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电脑里-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验结束,纳米机器人聚合材料完成。初步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硬度***,表面张力***,强度***,指标完全达标。”
所有人最开始都先愣住了,然后才猛然爆发出欢呼声。
“我们成功了!”
“我终于不用做梦都在做实验了!”
“有了这个金属纳米机器人,我们的战舰就不怕被击伤了!”
李淳风接到金属纳米机器人研制成功的消息,心里也非常高兴,很快进行了测试确认后,就立即发布了元首嘉奖令。
对邓灵儿全组进行了奖励,并对angel这位初始研发者给予重奖。
“想不到,当初那位女黑客竟然也加入到风神帝国,还成为邓灵儿研究小组的成员,这次更是立了大功。”
李淳风这时才发现,这位angel就是当年自己在互联网上遇到过的m国黑客,世事真是难料啊。
嗯,她的身份此前还不够高,这次立功之后,就给她再升个等级,让她也可以住到这艘飞船中,不用再乘交通艇来回跑。
有了这个金属纳米机器人,自己可以在战舰的外壳的各个节点处,准备好大量的这种金属纳米机器人溶液,一旦战舰发生损失,可以第一时间由智脑指挥,前往修补。
以现在这个纳米机器人的聚合速度,应该完全跟得上被敌人攻击伤害的速度,这样战舰犹如可以自我生长修复一般。
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的智能机器人都将获得这种自我修复能力,如此一来,在战场上,智能机器人真的可以打不死也打不垮了。
只是在星际战争中,地面作战的概率还是小很多,更多的依然是战舰对决。
李淳风随后就发现这个金属纳米机器人之所以成功研制,已经是应用了四级文明的大统一理论。
当即决定在神秘敌人再次出现前,进行一系列基于四级文明技术的研发项目。
争取能够增强整支舰队的实力,为万一发生的战争做好准备。
当地球各国纷纷在完成撤离准备,选择某个方向离开之际,风神帝国却并没有进一步行动。
在将各个采矿星系的设备、机器人和战舰收拢回来后,李淳风没有立即撤离,因为这个神秘敌人没有再次出现,所以无法推断它究竟身处在哪个方向。
如果此时贸然采取撤离行动,万一撤离方向恰巧距离对方很近,岂不成了送上门去挨刀?
毕竟李淳风测算它灭亡神目帝国和追击神目帝国逃亡舰队的行动轨迹,也只是一种最佳路径,但是对于拥有空间科技的文明来说,这种轨迹并非一成不变。
所以,李淳风才会布置预警网络,确认它究竟在哪个方向出现,而一旦它出现了,那个时候才是风神帝国撤离的最佳时机。
在此之前,李淳风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将许多理论已经具备的四级文明科技开发完成,尤其是可以用于战争的技术。
如今的风神舰队拥有各型战舰、飞船达到了五万艘,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可是面对死亡射线,依然是不堪一击。
在掌握了大统一理论后,李淳风对于能量和各种力的转换有了更加精准的控制,在武器攻防两方面都可以进行升级。
首先是防护方面,李淳风研发出相应的力场护罩,这将使得任何物理攻击都会被护罩免疫,与电磁护罩两者叠加,将可以无视电磁炮的攻击。对能量攻击,也能起到相当的削弱作用。
其次是攻击方面,由于对能量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水平,战舰的粒子束武器达到了新的高度,其射程和威力获得极大提升。
同时在后续的新能源引擎研究中,磁能大炮由于采取了新的供能方式,解决了持续供能问题,磁能大炮的射程和利用率同样获得了惊人的进步。
如果说这两种武器还是在三级文明科技的基础上应用四级文明科技进行改进而已,那么重力炮就是四级文明的典型武器。
