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公子风流 >

第86部分

公子风流-第86部分

小说: 公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没有拖泥带水,决定雷厉风行。

    小半时辰之后,工部尚书叫宋礼,倒是个颇为实干之人,从前负责水利,颇有声望。而且这位仁兄名字也取得好,宋礼、送礼,和另一位大明朝的官员倒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另一位仁兄叫宋忠,朱棣靖难的时候,显然没有想到这宋忠和送终二字有关系,所以建文被坑了,这位仁兄果然送了终,还搭上了数万南军。

    可见取名,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但凡生了儿子,定要将名字反复推敲,假如不小心取了个宋忠,那可就真要小心了,假若是宋礼,那么恭喜你,你的儿子将成为工部尚书,专门负责各种献礼工程,趁机捞点回扣,祖宗三代都折腾不干净。

    宋礼这个家伙倒是颇受朱棣信重,朱棣不喜欢书呆子,偏偏这家伙颇有干才,最擅挖沟,宋礼一到,朱棣没什么客气,笑吟吟的道:“请宋卿坐下说话。”

    宋礼有板有眼的侧坐,这时朱棣便打开了话匣子,道:“今日,姚先生上书,想于紫金山西麓建庙,姚先生为朕立下赫赫功劳,劳苦功高,朕亏欠他良多……”

    说到这里,宋礼就明白朱棣的意思了,天子居然说出亏欠良多的话,这其实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事要大办特办。宋礼的脸色依旧平静,不过心里大致揣摩出了点门道。

    朱棣继续道:“因此,朕决心把这建庙之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至于选址的地方,朕到时候会颁出旨意,不过既然要建,自然不能平常视之,所需的劳役和建材,却少不得要工部这边费心。”

    宋礼道:“只是不知所需民力几何,所需建材多少?”

    朱棣淡淡的道:“因为时间仓促,所以朕就以半年为期。又因为所建寺庙地处险峻之地,需要大量人员涉水登山,怕是没有万人,也不能成事。”

    一听到这句话,宋礼不由骇然,征发上万人,皇上,你这是建庙吗?这是多大的建筑群?怎的好像是筑城一般?若是外行人,或许云里雾里,可是宋礼只一听,便晓得这工程量不亚于建筑一处瓮城,甚至规模还要大一些。

    宋礼不由微微皱眉,道:“陛下,若要建庙,倒也无妨,只是已经开春,眼下正是农时,大量征发劳役,难免伤农,能否等一等,等过了些时候……”

    朱棣却是摇摇手:“你的心思,朕是知道,不过这是大事,耽误不得,实在不成,可以调遣一些官军帮衬一下,各户除必要的劳力,一些闲散的劳力总还是有的。”

    见朱棣坚持,宋礼倒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道:“可是开山取石,还要建窑烧砖,种种事情下来,半年时间,怕是不够。”

    朱棣沉吟片刻:“皇陵那里,不是都有现成的吗?从那儿去取吧,总而言之,这件事,必须尽快,绝不能耽误。”

    朱棣似乎又想到什么,又补上一句:“朕的这位姚先生,想法异于常人,是个很有趣的人,他虽剃发为僧,却并不守清规戒律,所以行事总有异于常人之举,至于这庙如何个建法,还得多听听他的意见,他说怎么建就怎么建。”

    朱棣这是先打预防针,毕竟这位工部尚书并不好忽悠,先将姚广孝被神经病了再说,如此一来,到时候姚广孝的种种要求提出来,才有合理的解释,否则一个庙修着修着成了一个类似于堡垒的建筑,怕是要教人大跌眼镜。

    宋礼见陛下专门提起此事,倒是留了心,道:“微臣遵旨。”

    朱棣松口气,突然眼眸变得深沉起来:“你的儿子如今在通州为官?”

