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坦克-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初先是环视了下周围,看到了五个大窑,其中,有四个窑边看上去已经好久没有人进去过了,剩下那个窑,此时也是歇火的状况。
五个窑,这以后销量增加了,这产量应该能跟得上。
方才在门口喝粥的这位老大爷,就是这个民窑的主人了。
昨天下午李初就打听清楚了,这老大爷叫郑瑜,乃是镇上那刘大爷的一个亲戚,家中有三儿子两女,两女都已外嫁,三个儿子传承他的手艺,在窑场做事。
李初直接将要购买瓷罐的事跟郑大爷说了,郑大爷慎重的请李初进屋商谈。
郑大爷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一旁伺候着。
李初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这是瓷罐的设计图,纸用的是北宋朝的普通纸张,上面画的内容也是简单易懂,只不过把几样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一一标明。
“瓷身连同盖子在内,我先定一千个,但是样品,两日之内你得给我,确定样品之后,三日之内,你最少得交货两百个给我,其余剩下八百个,十日之内交付清就可以。此次虽订单一千个,但日后是肯定需要增加的。”
两日,三日?
郑大爷没有说话,他的两个儿子皆是一惊,这时间,太急了。
“瓷口和盖口,必须要保证每几个都几乎一样大小,如何,能否做到?”
屋子安静了下来,只听到阵阵心跳呼吸声。
半响之后,郑大爷将李初给的那张纸,放在了桌上,毅然道:“这活,我们接了!”
“爽快!”
下面,李初又跟郑大爷讨论了瓷罐的一些详细信息和和外观样式要求,以及金额等等问题。
一切谈好之后,李初拿出了三份合同。
纸,还是用北宋的纸,不过上面的文字内容和书写,都是交给了系统,让系统毛笔字书写,定制出了一份合同。
李初对自己的毛笔字,实在不敢恭维。
合同一式三份,李初、郑大爷各执一份,剩下一份,交往里正处。
因为这个东西对李初来说,比较重要,所以,一些未知的风险等等,都要提前打好预防针,一些该注意的门门道道,都在这纸合同上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尤其还特别标注了,这种款式、纹路的瓷罐,不能售予他人。
契约,又叫契券、券书、书契等等,唐朝开始,有些人开始称合同,而北宋时期,也就是李初现在,这个东西有了个新的名字,叫‘千照’;
这不过比之后世合同而言,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后世那种一条条各种防范措施。
而且,还得要报备官府,经官府的人查详无误,公平公正之后,才能签署,并且产生法律效应。当然,私下签订也可以,只要是公平公正,也是有法律效应的,只是,这种很难得到保障。
并且,宋朝在千照上,还可以进行反悔。
三日之内,如发现所签署的千照有瑕疵,可以进行反悔。
这种千照,大多应用于家奴、牲畜买卖,当然,你要东西没问题,你却谎称有问题,被官府查到了,得鞭笞四十!
李初这份千照内容太多,而且非常的新颖,很多地方郑老都不太能看懂,于是郑大爷带着大儿子同李初一起去官府,让官府验证。
在去官府验证之前,郑大爷先带着两个儿子把窑给烧热。
李初要求的时间很紧急,可烧窑这个,却是急也急不来的,如果有些时间没开工了,还得先把窑烧起来,烧两三天烧热他,这才能将瓷器胚胎放进去烧。
陪着郑大爷将窑烧起来后,这才前往官府,郑大爷的大儿子也跟着一同前行。
官府,这个时候有三种。
第一种是去襄城县,交给知县的主簿。
第二种是交给里正。
而这第三种,则是巡检司!
