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青帝重生 >

第43部分

青帝重生-第43部分

小说: 青帝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开始,金三立即感觉到这种刺痛,但是适应了一会,很快又恢复了正常,金三发现自己竟然能够在水里看得很清晰。
长长的水草在水里不断地摇动,犹如舞姿婀娜的女郎,小鱼儿看到江边这个庞然大物之后,有些惊慌,惊恐地向四周逃散。
金三一开始,在水中保持静止,等到眼睛适应了下来,才慢慢地开始在水底游动起来。
在水底,由于水压的作用,很快就会感觉到气闷,如果肺活量不是很大的人,马上就会承受不住,只得冒出头来换气。

第六十三章高仿黑陶

金三在水中一开始也有些憋气的感觉,但是坚持了一会,功力运转全身,肺里面顿时有了一股清凉的感觉,在水底也不是很难受,甚至还有些舒爽的感觉。
似乎自己身上的毛孔全部打开了,能够像鱼儿一般从水里面吸收氧气,水的凉意也带给了金三几许清爽,似乎这一天的疲惫都在水里面一扫而空。
一条鱼迎面游了过来,看到金三庞大的身影,掉头便要逃走,这自然也逃不过金三的眼睛。
虽然在水里,金三可没有鱼儿那样敏捷的身手,但是金三游动的幅度过大,那鱼儿也是有些慌,转身之后,直接往前逃窜,若是能够利用自己的灵巧,在水里多拐几个弯子,金三自然拿它没有办法,但是它太恐惧了,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优势。
很快被金三赶上,两只手飞快的抓在鱼儿的身上,鱼儿拼命的挣扎,却无法挣脱金三如铁一般的手腕。
水面的平静猛然被打破,金三从水底钻出,将如同镜子一般的水面彻底击碎。
金三将双手将鱼举在空中,那是一条大黑鱼,俗称火头,在金三手中竟然一点脾气都没有。
脚下则有节奏的踩着水,保持着身体始终浮在水面之上,快速向岸边靠近。
这个时候,金三才发现,为了追这条鱼,自己竟然游出了好几百米之远。
爬上岸,在岸边找了一些荆条,拧成绳状,然后穿过火头鱼的鳃梆子,然后提在手中,火头鱼偶然会晃动几下,让人知道它依然没有屈服。
金三身上还没有洗,却有了意外之喜,也没有再去检验自己的实力,仔细的擦洗了一遍,然后将衣服洗了洗,提着鱼儿便回了家。
“哎呀,这么大的火头,好多年没有看到了,金三,是你钓到的?”走到路上,村里人见了金三手中的火头,很是惊讶。
金三点点头,“嗯,我也是第一次抓到这么大的。”
那人也没有留意金三说的是抓,更没有注意到金三手中哪里有鱼竿的影子?
金三回到家中,直接进入温室,将火头嘴巴上的套子取下,放进一个小水池里,才倒了一勺子水,那似乎没有生机的火头,竟然又生龙活虎了起来,奋力在池子里跳跃,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早已经远离了水库。
金家水库里的鱼,种类非常多,鱼的数量也比外面河中多得多。
现在外面河中没人管理,滥捕滥捞很严重,就是电鱼药鱼的都不少,而水体污染也相当严重,鱼的数量大幅度下降,以前很常见的鱼类,现在竟然成了稀罕货色。
金三此时有了新的想法,想捉几条各种类型的鱼,增加自己的研究种类,另外,试着培育一些观赏鱼类,那些稀罕的鱼,价格可是不低。
已经中午,钱明秀居然在温室里待了一上午,金三也没想到这个十分美丽的女人,居然也有疯狂的一面。
侯钟做实验的那一株牧草,被钱明秀重点观察,牧草各个生长时间段的变化,她完整的记录了下来,这样的实验记录,是原来金三没有做到的。
随便翻了一下,让金三看的直点头,跟他原来观察到的一模一样。
中午在侯家吃饭,侯钟妈妈做饭很有一套,其他的不敢说,但是这农村炖鱼,绝对是一绝,城里人喜欢把整条鱼下锅煎炸一下,然后加酱油等调料,但是侯钟妈妈不是这样做的。
她把鱼切成块,先用肥油热过然后葱、姜、蒜爆炒,然后放农家大酱调汤,然后才放鱼,等鱼差不多好了,又加了蒜苗木耳,等开了锅,往桌子上这么一端,整个院子都是鱼的香味儿。
侯钟妈妈还跟钱明秀念叨着,要是有鲶鱼就好了,用鲶鱼做出来的鱼,味道更好吃。
其实村里里的人,更喜欢吃鲢鱼,虽然鱼刺多,但是味道好,价格还便宜,一般人认为鲶鱼太脏,但那是人工养殖的,如果纯野生的,就没有了这种顾虑。
大锅鱼骨汤,熬制的时间越长越好,千煮豆腐万煮鱼,时间越长越好吃。
金三他们还有事情要谈,所以不急,等他们完成交易再吃也不晚。
