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尊武圣-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军刀十三式,莫聪其实根本没有学过什么刀法。来到军营以后屡屡施展的乱劈乱砍的刀法,也完全没什么招式,完全就是凭自己的想象和理解随意发挥,前后施展过十几次,十几次都完全不一样。所以一直到现在,莫聪也不知道自己的刀法叫什么名字。徐虎倒是半开玩笑地给这种刀法取名为“乱劈柴刀法”,但这样的名字明显带有戏谑性质,而且也不是很好听,所以以后也未必就会一直这么叫下去。
至于刚才踏脚飞石的功夫,以及掌刀碎石的功夫,则完完全全是老头所教。刚才那两下看似简单,却是十几年苦练的结果。不仅有催动真气的心法,还有使用真气的口诀,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而且,为了不透露武功来历,莫聪也不想把它说清楚。
想到这里,莫聪环顾众人,说道:“我的刀法…嗯…有人叫它乱劈柴刀法,有时间可以教大家练练。至于弄石头的那个,这位兄弟的提议不错,可以用来泡妞。不过既然是这样,我就要有所保留,不然妞都被你们泡完了,我怎么办呢?”
众小兵哄笑。
第七十五章练兵
大军经过短暂的休整,又开始拔营出发。
由于各部军官都已经到位,而且也基本上熟悉了自己的岗位和下属,所以这次行军就更加井然有序。
根据左卫高层的命令和实战需要,各部军官在行军途中便组织部下穿插演练各种阵法。
瑞军的阵法,就是由不同武器排列组合出来的一种战斗平台。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指挥官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发布不同的命令,军士们也会根据这些不同的命令依次变幻阵法,或攻或守,或围或堵,以便用最小的代价最大程度地杀伤敌人。
在战争当中运用阵法,对于瑞国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瑞国是个农耕大国,产马的地方也非常少,所以马匹在瑞国属于绝对稀缺资源。对于大部分瑞国人来说,马匹只是一种拉犁驼物的生产工具,而不是一种用来作战的装备。
在这样的国情下,相比于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大多数瑞国人的骑术就相当于婴儿一样蹒跚学步。即便是训练有素的瑞国骑兵,与战马的契合程度也跟人家相差甚远。瑞军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倒是也涌现出一些达到人马合一状态的马术高手,但这样的人才毕竟只占少数,根本无法与游牧民族马术高手一抓一大把的情形相提并论。
瑞国早期的时候,甚至还没有瑞国的时候,北方和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利用马匹的机动性和精湛的骑术不断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制造着麻烦。在因骑术差距而被动挨打了很多年之后,瑞国的先辈们终于创造出两种可以与游牧民族的骑兵相抗衡的东西。这两种东西,第一种是坚固无比的城池,第二种就是变幻莫测的阵法。
依靠着巨灵关那样塞在两山之间,坚固无比又易守难攻的城池,游牧民族的骑兵们机动性再强也是白搭,多少次入侵到最后都是铩羽而归。而依靠着变幻莫测的阵法,瑞军也终于有了与游牧民族的骑兵正面抗衡的能力。
瑞国历史上名将辈出灿若星河,这些名将们在脾气秉性以及用兵之道上可能各有各的特点,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全都精通九九阵法,而且全都达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高超境界。历代瑞国军人在这些名将高明的指挥之下,运用各种阵法把号称天下无敌的鲜卑骑兵都杀得人仰马翻溃不成军,一改几百年来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积弱局面,很是扬眉吐气了一把。借调到瑞国的当代名将陈若平,更是把九九阵法运用到了一种神乎其技的境界。她经常利用阵法制造各种局部优势,在硬碰硬的正面对抗中把数倍之敌都杀得节节败退,指挥才能实在是厉害的不得了。
当然了,运用阵法指挥作战,那是高级军官甚至高级将领们需要操心的事情。至于莫聪这样身处最底层的小旗军官,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听到命令之后带领手下的军士们迅速变幻阵法,及时准确地穿插到位。
