
“回皇上,大多都已齐了,中枢廷臣里内阁大臣熊希龄告病未来。”
“熊希龄病了?”
“想必是风热之症,太医院瞧过了,需静养几日。”
“嗯,熊希龄勤于治事,为国劳乏,也着实不易,回头朕瞧瞧他去。”
“皇上,先宣哪一部的官员奏议?”
“照老规矩吧。”
“喳。”王商立在石阶上,掂着脚尖高叫一声:“宣内阁大臣梁启超、载沣觐见!”
梁启超和载沣在平地里听得真切,对视一眼,迈步走上石阶,转到黄屏风后面,跪地向皇上请安。
“起来吧。”关绪清从手边展开一个折子,用朱笔在上面圈点着,也不抬眼便问:“湖南老神童病了?”
两人莞尔,知道皇上说的是熊希龄,梁启超笑道:“风热之疾,前日臣去他府上瞧过了,两手捧着个冰袋子,正去火降温呢。”
关绪清把批好的折子就手递给王商,笑道:“勤政是好的,但身子骨也要紧,朝散了咱们去看看他,顺便赏给他几斤灵芝,今日都是报喜的折子,这不,湖南、山东、直隶都称辖内出了祥瑞,那李长乐的折子里说,大名府一户菜农家里来了只凤凰,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还说这老农素有眼疾,吃了一枚凤凰衔来的金丹,变得耳聪目明。朕问他那老农家里可有梧桐吗?李长乐说没有。朕说没有梧桐树哪来的金凤凰,李长乐便没词儿了。”
君臣三人又畅笑了一通。
关绪清又说:“更离谱的是有多一半省份都上了‘灵芝折’。”
“哦?怎么个‘灵芝折’。”
“说来也是个笑话,这便是那老学究盛昱起得名字,各省都奏报说发现了千年未有之祥瑞,迂腐者如江宁将军丰绅,前阵子给内廷进了一只锅盖儿大小的紫红蘑菇,蟹壳儿似的,还是硬的,偏说这是从自家后院里摘得的,还汇集了一帮文士写了一篇‘灵芝赞’,无非是把朕从头到脚夸了一通。此事之后,各省的‘灵芝折’便络绎不绝,内廷的库房乌乌泱泱堆的都是灵芝,回头朕也赏大臣们一些,虽说都是各地闹腾的虚文儿,但延年益寿总是有些功效,把身子骨养好了,为朝廷好好卖力是正经。”
梁启超拱手道:“皇上无须自谦,环顾古今,由秦始皇以降,皇上堪称千古一帝,此时的中华正处千年未有之盛世,虽说是虚文儿,起码也能拿来应个景儿,大臣们心思都一样,愿帝国永昌,皇上万寿无疆。”
关绪清点头道:“朕还不糊涂,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此中的道理大了去了。眼下虽说四海昌平,百姓安居乐业,但这么大一个国家,难免出几个不肖之徒,偏就过不得太平日子,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任此种歪风滋长,上行下效,迟早乱了朝纲。这歌功颂德之声乱世有,盛世也有,有的是想升官发财,有的是想出个风头,倒是出于真心的不多。”
载沣说道:“皇上,依臣弟看来,这事也不能一杆子都打死。祥瑞还是有的。天下兴,河图洛书出;天下乱,山川河湖崩。各地大臣们都是孝廉出身,满腹诗书,会不懂这个理儿?愿意报就让他们报呗。”
关绪清不以为然的说:“象西安将军吉和说的‘万蚕同织一茧’,叫他进上来,他说是传闻;伊犁将军色楞额说‘谷穗九茎同枝’,朕昔年在藩邸见过,其实是一个大瘪穗,散分成几小穗而已。朕在山东曾亲自到谷地看,多得很,老百姓管它叫‘傻穗’,光长个儿里头没籽儿!这样的“祥瑞”为人君的敢信么?纵观史册,王莽新朝‘祥瑞’最多。其实是‘中有不足而形之于外’。他自己也要用‘祥瑞’哄自己。不过,做皇上的也要体恤下情,只要是实,该报的还是要报。最要紧的是别在此事上较了真儿,劳民伤财,倒违了朕的宗旨了。”
“皇上圣鉴。”
关绪清从王商手里接过*,放嘴里嘬了几口,又说:“百姓足则国家充裕,若想比屋丰盈,必要蠲免钱粮,除其杂派为先。各地都在推行,可结果却差之千里,此皆由地方有司奉行不善,不能使实惠及民,有些地方把钱粮税减下来,杂派却又多起来,百姓的担子反变得沉重了,此事还需详查。”