    宋礼道:“是,犬子如今在通州,任通判。”

    朱棣淡淡的道:“调入京师来,进翰林吧。你家父子二人为朝廷效命,朕不能刻薄。”

    宋礼满是惊喜,这进了翰林,可就完全不同了,自朱棣登基之后,大明朝最中枢的地方,就是翰林。他心里立即明白,朱棣如此做,是给自己一个甜头,与其说是重赏,不如说是敲打,你的儿子朕还记着呢,好好办事,若是事情办的不好,今日可以是翰林,明日就可以是阶下囚。

    想到这里,宋礼不由骇然,连忙道:“微臣谢陛下恩典。”心里则是思量,这趟差事,看来真要拼上性命了,如若不然……宋礼不敢去想后果。

    ……………………………………………………………………………………………………………………………………………………

    第三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九章:郝风楼的基石

    请求筑城的同时,郝风楼和朱智凌开始东奔西跑,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牙行。

    大明朝的牙行倒是颇有些像后世的中介所,但凡你有什么需求,牙行总能满足,比如要购买什么货物,需要雇车、雇船,当然,牙行也颇具时代印记,其中最大的莫过于贩卖人口。

    无论你想要什么人,男人、女人、孩子、少年、甚至嬷嬷,只有想得到,没有买不到。

    南京城的人口买卖主要集中于外城的如意坊,用不了多久,如意坊里的所有人贩便知道,近来有个出手阔绰的少爷和小姐,一掷千金,在大量买人。

    只是让人觉得疑惑的是,他们要买的并非是女婢,而是十五至十八岁的少年,他们要求身高几何,还要求视力好坏,要求身体没有其他疾病,身体连皮肤都要进行检查。

    要求有些苛刻,毕竟寻常人购买男人,一般都是用来干粗活用,谁有心思来管这个。

    那些牙子们一开始还以为这两个买主挑三拣四,是因为想借机压价,可是他们很快发现,只要符合他们要的要求,价钱居然都很好商量,有时候报上个价格上去,人家连想都不想就直接点头同意,而这个价格往往比平常市价高个三成甚至四成。

    如今一来,大家眼睛红了,贩卖人口毕竟不是什么光鲜体面的事,大家之所以混这行,无非就是为了赚钱而已,银子落袋,一切为安,现在有如此赚钱的机会,凭什么不赚?

    许多人开始四处寻找这方面的人,甚至还有人特意赶去南直隶辖下八县和杭州去搜寻。郝风楼留下了一个地址,让郝武的儿子郝三在这儿把关,很快,这里便被人踏破了门槛,各色人物纷纷登场,甚至还有人穷疯了,自己要卖自己。

    对那些自己卖自己的,郝三遵照郝风楼的意思,自是拒收,其他符合条件的反正不少。而且大大出乎了郝风楼的预料。虽然天下还算太平,可是卖身为奴的人却依旧不少,短短十几天时间,世面上的青壮收购一空,竟有两三百之多。就这,还是精挑细选。假若再放宽限制。便是五百、一千人也不在话下。

    与此同时,郝风楼也买下了一批有技能的人,其中有人能读书写字,有人懂些医术,也有人从前是石匠、木匠、铁匠等等,这样的人手也是不少。足有两百之多。

    读书写字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不过一些犯了官司远走他乡无处可走的也有几个。懂医术的也大多是如此背景。至于匠人那可就多了,这些人之所以沦落于此,都只有一个原因。那便是逃户。

    太祖皇帝定下了皇册户籍制度,将天下的户籍大致分为三种,即军户、民户、匠户,匠户在户籍上自成一类﹐必须在官府的手工业局﹑院中服役﹐从事营造﹑纺织﹑炼铁、军器﹑工艺品等各种手工业生产﹐由各局﹑院和有关机构直接管理。不允许他们随意脱籍﹐必须世代相袭﹐承当指定的工役。如果不肯入局﹑院服役﹐就要”痛行断罪”。

    后世的匠户其实早没了祖宗的手艺,不过眼下是在明初,匠户们往往都有真材实料,只是被编成匠户之后,不但受官吏管束,甚至可以随即殴打、定罪,每日辛苦劳作,所得连饱饭都吃不上,若是上官狠辣一些的,甚至要靠典卖子女来维持生计。

    活不下去,也只能逃了,毕竟他们大多有一技傍身,不跑才是傻瓜,可惜人一跑,立即发现自己无处可去,自动沦为了没有籍贯的‘贱民’,根本就无处容身,最后索性被人牙子收了,拿来兜售。