除了九九阵法,瑞国军中还有一种以小旗为单位的分进合击之术。这种分进合击之术是一种由数把兵器组成的战斗平台,说白了就是一种缩小版的阵法。对敌之时一个小旗的数把兵器此起彼落相互配合,既能把杀伤力发挥到最大化,也能弥补单兵作战时无法避免的破绽和空当,一经发动,威力倍增攻守皆宜。
接下来的几天,行军之时莫聪便带领着手下的十个新兵与其他部队一起穿插演练各种阵法,休憩宿营的时候就零敲碎打地操练中央军的分进合击之术。
修真修了十几年,莫聪早已养成了凡事都要做到分毫不差的强迫症习惯。操练手下这些新兵,莫聪也充分发扬了这种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要求之严格,好比两个老头加十个雷豹。这些新兵都是陈若平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上来的,各有各的特长,武功底子也都不错。他们在大军出发之前就在豹营呆了一段时间,对军刀十三式早已经练得滚瓜烂熟,马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操练起来也就没有雷豹刚开始操练莫聪的时候那么费劲。
当然了,操练的时候无比严格,平时相处的时候莫聪还是挺和蔼可亲的。作为军官,莫聪从来不摆什么架子,反倒老是以乡村侠客自居,待人接物也很亲和友好,所以手底下那十个新兵很快就跟他打成了一片。
这些新兵刚开始以为摊上了一个草包军官,建功立业什么的根本不要指望,说不定一上战场就会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心里都郁闷的不得了。但莫聪一来就先声夺人,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后来慢慢相处着,莫聪又显示出了一个优秀军官所应该有的专业与亲和,严格与宽容,所以大家对莫聪这个长官也就越来越认可,越来越信赖。不论什么时候大家都是莫小旗莫小旗地叫着,尊敬的同时又不失亲切。
作为同一个中队的小旗长官,龙五还是每天雷打不动地给莫聪刷马,雷打不动地实践着当初的承诺。由于龙五和莫聪两人的关系极好,连带着两个小旗之间的关系也铁的不得了。两个小旗之间经常利用闲暇时间搞一些实兵对抗,在对抗中掌握分进合击之术的技巧和细节。后来雷豹发现了这个秘密,便通报全军表扬了莫聪和龙五,并且在全军的新兵当中推广这种办法。
傲娇少年谭星宇听到莫聪受表扬,心里自然很不爽。他作为总旗,总想着在演练阵法的时候让莫聪出点丑,然后好当众羞辱莫聪。谁知莫聪的小旗却从上到下团结无比给力无比,演练阵法的时候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穿插到位,以谭星宇鸡蛋里挑骨头的眼光都挑不出半点毛病。
一连几天谭星宇绞尽脑汁都无法得逞,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郁闷,郁闷得他都快憋出病来了。
第七十六章高山下的边关
大军一日疾行数百里,第十天终于抵达巨灵关。
巨灵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始建于瑞国历九十一年,后又历经多次修缮,坚固无比。
它座落于巨灵山脉朝北一侧的入口处,西连巨龙山山脊上蜿蜒而下的长城,东接大海之畔的灵云山绝壁,东西绵延十三里。从高空俯瞰,巨灵关就像横塞在两座大山当中的一把巨锁,扼守着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唯一通道。
巨灵关的城墙高达七丈,厚约四丈,杀伤力巨大的城防弩遍布其上。除了城防弩之外,城墙上更有抛石机、巨型投石机、箭楼等多种防御设施和防御建筑。
此外,为了便于城内的士兵主动出击,巨灵关还设有十二座机关精巧的城门。战时可择机打开其中一座或数座,待己方骑兵尽出后便又立即关闭,可谓攻守皆宜。
莫聪随着大军的队列缓缓入城,他听雷豹介绍说城墙东边那面高耸入云的绝壁竟然就是灵云山,心里不由地浮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他在灵云山生活了十几年,完全没有想到,平日里云遮雾绕的悬崖下面,竟然另有乾坤。
他抬头遥望着白云深处,回想着灵云山上的件件往事。
四个多月前,自己还在山顶上练功。
转眼之间,却来到了悬崖下保家卫国。
眼前的灵云山,还是那座灵云山,
老头,莫笑、莫敏,还有自己,却都已不在山上。