基于大统一理论制造出来的重力炮,当其重力炮弹爆炸时,将会在爆炸点产生一个巨大的重力场,如果在敌人舰队群中爆炸,那里就会产生类似一个巨大质量星体的引力,从而带来的潮汐力,瞬间可肢解敌方战舰。
当然,如果对方有力场护罩或者能量防护罩的话,那么就是攻击强度与护罩供能的比拼。
当攻击强度大于护罩供能,那么战舰护罩会首先被击破,随后战舰的材料强度如果无法抵受的话,那么也就随之崩解。
从这一点来说,未来新一代战舰也必须在材料上取得重大突破,否则的话,任何一个短板都会在战争中带来致命弱点。
为了发挥帝国科学家的最大创造力,李淳风发布了元首悬赏令,号召帝国所有的科学家,无论哪个专业,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明各种武器,一旦被采用,将获得终身荣誉称号。
同时,李淳风也尽可能地描绘出这个神秘敌人可能的状态,比如拥有极为强大的能量护罩,比如拥有可以自如穿梭空间的能力,比如拥有死亡射线或者其他强力的能量武器。
风神帝国的科学家们,在这个巨大威胁下,开始全力爆发创造力,各种基于四级文明的科技武器如雨后春笋般被发明出来。
第214章 科技大爆炸()
这场风神帝国历史上第一次科技大爆炸,催生出一大批真正的大科学家,这些人都曾参与过李淳风此前攻克大统一理论的研究。
比如曾经是神选者身份的贾斯汀教授,他在重力炮研究基础上,又研究出星际重力导弹。比如量子力学著名学者沃森博士,在神目帝国量子太空雷的基础上,研究出量子波纹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位名叫钟寒的物理学家,年龄在36岁,曾经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员。
钟寒提出了基于大统一理论的物质崩解射线武器,这种武器发射出的一种射线,将可以把物质最底层的夸克之间的强作用力减弱,同时增强电磁力,这样夸克就会突然散开。
这种射线是钟寒在进行元素衰变研究中发现的,也就是说这种射线可以加速元素的衰变周期。
比如用这种射线轰击武器级的钚239,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在2。4万年,可是被物质崩解射线照射几秒钟后,就会衰变为铀235。持续照射后,会进一步衰变为钍231。
但是当把这种射线做成武器级的物质崩解射线炮后,就会导致物质在被这种射线照射后,会彻底崩解成为基本粒子。
面对这种武器的攻击,即便是五级文明,如果其能量护罩被攻击消耗后,也能瞬间击毁其战舰。
李淳风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进一步引导钟寒研究元素衰变。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质子和中子都属于强子,强子则由夸克构成。
所谓强子,即是受到强相互作用力影响的粒子。
在四种基本力之中,强作用力最强,电磁力次之。电磁力是斥力,它阻止粒子互相结合在一起,强相互作用力则是吸引力,它推动粒子结合在一起。
就在强相互作用力和电磁力的斗争之中,粒子获得了平衡,得以稳定的存在。
物质崩解射线瞬间打开了夸克,如果这个时候可以再次增强强作用力,减弱电磁力,那么散开的夸克就会猛烈地撞击到一起。
这个时候,夸克会重新组合成为质子和中子,接着再组合成为原子核,原子核再去捕捉游离的电子,从而重新形成了原子。
这个撞击过程等于是在夸克层面重新组合了物质,这个过程中初始物质的原子,其质量一定在撞击和重新组合新原子过程中损失,而损失的质量将会转变为巨大的能量。
比如铁元素经过元素衰变后,会从铁变成氢,这个过程在原有地球的时间尺度上是极为漫长的,不过现在钟寒研制出物质崩解射线后,李淳风能够通过这种射线使得铁衰变成为氢,这个过程将是短暂且可控的。
由此当铁衰变成为氢的过程,质量会损失,其中产生的巨大能量,就是比核聚变能量更大的能量来源。