    这样的人为数极多,而郝风楼来者不拒,因此一下子功夫就招募了两百出头。

    这些人统统都安排到了田庄子那儿,在那里已经搭起了许多简易的棚子,直接在地上打了木桩,架起了房梁,再堆砌茅草,看上去既不牢靠,便是遮风避雨,也有些勉强。

    每个棚子住十人,总计有茅屋六十多,他们不安地随着新主人抵达这里,看到这里之后,多半以为是哪个地主老爷买自己来做佃户和长工,可是住了几日,他们发现不是如此,四周确实有许多荒地,杂草丛生,可都已经开了春,也没见有人催他们干活。

    倒是隔三差五总会有车运送大米来,这米极为精细,绝没有掺杂沙子,每日三顿,早上稀粥,中晚都是干饭管饱。

    经历了磨难的人才会知道幸福的来之不易,这些人的各种疑虑逐渐打消,或许对他们的大多数人来说,这辈子做的最舒服惬意的日子,怕只有这几日了。

    对于自己的雇主,不少人心存感激,可是总是不见雇主人影,却也让有些人隐隐觉得不安,这世上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们不相信会有人肯对他们如此舍得,莫非是要让自己去做作奸犯科的事?

    负责他们食宿的依旧是郝三,郝三这些时日很是神气,照着郝风楼告诫他的话,说是买他们的少爷乃是京师里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之所以买下他们,是将来等封地筹建起来,让他们将来充作护院和杂役。

    这样的解释之后,大家倒是安心了。能给大户人家为仆为奴,对他们来说确实是最好的归宿,况且看来主家还算不错,舍得给饭,也没有让人拿着皮鞭吓唬他们。

    其实他们闲散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因为这个时候,郝风楼在几日的闭门思考之后拿出了一个专门的章程。

    朱智凌此时被郝风楼请到了天香楼,酒菜上来,筷子却是没有动,郝风楼眼中布满了血丝,满是疲惫的双手叉在桌上,道:“这几日我仔细琢磨了一下,现在咱们的堡子还在筹建,不宜立即着手对这些人进行训练,眼下将他们安排在那儿虽是权宜之计,可也不能养懒人。我这里有个大致的章程,先和你说说看,陛下命我们二人负责此事,你点了头同意,才好一起把事情办好。”

    朱智凌点头,见郝风楼疲惫的样子,有些心疼,却是忍住心里的念头,故作冰冷,用着公事公办的口吻道:“郝千户请说吧。”

    郝风楼道:“那些青壮眼下不宜让他们操练弓马、刀剑,不过先把身子打熬起来,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从今往后,要给他们制定一个时间表,卯时起来点卯,随即要开始晨跑,之后用了早饭,依旧还要操练,脚力、臂力、耐力,都不能少,反正他们也是有闲,里头又有七八个读过书的,让几个先尝试一下文书方面的事,简单的让他们传递一下文书,其余几个,就让他们教一教青壮们读书写字,当然,也不是让这些青壮读书进学的意思,人识了字,将来教起其他的事也容易得多,况且这些人里,有些要放出去做探查,若是连字都不知如何识写,还怎么传递消息,打探机要?”

    对此,朱智凌倒是没有其他的看法,郝风楼说的打熬气力,还有读书写字,是不是有用,她不关心,不过正如郝风楼所说,现在闲养着可不成,不能把人养懒了,与其慢慢等着堡子建起来,还不如先练一练,管他学什么东西,反正学了总比没学的好。

    郝风楼继续道:“至于那些医户……”郝风楼顿了顿道:“虽然往后让他们负责一下所有人的救治,有个头昏脑热什么的,得用上什么。可若是闲时也不能这么惯着,我们可以采买一些医书,让他们自己翻看,每隔一个月呢,我想办法去请太医院的御医出题,让他们去答,再以他们的成绩分为甲乙丙三等,再拿出一些奖惩的措施出来,如此一来,既可让他们负责求医问药的事,又可提高他们的医术,他们现在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过好好培养一下,半年之后,应当水平不会太差了,将来肯定用上。”

    “至于工匠,我主要来负责,比如铁匠,先让他们搭建个炉子炼铁锻炼,我会弄些图纸,先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铁器,等他们全部能完成之后,再弄更复杂的图纸让他们做,总而言之,不能让他们闲着,他们现在制的东西或许我们用不上,可该做的还要做,不但要做,还要不断提高,若是我绘的图纸一时制不出,也得让他们集思广益,想出各种办法,改进工艺,三个臭皮匠就是一个诸葛亮,一步步让他们制更加复杂的东西,这样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