念及此处,莫聪不由得叹了口气,心底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他策马而行,边走边想。
左卫十万大军排成五个队列从巨灵关背部城墙的五座城门入关,五个队列犹如五条黑色的长蛇,先头部队早已经进了城,尾巴却还在数里之外。
莫聪处于队伍中段,离得老远便听到一片喊杀之声,城防弩和投石机那种令人耳酸的“吱呀”声更是此起彼伏。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作呕的味道,据那些老兵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尸臭。
“还好这是冬天,气味还不怎么重。要是换成夏天的话,嘿嘿,更熏得人受不了。”一个新上任的小旗军官向手底下的新兵蛋子介绍道。
尸臭,死气。
战争的氛围一下子笼罩在众人心头。有些新兵身子直发抖,牙齿都在咯咯打战。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害怕。莫聪倒是说不上紧张或者害怕,但心里也隐隐的有些不舒服。
毕竟他也是个新兵,毫无战场经验可言。
用了差不多一炷香的功夫,十万大军全部进入巨灵关。一位独眼将军瘸着一条腿过来安顿众人。
“谭大人,战事如何?”雷豹跳下马便急切地问道。
“哈哈,幸亏你们赶过来了。”独眼将军咧嘴笑笑,笑容却平淡而苍凉,毫无欢愉之意。“豹子,咱们的敌人这次可是邪乎的很,很多攻城械具老子都是头一回见。我军城防压力很大,你们可能休息不了多久就马上要出战。”
“嘿嘿,你就瞧好吧。我们马上就去狠狠地揍他一家伙,保准让你们的压力大大减轻。”雷豹笑道。
北路军防守阵线太长,作战时不可能一味地躲在城墙上放弩射箭。俗话说进攻就是最佳的防守,有时候抓住机会让自己的骑兵出去冲击扰乱一下敌方的攻城部队,与城墙上的守军攻防结合,效果就比一味防守要好的多,防守压力也会小很多。
北路军主守,中央军主攻。这是两军协同作战时的一贯套路。几百年来双方早已配合得娴熟无比。
“哎!”独眼将军目光如电,扫了一眼比例众多的新兵,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原来的左卫九营,一年来死的死伤的伤,现在能上马作战的已经不足六万人了。我觉得…还是你们这些老兵配合起来可能更靠谱些。这样,我把他们也安排过来,暂时合并到你们的队伍当中,跟你们一起作战,你看怎么样?”
“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雷豹欢喜地点点头。
眼下的情况是,老九营有兵无将,新九营却全是新兵,如果真的能把两者合并一下,那确实是再好不过。
其他几位将领包括贺鸣也完全同意这个意见。
“那好,我现在就去安排一下。”独眼将军点点头,一瘸一拐地转身而去。
“大伯!”豹营阵中忽然有人喊了一声。
独眼将军回身一看,咧嘴一笑。“星宇也来了?哈哈,几个月不见,你都当上总旗了。嗯,不错不错,不愧是咱老谭家的子孙。”他看着豹营阵中英姿勃发的谭星宇,交口称赞着。
瑞国军中,不同级别的军官穿戴不同制式的盔甲,有经验的人通过盔甲的外貌第一眼就能辨认出对方的军阶身份。
“大哥二哥都还好吗?”谭星宇上前一步,亲切地扶着独眼将军的手臂,开口问道。
“你大哥受了点伤,你二哥还好。他们此刻都在城墙上呢,嘿嘿,等你出战归来,晚上咱们一家人再好好团聚吧。”独眼将军拍拍谭星宇的肩膀,“哎,小子,一会出去好好干他一场,大伯给你观敌掠阵。记着,千万不能给咱老谭家丢脸。”
“是,大伯!”谭星宇身子一挺,朗声回答。
独眼将军再不多说,拖着一条瘸腿转身离去。他腿脚虽然不方便,行动却比正常人还快,转眼间便在几丈之外。没有见识过他身法的人顿时目瞪口呆。
“这位大人是北路军副统领谭英,就是谭星宇的大伯。”雷豹见莫聪对独眼将军似乎很好奇,便开口介绍道。
“哦,原来如此。”莫聪点点头。
工夫不大,马蹄声响,一群骑兵风风火火地赶到近前,正是几个月前被并入北路军的原左卫九营。
“哎呀,你小子,几个月不见,竟然已经是中旗了?”
“楚鹰,你都是总旗了?”
……
老战友相见,自然免不了诸多寒暄。一群人拥抱的拥抱,捶打的捶打,谈论最多的却是左卫三营原来那些大头兵的身份变化。
大家都是当兵的,命运却各不相同。
几个月前朝廷一纸命令,原左卫九营六万多幸存者就地划归北路军,他们这辈子只能当大头兵,再无升任军官的可能。
而左卫三营,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兵却已然成了军官。
大家谈论许久,唏嘘不已。
“你说,咱们都是为国家卖命,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