桌子上摆了几个陶碗,全部是用河泥烧制的蛋壳陶,这些陶碗被金三特意照顾,做实验催生牧草的时候,全部被时间异能,流逝了几千年时光,这些蛋壳陶在本质上已经算是古董,不过它们却是金三烧制的。
那李林自认出身高贵,看着黑漆漆的茶碗,感觉很脏,所以始终没动,而陶家两兄弟居然也没有多看一眼桌子上的蛋壳陶碗。
金三走进侯钟家的小饭店,侯钟把陶家兄弟和李林安排在一个小隔间之中。
看到金三进来,陶大有道:“金大当家,这次来我们希望你能让我们满意。”
金三再次扫视了他们一眼,他们是真没有发现桌子上的蛋壳陶碗有什么异常,。
金三有点诧异的道:“你们兄弟做这一行多久了?”
陶小友不满的道:“怎么?我们怎么也比你做这行要早。”
“没什么,喝茶啊!尝尝我们这里的泉水怎么样?”金三客套的道。
虽然看不上农村里的茶水,但主人让客了,自然要表示一下。
陶大有第一次端起了那茶碗,茶碗了的茶水透着金黄色,一些茶叶末在里面飘着,这样的茶叶,也就十几块钱一斤,他实在是不想喝,端一端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可他端着茶碗,感觉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他一时又没发现到底什么地方不对,就这样他端着茶碗出起神来。
“大哥,你怎么了?不喝就把茶碗放下啊!”陶小友连茶碗也没端,而那李林更是害怕脏了自己的手。
陶大有终于知道哪里不对了,这茶碗的重量不对,里面就算装满了茶水,其重量也太轻了,也因为装满了水,所以他才一时没有注意到。
他仔细看着手里的茶碗,漆黑如墨这四个字不由自主的从他的脑海里蹦出来。
再把茶碗凑到自己的眼前,看着茶碗,脑海里再次碰触四个大字,起薄如纸。
这次陶大有震惊了,他来这里时,金三明确表示这次出手的是假货,要是这蛋壳陶碗是假货,那可真是出手不凡了。
“老二,把测量仪拿出来使用一下。”
“不是说不要叫我老二吗?你用那玩意干什么,那玩意太金贵,再使用几次就废了。”陶小有道。
“不要废话。”
李林道:“你们哥俩随便用,如果我们这次还能发财,哥们再给你们买一个。”
“靠,不是你花钱,这东西什么破玩意,用不了几次却死贵死贵的。”陶小有嘟囔着,掏出一个小型仪器交给了自己的哥哥。
陶大有把蛋壳陶碗里的茶水直接泼到了地上,道:“能鉴定一下吧?”
“可以。”金三道。
陶林有点意外的道:“你不会告诉我这茶碗就是古董吧?这样的东西我们买回去卖给谁?”
“就是大哥,那些外国佬虽然有点傻,但这东西我们带出去也不好忽悠他们买啊!”
“就是,这东西不太好忽悠,最主要的是我们要卖高价啊,这东西一点特色也没有,让我们怎么卖?”李林道。
侯钟一听,差点把嘴里的茶全喷出来,这两个货还真是彪悍,他们真以为外国人都是傻子?
金三立即想到了自己在他们几个人心中的形象,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在这三个人心中都是傻子,只有从中渔利的三人,才是聪明人。
看到金三似笑非笑的眼神,陶大有贬斥道:“不懂不要胡说,真给我们老爹丢人。”
“我怎么给爹丢人了,这种黑碗难道我们还能卖成白金价?”
“如果这真是新石器时代的蛋壳陶,没准我们还真能当成白金卖。”
“试试。”金三道。
他们的那仪器很好用,很快就有了结果,对这一点金三很好奇,他曾经在网上查过,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么小的仪器,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碳十四鉴定。
“四千六百年,这是真品?”鉴定的结果出乎陶大有的意料之外。
“什么?四千六百年的老货?”陶小有张着嘴巴,吃惊的喊出来。
就连始终带着漫不经心态度的李林,此时也有点吃惊,他们虽然做这行时间不长,但向外倒腾古玩的,怎么也有点历史知识。
新石器时代,那可是四千多年前的东西,虽然现在他们看着那茶碗难看,但只要一想那是四千多年前的老祖宗烧制的,你就只能惊叹了。
“就这破碗是四千多年前的?”李林吃惊的道。
侯钟也吃惊的看着鉴定结果,这些陶碗可是他看着金三烧制的,可怎么能够鉴定出四千多年的历史呢?
金三笑着不说话,陶大有惊疑不定的看着他,最后迟疑了一下道:“这是新货?”
“新货。”
“辐射?”
“秘密。”
“全都这么精准?”
“不是,大部分只有三百年左右,看不出是新坊,如果用你那玩意一个个鉴定,肯定会露馅。”