一县最大的长官,是衙门里的知县,再然后是县丞,县丞下面是主簿跟县尉,这里面,主簿跟县尉,只负责管县城内的事。
而乡下这边,则归里正和巡检司。
北宋,是没有镇长的。
里正,可以处理镇长的事情,前提这个镇,得在你这个里正的范围内。
巡检司,也可以处理镇子里的事,巡检司又分文巡检和武巡检,文巡检类似于主簿,武巡检类似于县尉,级别也是同级,只是负责区域不同,巡检负责乡里。
这巡检司,没有设立在汝坟镇,而是在姜店镇。
于是郑大爷同李初,将这份千照,找到了里正。
李初先前抵押房屋借贷的村正,也就是这个里正,是汝坟镇的一户富裕的地主,平常都不管事,也不晓得文字,有事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办,签订千照这件事,就交给了下面的户长负责。
这户长是本地的一个老童生,有股书生卷气,是穷酸味的那种,接过李初递来的千照看了一遍后,拿着纸书的双手,在不停的颤抖。
脸色表情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这竟然是千照?”
“千照居然可以这样来写?”
户长的心里,惊起了波涛骇浪。
乡下人家,又有几个会读书识字的?更别说千照这种东西,一般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从官府拿到千照样板,然后填写数值就签订的。
想这种自写千照,老童生有生之年还是第一次见到。
尤其,这千照,还写的惊天地、泣鬼神,过去、现在、将来,各方方面面全部涉及到,并且提前约定好了,大家能想到的,想不到的,这里都有了。
此时,拿官府的千照模板跟这一比,简直就是三岁孩童弄出来的东西。
“千照,可是有问题?”
见这老童生半天不给个回复,李初问了一句。
老童生叹了一口气,将这份千照放在桌上,有生之前能见到如此完善的千照,也是值得了,他当即在千照的签名下方,写了自己的姓名,并加盖上了里正的官府印章。
盖章了,也就是没有问题了。
于是郑大爷在三份合约上,一一签署自己的名字,并按上了手印,李初也照做。
三份合约,当事人各执一份,里正处留一份。
千照签好后,李初当着户长的面,按里面的约定,先交一部分定金。
从里正处出来后,李初也就不陪郑大爷回去了,在路上分别。
“郑大爷,样品出来后,记得过来通知李初哦。”
第十六章:水泥铺地
陶瓷罐,这是李初给老干妈玻璃瓶找来的替代物。
外形跟原装一样大小,就是形状这边偏竹筒标杆了一点,而且在瓶盖上做了一个改动。
这个时候的工艺,不可能能做到后世那种螺旋盖口,所以李初用了卡位,从定制系统里,定制了陶瓷密封圈,并且用胶水粘在瓶盖上。这样一盖就能卡住,并且密封。
……
回到小镇的摆摊点,此时已经巳时六刻。
李初往地上踩了几步,仍是湿泥不堪,这场夜雨,来的真不是时候,开业第三天,就要因为下雨地面湿泥的缘故,暂时歇业一天。
“定制系统,你既什么都能定制,那能不能定制天气预报?”
定制系统:……
我只需要知道,未来三天的天气状况如何,怎样,能不能定制?
通过前面的千照,李初知道了,这个定制系统似乎有点点人工智能的痕迹,也不是很死板,本身李初打算通过系统定制一份合同,结果系统却免费帮他代劳了。
十月初七:汝坟镇地区:阴天,最高气温:3度,最低气温…12度。
十月初八:汝坟镇地区:阴转晴,最高气温:5度,最低气温…9度。
十月初九:浮粉真地区:晴,最高气温:7度,最低气温…5度。
哈!
定制币没有变化,也就是说,这次系统又免费赠送了天气预报。
未来三天,是阴转晴的趋势,没有雨那就好办了,当即,他向定制系统提出了定制要求。
“系统,我要定制购买水泥,普通民用水泥即可,具体数量现在还不确定,你先让我拿出来用,到时候再最后总结一共需要多少水泥,再进行定制币扣除。”
一个定制币,可以购买三包水泥,以李初现在四十六个定制币,足够应付了。
李初回了自家小院里,阿秀也刚好采购食材回来,听到李初说今日不用推车去摆摊,心中颇为惊讶和不解。
李初将情况告诉了她,不仅仅是摆摊那处湿泥,就连这去镇上的路面,也是湿泥不堪,小推车的木质轮没有做很大,估计在这种路面走一趟,整个车子都会沾满着黄泥。
顺便,也趁着这个空档,把这个地面给整整了。
但在这之前,他得先做一个工具。
抹泥刀。
用来平整泥面的工具,正常情况下,都是用铝合金或者铁制,但是也可以用木板制成。
弄好抹泥刀后,李初挑着两个箩筐,往渡口那边而去。
渡口,也就是今天早上去郑大爷民窑场那边,因为这面是河水的浅水区,下边河床边有许多的鹅卵石。
“咦,这不是初哥儿么,现在都饭点了,不去理饭肆,挑着两个箩筐来这边作甚呢?”