李淳风预估这个能量是核聚变能量的十几倍都不止,这种类似元素衰变的过程,最美妙的事情在于,无论什么物质最终都会衰变成为氢原子。
而氢原子在收集起来后,又可以进行氢核聚变反应。
如此一来,任何物质都可以转化为能量,那么在星际航行之中,如果处在没有恒星系的虚空之中,能源耗尽,又无法获取氢能源时,就可以拆解飞船中的物质,用于转换为能量,从而保持航行的持续。
而且,同样体积的飞船和战舰,如果装载重元素,那么肯定比装载同体积的金属氢质量更大。
也就意味着,同体积下,战舰可以获得更多质量的物质,从而保障未来更远的航行距离。
李淳风利用这个原理,设计出一种复合能源反应炉,这种能源炉有两层,第一层就是将各种物质进行衰变,获取巨大的衰变能量。
而衰变后的物质氢元素就会被收集起来,进入第二层,进行氢核聚变反应,再次获得核聚变能量,产物为氦,而这个产物又可以重新循环到第一层中进行衰变反应。
这样循环起来,直到初始加入的物质质量全部转化为能量,这样周而复始地累积出巨大能量,才能为李淳风另一项研究提供巨大能源保证。
不过,整个设计中,核心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细化,比如在物质崩解打开为夸克状态时,该如何控制强作用力的重新增强和电磁力的减弱?又该达到何种程度的撞击才能重新聚合夸克?这些研究都是非常精细的,需要不断的实验。
于是,李淳风将这项工作交给钟寒去研究,自己则投身到另一项激动人心的研究之中。
之所以和钟寒同步进行,就是确保自己的研究取得成功之时,钟寒也能完成相应的部分。
李淳风的研究,就是战舰的超光速航行。
因为相对论的存在,在常规宇宙中,物体的速度都有一个最大限制,那就是光速。
如果只能以光速航行,宇宙似乎也太大了,仅仅银河系直径就在16万光年,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数字。
所以,光速一定不是最高速度,超光速是存在的。
在地球时代,2007年进行的一些实验似乎测试到光脉冲超过了光速,只不过这些实验还存在一些争议。
后来在2007年和2008年的两次“量子纠缠”实验中,表明信息传播的速度比光速快,至少也超过一万倍。但这其实证明的是,空间是可跳跃的。
显然如果要实现超光速,就需要对空间具备一定的了解。虽然四级文明还无法建立完整的空间理论,但是已经有了萌芽。
在大统一理论中,就有对空间曲率的解释,而这个解释就说明了实现超光速的途径。
通过引力的作用是可以弯曲空间的,通常想要弯曲很小的空间都需要巨大质量的物质,比如中子星或者白矮星物质,可是这种物质不仅可遇不可求,而且还很难进行有效控制。
但是有了大统一理论之后,引力是可以通过能量转换来获得,这样就可以通过能源获得可控的引力,从而进行空间的弯曲。
现在李淳风进行的研究就是,使用自己制造的力场发生仪,对空间进行某种弯曲试验。
当专属的核聚变反应炉提供的能量不断注入力场发生仪中,能量被转换成为引力,并不断升高。
随后这个引力的强度很快就达到了中子星物质的引力,它可以在很近的地方产生空间的变形。
李淳风通过细微的观测设备,果然看到了空间弯曲的情况,这种弯曲情况是在其周围所有方向的。
而曲率航行的理论,则是将空间形成一种类似气泡状,空间在不断地弯曲变化,其速度可以超过光速,而在这个气泡状中的飞船则是相对不动的。
打个比方来说,当空间没有弯曲时就是一个平坦的面(曲率为0),小船在其上航行,它的速度不会加速,如果空间突然弯曲,相当于前方出现一个突然向下九十度的瀑布(此时认为曲率无限大),小船就突然获得了非常大的速度。
而曲率航行,就是通过力场发生仪,不断地将飞船前方空间弯曲,让飞船不断加速,这种加速是相对于气泡之内的。
这样一来,在日常空间中,会看到一种现象,就是飞船突然消失了一段距离,直到力场发生仪不再弯曲空间时,就会再次出现。
当李淳风在试验中发现自己布置的一个小飞船模型,瞬间移动了十公分距离,然后因为力场发生仪停止引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