第六十四章热释光

陶瓷在烧制过程中,原始能量都会因高温而全部释放掉,就像是把时钟重新拨到零点后,陶瓷重新开始积累信息,最后所测量得到的信息,与陶瓷的烧制年代成正比,这就是热释光断代的基本原理。
而热释光断代,主要是通过把陶瓷样本加热,来测试它释放出的光强,从而定出陶瓷器的烧制年份。
在热释光测试中,年份较久远的陶瓷,光的强度较强。相对年份较近的陶瓷器,如明清瓷器,光强会较弱,测试难度也相应地提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香港古董商人在河南购得了一批唐三彩的高仿品,运回香港冒充文物贩卖,不想却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
有顾客拿着买到的瓷器,去做热释光的年代检测,居然顺利过关,被测定为唐代真品。
古董商人问讯后大喜过望,马上又拿了几样东西去检测,可又被定为现代的赝品。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古董商人百思不解,反复对比琢磨,终于找到了其中的蹊跷。
原来他当时买的唐三彩比较多,除自己随身携带了几件,坐飞机回港外,其余都是从陆路托运回来的。现在,能够蒙混过关的全是自己带回来的,托运回来的都露出了破绽。
古董商苦苦思索,终于想到了机场的安检环节。那时的安全检查还是采用X光检测,会不会是X光在作怪呢?于是他拿了几件赝品瓷器,跑到机场去过安检的仪器,然后再送去做热释光的年代检测,果然都被鉴定为年代久远的老古董。
热释光的技术密码,就此被破译了,实际上热释光还是一个很科学的方法,目前在国际上司法鉴定上,热释光都可以作为一个厅堂证据,那么就是说,有一些造假的人知道这个如何处理,那么不是说所有的造假人都能破译?
所以沪市博物馆就有过这么一个事情,一测一个唐三彩结果有三千多年了,三千多年就到商周时期了,所以不可能有唐三彩啊。
年代对不上,造假人,他当时用那个放射剂过了剂量了,所以就造老了,这个技术要把握好还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现在国内有的博物馆也有这方面的报道,说他们能够通过他们的检测可以发现,就人工照射的,和自然界辐射的是能够区别出来的。
那也就是说虽说,虽然有人已经破解了这个热释光法,但是现在又能够破解这造假出来的热试光法应对这个方法的方法了。热释光有它的缺点,你比如,它也要取样,对这个物品要造成破坏。
这是第一点,那么第二点就是它不能测很近的年代,你像明清的它做不了。
还有瓷器,那么元以前的陶器做得很准确,这也是它的局限性,它有它的局限性。
另外呢,热释光也有可能把真的给做成假的,如果这个一件出土的东西最好的情况,就是它从土里挖出来,然后你就拿黑纸包上,送到实验室那是最准的。
如果你要搁太阳底下暴晒几天的话,它会衰减的,因为热释光的温度是三百度,太阳光底下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太阳光已经达到一、二百度了,它也要衰减的,所以有可能把真的给做成假的,这种可能性也有。
陶大有他父亲陶林是以为古玩专家,他们兄弟虽然不学无术,但他们对各种造假技术还是很了解的,而金三能够做出这么一批蛋壳陶,如果完全骗过科学仪器的检测,那他们可真发财了。
桌上有八个蛋壳陶碗,很快,陶大有不怕麻烦,把所有蛋壳陶碗全部使用仪器检测了一边,全家不是四千六百年。
“怎么可能?这不会是假的吧?你不会用真品来骗我吧?这样的技术怎么可能实现?”用射线可不容易制作出这么准确年份的假货,而现在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