渡口边,有人看到了李初,好奇的问了声。
其他人也纷纷往这边看了过来,这两日,李初在镇上开了家饭肆,一天就赚了许多的消息在镇上已经传开了,尤其是前日那一顿饭五两银子可深深的刺激了这群靠着农业过活,日收入不过十来文的居民。
他们搞不懂,为啥初哥儿菜价叫的那么高,还会有人傻乎乎的过去被宰。
“咦,初哥儿,你捡这些没用的石头干嘛?”
他们看到,李初蹲在河岸边,拿着一把铲子将一些河边的砾石往箩筐里装。李初这个奇怪的举动引来了许多人的好奇之心。
这砾石在人们心中,都属于废石,倒是里面有一些五颜六色晶莹剔透的石块,可以作为观赏用,或者用来当假玉卖,至于这种纯石块的砾石,还真没人关注。
河岸边的砾石很多,没一会儿李初就装满了两个箩筐,这一起肩,唔,好重。
没挑起来。
“哈哈哈,这石头虽小,可数量这么多,就初哥儿你这个身板,不要太勉强拉。”
李初颇为尴尬,却是自己疏忽了,箩筐里面装这么多砾石,这岂不是等同于挑两块超级大石头?他只好将两箩筐里,各倒出一半。
这时,有几个人围拢过来,其中有个人还从箩筐里拿起一块砾石放在眼边仔细细看,除了四边无菱角外,这可不就是块普通的石头么。
如果是要起房子的话,选的都是那种中大料,也不会用这种小料。
在众人的注目礼下,李初挑着半箩筐的砾石回去了,还没过多久,李初又挑着箩筐来了。
这一下,大家更是好奇了。
“初哥儿,你给说说,你用这破石头干嘛呢?”
“平地。”
李初呵呵一笑,两担砾石,应该差不多了。
见李初挑着砾石走了,河边的这群人你看我,我看你,平地?用这石头?这还真新鲜,于是有几个人就跟在了李初后边,想看看李初是怎么个平地法的。
李初回到滍水客栈旁时,这边围观的人群更多了。
十二包水泥被李初老早就摆在了墙角边,今日之所以围观的人多,是因为李初今天没有摆饭肆了。
这两日,一些人对李初这个饭肆也多多少少看出了一些门道。
比如,自家的菜肴,都是用个瓷疙瘩煮的,初哥儿这边却是用个大铁块在火上烧,而且这香味四下飘散,每日午时,自家都不需要煮菜了,就端一碗白饭,站在门口,问着这边传来的香味,就能直接下饭!
李初每次收钱,这群人可都看在眼里,这一串串的,当让人眼红不已。
可哪知,这才第三日,初哥就不搞了,反倒鼓捣新的东西了。
那灰溜溜的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还有地上这些废石块,初哥儿捡这么多来干甚呢?
李初将砾石全部倒在中央,然后又拆开几包水泥,将水泥粉末倒在砾石上,然后进行搅拌,让两者混合起来。
“那个是石灰粉吗,怎么是灰色的?”
有个眼尖的似乎看出了一点门道。
大家也搞不到李初现在的想法和目的了,这饭肆开的好好的,怎么又突然鼓捣起这石块了,那个粉末又是什么,这是在学小孩子过家家,玩泥巴吗?
“杨家妹子,你家初哥儿,昨儿个是不是又撞了脑袋?”
待到李初提着木桶去河边打水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叔,调侃着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阿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