载沣奏道:“各省农商税务均在查处地方上的钱粮亏空,有些地方上的官员相互勾结,盘根错节,造假账抑或拉拢粮道官员,尽管朝廷减免钱粮税的邸报一封接一封,可地方上阴奉阳违,想方设法知应过去了,亏空照旧,这确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江南常熟警备队,成立不过三年,便搞得天怒人怨,当地有首童谣里便说:警备队,尽不对,人家酒食供他醉,人家财产供他贿,人家妇女供他睡,他的妇女陪官睡,强盗土匪他不管,只把有钱的百姓来问罪。可谓刺入骨髓啊。”
关绪清把*丢到一旁,说:“常熟一事,朕在肃政厅的折子里览过了,也派人查过,到如今也没个下文儿,到常熟一经访查,百姓里一片颂扬之声,还给警备队送了万民伞、万民旗,令人瞠目,治国在于守成,一味的杀不妥,骄纵了更不妥,中间的分寸最难拿捏,不易啊。此事还需酌商才行,回头内阁拟个条陈,叫提塘官给各省发邸报再行议处。”
“喳。”
“没别的事就道乏吧。”
“臣等告退。”
两人退下后,关绪清翻了翻奏事太监呈上来的印片,“宣湖南省长谭碧理。”
谭碧理奉旨到京呈报兴修漕运的事,折子递上去两天也没接到宫里的承宣,今日皇上口谕他到太和门听政侯旨,眼巴巴望着内阁大臣一去就是半个时辰,心里敲起鼓来。直愣愣瞅着太和门前的那盏白纱灯,一个劲儿起急,忽见一个小太监将白纱灯从石栏上挪到了台阶上,便心头一喜,果然不一会儿,奏事官捧折出来,高呼一声“湖南省长谭碧理接事”。谭碧理忙接过折子在灯下翻看,还没瞧清楚上面的朱批,耳边有人高叫:“宣湖南省长谭碧理觐见。”
谭碧理摇晃着老态龙钟的身子,由一个小太监搀着上了东阶。到了屏风后,也没敢抬头瞅一眼,纳头便拜。
谭碧理按着折子口奏了兴修漕运的事,关绪清听罢点点头,又顺口问了一句:“湖南是产粮重地,眼下这季稻也快熟了吧?不知收成上如何?”
谭碧理支吾几声才说:“皇上明鉴,这个……臣说不出个确数。”
“哦?这是什么缘故?”
“回皇上话,前任湖南省实报是六百九十万担,皇上屡降严旨,切责湖南虚报收成。省属衙门所有司官都下了县,切实查明,现有实数是三十八万担。历年报数不准,是因为长江和两湖时时决溃,所辖各地旱涝不定,因而时多时少,求皇上圣鉴。”说罢谭碧理便生出一头汗来。
关绪清见他紧张得满头是汗,笑道:“你这次恐怕是少说了数目,是么?”
谭碧理身子一震,说道:“这是各地衙门汇总来的数目,多报没有,多报多少万担,臣不敢妄言。”
“你起来坐着说话。”关绪清破例让王商赐了个绣墩,谭碧理受宠若惊,不敢违旨,便用半个屁股担在绣墩沿儿上,关绪清说道:“朕要告诉你,你们这几任总督,毛病便在一味揣摩上头的意思,无论宽严,都没有根据。以前是收了一亩粮,恨不得报两亩,以为多多益善,明明糟了水涝庄稼不成模样,还要暴敛钱粮,生恐丢了模范省长的虚名,你如今又来揣摩朕,所以翻了个烧饼,有两成宁肯报一成。襄樊、江夏、十堰明明丰收,也报了大歉。看似反其道而行,其实心地是一样。朕屈说你没有!”
谭碧理瞅着皇上的神色,并没动怒,完全是劝导臣下的样子,便放下心来,忙道:“主上没有冤屈了臣。论起来臣的心思,是窄了些。臣是见以前多报惹龙颜震怒,怕步了后尘,因此严令下头查实地亩,宁少勿多,粮产宁欠勿冒,才得了这么个数。”
关绪清接口道,“朕训导你,为的你能体谅朕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好省长。你一把年纪了,还大老远过来,路途艰难,也着实难为你了。这大清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